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湖北民族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总结与反思,提出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协同发展的理念,以学生创新、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完善实践教学育人机制和制度保障,抓好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117-02
一、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在实践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毛泽东同志直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1]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社科类专业要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必须首先理顺几对关系。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或者体系,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并相对理论教学独立存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称。[2]要真正认识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内在统一性,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积累,那么实践学习就没有深度,而且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检验与升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共同构建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实践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是一个“读万卷书”之后的“行万里路”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化过程。
(二)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没有某种实践,就不会有相应的品德与能力,即不会有相应的素质。”[3]当代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这决定了实践教学必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尤其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就业能力以及一定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三)实践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挥
实践教学更依赖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的发挥,一是实践教学与枯燥的理论学习相比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二是实践教学能够解决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距离遥远的问题,学习即生活,有利于缓解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抵触情绪,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三是实践教学能够解决部分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厚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运用现有理论知识解决了社会现实问题,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并能够自觉回答“理论学习有什么用”的问题,并促使其产生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从而可能成为理论创新的种子。
二、地方本科院校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
湖北民族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近年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
(一)与理论教学嵌套的实践教学
1.强化课堂内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再现或者情境创设,使师生在讨论中受到启发,在互动中得到提高,在开放中实现创新,从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双向的教学相长,从单一的知识积累到多元的素质提升,一直是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提升课堂生趣和教学效果的良方。
2.将课程实习与理论教学嵌套。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公共经济学、市政学等予以改革,学生在修完理论部分后,接着进行课程实习,课程实习的任务主要是结合理论学习过程中的理论问题进行实践验证和探讨,增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感性认知。这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
1.就业能力培养导向。除了课程实习以外,还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与学生能力嵌套的实践教学,设置以人才出口和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块课程,比如说《行政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就是根据本专业主要的就业去向,按照行政职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力、沟通力和领导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创新能力培养导向。做好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其中,专业见习重在“见”,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生活阅历;专业实习重在“实”,学生在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之后,进入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锻炼提升;而毕业论文重在“解”,学生学完本科专业所有课程之后,就本专业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实践教学
1.激励少数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门出台《大学生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对于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予以表彰。
2.鼓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开学均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优秀予以表彰并在校内刊物上登载。发挥专业性学生学术社团的作用,通过开展读书会、研讨会、大学生讲坛等形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以学生生涯规划为平台的实践平台。生涯规划是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发展规划能力、成就激励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大学生生涯设计与职业规划手册》积极引导大学生发挥主体性。
三、地方本科院校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实践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不畅的问题,一方面是有的理论课程没有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形式,仍然处于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的状态,另一方面是有的实践课程在开设过程中才发现,学生的理论储备还相当欠缺。
2.理论素养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不足。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自觉阅读经典著作的动力不足,导致在实践教学环节出现理论功底不深厚的问题,从而出现理论没有学好实践也难以出成果的现象。
3.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不畅通。对教师而言,缺乏灵活的报酬支付机制。采用课程实习方式与纯理论教学方式以及采用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方式相比,教师付出的劳动量要高出许多,但是究竟如何评价实践教学的劳动量及其成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以外的实践教学环节,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激励不足的现象。
4.实践教学的平台建设还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就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来說社科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内容单一,利用率不高,学生社团组织的实践创新活动散而不聚,各自为政。就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来说,实习见习基地建设滞后,实习岗位有限,需求不稳定,校外社会实训环节还受到安全因素的极大制约。
(二)完善地方本科院校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1.形成实践教学育人的协同机制。要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内部各块之间的协同,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第二课堂、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实习、见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形式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形成多类别、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
2.优化实践教学育人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在学校这个宏观层面理清实践教学育人的评价机制,明确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要在基层教学组织这个中观层面理清实践教学育人的资源配置机制,明确实践教学在本学科、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配置特色,凸显优势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第三,要在教师和学生这个微观层面上理清实践教学育人的具体实现方式,明确实践教学在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成人成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能力导向原则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
3.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首先,要加强社科类实验室建设,可以按照相关性及互补性的原则适当整合校内实验室建设;其次,整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学生社团等实践平台,通过过程支持与成果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打造具有优势特色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第三,案例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将案例教学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予以考量;第四,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既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平台,也可以成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杨叔子,张福润.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117-02
一、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在实践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毛泽东同志直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1]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社科类专业要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必须首先理顺几对关系。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或者体系,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并相对理论教学独立存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称。[2]要真正认识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内在统一性,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积累,那么实践学习就没有深度,而且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检验与升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共同构建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实践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是一个“读万卷书”之后的“行万里路”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化过程。
(二)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
“没有某种实践,就不会有相应的品德与能力,即不会有相应的素质。”[3]当代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这决定了实践教学必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尤其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就业能力以及一定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三)实践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挥
实践教学更依赖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的发挥,一是实践教学与枯燥的理论学习相比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二是实践教学能够解决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距离遥远的问题,学习即生活,有利于缓解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抵触情绪,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三是实践教学能够解决部分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厚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运用现有理论知识解决了社会现实问题,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并能够自觉回答“理论学习有什么用”的问题,并促使其产生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从而可能成为理论创新的种子。
二、地方本科院校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
湖北民族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近年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
(一)与理论教学嵌套的实践教学
1.强化课堂内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再现或者情境创设,使师生在讨论中受到启发,在互动中得到提高,在开放中实现创新,从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双向的教学相长,从单一的知识积累到多元的素质提升,一直是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提升课堂生趣和教学效果的良方。
2.将课程实习与理论教学嵌套。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公共经济学、市政学等予以改革,学生在修完理论部分后,接着进行课程实习,课程实习的任务主要是结合理论学习过程中的理论问题进行实践验证和探讨,增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感性认知。这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
1.就业能力培养导向。除了课程实习以外,还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与学生能力嵌套的实践教学,设置以人才出口和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块课程,比如说《行政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就是根据本专业主要的就业去向,按照行政职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力、沟通力和领导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创新能力培养导向。做好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其中,专业见习重在“见”,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生活阅历;专业实习重在“实”,学生在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之后,进入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锻炼提升;而毕业论文重在“解”,学生学完本科专业所有课程之后,就本专业领域的具体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实践教学
1.激励少数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门出台《大学生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对于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予以表彰。
2.鼓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开学均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优秀予以表彰并在校内刊物上登载。发挥专业性学生学术社团的作用,通过开展读书会、研讨会、大学生讲坛等形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以学生生涯规划为平台的实践平台。生涯规划是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发展规划能力、成就激励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大学生生涯设计与职业规划手册》积极引导大学生发挥主体性。
三、地方本科院校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实践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不畅的问题,一方面是有的理论课程没有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形式,仍然处于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的状态,另一方面是有的实践课程在开设过程中才发现,学生的理论储备还相当欠缺。
2.理论素养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不足。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自觉阅读经典著作的动力不足,导致在实践教学环节出现理论功底不深厚的问题,从而出现理论没有学好实践也难以出成果的现象。
3.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不畅通。对教师而言,缺乏灵活的报酬支付机制。采用课程实习方式与纯理论教学方式以及采用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方式相比,教师付出的劳动量要高出许多,但是究竟如何评价实践教学的劳动量及其成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除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以外的实践教学环节,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激励不足的现象。
4.实践教学的平台建设还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就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来說社科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内容单一,利用率不高,学生社团组织的实践创新活动散而不聚,各自为政。就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来说,实习见习基地建设滞后,实习岗位有限,需求不稳定,校外社会实训环节还受到安全因素的极大制约。
(二)完善地方本科院校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1.形成实践教学育人的协同机制。要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内部各块之间的协同,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第二课堂、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实习、见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形式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形成多类别、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
2.优化实践教学育人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在学校这个宏观层面理清实践教学育人的评价机制,明确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要在基层教学组织这个中观层面理清实践教学育人的资源配置机制,明确实践教学在本学科、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配置特色,凸显优势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第三,要在教师和学生这个微观层面上理清实践教学育人的具体实现方式,明确实践教学在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成人成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能力导向原则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
3.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首先,要加强社科类实验室建设,可以按照相关性及互补性的原则适当整合校内实验室建设;其次,整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学生社团等实践平台,通过过程支持与成果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打造具有优势特色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第三,案例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将案例教学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予以考量;第四,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既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平台,也可以成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杨叔子,张福润.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