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上的飞跃,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音乐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有着相当重的地位,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好的音乐作品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永久流传。在音乐中有很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美声唱法是声乐演唱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在丰富音乐的多样性上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美声唱法;呼吸;咬字运用;情感表达;作品分析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意思为“优美的歌唱”。它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还代表着欧洲声乐的演唱风格。美声唱法又被形容为柔声唱法,其原因就在于歌者要通过腹部的丹田之力发出气息,经过胸腔、口腔、头腔等器官,使声音从头顶放送出来,唱出浑厚而明亮的声音。
在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出现了一批美声唱法的教育家、歌唱家,如周淑安、应尚能等,他们在中国的舞台上,以独唱音乐会的形式演唱中外作品,给我国声乐舞台带来了青春和活力,为以后的美声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美声唱法分析
(一)歌唱的姿势
“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姿势不正确,必然造成发声上的毛病。
正确的站姿:身体自然站立,上身放松,双脚稍稍分开,与肩同宽,重心略向前,腰部立直,同时微收小腹,眼睛平视,颈部放松,下巴自然下垂略向后收,脸部表情自然大方,肌肉放松。可根据歌曲内容随着情感的变化加入自然流露出的动作。切忌动作夸大、矫揉造作。
(二)气息的掌握及分类
俗话说“气为声之本、音之帅”。在美声唱法中,气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唱好美声的重要基础,是唱出柔和、华美、丰满歌声的关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呼吸的基本概念。呼吸,是人发出声音的动力,是人体活动的一种本能,在人体中,呼吸的运用是自然而有规律的。在我们人体的器官中,和歌唱有关的呼吸器官有口、鼻、咽喉、气管、胸、肺、横膈膜、腹部等等。不同的人在运用呼吸器官的方式上会有所不同。正确运用呼吸是歌唱的前提,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较为明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演唱者要灵活运用呼吸、咬字来达到混合声区,采用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来发出明亮、浑圆、张弛有度、厚重、兼具华美金属感的音质。所以,美声唱法对全世界的声乐艺术研究都具有重大影响,并已被各国人民所推崇和欣赏,代表了较高层次的艺术品位。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来说,呼吸方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人在静态时呼吸的运用,第二种是人在动态时呼吸的运用,第三种就是人在歌唱时呼吸的运用。我们在安静的状态下,呼吸是平缓的、自然而然、无需刻意调节的;在运动时,需要肺活量的加大,随着身体的需要适当调节呼吸以适应身体的运动;而在美声唱法中,呼吸的运用却与前两种相差较大,在演唱时,需要非常迅速地进行呼吸、咬字等动作,呼吸、咬字的控制也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力。很多时候作品乐句较长,这就需要演唱者对呼吸有着相当好的控制力;同时,由于歌曲中音律的变化非常丰富,不断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这些变化就要依靠演唱者用控制呼吸来完成。需要演唱者呼吸、咬字肌的强健、灵活自如,这种呼吸、咬字的运用方式是人们在日常静态和动态中无法达到的。
(三)气息的训练技巧
在美声唱法中,呼吸的运用是掌握歌唱方式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培养出美声唱法中的呼吸、咬字运用技巧,只能通过长时间的科学练习。在教学中,通常会根据歌曲和个人的不同特质而采取无声呼吸、有声呼吸、和类似呼噜的呼吸技巧的训练。
首先,无声呼吸是要求我们尽管依照日常呼气和吸气的状态,单有呼吸动作却不发出声音,高度凝聚精力去感受呼吸器官的细微变化,集中注意力去感觉呼吸器官的运动状态。无声呼吸训练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分别是快速吸气快速呼气、快速吸气缓慢呼气和缓慢吸气缓慢呼气。快速吸气快速呼气类似于我们俗称的狗喘气,这种训练可以加强膈肌的弹性;而快速吸气缓慢呼气和缓慢吸气缓慢呼气则能够训练膈肌的控制力度和张弛反应。
其次,有声呼吸要结合着咬字一起训练。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进行的发声训练。这类训练方法一种是以音程或音阶来进行,让训练者能够切身体会歌唱发声的技巧所在,掌握歌唱发声正确的呼吸、咬字方法和器官的运用。有声呼吸、咬字训练要比无声呼吸训练更深一层,难度也更大。另外还有停顿音训练、连贯音训练、停顿连贯共同训练等。停顿音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锻炼肌肉的弹性和呼吸、咬字的自由感,有利于演唱者日后能熟练地演唱出欢快、轻松、雀跃、活泼的歌曲;连贯音训练法主要是锻炼呼吸、咬字的维持时间和横膈膜的张弛控制力度,有利于演唱出连贯性强、力度柔和、平缓深沉的歌曲;停顿连贯共同训练法主要是先进行停顿训练再进行连贯训练,反复循环之,从而使得训练者的呼吸、咬字转换更加灵活、更具有控制力。
我们在进行这类有声呼吸、咬字训练时,不仅要严格遵循老师的指导,也要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做出科学的调整,比如在某一种音阶的训练过程中觉得难度大、无法完美地发声,那么我们就要及时地请教老师或与同学交流,看看自己的训练方式是否正确。一旦方法有了偏差,那么咽喉就会越唱越紧张、越干涩,一旦坏毛病养成,想要改正也就困难了。
最后,类似打呼噜训练法是利用人的强大呼吸来推动紧闭嘴唇的颤动,使得嘴唇发出类似人熟睡时打呼噜的声音,这种训练方式能够使得训练者切身体会到因呼吸对抗而产生的呼吸、咬字支撑点,并且这种方法并不难学,也适合于经常练习,最有益于对横膈膜控制能力的锻炼。
(四)歌唱中情感的表达
在歌唱中情感的表达是由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是内在与外在刺激的反映。情感是音乐中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离不开细腻的情感表达。古代唱论中说到:“情生与景,景生与情,情景相生,自成声律。”这就要求演唱者领会好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及描绘的内容,做到以情带声、以情唱字、以情行腔。将自身融入到歌曲当中,来感染听众。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描绘了一位弹琵琶的女子,尝试着拨动琴弦,尚未成曲却已流露出深深的感情。所以说,情感的表达对艺术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形体动作等来带动听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三.《我爱你,中国》作品分析
歌曲《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曲,创作于1979年。是中国美声歌曲代表之作。此曲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感受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作品开头的引子部分是此曲的点睛之笔,曲调明亮、庄重。随着乐曲的韵律和高亢的嗓音,将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乐曲的第一段落是以相对平和与缓慢的音调呈现的,像说话一样诉说着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歌曲的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延伸,音调相对丰富,伴随着感情的展开发生变化。在这段歌词中采用了两个断句点,仍然是发挥强调作用,突出的是渲染歌词和主题中的爱国之情。接下来的歌词,是在原有诗歌的基础上,采用了词曲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的,整体也是一种较为缓和的音调通过延续拍子以及延续小节音符的方式来体现。结尾部分将整首乐曲推向高潮,把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渴望、向往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激动万分。这部作品在题材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能让人们产生共鸣性,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不仅仅是一种歌唱类型、一种演唱风格,它更是一种美好事物的体现。它需要时间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以及拥有一颗热爱歌唱的心。你只有热爱它,才能学好它,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参考文献
[1]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2]邹本初.歌唱学:沈相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4).
[3]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2).
[4]孙维权.声乐学习过程中呼吸、咬字的辩证思维[J].人民音乐,2010(2):12-14.
[5]崔宝芬.浅析美声唱法中呼吸、咬字技术的方法和作用[J].人民音乐,2010(7):21-24.
[6]马驰.浅析呼吸、咬字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12):6-8.
作者简介:赵璐(1985—),河南洛阳人,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现任洛阳文化艺术学校声乐教师,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及演唱。曾荣获河南省声乐舞蹈大赛金奖(第一名)。
【关键词】美声唱法;呼吸;咬字运用;情感表达;作品分析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意思为“优美的歌唱”。它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还代表着欧洲声乐的演唱风格。美声唱法又被形容为柔声唱法,其原因就在于歌者要通过腹部的丹田之力发出气息,经过胸腔、口腔、头腔等器官,使声音从头顶放送出来,唱出浑厚而明亮的声音。
在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出现了一批美声唱法的教育家、歌唱家,如周淑安、应尚能等,他们在中国的舞台上,以独唱音乐会的形式演唱中外作品,给我国声乐舞台带来了青春和活力,为以后的美声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美声唱法分析
(一)歌唱的姿势
“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姿势不正确,必然造成发声上的毛病。
正确的站姿:身体自然站立,上身放松,双脚稍稍分开,与肩同宽,重心略向前,腰部立直,同时微收小腹,眼睛平视,颈部放松,下巴自然下垂略向后收,脸部表情自然大方,肌肉放松。可根据歌曲内容随着情感的变化加入自然流露出的动作。切忌动作夸大、矫揉造作。
(二)气息的掌握及分类
俗话说“气为声之本、音之帅”。在美声唱法中,气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唱好美声的重要基础,是唱出柔和、华美、丰满歌声的关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呼吸的基本概念。呼吸,是人发出声音的动力,是人体活动的一种本能,在人体中,呼吸的运用是自然而有规律的。在我们人体的器官中,和歌唱有关的呼吸器官有口、鼻、咽喉、气管、胸、肺、横膈膜、腹部等等。不同的人在运用呼吸器官的方式上会有所不同。正确运用呼吸是歌唱的前提,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较为明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演唱者要灵活运用呼吸、咬字来达到混合声区,采用一种特殊的发声方式来发出明亮、浑圆、张弛有度、厚重、兼具华美金属感的音质。所以,美声唱法对全世界的声乐艺术研究都具有重大影响,并已被各国人民所推崇和欣赏,代表了较高层次的艺术品位。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来说,呼吸方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人在静态时呼吸的运用,第二种是人在动态时呼吸的运用,第三种就是人在歌唱时呼吸的运用。我们在安静的状态下,呼吸是平缓的、自然而然、无需刻意调节的;在运动时,需要肺活量的加大,随着身体的需要适当调节呼吸以适应身体的运动;而在美声唱法中,呼吸的运用却与前两种相差较大,在演唱时,需要非常迅速地进行呼吸、咬字等动作,呼吸、咬字的控制也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力。很多时候作品乐句较长,这就需要演唱者对呼吸有着相当好的控制力;同时,由于歌曲中音律的变化非常丰富,不断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这些变化就要依靠演唱者用控制呼吸来完成。需要演唱者呼吸、咬字肌的强健、灵活自如,这种呼吸、咬字的运用方式是人们在日常静态和动态中无法达到的。
(三)气息的训练技巧
在美声唱法中,呼吸的运用是掌握歌唱方式的重要基础,为了能够培养出美声唱法中的呼吸、咬字运用技巧,只能通过长时间的科学练习。在教学中,通常会根据歌曲和个人的不同特质而采取无声呼吸、有声呼吸、和类似呼噜的呼吸技巧的训练。
首先,无声呼吸是要求我们尽管依照日常呼气和吸气的状态,单有呼吸动作却不发出声音,高度凝聚精力去感受呼吸器官的细微变化,集中注意力去感觉呼吸器官的运动状态。无声呼吸训练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分别是快速吸气快速呼气、快速吸气缓慢呼气和缓慢吸气缓慢呼气。快速吸气快速呼气类似于我们俗称的狗喘气,这种训练可以加强膈肌的弹性;而快速吸气缓慢呼气和缓慢吸气缓慢呼气则能够训练膈肌的控制力度和张弛反应。
其次,有声呼吸要结合着咬字一起训练。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进行的发声训练。这类训练方法一种是以音程或音阶来进行,让训练者能够切身体会歌唱发声的技巧所在,掌握歌唱发声正确的呼吸、咬字方法和器官的运用。有声呼吸、咬字训练要比无声呼吸训练更深一层,难度也更大。另外还有停顿音训练、连贯音训练、停顿连贯共同训练等。停顿音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锻炼肌肉的弹性和呼吸、咬字的自由感,有利于演唱者日后能熟练地演唱出欢快、轻松、雀跃、活泼的歌曲;连贯音训练法主要是锻炼呼吸、咬字的维持时间和横膈膜的张弛控制力度,有利于演唱出连贯性强、力度柔和、平缓深沉的歌曲;停顿连贯共同训练法主要是先进行停顿训练再进行连贯训练,反复循环之,从而使得训练者的呼吸、咬字转换更加灵活、更具有控制力。
我们在进行这类有声呼吸、咬字训练时,不仅要严格遵循老师的指导,也要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做出科学的调整,比如在某一种音阶的训练过程中觉得难度大、无法完美地发声,那么我们就要及时地请教老师或与同学交流,看看自己的训练方式是否正确。一旦方法有了偏差,那么咽喉就会越唱越紧张、越干涩,一旦坏毛病养成,想要改正也就困难了。
最后,类似打呼噜训练法是利用人的强大呼吸来推动紧闭嘴唇的颤动,使得嘴唇发出类似人熟睡时打呼噜的声音,这种训练方式能够使得训练者切身体会到因呼吸对抗而产生的呼吸、咬字支撑点,并且这种方法并不难学,也适合于经常练习,最有益于对横膈膜控制能力的锻炼。
(四)歌唱中情感的表达
在歌唱中情感的表达是由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是内在与外在刺激的反映。情感是音乐中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离不开细腻的情感表达。古代唱论中说到:“情生与景,景生与情,情景相生,自成声律。”这就要求演唱者领会好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及描绘的内容,做到以情带声、以情唱字、以情行腔。将自身融入到歌曲当中,来感染听众。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描绘了一位弹琵琶的女子,尝试着拨动琴弦,尚未成曲却已流露出深深的感情。所以说,情感的表达对艺术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形体动作等来带动听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三.《我爱你,中国》作品分析
歌曲《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曲,创作于1979年。是中国美声歌曲代表之作。此曲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感受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作品开头的引子部分是此曲的点睛之笔,曲调明亮、庄重。随着乐曲的韵律和高亢的嗓音,将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乐曲的第一段落是以相对平和与缓慢的音调呈现的,像说话一样诉说着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歌曲的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延伸,音调相对丰富,伴随着感情的展开发生变化。在这段歌词中采用了两个断句点,仍然是发挥强调作用,突出的是渲染歌词和主题中的爱国之情。接下来的歌词,是在原有诗歌的基础上,采用了词曲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的,整体也是一种较为缓和的音调通过延续拍子以及延续小节音符的方式来体现。结尾部分将整首乐曲推向高潮,把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渴望、向往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激动万分。这部作品在题材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能让人们产生共鸣性,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不仅仅是一种歌唱类型、一种演唱风格,它更是一种美好事物的体现。它需要时间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以及拥有一颗热爱歌唱的心。你只有热爱它,才能学好它,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参考文献
[1]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2]邹本初.歌唱学:沈相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4).
[3]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2).
[4]孙维权.声乐学习过程中呼吸、咬字的辩证思维[J].人民音乐,2010(2):12-14.
[5]崔宝芬.浅析美声唱法中呼吸、咬字技术的方法和作用[J].人民音乐,2010(7):21-24.
[6]马驰.浅析呼吸、咬字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12):6-8.
作者简介:赵璐(1985—),河南洛阳人,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现任洛阳文化艺术学校声乐教师,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及演唱。曾荣获河南省声乐舞蹈大赛金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