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这是新课改的吹向,在新课改大潮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固步自封,集中题海战术,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延伸,而是,合作探究,还要是互动探究,让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升华,使数学课堂越加变得绚烂多彩,精彩纷呈。
关键词:传统教学;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017-02
1.“爱种子”自主学习教改模式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它指出了我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从2018学年开学初,本人与众多的实验校实验班的老师跟随从化区教育局教研室“爱种子”(I SEED)教学模式的脚步,进入一轮新颖的改革浪潮。日本教育专家、学习共同体倡导者佐藤学指出:“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表象都相互碰撞、呼应起来的‘交响乐’本身,乃是教学的最大妙趣之所在”。让我们园丁与种子一起生根发芽,长出美丽之花。
“爱种子”自主学习教改模式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它指出了我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充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地位。本学期,我们“爱种子”实验班在校领导的带动下,全体实验教师经过多次的教育、教学理论,实战课堂的学习,用心开展“爱种子”教研活动,不错过每一次的爱种子教研活动,完善和改善自我教学方法和手段。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先后采取了自学、集中培训、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每一次的学习都给老师们带来了深深的体会,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魅力升华,转变教学观念,不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很难适应教育的新形势的。
为了让学生为了有效的开展活动,我们要求学习有效的开展活动,我们要求学习小组的同学必须头靠在一起,越近越好,方便交流与倾听,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种子”头“靠”起来,让每个人有机会说,其他同学听得更清楚,轮流来说,在慢慢实践过程中,让大部分同学在语言表达与胆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为不爱参与学习活动的同学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不爱发言的同学提供了机会。小组交流,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做法讲给组员听,所以必须要轮流讲,由小组长组织按顺序交流。小组合作大大提升了1号学生的中间力量,1号学生在语言在思维上可能会比2号、3号、4号学生略胜一筹,在小组里就是一个活生生得小老师,替教师解决一个人面授四十多个同学的困境,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身传教學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一帮一目的。另外2到4号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语言,而且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我实验班都是每班分12小组,经过一学期的课堂探究实践,这个学期操作起来,让我课堂的掌控更游刃有余,从纪律上更容易调控,从学生对课堂各自为政的状态下慢慢形成四人一组的堡垒,每人为了各自的堡垒该坐好的坐好,讨论的讨论,报告的报告,一切有秩序地进行,这时老师真得是一个指引者。
在改革春风里,围绕“I SEED”自主学习模式,现代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依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加以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每一节课的魅力。当然,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种下“种子”,静待花开的,它需要在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浇以爱心、阳光。
2.巧用信息技术资源,使抽象数学内容可视化
《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I SEED”自主学习课程模式通过“导语”、“生活情境”、“个别探究”、“协作建构”、“练习反思”五个部分构建课堂,教师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I SEED”自主学习模式囊括情境图、个别探究环节、分组学习互动环节,创设了、提供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生活数学;能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重要的工具。2018年11月15-16日,在从化区城郊街中心小学开展了从化区小学数学科“爱种子”教学模式培训,连续听了3节爱种子示范课。本次活动采用“接力磨课”和“示范教学”的爱种子示范课,本次活动采用“接力磨课”和“示范教学”的方式来开展,以“集体听课”、“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的研讨模式进行,演绎了“爱种子”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环节的实施策略。11月15日第一棒由城郊小学马益洁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由核心团队陈欢老师执教《三角形的面积》,然后进行讲座和集体备课。11月16日第二棒由和睦小学李醒彬副校长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李校把“爱种子”的课堂上得灵动起来,三个老师在“个别探究”和“协作建构”环节上,真正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习知识。
爱种子模式让我真切印象深刻,深深感受到爱种子的力量,例如微课的出现,可以断点播放,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点播,系统的答题器让我觉得小组评价异于个人评价的课堂管理模式的回归。心想回去好好实践起来,通过层层关卡,还是逐步体验到“生活现象——个别探究——协作建构——练习检测——学习评价”的快乐与收获,扫码课堂实录相片进行评价,也是现代教学手段的体现,简单快速有效。
3.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碰撞出创新、激情、无限的火花
贯彻爱种子的“七字诀”,靠、轮、摆、析、赏、辩、记,老师在爱种子模式将每班分成12块,12个T字型下,更易于整体交流,然后到个人的组内汇报、小结,新课改让教师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一起成长。爱种子“I SEED”自主学习模式,相对于以往PPT,老师要熟练备课端的备课操作界面,教师先精心为个别探究再到合作建构环节进行精心选题,明确目标。教师认真备好课,平时明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不断锻炼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不想说,不敢说,课堂上解决对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个人问题,甚至组织纪律,并做好解决的途径,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围绕课程目标来展开学习。另一方面,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选择的问题要体现课程的一维二维目标,对问题的讨论和探究要有必要的价值,避免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本着“每人有话说”的原则来组织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互动参与率。想法“多样”,算法“多样”是数学新课程强调的重要理念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走向自主和开放的必然要求。算法多样最后的是尊重差异,尊重真实,尊重学生的原生态思考,在“析”过程中碰撞出无限的空间,学生会自动优化,找到一个普遍都能接受,最能理解和最容易掌握的算法的过程。老师顺势“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可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从而有效地增强教育,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
在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恰当地应用“I SEED”自主学习教学,抓住学生喜欢的点,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东汉哲学家王充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韩愈说:“业精于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甚至可以这以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J].小学数学,2012.7
关键词:传统教学;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017-02
1.“爱种子”自主学习教改模式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它指出了我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从2018学年开学初,本人与众多的实验校实验班的老师跟随从化区教育局教研室“爱种子”(I SEED)教学模式的脚步,进入一轮新颖的改革浪潮。日本教育专家、学习共同体倡导者佐藤学指出:“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头脑中的表象都相互碰撞、呼应起来的‘交响乐’本身,乃是教学的最大妙趣之所在”。让我们园丁与种子一起生根发芽,长出美丽之花。
“爱种子”自主学习教改模式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它指出了我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充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地位。本学期,我们“爱种子”实验班在校领导的带动下,全体实验教师经过多次的教育、教学理论,实战课堂的学习,用心开展“爱种子”教研活动,不错过每一次的爱种子教研活动,完善和改善自我教学方法和手段。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先后采取了自学、集中培训、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每一次的学习都给老师们带来了深深的体会,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魅力升华,转变教学观念,不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很难适应教育的新形势的。
为了让学生为了有效的开展活动,我们要求学习有效的开展活动,我们要求学习小组的同学必须头靠在一起,越近越好,方便交流与倾听,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种子”头“靠”起来,让每个人有机会说,其他同学听得更清楚,轮流来说,在慢慢实践过程中,让大部分同学在语言表达与胆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为不爱参与学习活动的同学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不爱发言的同学提供了机会。小组交流,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和做法讲给组员听,所以必须要轮流讲,由小组长组织按顺序交流。小组合作大大提升了1号学生的中间力量,1号学生在语言在思维上可能会比2号、3号、4号学生略胜一筹,在小组里就是一个活生生得小老师,替教师解决一个人面授四十多个同学的困境,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身传教學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一帮一目的。另外2到4号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语言,而且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我实验班都是每班分12小组,经过一学期的课堂探究实践,这个学期操作起来,让我课堂的掌控更游刃有余,从纪律上更容易调控,从学生对课堂各自为政的状态下慢慢形成四人一组的堡垒,每人为了各自的堡垒该坐好的坐好,讨论的讨论,报告的报告,一切有秩序地进行,这时老师真得是一个指引者。
在改革春风里,围绕“I SEED”自主学习模式,现代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依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加以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每一节课的魅力。当然,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种下“种子”,静待花开的,它需要在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浇以爱心、阳光。
2.巧用信息技术资源,使抽象数学内容可视化
《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I SEED”自主学习课程模式通过“导语”、“生活情境”、“个别探究”、“协作建构”、“练习反思”五个部分构建课堂,教师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I SEED”自主学习模式囊括情境图、个别探究环节、分组学习互动环节,创设了、提供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生活数学;能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供重要的工具。2018年11月15-16日,在从化区城郊街中心小学开展了从化区小学数学科“爱种子”教学模式培训,连续听了3节爱种子示范课。本次活动采用“接力磨课”和“示范教学”的爱种子示范课,本次活动采用“接力磨课”和“示范教学”的方式来开展,以“集体听课”、“集体备课”、“集体讨论”的研讨模式进行,演绎了“爱种子”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环节的实施策略。11月15日第一棒由城郊小学马益洁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由核心团队陈欢老师执教《三角形的面积》,然后进行讲座和集体备课。11月16日第二棒由和睦小学李醒彬副校长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李校把“爱种子”的课堂上得灵动起来,三个老师在“个别探究”和“协作建构”环节上,真正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习知识。
爱种子模式让我真切印象深刻,深深感受到爱种子的力量,例如微课的出现,可以断点播放,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点播,系统的答题器让我觉得小组评价异于个人评价的课堂管理模式的回归。心想回去好好实践起来,通过层层关卡,还是逐步体验到“生活现象——个别探究——协作建构——练习检测——学习评价”的快乐与收获,扫码课堂实录相片进行评价,也是现代教学手段的体现,简单快速有效。
3.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碰撞出创新、激情、无限的火花
贯彻爱种子的“七字诀”,靠、轮、摆、析、赏、辩、记,老师在爱种子模式将每班分成12块,12个T字型下,更易于整体交流,然后到个人的组内汇报、小结,新课改让教师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一起成长。爱种子“I SEED”自主学习模式,相对于以往PPT,老师要熟练备课端的备课操作界面,教师先精心为个别探究再到合作建构环节进行精心选题,明确目标。教师认真备好课,平时明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不断锻炼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不想说,不敢说,课堂上解决对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个人问题,甚至组织纪律,并做好解决的途径,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围绕课程目标来展开学习。另一方面,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选择的问题要体现课程的一维二维目标,对问题的讨论和探究要有必要的价值,避免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本着“每人有话说”的原则来组织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互动参与率。想法“多样”,算法“多样”是数学新课程强调的重要理念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走向自主和开放的必然要求。算法多样最后的是尊重差异,尊重真实,尊重学生的原生态思考,在“析”过程中碰撞出无限的空间,学生会自动优化,找到一个普遍都能接受,最能理解和最容易掌握的算法的过程。老师顺势“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可缩短师生间的心理差距,从而有效地增强教育,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
在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恰当地应用“I SEED”自主学习教学,抓住学生喜欢的点,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东汉哲学家王充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韩愈说:“业精于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甚至可以这以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J].小学数学,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