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要做到教学理念、行为、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的转变,抓好数学情境的创设,打造民主和谐课堂,将数学的学术形态变为教育形态,着力小结反思归纳总结;关注学生乐学、善学中的幸福,创建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亲和度高,教学氛围自由度高的数学卓越课堂。
【关键词】生本理念 高中数学 卓越课堂
在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着力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精细化教学设计,从规范教学操作行为入手,将新课改“以生为本”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细微之处,将空泛的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创建数学卓越课堂。
一、实现理念行为方式“3”个转变
实施突显“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要做到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的转变。
1.学习理念的转变
在教学理念上,实现“师本”向“生本”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从容应对明天社会所需要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探究意识乃至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要赋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维方式新的内涵,注重对人可持续发展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思维方法、数学精神等的培养,使他们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终生受益。
2.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教学行为上,实现由“一言堂”向“师生互助”“生生互动”转变,要坚持朱熹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少学多”,老师对学生已懂或通过自学能懂的尽量少讲不讲。要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上大作功夫。教师要整合教材,根据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读书、做前置性预习作业,引领学生从某一基础知识向其派生知识探究。
3.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学习方式上,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主要不在学生“学会”多少,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核心在于“以学促学”,实施“合作交流”,“ 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放手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驰骋;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言,反驳老师或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求知识。
二、抓好数学课堂的“6”个着力点
1.着力于数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之一是创设的情境要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能拉近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距离,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之二是意境美,有引人入胜的吸引力,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刻画数学本质,突出主题,数学味浓厚,能引起思维冲突,有利于培植数学生长点。
2.着力打造民主和谐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民主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能力与潜力无限信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和个性。师生在探求知识真理的道路上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朋友,师生相互平等、尊重、宽容、协商等观念浸透于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如一位数学教师围绕概率问题讲到:“男女比例各占一半”,这时一个学生说:“不对吧,据我看到的数据,目前我国男女比例是105:100,也就是说每当105人中,可能有个5个男子找不到媳妇”。虽然学生说的与教师想像的并不一致,但教师仍应对这位学生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大胆进行思辨探讨的行为,给予鼓励,才能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落到实处,提高师生亲和度。
3.学术形态变为教育形态
数学有三种形态,数学家创建数学结构过程中的原始形态;整理研究成果以后发表在学术刊物、陈述于课本的“学术形态”;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的教育形态。数学的教育形态是教师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哲学原理,依据学生现有认识水平,生活背景等要素,把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地反璞归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把数学知识的线性排列打乱,融合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师的理解,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剪辑、充实。活化教学内容,赋予数学知识新的意义、价值。就能把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数学的学术形态掩盖了数学美丽色彩,遮蔽了数学的光芒。而教科书本质上仍是数学的学术形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教材,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激荡的生命历程。
4.最大限度依靠学生的“学”
数学教学要顺应学生的自然本性,实施主要依靠“学”来实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会学、好学,乐学”上下功夫。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保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做到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让学生订,体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书让学生读,体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思路让学生想,体验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的原理;笔记让学生做,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问题让学生提,体验知识大厦起于一问的知识构建过程。
5.着力小结反思善于归纳总结
只有学会反思,学生才能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将自己的认知从一个水平升华到另一个水平。通过反思小结,不断了解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特点与不足,改进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不但在课堂上学生要进行课中课后的小结反思,还要善于进行归纳总结。要将零散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由个别到一般进行抽象概括。得出理性规律的认识,理清知识框架脉络,形成知识系统网络。
三、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
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是指学生学习中的幸福感获得的程度,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1.乐学中的幸福
要让学生在乐学数学中感到幸福,老师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探求数学新知的欲望,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激情投入中,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要抓住学生好强求上进,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用好评价机制,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即时予以肯定,多给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善学中的幸福
数学是门比较抽象的自然科学,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要教給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数学王国,事半功倍的去学习数学,在善学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幸福。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喜欢数学,会学数学、会观察、会思考、会质疑、会探索。坚持手、脑、眼、嘴并用,坚持“数形结合”思想,遇到几何、数轴等有关问题时,养成见文字变图形,变抽象为具体的习惯,做习题时以画图解析为乐趣。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施生本方法,落实导学措施,不断探究、解决前进着着道路上的问题。相信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益教学效能,定能创建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亲和度高、教学氛围自由度高、问题创设探索度高、学生训练容量频度高的数学卓越课堂。
【关键词】生本理念 高中数学 卓越课堂
在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着力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精细化教学设计,从规范教学操作行为入手,将新课改“以生为本”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细微之处,将空泛的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创建数学卓越课堂。
一、实现理念行为方式“3”个转变
实施突显“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要做到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的转变。
1.学习理念的转变
在教学理念上,实现“师本”向“生本”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从容应对明天社会所需要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探究意识乃至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要赋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维方式新的内涵,注重对人可持续发展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思维方法、数学精神等的培养,使他们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终生受益。
2.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教学行为上,实现由“一言堂”向“师生互助”“生生互动”转变,要坚持朱熹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少学多”,老师对学生已懂或通过自学能懂的尽量少讲不讲。要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上大作功夫。教师要整合教材,根据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读书、做前置性预习作业,引领学生从某一基础知识向其派生知识探究。
3.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学习方式上,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主要不在学生“学会”多少,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核心在于“以学促学”,实施“合作交流”,“ 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放手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驰骋;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举手发言,反驳老师或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求知识。
二、抓好数学课堂的“6”个着力点
1.着力于数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之一是创设的情境要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能拉近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距离,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之二是意境美,有引人入胜的吸引力,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刻画数学本质,突出主题,数学味浓厚,能引起思维冲突,有利于培植数学生长点。
2.着力打造民主和谐课堂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民主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能力与潜力无限信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和个性。师生在探求知识真理的道路上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朋友,师生相互平等、尊重、宽容、协商等观念浸透于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如一位数学教师围绕概率问题讲到:“男女比例各占一半”,这时一个学生说:“不对吧,据我看到的数据,目前我国男女比例是105:100,也就是说每当105人中,可能有个5个男子找不到媳妇”。虽然学生说的与教师想像的并不一致,但教师仍应对这位学生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大胆进行思辨探讨的行为,给予鼓励,才能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落到实处,提高师生亲和度。
3.学术形态变为教育形态
数学有三种形态,数学家创建数学结构过程中的原始形态;整理研究成果以后发表在学术刊物、陈述于课本的“学术形态”;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的教育形态。数学的教育形态是教师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哲学原理,依据学生现有认识水平,生活背景等要素,把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地反璞归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把数学知识的线性排列打乱,融合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师的理解,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剪辑、充实。活化教学内容,赋予数学知识新的意义、价值。就能把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数学的学术形态掩盖了数学美丽色彩,遮蔽了数学的光芒。而教科书本质上仍是数学的学术形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教材,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激荡的生命历程。
4.最大限度依靠学生的“学”
数学教学要顺应学生的自然本性,实施主要依靠“学”来实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会学、好学,乐学”上下功夫。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保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做到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让学生订,体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书让学生读,体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思路让学生想,体验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的原理;笔记让学生做,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问题让学生提,体验知识大厦起于一问的知识构建过程。
5.着力小结反思善于归纳总结
只有学会反思,学生才能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将自己的认知从一个水平升华到另一个水平。通过反思小结,不断了解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特点与不足,改进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不但在课堂上学生要进行课中课后的小结反思,还要善于进行归纳总结。要将零散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由个别到一般进行抽象概括。得出理性规律的认识,理清知识框架脉络,形成知识系统网络。
三、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
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指数是指学生学习中的幸福感获得的程度,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1.乐学中的幸福
要让学生在乐学数学中感到幸福,老师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探求数学新知的欲望,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激情投入中,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要抓住学生好强求上进,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用好评价机制,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即时予以肯定,多给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善学中的幸福
数学是门比较抽象的自然科学,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要教給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数学王国,事半功倍的去学习数学,在善学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幸福。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喜欢数学,会学数学、会观察、会思考、会质疑、会探索。坚持手、脑、眼、嘴并用,坚持“数形结合”思想,遇到几何、数轴等有关问题时,养成见文字变图形,变抽象为具体的习惯,做习题时以画图解析为乐趣。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施生本方法,落实导学措施,不断探究、解决前进着着道路上的问题。相信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益教学效能,定能创建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亲和度高、教学氛围自由度高、问题创设探索度高、学生训练容量频度高的数学卓越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