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笔者通过几年的科学教学深刻体会到,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融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一、挖掘生活中的科学,发现科学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可以通过生活教育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生活中蕴藏着无数的知识,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可使一无所知的稚童成长为学生,再把学生熏陶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注重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源于大自然、源于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体会、耐心探究,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科学也就能为生活服务。
例如,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反光现象,“高速路上的交通标志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现在衣服或鞋子上会设计上白色的反光贴,你知道有什么用途吗?高楼大厦用玻璃做墙壁好吗?”从生活点滴中发现科学问题,这样在积累了科学知识的同时,又引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又如,在教学“天气”这一单元前,先让学生每天去室外观察天气,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初步感受温度的变化、风的强弱、降雨量的大小等,逐渐发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堂教学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与困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课后,再引导学生继续关注每天的天气变化,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在亲自实践中感受科学。
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从真实生活中挖掘科学,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科学课中发现生活的影子,真切体会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二、从模拟生活情境出发,体悟科学
陶行知先生始终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需自营,与生俱来,与生同在的”。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要注重启发教学,善于模拟生活情境,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整合成科学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提前把握学情,认识到学生的未知与已知、浅显的认知与深入的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与矛盾,然后设计特定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法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通过模拟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让课堂趋向生活化,进而激发学生思维。
比如,在进行《斜面》一课教学时,我给学生提前准备好一箱重物和一块长木板,让学生化身为搬运工,任务是将这箱重物搬到课桌上。学生通过尝试发现,把长木板做成一个斜坡,将物体推上去更加方便,从而引出斜坡的定义。接着再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搭建坡度不同的斜坡与搬运物体所用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斜坡很常见,但是很少学生能主动发现斜坡,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将生活中的斜坡呈现出来,让学生经历眼见为实的过程和亲身经历的过程。又如,在教学《蚯蚓的选择》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让学生扮演成企鹅,同时准备好冰水模拟南极的寒冷环境,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手在冰水中放的时间更长,同时又不影响在水中运动。学生通过讨论,建立各种模型并进行探究,有学生想到在密封袋里装上凝固的猪油套在手上,可以抵抗极冷的冰水。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学生能身临其境,增强感知,不仅让学生轻松地发现和掌握了科学知识,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中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三、向生活空间拓展,应用科学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一方面表现为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须”;另一方面,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学生只有学会运用科学知识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也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教学“溶解”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长泡咖啡时的颜色变化,白开水从无色变为棕色,那是因为咖啡的固体颗粒溶解在了水中;要想让鱼缸中的鱼儿长时间存活,需要在里面放一个增氧泵,持续地给小鱼提供氧气,因为这样才能让水溶解更多的氧气;生活中消毒用的碘酒,是在无色透明的酒精中放入了碘的颗粒,碘在酒精中溶解后就变成黄色的碘酒了;我们在炒菜时加盐,完全搅拌后不会感觉到菜咸淡不一,是因为食盐溶解在水中后形成了均匀稳定的溶液。又如,学生进入“食物”这一单元学习后,他们将获得很多有关食物的分类、营养、营养搭配、储存方法等科学知识,学生会用与以前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去亲自实践,帮助家长准备早晚饭,陪家长一起去购买食物,建议家长如何储存食物,等等。
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不仅可以巩固拓展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升自主探究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应模拟真实生活,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回归生活,鼓励学生從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亲身经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运用科学的魅力。
一、挖掘生活中的科学,发现科学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可以通过生活教育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生活中蕴藏着无数的知识,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可使一无所知的稚童成长为学生,再把学生熏陶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注重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源于大自然、源于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体会、耐心探究,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科学也就能为生活服务。
例如,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反光现象,“高速路上的交通标志牌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现在衣服或鞋子上会设计上白色的反光贴,你知道有什么用途吗?高楼大厦用玻璃做墙壁好吗?”从生活点滴中发现科学问题,这样在积累了科学知识的同时,又引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又如,在教学“天气”这一单元前,先让学生每天去室外观察天气,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初步感受温度的变化、风的强弱、降雨量的大小等,逐渐发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堂教学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与困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课后,再引导学生继续关注每天的天气变化,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在亲自实践中感受科学。
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从真实生活中挖掘科学,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科学课中发现生活的影子,真切体会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二、从模拟生活情境出发,体悟科学
陶行知先生始终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需自营,与生俱来,与生同在的”。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要注重启发教学,善于模拟生活情境,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整合成科学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提前把握学情,认识到学生的未知与已知、浅显的认知与深入的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与矛盾,然后设计特定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法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通过模拟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让课堂趋向生活化,进而激发学生思维。
比如,在进行《斜面》一课教学时,我给学生提前准备好一箱重物和一块长木板,让学生化身为搬运工,任务是将这箱重物搬到课桌上。学生通过尝试发现,把长木板做成一个斜坡,将物体推上去更加方便,从而引出斜坡的定义。接着再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搭建坡度不同的斜坡与搬运物体所用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斜坡很常见,但是很少学生能主动发现斜坡,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将生活中的斜坡呈现出来,让学生经历眼见为实的过程和亲身经历的过程。又如,在教学《蚯蚓的选择》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让学生扮演成企鹅,同时准备好冰水模拟南极的寒冷环境,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手在冰水中放的时间更长,同时又不影响在水中运动。学生通过讨论,建立各种模型并进行探究,有学生想到在密封袋里装上凝固的猪油套在手上,可以抵抗极冷的冰水。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学生能身临其境,增强感知,不仅让学生轻松地发现和掌握了科学知识,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中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三、向生活空间拓展,应用科学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一方面表现为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须”;另一方面,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学生只有学会运用科学知识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也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教学“溶解”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长泡咖啡时的颜色变化,白开水从无色变为棕色,那是因为咖啡的固体颗粒溶解在了水中;要想让鱼缸中的鱼儿长时间存活,需要在里面放一个增氧泵,持续地给小鱼提供氧气,因为这样才能让水溶解更多的氧气;生活中消毒用的碘酒,是在无色透明的酒精中放入了碘的颗粒,碘在酒精中溶解后就变成黄色的碘酒了;我们在炒菜时加盐,完全搅拌后不会感觉到菜咸淡不一,是因为食盐溶解在水中后形成了均匀稳定的溶液。又如,学生进入“食物”这一单元学习后,他们将获得很多有关食物的分类、营养、营养搭配、储存方法等科学知识,学生会用与以前不一样的眼光来看待食物,发现食物与人体生命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去亲自实践,帮助家长准备早晚饭,陪家长一起去购买食物,建议家长如何储存食物,等等。
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不仅可以巩固拓展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升自主探究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应模拟真实生活,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回归生活,鼓励学生從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亲身经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领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运用科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