论化学知识与思想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物间的联系是广泛的,普遍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如果能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就一定会开辟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们的教学另辟蹊径,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生的负担作出贡献。当把深奥难懂的知识与我们所熟悉的事实相联系,可以使知识的传授更加生动、形象、有趣,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从对深奥难懂的知识恐惧的心理中解脱出来。同时把所学知识反作用于学生相对熟悉的事实和理论,也会加深对相对熟悉的事实和理论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感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教学高一元素周期表知识,在学习到有关铝元素性质时,先分析一下铝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从横向看,铝在镁(金属)右面,在硅(非金属)左面;从纵向看,在硼(非金属)的下面,在镓(金属)的上面。因为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具体表现形式,而元素周期律的两大特点就是递变性、相似性。所以在此时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定会与学生的思想撞击出火花。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可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铝既表现出一定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时可告诫学生要向好人学习,不要与坏人接近,否则将有“近墨者黑”的结果。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铝元素性质的理解,又可对学生怎样参与社会实践作出指导。可谓两全其美。
  二、真理与谬误
  列宁说过:真理如果向前发展一步,哪怕是一小步,都将变成谬误。在元素周期表中除第一周期与第二周期转变外,其他相相邻周期转变时,都是由活泼的非金属,一下子转变为相对稳定稀有气体元素,而稀有气体只向前“走了一步”就转变为活泼的金属元素,从性质上说,从易得电子→不易得也不易失电子→易失电子,可谓真理如果向前发展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就有可能变成谬误。由此可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细心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强调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三、一双筷子与十双筷子
  关于此知识点,教学时要特别指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讲到结构,应指明微粒作用力和强度,因为分子晶体中分子之间是微弱的范德华力,就像俗话说的“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所以表现出较低的熔沸点,较低硬度,而离子晶体,原子晶体中微粒间作用力较强,就像俗语说的“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所以表现出较高的熔沸点。顺其自然提出,我们这个集体要想抗击大风大浪,要想取得好成绩,应该像分子晶体那样,还是像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那样呢?这样既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学生对集体主义思想的理解。
  四、了解大趋势,跟上新潮流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规律多而复杂,一不注意就记混了,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联想其他科目的知识,地理书上说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才有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前面已说过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特点。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分部情况,你会发现非金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分部体现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即金属元素位于其左下方,而非金属元素位于其右上方,这个规律我们可称其为“大趋势”,既然存在递变性,不难得出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这个规律我们可称其为“新潮流”,再加上元素性质对其化合物影响可看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即非金属性与其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的关系是要强都强、要弱都弱;和金属性与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及置换氢气的能力的关系是要强都强、要弱都弱的特点),这样难记忆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以及置换氢气的容易程度的递变规律这个难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这样做要比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多了。
  生活中的哲理与化学知识有惊人的类似,如果能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组织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情感教学  1.师生情感交融。教师要用表情表现情感,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快乐、充满激情,这样才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获取新信息,让学生自己学习历史。  2.由景入情。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言语,使学生产生情感的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水平还不高,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推进,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已开始重视对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这是对高考试题“能力结构”的一种完善和深化,体现与高校历史教学要求相衔接的全新导向。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中学历史教学
摘 要: 初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 优化课堂结构  初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发挥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的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社会变革和新的课程理念探索、研究课程改革中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即打造新课堂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有效教学是指实现教学的理想状态,受特定的教学观支配,所以,教学观的改变会引发教学理念的革新。  1.有效教学关注人的发展。  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有效性认识。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也主要停留在掌握知识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也以落实知识点为根本。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判
摘 要: 士官大专物理教育要按照精讲、多练、互动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同时要求以部队岗位需求为基本指向,牵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问题式教学法在士官大专物理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作者在教学中就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士官教育 物理教学 问题式教学法  根据全军十五次和十六次院校会议精神及士官教育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的要求,应培养士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新型武器装备和保障装备、保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改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教师要将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探究能力 学习方式 实验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决定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强弱,实验教育不应只是实现现象的再现,而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实验教育应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它能够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实践,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积累经验,拓宽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实验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