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苗出土迎朝阳——难忘北京车辆段岁月(三)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苗出土迎朝阳”是“文革”电影《春苗》主题歌歌名。尽管《春苗》像其他“文革”电影一样,渗透着适应某种政治需要和“高大全”痕迹,但由于创作者深入生活,贴近群众,艺术地再现了“文革”中的“赤脚医生”,所以电影一公演,李秀明扮演的赤脚医生春苗就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文革”电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分析不宜简单化、脸谱化。同样值得研究的还有“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是中国农村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鼎盛时达100万人以上。赤脚医生多采用中医治疗法,为几亿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纠正和填补了政府医疗系统存在的弊端和空缺。抛开其他不说,仅从赤脚医生长期贴近并热心服务广大基层群众这一点,就值得今天医务政策制定者及医务工作者学习借鉴。
  1968年,“赤脚医生”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随着官方支持力度加强,不但农村赤脚医生队伍不断壮大,城市“赤脚医生”也应运而生,时称“红医工”。70年代初,我所在的北京车辆段开始在医务室设置红医工。此前我对中医颇有兴趣,读过《黄帝内经》、《医宗金鉴》等中医古籍,深感博大精深。中西医各有特色:西医以解剖学做基础,研究对象为实体脏器,靠试验数据说话;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遵循经络学说,强调辨证施治。二者各有短长,互相不可替代。当时医学界大力提倡的所谓“西学中”(西医学习中医),除为深入挖掘祖国医学宝藏外,也是为适应中国简陋的医疗条件。
  由于我有一定中医基础,被车间推荐为红医工。红医工每周有一天在医务室值班,协助医生打针、缠绵球等。为学好打针,我拿着针管在枕头上反复练习。打针看似简单,其实对速度、部位、深度都有讲究,尤其必须注意的是,打针前一定要先把针管内空气推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许多老师傅对我打针都很支持,有时药水弄到他们身上,也无怨言。一天,史柄亮师傅到医务室打针,恰巧碰上我值班。当时医务室没有别人,红医工又是新生事物,尽管他对我的技术不放心,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让我打。我拿出消过毒的针管和针头,先把针管套上针头,接着打碎药瓶颈部,用针头将药水吸入针管,再将针管空气推出,然后举针照着屁股就扎。随着手起针落,史师傅一声惨叫,我定睛一看,原来针头错扎在骨头上。幸亏我当时临危不乱,果断拔出针头,发现针头已弯,赶紧调换针头,重新再扎,一气呵成,以至史师傅除感觉瞬间疼痛难忍外,并未发现其他异常。随着不断实践,我的打针技术越来越熟练,最多一天曾打过七十多针,累得手腕直抽筋。
  有段时间,红医工握有开半天病假的处方权,一些工人见到我们时脸色温和多了。有的红医工为此飘飘然,本应不休的也开半休。车间有些人对我青眼有加,倒并非有权开假,而是因为我经常利用学到的中医技术给人看病。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看病时先看患者体态,一般“胖人多湿,瘦人多火”。同时察颜观色,“面分五色,各有所主”。然后再闻患者气味。接着询问患者有何不适,“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以了解病情。然后手搭患者腕部脉搏进行“号脉”,根据“浅中深”不同压强判断脉象。最后再看病人舌苔。如此诊断,常十判九中。一次,我给缝纫组一青年女工看病,觉脉象有异,经仔细分析,大胆判断她怀孕了。闻者大惊,原来果然如此,人们叹为神奇,一时求医者云集。有时下午上班时间已到,同组工友携工具上车干活,发现我还在给别人看病,便催我去干活。排队看病的人见状大声嚷道:“他给我们看病呢,你们先替他干吧!”有群众撑腰,我愈发起劲认真。尽管我努力学习中医技术,有一次按摩却砸了锅。一天,有位工友觉得腰部疼痛难忍,要我到车间去给他按摩缓解。我让他躺在长凳上,一番揉搓后累得够呛,谁知病情不但未见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原来他还能站立行走,如今连站起来都不行了,我只好赶忙跑到医务室去请救兵解困。
  随着红医工队伍不断壮大,对他们进行培训以提高水平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社会大量发行《红医工培训手册》、《赤脚医生手册》等培训教材,内容扼要实用,便于掌握。位于北蜂窝的铁路总医院举办了全脱产两个月的红医工培训班,培训铁路各站段红医工骨干,我也被送去学习。在铁路总医院,我平生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到泡着福尔马林的死人尸体。这是一个老太太,全身呈黑色,身上已用刀分层剖开,可用镊子掀起,仔细研究。老太太生前事迹无从查考,但将自己身体作标本供人研究,其行为本身就值得尊敬钦佩。许多女学员胆小不敢凑到跟前观看,我却充满好奇,觉得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不但凑到跟前观看,还用镊子掀起表皮,仔细观察内部肌肉组织。不过,我也有胆小的时候。培训班学习针灸,班里要求学员在熟悉经络后用银针在自己身上寻找穴位来扎,以获得真切感受。我怕疼不敢扎自己,扎别人人家又不干,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夏季的一天,铁路总医院在大礼堂举行全院职工大会,邀请红医工参加。当我身着短裤背心,赤脚穿凉鞋,头戴破草帽,昂然出现在穿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中间时,全场皆惊,他们大概从没有在医院礼堂看到过如此“赤脚医生”的英姿。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重视保健养生本是好事,可有的人不从自身体质出发,人云亦云,难免误入歧途,我身边就有3位这样的朋友。    喝虾酒喝出全身奇痒    一次我和朋友老陈去听讲座,其间老陈如坐针毡,边听边用手不住地在身上抓痒,抓遍浑身上下,还是一副不解痒的样子。他自己很尴尬,周围的人看了也觉得不雅。老陈有点难为情地问我:“你说我这是怎么了?一开始我以为自己着凉了,起了荨麻疹,吃了些祛风止痒的中成药,并不见效。我又去医院
期刊
1993年12月,我正式离开领导岗位,步入离休干部的行列。次年春夏之交,企业领导对离休老干部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我的各项身体指标趋于正常,但第一次发现血压偏高的倾向。低压100毫米汞柱,高压为160毫米汞柱,当时令我大吃一惊,大有不知所措之感。  甘肃省人民保健医院的陈丽娟医生从我的神情揣摩出我的心态。她对我说,你刚刚跨进花甲之年,人体各个器官的活跃程度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身体免疫力也会下降,疾病
期刊
据统计:老年慢性病患病率10年来上升了4%,尤以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病和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且城市高于农村。但调查显示,老年人患病后两周内的就诊率只有45.7%。    慢性病不能光依赖小药箱  不少老人了解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或“久病成医”,在家里备了小药箱,认为慢性病在家治疗既省事又省钱。还有的慢性病患者,凭着自己多年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这样做隐患很多
期刊
看真爱怎样创造奇迹    结婚誓言唤醒26年记忆  英国妇女瓦莱丽通过与丈夫戴维·斯图尔特再次举办婚礼的方式,成功帮助患有失忆症的丈夫找回了失去26年之久的记忆。在1984年一场车祸后,戴维便患上了罕见的失忆症,此后的15年间,瓦莱丽做过很多努力,但一切都徒劳无益。于是,瓦莱丽决定在他们结婚40周年纪念日,与丈夫再结一次婚,重现当年婚礼的场面。就在他们重温结婚誓言时,戴维的记忆终于恢复如初。戴维说
期刊
卢森堡:慢节奏长寿法  “袖珍王国”卢森堡的国民寿命居世界前列。该国新近提出一种全新的长寿理念:慢节奏。该国一些科学家研究认为:长寿的重要秘决不在于药物,而在于“慢生活”。“慢生活”并不是指工作上的懒惰、生活上的拖沓,而是提倡人们要把生活的节奏放慢,工作生活有张有弛,不要太紧张了。慢餐饮,提倡忘记时间,让食物在舌尖停留。建议用15—20分钟吃早餐,中、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对于老年人,每口饭菜应咀嚼
期刊
各地报刊    西安老提琴手 漂在水面拉琴  拉好小提琴不容易,一动不动长时间漂浮在水面更不容易。西安一位70岁的老人将二者合二为一,能在水面漂浮着拉小提琴。这位老人看到有人因浮游获得吉尼斯纪录后,他决定把游泳、拉琴两个爱好结合起来。练习漂浮2年后,他开始练习在水面写字、拉琴,因掌握不好平衡,为此他泡坏了4把小提琴。他说,这种功夫最重要的是熟能生巧,靠换气达到平衡,时间长了就可以掌握。(摘自《华商
期刊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退出中学课本的事情引发了争议。我倒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在当今社会有多少孩子能理解鲁迅在那个环境下,哀怒中国人的精神萎靡,愤其在革命的浪潮下愚昧不清的心境?把这篇文章从课本里删除,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人去读《阿Q正传》了,也不意味着鲁迅先生的精神得不到传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有革新有进步。
期刊
政策    80岁以上人口1899万  我国进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  全国老龄委7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与上年度相比,老年人口净增725万,增长0.5个百分点。2009年,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3岁,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1899万。  相关部门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
期刊
前不久,台湾把每年8月第四个周日定为“祖父母节”,我认为这种做法值得考虑。设立这个节日可以提醒子女们和家庭第三代时刻懂得反哺,懂得感恩,提醒人们应该设身处地考虑长辈的难处,多反思自我不足,创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年轻人受欧风美雨的影响,开始过“情人节”、“万圣节”,节日的初衷是家庭的团聚和庆祝。因此我认为内地也可设立“祖父母节”,因为祖父母们应该得到一份精神感恩。
期刊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两个世界超级大富豪、大慈善家。据说他俩已经“成功劝说40名美国亿万富翁公开承诺捐赠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这哥俩打算在中国举办一场慈善晚宴,说服他们共商慈善,但是很多中国富豪并不买账。  这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内地富豪们自认钱来得不容易,舍不得儿女继续打拼,也缺少赚了钱后回报社会的境界。更重要的是,一部分中国的富豪们认为购豪车、买豪宅,高价与美女相亲,才是显示自己实力的举动。  这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