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体会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2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体会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的收治的10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135只眼,100例患者采用了翼狀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方法,在术后对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工作,观察临临床效果。结果:100例翼状胬肉患者中其中有92例患者痊愈,痊愈率为92.00%,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00%。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结论:对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转移治疗;临床体会
  在眼科中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症状。临床症状主要为患者的眼部有异物感,并且有强烈的刺激感[1]。该症状不但会造成患者的视力降低还会造成患者出现脸部缺陷情况[2]。出现症状的原因是是因为角膜受损、紫外线干扰和干细胞功能收到了损害等,以往的临床治疗上效果并不显著,复发率较高。因此本院以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的收治的10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方法,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的收治的10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35只眼,100例患者采用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方法。10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30-70岁,平均年龄为(53.25±2.53)岁;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病程在3-28年,平均为12.5年。100例患者的135只眼中有37只眼为复发性胬肉,98只眼为原发性胬肉。患者的翼状胬肉侵入眼角膜缘内为1.5-6mm,平均为3.2mm。其中有61只眼的胬肉遮盖住部分瞳孔。18只眼的胬肉完全遮盖住了瞳孔。
  1.2方法
  100例翼状胬肉患者在进行手术的前两天均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这是减轻术后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并且手术前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结膜炎和泪囊炎,避免在手术后出现了角膜炎的并发症状。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的眼部进行常规的清洁和消毒。
  手术过程为:先使用开睑器开睑对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后在翼状胬肉的部位注射剂量为0.75%的布比卡因和2%的利多卡因混合的0.6ml的混合液。通过显微剪距2mm的角膜缘,在平行剪开翼状胬肉的颈部球芥末,切口长度固定在10mm范围内,将翼状胬肉分离并完全剔除。将角膜周围和巩膜周围的胬肉组织全部剔除,在分离结膜下的胬肉组织时需要做好止血的措施,将结膜瓣转移。之后再鼻子的上方5-8cm的地方作出一个球结膜弧形切口,使缺口与角膜缘保持平行的状态。将球结膜值角膜缘进行返利,间断球结膜,形成和巩膜所裸露的区域大小相同的结膜瓣,将巩膜的裸露区位通过转为全部覆盖,在球结膜的地方注射2mg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之后用左氧氟沙星凝胶对患者进行包扎后给患者带上眼罩。在手术后的第二天再换药,不用包扎。护理人员每日都用裂隙灯检查患者的手术切口,每天都点滴眼液,根据患者的情况在一周拆除手术缝线,一个月后对患处进行复查,患者出院后定期展开为时1-2年的随访。随访后观察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是否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1.3疗效判断标准
  在术后1-2年的随访后根据随访记录对患者的痊愈状况进行判断,痊愈:患者的角膜完全愈合,手术部位光滑,没有出现结膜增生的情况以及结膜瓣成功移植。复发: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的情况,结膜增生,眼部再次出现了翼状胬肉并伴有出血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对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治疗前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院收治的100例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其中92例患者痊愈,痊愈率为92.00%,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8.00%,其中5例患者是2次手术后复发,3例患者是1次手术后复发。翼状胬肉患者中均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疗效显著,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果
  翼状胬肉是眼科疾病的一种,患病后对患者的视力和面部外观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该病症是因为气候、环境、紫外线灯外在因素导致了眼部的局部抗原出现了病变,抑制了干细胞的自身、减肉和分化了角膜缘的屏障功能,在血管通透性增强的前提下白细胞被充分浸润,从而导致了结膜组织出现了自身形成胬肉[3]。普通的手术无法减少复发率是因为没有将胬肉剔除干净,导致残余的胬肉感染慢性炎症,出现了复发的情况。
  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治疗翼状胬肉时采用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方法,是利用了健康的球结膜组织来遮盖暴露的巩膜,并面了结膜上皮下组织和新生血管向角膜生长,起到了较好的遮挡作用,同时也防止了胬肉的复发情况[4]。根据治疗结果显示效果显著,痊愈率达到了98.00%,复发率为8.00%,且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该种手术方式减少了感染现象的发生率且损伤小患者容易接受,并且无论是原发性翼状胬肉还是复发性都适合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安全性高,不会对眼组织造成损伤,并且相对于普通的治疗方法,该方法的复发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综上所述,在对本院100例翼状胬肉患者采用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坚恩,高峰.翼状胬肉切除加结膜瓣转移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30):77-79.
  [2]黄雄高,邢健强,王康宏等.两种术式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7,29(10):804-806.
  [3]刘希才.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结膜瓣转移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2):237-239
  [4]陈建国.翼状胬肉切除+自身结膜瓣转移术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27):679-679.
其他文献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可逆性  笔者通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门诊,对辖区居民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1]进行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对符合(可改变因素[2])糖尿病高危人群标准的430例,运用中医“治未病”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进行为期18个月的干预,现将干预结果总结于下。  1一般资料:  1.1糖尿病高危人群因素:(1)不可改变因素包括: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西拉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F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剂、地高辛、硝酸盐、螺内酯等抗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联合西拉普利治疗,两组患者6个月为1个疗程。并观察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
期刊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主要为内源性传染,确诊依据为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增多。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指一年内有症状并经细菌学证实的VVC发作4次或以上⑴。作者临床应用止带方加味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7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GOS评分,17例患者中,7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是由于颅脑外伤、颅内压增高造成的脑组织移位、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痉挛、脑血管内膜释放组织凝血酶原促进凝血等多因素所致。早期治疗原发颅脑外伤,早期维持正常血容量、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等综合措施是治疗成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门诊或住院患者90例完全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脉输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2%,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6.67%,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和有效的,对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84例临床分析。方法:我院 2013 年 1 月 ~2014年1月收治且已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的年龄在80 岁以上(包括80岁)的老年 CAP 患者,根据其血液化验、病原学检查和胸部 X 线检查以及药敏试验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84例老年CAP患者的并发症的分布情况不一,如表 2所示;临床表现如表3所示;临床肺部影像学的改变情况如表 4所示。结论:要全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链激酶加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能否提高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重组链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加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天,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再通率89.1%,35天内无1例死亡。出血发生率15.8%,无脑出血病例,无过敏发生,低血压发生率3.1%。结论 重组链激酶加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明显提高再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肩难产的预测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探讨相关临床并发症及相关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肩难产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同一时期的顺产产妇共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产妇在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研究其分娩并发症,探讨新生儿生长发育状况以及新生儿具体临床并发症。结果:肩难产患者与顺产产妇之间的宫高、腹
期刊
摘要:总结了1例产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体会:该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情绪激动,因早期诊断明确、及时给予了有效的治疗、用药、并提出了正确的护理问题、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全面的出院指导,确保了患者安全。  关键词:产后肺动脉高压;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出院指导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尤其是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收缩压≥90mmHg(1 mmHg=0
期刊
摘要:总结1例从周边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困难患者,置入后出现导丝拔出困难,在改变常规操作方法后将导丝顺利拔出的护理经验。拔导丝前让患者充分放松,热敷穿刺侧上肢,推注温生理盐水,恢复至导管置入时体位,尝试拔导丝失败(明显阻力、导管皱折状)后,将导管连同导丝一起逐渐外撤(无阻力)出10厘米时导丝顺利拔出。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导丝拔出困难;原因;护理  PICC(periph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