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的“另一种”可能,达成学的“这一种”捷径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果说同课异构的赛课是寻找教的“另一种”可能,那么与我而言的“洗课”则是达成学的“这一种”捷径。洗课要有课可洗。我坚持“一课三备”; 再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删繁就简,去伪存真:一、学什么:关注文体,聚焦表达;二、怎么学:领会方法,迁移运用。
  【关键词】省“蓝天杯”;小学语文 《夹竹桃》;洗课
  感谢江苏省“蓝天杯”小学语文会课活动,使我这个从未在小学上过一天班的小语骨干教师的培训者有机会参赛。只要在同届的“蓝天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获得一等奖,就有报名参赛的资格。这样的服务平台,我可以登录,一线的教师、一线的乡村教师更是可以。
  如果说同课异构的赛课是寻找教的“另一种”可能,那么与我而言的“洗课”则是达成学的“这一种”捷径。
  杨九俊教授把对教案的再思考过程形象地称为“洗课”,就是说像洗菜去除泥沙、淘米去除杂质一样,教师在明确“教什么”的同时,还要明确“不教什么”,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包办。即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经过“洗课”,教师将课后反思的过程置前,减少课堂的“冗余”,把自由的学习空间还给学生。
  洗课要有课可洗。我坚持“一课三备”; 再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删繁就简,去伪存真: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激活着手,从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情感的调动、思维的活跃来思考展开,在有意义的情景下呈现新的语言学习内容,进行操练,并实现机械性操练向意义性操练的过渡,最后向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经验扩展,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学什么:关注文体,聚焦表达
  《夹竹桃》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状物抒怀的散文,作者是季羡林。文章以“夹竹桃”为题,用“总—分—总”的写法,紧扣夹竹桃的花色、花期、外形等特点,重点写了可贵的韧性、独特的幻想,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用了大于第四自然段的篇幅,写了院中春、夏、秋三季花的“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来衬托大门内影壁墙下两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夹竹桃》集中体现了季羡林“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风格。
  【获奖设计】
  ⒈ 读通课文。按散文状物抒怀的思路,结合总结段,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⒉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韧性”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直接描写夹竹桃韧性的段落;体会作者是怎样紧扣夹竹桃花期长的特点写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的。并由物及人,迁移写法,用上“无不”或“无……不……”这样的句式表达对作者季羡林“韧性”品质的赞美。
  ⒊ 感知本文先抑后扬式的开篇法和对比映衬手法的妙用。
  【“另一种”的可能性】
  ⒈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⒉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会结合具体的情境用“无不”“无……不”表达。
  ⒊ 通过批注感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季羡林散文语言的风格。
  ⒋ 感知本文先抑后扬式的开篇法和对比映衬手法的妙用。
  【“这一种”的有效性】
  ⒈ 读通课文,抓总结段,感知本文主要内容。对比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背诵第四自然段。
  ⒉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会结合语境用“无不”或“无……不……”句式表达。
  ⒊ 通过批注学习作者如何紧扣特点,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写出花的可贵之处的。迁移运用,仿寫“我喜爱的花”。
  【洗课后的解读】
  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学什么”决定了“教什么”。
  定稿时,“感知本文先抑后扬式的开篇法”这一条目标已去除。为什么呢?因为,用上“……不是……也不是,但是……却是……”这组关联词来开篇,非常容易,只需替换一个花名或人名乃至物名即可,这个不用教,学生也会,故不教。
  从“课文内容”到“课程内容”,“学什么”定了位,教学目标的修订也就有了方向。简单地说,“学课文”是把课文内容当作学习的主要目标;“学课程”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所以,语文学习学的应该是“课程内容”,而不是“课文内容”。阅读教学要从帮助学生解读“这个”文本走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制订的第一条目标,第二稿中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向读、背课文内容,是“学课文”;第一稿第一条中的“按散文状物抒怀的思路,结合总结段,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定稿第一条中“抓总结段,感知本文主要内容”都指向能力,是“学课程”。
  在“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理念关照下,不管是“感知本文对比映衬手法的妙用”,还是“初步感受季羡林散文语言的风格”,都应该落实至“通过批注学习作者如何紧扣特点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写出花的可贵之处的。迁移运用,仿写‘我喜爱的花’”,这样才能使“教学生学”的内容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
  二、怎么学:领会方法,迁移运用
  吴忠豪在《期盼语文课的美丽转身》一文中提出:学语文的流程是怎么样的呢?就是按照语文知识或方法的学习规律,按照“领会知识(方法)——指导运用”的步骤设计教学。这才是一种“语言学习型”的教学流程。
  (一)导入(导出)环节
  【获奖设计】
  导入:铺垫式阅读——说明文《夹竹桃》
  一篇课文有没有学会是可以测试出来的,不管什么课文,总是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来出的:“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阅读要想提速就可从这三个方面早做准备,秘诀是——掌握文体特点。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样式。我们熟悉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体不一样,以上的三个问题就不一样。比如:
  (任务):阅读说明文《夹竹桃》片断后回答问题。(分析、阅读、测试略)   今天,我们1节课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是——读一篇状物抒怀的散文。
  导出:兴趣式阅读——故事《夹竹桃的传说》
  这节课,围绕文体特点,主要学习了散文《夹竹桃》。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读一读《夹竹桃的传说》,想一想这个故事又是围绕夹竹桃的哪些特点展开的。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桃的美丽小姐,她爱上了一个性格刚强的叫竹的长工小伙……
  【“另一种”的可能性】
  导入:⒈ 作者简介。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大作家,(投屏,课文后的作家卡片)快速浏览,提取信息。指明其身份成就、散文特点。⒉ 补叙爱花。季羡林,山东聊城人,生于1911年,享年98岁。季羡林是个爱花之人,他在51岁写的一篇散文里回忆他老家的庭院简直是个大花园。他是这样写他的花园子的(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
  导出: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季羡林散文的代表作《夹竹桃》,推荐阅读他的另一篇优秀散文《神奇的丝瓜》,进一步感受他“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风格。
  【“这一种”的有效性】
  (课前2分钟,师生共聊“喜欢的花”)
  (二)导课:由第三节切入
  大作家季羡林也喜欢花,他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他是这样描写满院的鲜花的:(投屏第三自然段内容)自由读一读。
  (1)作者院里的花应有尽有,来让我们报一报花名。
  老师带来了这些花的图片,看,(春天)这是迎春花,取迎接百花齐放的春天之意。这是桃花、杏花……
  (夏天)这是凤仙花……它叫夜来香,此花香味浓郁,夜来更甚。
  (秋天)玉簪花,看,色如玉,形似簪,叫玉簪花。
  (2)(整屏花)这样的景象,使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是啊,季家小院,花多、花美、花香,季羡林也像同学们一样,用上了这些四字词语,一下子使得质朴的语言典雅起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应有尽有”,起……
  (3) (显示分层符号)这样看着读“总—分—总”结构也就清楚了,最后一层,概括了“一年三季”院中花的共同点是……读出来,“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过渡:这些种在院子里的花都是季羡林喜欢的,然而,最值得他留恋,最值得他回忆的却是……
  (课文插图)大门内影壁墙下的两盆夹竹桃,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近照)夹竹桃,顾名思义,叶片像竹,花朵似桃。夹是什么意思?(夹雜)所以读第一声。
  (课文照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的这篇散文。读题。
  【洗课后的解读】
  在一节课的“增大容量”还是“提高质量”的抉择中,我选择后者,40分钟,“一课一得”, 从课上领会对比衬托方法的妙处到课后完成仿写,这样的学才是符合规律的有效的学。第三自然段的切入,看似导入环节,实为重点段落的学习。
  (二)感知环节
  【获奖设计】
  (P96)默读课文后出题:按散文状物抒怀的思路,结合总结段,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字数在60字以内。(每人提供60格的方格纸)
  (分析):这个题目实质上是考我们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答题思路):⒈ 状物抒怀的散文范式。课文描写了什么,有何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⒉ 结合总结段完善。
  (阅读方式):不用逐节检查地朗读,而是先“猜想”后“求证”地跳读。
  (答题):⒈ 同桌互答。看填空和板书,删繁就简,控制字数;⒉ 参考答案。
  【“另一种”的可能性】
  ⒈(P96)迅速浏览全文,找到最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一个总起句,一个总结句,哪个最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尾段)为什么?
  ⒉ 这样一概括,“总—分—总”的行文结构也就明晰了。
  【“这一种”的有效性】
  (二)感知:抓总结句入文
  ⒈(P96)迅速浏览课文,围绕文后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找到相关段落,划一划,读一读。
  ⒉作者爱上了夹竹桃,有两个原因,分别是什么?课文直接写韧性的是第几自然段?
  【洗课后的解读】
  课标有没有提“散文”“状物抒怀”等概念?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不是特殊?“总—分—总”的行文结构是不是六年级学生第一次遇见?这节课是不是需要训练“整体感知课文的要求和方法”?
  在我的一系列自问下,在学生课前的常规预习下,果断取舍:直接抓总结句入文。
  (三)品读环节
  【获奖设计】
  ⒈ 默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中心句。用反问句更能强调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理解“韧性”的意思。批注“顽强持久,坚忍不拔”。
  ⒉ 既然这句是中心句,那么前三句都应该围绕夹竹桃的韧性来写,请自读这三句话,圈画关键字词,说一说夹竹桃的韧性是怎样写出来的?
  按序逐句交流。(课件锁定第四自然段:示范批注)
  例如句②:
  (1)无日不
  对啊,“每日都”就是“无日不”的意思。无、不是两个否定词,这样的句子叫——双重否定句。我们批注时,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写法注一注哟,来拿起笔,刚才没注的同学注上。板书:无……不。
  (2)迎风吐艳
  双重否定表肯定,“无日不迎风吐艳” 的意思就是每天都迎风吐艳 (板书)。夹竹桃是一年365天,天天都开放吗?不,只开三季,但相比之下,(指板书)花期长了。
  迎风吐艳,这风可能是什么风?春、夏、秋三季不管是什么风,它都在迎风吐艳。如果说“和煦的春风”是顺境,那么“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就是逆境。不管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顽强持久地开着,这就是它的韧性。   朗读指导:你发现这三个分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排比)这样的句式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来,女生们,读出这顽强持久的绽放;男生来,读出这在逆境中的坚守(批注)。
  例如句③:“无不奉陪”又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就是奉陪的意思,夹竹桃在奉陪谁?难道夹竹桃只奉陪了这三种花吗?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你的?跳读(第三自然段)查找作者的小院春、夏、秋三季各开了什么花?
  课件出示三季院中花的图片(相当于校对作业)。
  运用归类的词语填空:
  春天( )花开花落;
  夏天( )花开花落;
  秋天( )花开花落。
  唯有( )花落花又开。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⒊ 让我们再次感受夹竹桃的韧性,自由朗读、背诵第四自然段,参照填空同桌互相背诵,集体按填空检查背。
  【“另一种”的可能性】
  变“怎样写出韧性”的“演绎法”为归纳法:批注第四自然段,写出了怎样的韧性?
  【这一种的有效性】
  (三)品读:从重点段深入
  ⒈ (圈“韧性”)韧性词典中有两个解释。
  (选2)“顽强持久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是与夹竹桃哪个特点匹配的呢?是啊,花期长,有多长?可用数字来说明:从4月到12月,一年四季,花开三季,一年365天,开花将近300天,是花卉家族中开花时间最长的一种花。
  包含中心词韧性的句子,叫中心句(划句④)谁来读一读这句?(指读)
  评:你读出了强调的语气,这是反问句的作用,作者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让我们读出这强调的语气(齐读)“这一点韧性”起……
  过渡:这可贵的韧性是同院子里那些花比出来的。
  ⒉ 请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此节,圈一圈关键词,和其他花比一比,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夹竹桃的韧性的?与我们平时的表达有何不同之处?
  同桌交流后,班级交流。
  ☆相机板书如下 :
  院中花 夹竹桃 韧性
  花开花落 “又” “又”(花落花又开) 花
  万紫千红(争奇斗艳) 悄悄地一声不响 迎风吐艳 期
  一年三季(一花开一季) 无日不 无不(一花开三季) 长
  ☆相机辨析“无……不”“无不”的用法:
  第一处,“无不”迎风吐艳可以吗?可以,但下面还有一个“无不”,这样无变化了。第二处,“无花不”奉陪可以吗?也可以,但本文的特色之一是用四字词语,“无不奉陪”用词更典雅。
  ☆看板书:方老师觉得,大作家写作时,也有疏漏,院中花的共同特点应该归纳为“一年三季,一花开一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你们觉得要不要添上“一花开一季”“争奇斗艳”?不能添。这三季的鲜花并不是“一花开一季”,也有花开两季乃至更长一些的,只是相比之下,夹竹桃花期最长。“争奇斗艳”也是拟人的说法,不能为了突出写夹竹桃的“不争”的可贵,而贬低院中花,硬说它们是“争”的。也就是说,写院中花时,也得按它们的特点来写。
  ⒊ 课文第三自然段,11行,213个字,只字未提夹竹桃,可以去掉吗?不可以。可以不写吗?不可以。这是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字,批注在第三第四自然段的空白處。对比,比的是美吗?不是,一花和众花的万紫千红怎么比美?比的是香吗?不是,夜来香的香气“熏透”整个庭院的,怎么与它比?比的是谁花期长,是韧性!
  用三季的院中花的花开花落,衬托夹竹桃的花落花又开。全段也没写花期长三个字,但字里行间“顽强持久、坚韧不拔”之意全出。
  所以,作者这样说: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⒋ 来,根据提示试着背一背这个段落。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⒌(最后一节):这样的韧性,所以我爱上了夹竹桃。
  “这样的”韧性是怎样的韧性?(看板书,共同归纳)
  可以是:花落又花开地长,顽强而持久地开,春夏秋三季地陪。
  或这样:生生不息的坚持,在逆境中的坚守,花开三季的执着。
  是啊,这样写,可是从不同角度写韧性啊!
  【洗课后的解读】
  紧扣特点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此花的可贵之处,这种舍“就篇论篇”式的品读,取“无非是个例子”的“以一当十”式的品读,为后续的仿写提供了范文。
  (四)迁移环节
  【获奖设计】
  《夹竹桃》的作者季羡林被称为“夹竹桃先生”,那是因为季老具有夹竹桃一样可贵的品质——韧性,速读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1)按要求填一填。
  季羡林 ,(用上数字)这样的韧性,同学们无不敬仰他。
  季羡林 ,(用上对比手法)这样的韧性,无人不敬仰他。
  在季老身上,韧性就是 (用上“无……不……”“无不……”句式)。
  (2)至少用上以上的两个要求,写一段话,表达对季羡林韧性品质的赞美。
  【“另一种”的可能性】
  有人啊,称季羡林为“夹竹桃先生”。为什么呢?猜一猜。是不是这样呢?
  (1)速读以下资料,找找答案。
  (2)知道为什么了吧,那你能用上“无不”或“无……不”说说他的韧性吗?
  【“这一种”的有效性】
  (同上可能性设计)是啊,季羡林,这样的韧性,无不令人敬佩。
  著名女作家宗璞,称季羡林为“夹竹桃知己”,你又是什么花的知己呢?
  迁移:在特点的表达上仿写。
  我们也来写一写:我喜爱的花。
  1. 你喜爱的花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2. 学一学季羡林的写法,把你喜爱的花和其他花比一比,衬托它的可贵之处。
  【洗课后的解读】
  本文不是借物喻人的散文,获奖设计仍紧扣体裁特点——状物抒怀,只不过把“植物”换成了“人物”,让学生练习用上双重否定句式 “直接描写”人物的特点,来抒发我们对季老的情感。
  可能性设计,既补充了作者介绍,又训练了“无不”或“无……不”造句。
  最后的设计,迁移之处有二,一为意义性操练“无不”或“无……不”句式;二为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作业:在课堂的习得后巩固
  ⒈ 课后继续完成仿写。
  ⒉ 背诵第四自然段。
  媒体:在准备的基础上应变。
  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我的课件制作一贯坚持“与儿童相似”:文本用的是课文照,批注用的是手写体,在学生不自觉的效仿中扩大了指导效应。
  课件制作要因赛场硬件变化而优化。一到赛场,见是智能一体机,我立马简化PPT,重点段落的品读,直接用一体机的即时批注功能。
  但计划没有变化快,课前试得好好的,课上幻灯片居然跑马灯似的自动播放,退至编辑页面,还自动播放,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该学生自主探究之处,也因答案的揭晓而没了必要。翻页器没一点反应,即时手写功能也没一点反应。我乱了阵脚,只是见缝插针地凑学生自读、批注的时间,“执着地”请学生帮我打开需要的界面,终无果,便自嘲地说,“这是在考验方老师的韧性啊”。面对济济一堂的师生,看着马不停蹄的挂钟,想着那些未知已变成了已知,哪还顾及多媒体的重组啊。课后想来,我大可把电脑一关,就上“素课”!和一线的小学老师比,我比不过她们与孩子们的默契,比不过她们在教学细节处的打磨。天意要扬我解读文本之长,可我却没能把握机会啊!
  懊恼一夜,早已释怀,没有“事故”哪来“故事”,在经历的回望中,作风终将变得硬朗,这不就是我身为培训者参赛的初衷吗?撰文共享,希望年轻的学员快快成长,脆弱累积成担当!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应该就孩子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对环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使之更加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孩子的知识建构和生活经验的获取,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环境;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环境是隐形的教育专家,处处都渗透着教育的契机。基于课程游戏化视角,我们的环境应源于孩子,而又服务于孩子,集观赏性、情境性、教育性和互动性于一身,让孩子参与进来,使静态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省幼教事业的发展,幼儿园教师队伍也不断扩大,教师的素质却参差不齐,有的经过专业学习,也有的非学前专业毕业人员进入幼教行业,还有下放来的小学教师,特别是新办幼儿园师资严重短缺,临时招聘的老师如何快速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驸马山庄幼儿园总结了“三步法”的经验,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标准;专业成长  随着江苏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将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76例1、例2及P77—78“试一试”与“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2.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课前作业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孩子生活之初的头几年,在他的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周围的人以及丰富、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一个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班集体,能让孩子充满自信,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特殊幼儿;因人施教;全面发展  一个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似乎是班级活动中不太和谐的音符,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等影响,孩子难免出现各种
期刊
【摘要】目前,很多人认为课堂作业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认为课堂上应该注重教学,到课外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点、形成技能,而作业则重视在作业的量、作业的方式上。笔者认为大多数老师忽略了“课堂”一词,“课堂作业≠课堂+作业”,而是把握课堂时间,在数学课堂内高效地完成课堂作业,将课堂教学和课堂作业有机结合。本文将从课堂作业的现状、反思、实践、希望四部分阐述如何利用“课堂作业”来促进“减负增效”。  【关
期刊
【摘要】本文从学校中层干部的角色定位、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培养的几种意识三个方面,对学校中层干部应增强的几种意识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建议,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学校中层干部的工作效能。  【关键词】学校; 中层干部;意识  学校中层干部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充当着兵头将尾的位置。中层干部既是校长室决策的执行者,又是具体工作落实的领导者。结合我在与学校中层干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谈谈中层干部
期刊
【摘要】小学低段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对于知识重难点,反复地机械练习与说教效果甚微,我尝试利用课始三分钟进行数学小活动,以此来突破低段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新知学习后的最短时间内尽可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尤其帮助学困生及时解决困惑,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课始三分钟;理解和掌握;解决困惑  由于小学低段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数
期刊
【摘要】低年级学生犹如小蜗牛一般,走路慢,吃饭慢,作业慢,在写话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放慢脚步,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想象的声音,寻找最适合的方法,让他们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关键词】兴趣;想象;联系生活;读者意识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地爬,为何每次总是只爬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它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功能及价值,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一起来,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定初衷不谋而合,生活实践,在学生最自然的状态下逐渐构筑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梦想彼岸。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童谣作为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中加强对童谣系列活动的重视是教育的发展趋势。童谣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够明显体现幼儿自身的教育功能,基于此,让童谣走进课堂并活起来成为教师提升童谣园本课程开发力度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幼儿园中童谣系列园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 童谣活动;园本开发;必要性  童谣是人民群众在日常活动的开展中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