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征中丰富数学概念的认识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long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表征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为了促进新知的生成,为了构建联系新知的系统,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表征方式之间不一定存在严格的先后发展顺序,要学会分析已有经验和认知能力等多元表征对教学的影响,加强表征转换,帮助学生建立反映概念本质的内在表征,真正实现对知识学习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概念;多元表征;转换
  美国学者莱许指出:“实物操作只是数学概念发展的一个方面,其他的表述方式——图像、书面语言、符号语言、现实情景等,也同样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表征方式之间不一定存在严格的先后发展顺序,而是应重视它们之间的互相转换。这成为当前概念教学的共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作为笔算除法的起始课,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认知障碍:分有剩余为什么可以列除法算式;怎样列出形如10÷3=3……1的除法算式;“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等。如何突破这些障碍,下面以《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一课为例,结合概念教学的表征方式进行探讨。
  一、 把握起点,多元并重,初步感知“平均分时有剩余”的现象
  本课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是二年级上册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在将表内除法的知识迁移到有余数除法时,学生对分有剩余的情况可以列除法算式存有疑惑,认为“没有分完、不够分”不属于平均分。若只用实物操作表征,学生感受就不充分,思维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导致学生机械地识记概念;而如果只用图像来表征,学生因缺少了生活经验的支撑而出现程式化的叙述,教学的难度加深。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多元表征中感知“平均分时有剩余”的现象。
  师:同学们,现在有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要想每人分得同样多,应该怎么分呢?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
  生1:我是这样分的,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5人。
  生2:每人分5支,分给2人。
  教师板书:
  生3:每人分1支,分给10人。
  师:为什么你们不每人分3支铅笔呢?
  生1:因为每人分3支,还有剩余的,分不完。
  生2:因为每人分3支,10支铅笔不够分。
  生3:因为每人分3支,就不是平均分了。
  师:就让我们动手分一分吧。
  师:你能說说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
  生: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下1支。
  完成板书:
  师:结合图示和表格,比一比这种分法和前面的两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3种分法不是正好分完的。
  师:它们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还有剩余。除了刚才分的这三种情况,你还能怎么分?
  完成板书:
  提供学习情景,让学生经历动手分一分——实物操作表征,用小棒代替铅笔——图像表征,用自己的话叙述——语言表征概念的含义。对于一个数学概念,往往可以通过多元的形式来表征它,即从不同的视角对其本质进行视觉化或体验化的阐述。如利用图像进行表征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表达,在进行视觉化表征的同时,言语表征解释图意,也为符号表征——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得出做好铺垫。
  二、加强转换,个性表征,让“有余数除法算式”自然生成
  概念教学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多元表征的同时,要根据需要在不同表征之间做出相应的转换。在多元表征中不能忽视占主体地位的学生,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对新学习的概念做出表述或者做出定义,也会有独特的想法。这些具有个性的答案,反映出学生头脑中对这一知识的表征,有利于教师取得第一手资料,改进教学,实现新的发展。
  师:你能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摆的结果吗?
  生1:10÷2=5(人)。
  生2:10÷5=2(人)。
  师:你能把这种有剩余的情况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
  学生作品展示:
  师:同学们很有创意,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了剩余的“1”,剩下的1支到底写在哪里?怎么写呢?
  生(急切地):我知道,是用“……”表示。
  师:在商和余数中间有的用“多”,有的用“余”,有的用“剩”,还有的用6个小圆点,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简捷一些?
  生:6个小圆点。
  师:6个小圆点好比语文中的省略号,把汉字表示的语言简化了,它是我们的数学语言。
  师:这个“1”叫?
  生1:剩余的数。
  生2:余数。
  生3:平均分时,当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剩下的部分就是余数。
  师:由10÷3=3(人)……1(支),你想到怎样的画面?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0支铅笔,每人分3支,还多出1支。
  生2:10表示铅笔的总数,除数3表示每人分得的支数,商3表示可以分3人,1是余数,表示多出来的1支。
  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表征转换到符号表征,学生在阐述除法算式的意义时,完成了从符号表征到情境表征、语言表征之间的转换,体现了“有余数除法算式”数学化的过程,也反映了意义建构的过程,实现了从更高抽象水平重新认识原有知识和经验。
  三、科学组合,合理表征,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在“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大都这样处理:呈现例题,学生实物操作表征后列出12÷4=3(个)等五道除法算式。提问: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一眼看出1、2、3都比4小,“顺利”得出结论。学生从数据大小比较上感知余数<除数。没有经历规律得出的过程,并不能真正理解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这一结论的内在含义。不妨由实物操作表征改为体验表征,圈一圈,填一填,感知并发现规律。(图9)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
  生:9÷4=2(个)……1(根)。
  师:如果在这9根小棒上再增加一根变成10根小棒,仍然是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你能看图列出算式吗?出示直观图。
  生:10÷4=2(个)……2(根)。
  师:如果再增加一根变成11根,你能看图列出算式吗?
  生:11÷4=2(个)……3(根)。
  师:如果变成12根小棒呢?出示直观图。(图10)
  收集并呈现学生的3种答案:
  师:说说你的想法。
  (引发讨论:余数为什么不能为4?)
  生:满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直观图变为:
  师:那继续放13根呢?算式是什么?14根?15根?16根?……
  学生相互说一说后,再汇报。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6÷4=4(个)。
  师:照這样继续下去,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生:余数总是1、2、3。
  引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1(齐声):不能,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那又可以再拼一个正方形了。
  生2:余数要小于除数或者除数大于余数。
  追问:用一堆小棒摆三角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如果摆五边形,可能会剩几根?
  对于一个数学概念,往往可以通过多元的形式来表现或记载它。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单单是多元的表征、个性化的表征,高效、调整传递素材信息的关键是不同表征的科学组合和呈现。
  四、沟通联系,完整表征,深化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多元表征之间是相通的,不同形式的多元表征互为验证、互为补充,它们所要表达的内容与实质是相同的,由此开展开放、完整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抽象的概念建立起联系,引领学生完整地认识概念的本质。
  例如,巩固练习中。
  1. 自主设计分物问题,对比建立除法模型。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分物有剩余和没有剩余这两种情况,并列出算式。
  2. 根据11÷2=5……1这一道除法算式,请你讲述一个故事。
  练习中,自主设计平均分物品的问题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两种情况及对应除法算式的理解。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分一分,通过个性化的表达,巩固了除法新结构。有学生根据算式用文字表征,清晰地呈现包含除与等分除两种不同的情况;有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画出图像来表示,并能用语言尝试对概念的内涵做出解释。
  总之,表征在数学中的运用是为了促进新知的生成,为了构建联系新知的系统,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教学中,过于追求表征形式的多样化,就脱离了知识本质的需要。我们要学会分析已有经验和认知能力等多元表征对教学的影响,加强表征之间的转换,帮助学生建立反映概念本质的内在表征,真正引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意义建构。
其他文献
来自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服装学院院长Andrew Bolton先生是位在时尚领域久负盛名的策展人,在他的策划下,时装/艺术展览成为了一个绝对意义上与商业和大众走得最近的展览学科,相比较晦涩的当代艺术展览和乏味的古代艺术展品,这些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展出的时装展览充满了奇幻想法。这是属于AndrewBolton的“Fantasy”。  AB-Andrew Bolton  2015年春季,在An
人生其实到处是马拉松,特别是在最难、最美、最重要的一些事情上。  马拉松:  你好。  我第一次知道你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我就认定,你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无聊的运动。  那时我上高中,体育老师解释了你是如何形成的,当时他一脸悲壮,当时我做了如下思考:第一,要跑425公里,意味着把左脚放在右脚前面、再把右脚放在左脚前面,如是,六万多次。第二,要跑三四个小时。旁观的正常人类总觉得在阳光下跑三四个小时的同
当“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成为陕汽每个部门的工作重心之后,一个新的问题诞生了:如何检验满足客户需求的工作质量?衡量质量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质  量管理相当于一个企业的执法部门,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成本、品种、价格和售后服务,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关乎企业的品牌、声誉、生存与发展。在服务制造转型的新环境下,陕汽质量管理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  内部变外部  “我对质量管理的理解由过去的产品层面转变到现在的
[摘 要] 让学生沉浸在真切的探究学习之中,是理想数学教学的基本体现,更是彰显人本教学的重要标志。因为真切的知识探究学习,会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产生碰撞,使得智慧交互成为现实,也会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利于学生掌握。这种举例、辩论、再有序解答问题的综合性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数学素养的有效积淀。  [关键词] 真切;探究;数学;学习;素养  让孩子亲
买来的遗憾  ①前几天刚刚看了电影Kingsman:TheSecretService,ColinFirth衣着笔挺的双排扣西装演绎秘密间谍,很惊讶的是,54岁的Firth竟然始终拥着完美的身材。当然,其中的秘密和衣服的尺寸与那两排纽扣有着一定的关联,演员的西装均为Bespoke定制。我们在叫卖时尚的同时最要强调风格,因为后者是前者过滤后的精华,我们不断地提倡双排扣的视觉修身效果,却很难在街头见到此
DiorHornme的私人订制服务由西装延伸到了皮鞋制作,以品牌标志性的Franqois 1et(法兰西大道1号)皮鞋款为基本款式,于全球二十三间精品店提供订制服务。  与品牌提供的其他订制服务一样,顾客将在专门负责订制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设计个人专属鞋款。在创意总监克里斯·凡·纳什精选的一系列颜色中(包括红色、蓝色及法国干邑白兰地色),顾客可选出自己中意的色彩;纯手工打造的渐变色鞋底与鞋面交相辉映
摘 要:小学数学实验就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或者设备仪器,让学生在数学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之下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构建的一类数学学习活动,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数学活动,经历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进而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措施;影响;效果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数学是小学
在这个看颜的时代,好的感官体验成为品牌的化妆师,配置、观感、触感、设计手法成为提升豪华感的必备元素。  众所周知,汽车的颜值对其销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打造为大众群体所接受的高颜值车型已是车企的共识。这样的重任自然就落在车型设计师肩上,因为他们的设计对于车型销量和车企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汽车设计是一个非常严谨、科学的问题,如何让产品设计既能把握住用户新的需求,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经受住市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适应学生发展和提高数学素养的十个核心概念,“模型思想”是新增的核心概念之一,史宁中教授更是把“模型思想”列为小学阶段三大数学基本思想之一,但是相比其他核心概念,“模型思想”比较抽象。数学魔术的表演和破解需要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提取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良好载体。  [关键词] 数学魔术;数
摘 要: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有准确的把握;二是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具体的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三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得到保证。同时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效率的内涵要从数学知识的累积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转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效率  无论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还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