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孩子的成长是先天与后天、天赋与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然而在其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后天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往往显示出更加重大的影响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孩子最终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与他们学校生活中的诸多细枝末节息息相关,这就对学校教育乃至校长的日常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校长日常工作;孩子成长;教育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的开篇中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样的话从哲学家口中说出来,未免有失理性的辩证逻辑,但是却向我们揭示了后天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而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校长日常工作的重要性
每一种文化都会想法设法的把自己祖辈的智慧和技能传给下一代,这可以说是教育的普遍意义,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教育不是一种技能练习,而是让个体在每天的特定时间进行学习的义务活动。学校承担了儿童的基本教育任务,教师作为父母启蒙教育的延伸成为一项明确而独立的职业。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诚然,孩子的成长是先天与后天、天赋与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对于社会中的个体而言,孩子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后天环境的影响往往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孩子最终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与他们生活环境中的诸多细枝末节息息相关,尤其是作为家庭与社会之间联系纽带的学校,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不可不查也。
综上所言,影响一个孩子成长的因素有许多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在这三个因素中,又以学校教育最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必须细致观察,留心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呵护他们成长的信念,校长作为这一活动的引领,尤其应当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
二、校长日常案列分析
校长的日常工作包括行政、管理、教育等诸多方面,这里我们重点探讨校长工作在教育学生方面的一些观点以及这些依照这些观点进行教育带来的后果,为了避免让论述流于形式,故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通过对一个具体案列的分析,阐释校长日常工作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应有之意。
(一)尊重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个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內涵。广义上而言,孩子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其内部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相互分离的趋势,如同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孩子的个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状态,每个人都会发展衍生出只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狭义上而言,在单一的个体身上,个性发展呈现出一种阶段性的特征,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质。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个性发展是“整个人生过程中一直都在进行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每一阶段的个体发展中都有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心理问题”,只有掌握这种阶段性的规律对症下药,才能够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正确的引导。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意思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
(二)期望教育,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
当教育者认识到教育主体——学生的独立性,明确教育行为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时候,如何引导学生便成为横亘在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新的问题。
形成复杂行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连续接近,是指对越来越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进行奖励,这是动物训练者用来训练海豚、狮子和其它动物表演复杂特技的方法,你和其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首先奖励与目标行为有点相似的行为来塑造新行为。
当教师使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时,他们对行为矫正感兴趣,行为矫正正是通过控制相倚性或行为的结果来改变学生的行为,教师可能对如何增加学生的期望行为比较感兴趣。
对教育者而言,鼓励要尊重事实,不能随意拔高,任意夸大,要防止廉价鼓励,但是也不能因此投鼠忌器,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风, 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事,都要大力表扬, 使学生在细微中见精神。
(三)激发内心,打造完善的性格
激励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指个体发展了一种内在的愿望想去做某事,外在激励指个体接受外界的鼓励而去做某事,即上文的鼓励教育。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并不是同一个连续体的两端,事实上,他们总是彼此独立的变化。一个学生可能既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外在的激励对他们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另一些同学则不然。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教育者往往面临着艰难的取舍,但是有经验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各种类型的激励时,他们会强调内在激励,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激励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在一次家长会上,我谈到教师教育孩子时,特意向老师们提到张同学的案例,他在不久之前的元旦,正式加入了少先队。家长会后,他的母亲特意找到我,激动地说:“校长,我一直奇怪孩子的进步,特别是加入少先队后整个人成长了许多,谢谢您。”我笑着说:“你最应该感谢的是孩子,如果他没有成为少先队员的决心,也就不会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自己,我只是推波助澜而已。”
三、小结
作为一个好校长,其本身具备的行政管理能力此处按下不提,在教育引导学生方面,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教育观点,通过对教育模式的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并将这种教育体系进行推广,从而达到治学治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纽曼(Newman)等著.白学军等译,发展心理学(上)[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2]斯滕伯格(Sternberg,R.J.)、威廉姆斯(Williams,W.M.)著.张厚粲译, 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9
[3]许晖.用心呵护孩子心灵 因材施教促进成长 [J].小学科学·下半月刊
[4]陈金利.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J].中国农村教育·家庭教育,2008.1-2
关键词::校长日常工作;孩子成长;教育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的开篇中写道:“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样的话从哲学家口中说出来,未免有失理性的辩证逻辑,但是却向我们揭示了后天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而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校长日常工作的重要性
每一种文化都会想法设法的把自己祖辈的智慧和技能传给下一代,这可以说是教育的普遍意义,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教育不是一种技能练习,而是让个体在每天的特定时间进行学习的义务活动。学校承担了儿童的基本教育任务,教师作为父母启蒙教育的延伸成为一项明确而独立的职业。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诚然,孩子的成长是先天与后天、天赋与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对于社会中的个体而言,孩子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后天环境的影响往往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孩子最终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与他们生活环境中的诸多细枝末节息息相关,尤其是作为家庭与社会之间联系纽带的学校,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不可不查也。
综上所言,影响一个孩子成长的因素有许多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在这三个因素中,又以学校教育最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必须细致观察,留心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呵护他们成长的信念,校长作为这一活动的引领,尤其应当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
二、校长日常案列分析
校长的日常工作包括行政、管理、教育等诸多方面,这里我们重点探讨校长工作在教育学生方面的一些观点以及这些依照这些观点进行教育带来的后果,为了避免让论述流于形式,故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通过对一个具体案列的分析,阐释校长日常工作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应有之意。
(一)尊重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个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內涵。广义上而言,孩子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其内部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相互分离的趋势,如同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孩子的个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状态,每个人都会发展衍生出只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狭义上而言,在单一的个体身上,个性发展呈现出一种阶段性的特征,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质。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个性发展是“整个人生过程中一直都在进行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每一阶段的个体发展中都有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心理问题”,只有掌握这种阶段性的规律对症下药,才能够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正确的引导。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意思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
(二)期望教育,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
当教育者认识到教育主体——学生的独立性,明确教育行为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时候,如何引导学生便成为横亘在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新的问题。
形成复杂行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连续接近,是指对越来越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进行奖励,这是动物训练者用来训练海豚、狮子和其它动物表演复杂特技的方法,你和其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首先奖励与目标行为有点相似的行为来塑造新行为。
当教师使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时,他们对行为矫正感兴趣,行为矫正正是通过控制相倚性或行为的结果来改变学生的行为,教师可能对如何增加学生的期望行为比较感兴趣。
对教育者而言,鼓励要尊重事实,不能随意拔高,任意夸大,要防止廉价鼓励,但是也不能因此投鼠忌器,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风, 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事,都要大力表扬, 使学生在细微中见精神。
(三)激发内心,打造完善的性格
激励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指个体发展了一种内在的愿望想去做某事,外在激励指个体接受外界的鼓励而去做某事,即上文的鼓励教育。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并不是同一个连续体的两端,事实上,他们总是彼此独立的变化。一个学生可能既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外在的激励对他们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另一些同学则不然。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教育者往往面临着艰难的取舍,但是有经验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各种类型的激励时,他们会强调内在激励,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激励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在一次家长会上,我谈到教师教育孩子时,特意向老师们提到张同学的案例,他在不久之前的元旦,正式加入了少先队。家长会后,他的母亲特意找到我,激动地说:“校长,我一直奇怪孩子的进步,特别是加入少先队后整个人成长了许多,谢谢您。”我笑着说:“你最应该感谢的是孩子,如果他没有成为少先队员的决心,也就不会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自己,我只是推波助澜而已。”
三、小结
作为一个好校长,其本身具备的行政管理能力此处按下不提,在教育引导学生方面,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教育观点,通过对教育模式的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并将这种教育体系进行推广,从而达到治学治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纽曼(Newman)等著.白学军等译,发展心理学(上)[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2]斯滕伯格(Sternberg,R.J.)、威廉姆斯(Williams,W.M.)著.张厚粲译, 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9
[3]许晖.用心呵护孩子心灵 因材施教促进成长 [J].小学科学·下半月刊
[4]陈金利.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J].中国农村教育·家庭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