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下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没有残疾,它还指生理、心理良好的状态,能适应社会生活。”学生从事正常的学习、生活都需要健康的身体,学校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学《健康》教材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为切入点,根据当前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知识水平,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将中小学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中。提高学校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新格局。教材以学生身心健康的全新理念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维度统合编写,内容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种条件设施的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亚健康人群。中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十分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此时, 教师若不正确把握学生的这一变化规律, 不懂得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抓好过渡教育, 则极可能使中学生时期成为各种心理问题和身体问题最易出现的高发期。因此,保持健康的身体成为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如何解决中学生健康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呢?
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和教育
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一个人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其心理情绪的变化,就连女孩子初潮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都会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恐慌,更不用说严重的生理病变了。相反,一个人任何心理情绪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生理上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中医更有“怒伤肝,忧伤脾”之说,说明正常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中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 中学时期又是心理障碍的初发期和易发期, 由于他们发展的可塑性大, 因此, 若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就会减少问题的出现。
二、定期开展心理调查
调查可以是书面形式的问卷调查,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座谈会,还可以让学生自愿结合,5—6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等。总之,不论哪一种调查方法都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在八年级上册《镜中的我》这节课上的小组讨论调查中,我主要从学生的责任心、独立性、情绪、和自信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小组内推选一名成员进行总结发言,最后教师再进行全面点评。小组调查结果显示:本班42名同学,20名同学经常觉得“自信不如他人”,15名同学认为“做事不能持之以恒”,7名同学认为“生活对待自己不公平”,这反映了初中生情绪不稳定,学习生活中微小的刺激便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高涨时就像火山爆发,势不可挡;低落时,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点活力。有人还把情绪的产生,比作洪水暴发,不为过分,对付洪水如果教师只用“堵”的方法是不成的.这就要求教师适时适度的采用“输导法”,让学生感到温暖,看到光明,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改变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的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在七年级上册《驾驭初中的学习生活》一课上,有一位同学说除了他的烦恼。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结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小学成绩一直拔尖,父母期望过高,初中换了转到我们学校不太適应,导致初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无法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提出如下几个解决办法:①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②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③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四、学会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经过多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他的情绪终于较为稳定,成绩也稳步上升,中考成绩也很理想,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看来,中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只有入情、入理、入心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才能让他们轻装上阵,迈向人生更高台阶,让他们能在前进的路上努力着,美丽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种条件设施的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亚健康人群。中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十分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此时, 教师若不正确把握学生的这一变化规律, 不懂得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抓好过渡教育, 则极可能使中学生时期成为各种心理问题和身体问题最易出现的高发期。因此,保持健康的身体成为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如何解决中学生健康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呢?
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和教育
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一个人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其心理情绪的变化,就连女孩子初潮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都会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恐慌,更不用说严重的生理病变了。相反,一个人任何心理情绪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生理上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中医更有“怒伤肝,忧伤脾”之说,说明正常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中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 中学时期又是心理障碍的初发期和易发期, 由于他们发展的可塑性大, 因此, 若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就会减少问题的出现。
二、定期开展心理调查
调查可以是书面形式的问卷调查,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座谈会,还可以让学生自愿结合,5—6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等。总之,不论哪一种调查方法都可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在八年级上册《镜中的我》这节课上的小组讨论调查中,我主要从学生的责任心、独立性、情绪、和自信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小组内推选一名成员进行总结发言,最后教师再进行全面点评。小组调查结果显示:本班42名同学,20名同学经常觉得“自信不如他人”,15名同学认为“做事不能持之以恒”,7名同学认为“生活对待自己不公平”,这反映了初中生情绪不稳定,学习生活中微小的刺激便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高涨时就像火山爆发,势不可挡;低落时,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点活力。有人还把情绪的产生,比作洪水暴发,不为过分,对付洪水如果教师只用“堵”的方法是不成的.这就要求教师适时适度的采用“输导法”,让学生感到温暖,看到光明,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改变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的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在七年级上册《驾驭初中的学习生活》一课上,有一位同学说除了他的烦恼。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结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小学成绩一直拔尖,父母期望过高,初中换了转到我们学校不太適应,导致初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无法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提出如下几个解决办法:①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②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③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四、学会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经过多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他的情绪终于较为稳定,成绩也稳步上升,中考成绩也很理想,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看来,中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只有入情、入理、入心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才能让他们轻装上阵,迈向人生更高台阶,让他们能在前进的路上努力着,美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