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一股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创新改革热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被视作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而言,在实践教学中有效运用史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历史素养。因此,本文将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运用;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引言:高中历史是一门以人类过去生活轨迹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但是以前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可能重现,所以史料就是高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的最佳辅助素材。高中历史教师如果将这些真实的史料填充到课堂教学中,就会使那些枯燥乏味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辨析的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含义及类型
(一)史料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对于史料含义的表达有着不同的见解,托波尔斯基提出:“人们知道历史的所有资料来源即为史料,是关于人类过去的全部信息。”而梁启超先生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说道:“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虽然不同学者的表达内容不同,不过他们所理解的史料内核都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所有痕迹,同时也是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重构历史发展过程的材料。因此,史料通常是人们研究历史、验证历史和总结历史的最佳素材,也可以说是后人研究先人历史活动的有效依据。史料教学是指在历史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内容,筛选合理恰当的史料素材,帮助学生完成历史探究的过程。
(二)史料的类型
1.文字史料
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体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撰述史料两个类型,其中原始史料是指文献史料,也被众多教师和学者称作是第一手史料,主要包含有各类文书、档案、条约、法令、奏折、报告、日记和回忆录等。这些文字史料一般都是直接或接近于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所以可以直接作为具有真实历史依据的史料而引用。除此之外,原始史料还包括诗词、歌曲、民谣、小说和戏曲等文艺史料,这些史料大多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系列真实状况。而撰述史料就是指主要出现在各类历史著作中的就某一历史事件的叙述与述评。
2.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就是指在存在于不同历史时期,由各个时代的人类在长期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物品,主要指文物、古迹、遗迹、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畫等。因而这些物品大多都储存着每个时代不同的历史信息,而且具有客观具象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所以可以起到补全与作证历史信息的功能。由于实物史料在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形态具有差异性,也被分为可移动实物和不可移动实物,再加上实物史料的发掘工作十分困难,以及保管的方式大不相同。所以在高中历史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的形式来介绍这些实物。
3.影像史料
史料类型还包含有影像史料,也被称为可视史料,一般是指那些可供于历史研究或历史教学的所有视觉图像。具体来讲,主要包括珍藏于国家各级文史博物馆内的,有关于各地遗址遗迹、古建筑、壁画这些古代或近代遗迹所制成的照片图像、纪录片或专题片的动态图像。高中历史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采取直观形象的影像史料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课程教学中,而且也可以带给学生直观形象地教学体验,促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
二、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史料可以说是高中历史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民族,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创造了无数璀璨的历史文化瑰宝,而史料就是为学生呈现这些历史文化结晶的最佳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将枯燥的历史事件还原为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并使众多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起来,进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此外,史料的有效运用也是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必经之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辨析史料素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而不是一味地机械记忆和输出。
三、高中历史教师运用史料教学的现状
纵观现阶段的高中历史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发现,许多教师都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以至于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师都不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观念,他们总是将教学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所以导致历史教师往往会忽视史料本身的重要作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认为史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素材。有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师都会过于依赖历史教材和考试题目中的史料素材,教学形式也多以简单地单方面解读为主。这样一来,不仅使得高中历史的史料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拓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于史料的深入理解,从而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有效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合理选取史料类型
要想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有效运用史料教学,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秉承着素质教育理念,清晰地认识到史料对于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积极作用,进而能够加强史料教学的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取史料的类型,尽可能地选择具有启发意义的史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历史观念。除此之外,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还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选取史料时可以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试着借助史料来提炼教学重点,突出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点,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选用恰当地史料。
(二)创新故事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驱使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做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故事导入教学的方法,利用生动形象地历史故事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执教《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历史故事:“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他在生前立遗嘱,希望在死后可以把自己的一半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以及战死士兵的家人。但是,当他死后他的家人却没有履行他的遗嘱,于是那些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就将罗莫洛的家人告上了法庭。”之后让学生们思考法官会如何判决,从而可以让学生对罗马法的起源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教学情境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证意识。例如,教师在执教《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就可以选用“黄海海战”这一史料设置问题情境,通过选取当时上海的时政画报《点石斋画报》与日本海军大本营的《黄海海战记事》中的两则史料创设情境,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问题:“中日双方对黄海海战的记载有哪些不同?你认为原因是什么?”“你们如何解释甲午战争北洋舰队为何会全军覆灭呢?”从而通过探究思考可以让学生明白史料不等于历史事实,要学会从史料中整理出历史事实。
(四)采取史料对比教学,提升学生辨析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进而可以采取史料对比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全面运用自身所具备的历史知识和思辨能力,仔细比较与分析不同的史料,并探究不同史料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例如教师在执教《“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史料,史料1:人教版教材中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介绍;史料2:西周礼乐制度的历史地位阐述,礼乐制度可以看作是西周的治国之道;史料3:《论语》中提到的“礼崩乐坏”以及《庄子》中提到的“道术将为天下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上述三种史料进行对比探究,并要求学生分析“百家争鸣”为何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而可以让学生明确这一历史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五)拓展合作探究教学,强化学生历史素养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占据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总是高中历史教学,而学生往往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历史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可以通过拓展合作探究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执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时,就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各小组能够在课下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搜集和整理在那个时期经济萧条的相关历史资料,并配以图片或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依次在课上进行展示和交流,从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对于课程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五、高中历史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史料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教师在运用史料时首先应当注意史料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进而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把重难点知识包含在史料教学中,以便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究和归纳史料,以此来加深自身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此外,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对于史料的积累,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额外的史料素材,而不是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史料。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高考试题以及史学著作中去搜集和整理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史料,并将其有效运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运用史料教学不仅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秉承着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中科学合理地选取和运用史料素材,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从而可以通过创新故事导入教学,设置问题教学情境,采取史料对比教学以及拓展合作探究教学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全面强化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星.高中历史课堂史料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4(51):215-216.
[2]安國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与实践[J].传播力研究,2017,1(12):150.
[3]张翅.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104.
[4]林凌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J].华夏教师,2017(19):61.
本文系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编号:1801028)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运用;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引言:高中历史是一门以人类过去生活轨迹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但是以前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可能重现,所以史料就是高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的最佳辅助素材。高中历史教师如果将这些真实的史料填充到课堂教学中,就会使那些枯燥乏味的历史事件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辨析的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含义及类型
(一)史料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对于史料含义的表达有着不同的见解,托波尔斯基提出:“人们知道历史的所有资料来源即为史料,是关于人类过去的全部信息。”而梁启超先生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说道:“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虽然不同学者的表达内容不同,不过他们所理解的史料内核都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所有痕迹,同时也是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重构历史发展过程的材料。因此,史料通常是人们研究历史、验证历史和总结历史的最佳素材,也可以说是后人研究先人历史活动的有效依据。史料教学是指在历史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内容,筛选合理恰当的史料素材,帮助学生完成历史探究的过程。
(二)史料的类型
1.文字史料
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体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撰述史料两个类型,其中原始史料是指文献史料,也被众多教师和学者称作是第一手史料,主要包含有各类文书、档案、条约、法令、奏折、报告、日记和回忆录等。这些文字史料一般都是直接或接近于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所以可以直接作为具有真实历史依据的史料而引用。除此之外,原始史料还包括诗词、歌曲、民谣、小说和戏曲等文艺史料,这些史料大多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系列真实状况。而撰述史料就是指主要出现在各类历史著作中的就某一历史事件的叙述与述评。
2.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就是指在存在于不同历史时期,由各个时代的人类在长期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物品,主要指文物、古迹、遗迹、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畫等。因而这些物品大多都储存着每个时代不同的历史信息,而且具有客观具象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所以可以起到补全与作证历史信息的功能。由于实物史料在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形态具有差异性,也被分为可移动实物和不可移动实物,再加上实物史料的发掘工作十分困难,以及保管的方式大不相同。所以在高中历史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的形式来介绍这些实物。
3.影像史料
史料类型还包含有影像史料,也被称为可视史料,一般是指那些可供于历史研究或历史教学的所有视觉图像。具体来讲,主要包括珍藏于国家各级文史博物馆内的,有关于各地遗址遗迹、古建筑、壁画这些古代或近代遗迹所制成的照片图像、纪录片或专题片的动态图像。高中历史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采取直观形象的影像史料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课程教学中,而且也可以带给学生直观形象地教学体验,促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
二、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史料可以说是高中历史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素材,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民族,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创造了无数璀璨的历史文化瑰宝,而史料就是为学生呈现这些历史文化结晶的最佳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将枯燥的历史事件还原为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并使众多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起来,进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此外,史料的有效运用也是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必经之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辨析史料素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而不是一味地机械记忆和输出。
三、高中历史教师运用史料教学的现状
纵观现阶段的高中历史课堂实践教学可以发现,许多教师都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以至于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师都不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观念,他们总是将教学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所以导致历史教师往往会忽视史料本身的重要作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认为史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素材。有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师都会过于依赖历史教材和考试题目中的史料素材,教学形式也多以简单地单方面解读为主。这样一来,不仅使得高中历史的史料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拓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于史料的深入理解,从而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有效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合理选取史料类型
要想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有效运用史料教学,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秉承着素质教育理念,清晰地认识到史料对于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积极作用,进而能够加强史料教学的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取史料的类型,尽可能地选择具有启发意义的史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历史观念。除此之外,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还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选取史料时可以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试着借助史料来提炼教学重点,突出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点,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选用恰当地史料。
(二)创新故事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驱使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做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故事导入教学的方法,利用生动形象地历史故事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执教《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历史故事:“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他在生前立遗嘱,希望在死后可以把自己的一半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以及战死士兵的家人。但是,当他死后他的家人却没有履行他的遗嘱,于是那些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就将罗莫洛的家人告上了法庭。”之后让学生们思考法官会如何判决,从而可以让学生对罗马法的起源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教学情境的方法来实现,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证意识。例如,教师在执教《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就可以选用“黄海海战”这一史料设置问题情境,通过选取当时上海的时政画报《点石斋画报》与日本海军大本营的《黄海海战记事》中的两则史料创设情境,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问题:“中日双方对黄海海战的记载有哪些不同?你认为原因是什么?”“你们如何解释甲午战争北洋舰队为何会全军覆灭呢?”从而通过探究思考可以让学生明白史料不等于历史事实,要学会从史料中整理出历史事实。
(四)采取史料对比教学,提升学生辨析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进而可以采取史料对比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全面运用自身所具备的历史知识和思辨能力,仔细比较与分析不同的史料,并探究不同史料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例如教师在执教《“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史料,史料1:人教版教材中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介绍;史料2:西周礼乐制度的历史地位阐述,礼乐制度可以看作是西周的治国之道;史料3:《论语》中提到的“礼崩乐坏”以及《庄子》中提到的“道术将为天下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上述三种史料进行对比探究,并要求学生分析“百家争鸣”为何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而可以让学生明确这一历史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五)拓展合作探究教学,强化学生历史素养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占据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总是高中历史教学,而学生往往只能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阻碍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历史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可以通过拓展合作探究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执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时,就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各小组能够在课下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搜集和整理在那个时期经济萧条的相关历史资料,并配以图片或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依次在课上进行展示和交流,从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对于课程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五、高中历史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史料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价值,教师在运用史料时首先应当注意史料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进而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把重难点知识包含在史料教学中,以便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究和归纳史料,以此来加深自身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此外,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对于史料的积累,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额外的史料素材,而不是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史料。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高考试题以及史学著作中去搜集和整理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史料,并将其有效运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运用史料教学不仅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秉承着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中科学合理地选取和运用史料素材,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从而可以通过创新故事导入教学,设置问题教学情境,采取史料对比教学以及拓展合作探究教学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全面强化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星.高中历史课堂史料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4(51):215-216.
[2]安國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与实践[J].传播力研究,2017,1(12):150.
[3]张翅.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104.
[4]林凌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J].华夏教师,2017(19):61.
本文系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编号:180102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