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其实,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敦煌的飞天女神,飞天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而“航天”这一词也为中国独有。美国用“space”(空间),俄语用“космическая”(宇宙)。钱学森不仅是中国航天之父,同时也是“航天”一词的首创者。1967年2月4日,为了统一空间技术的名词,他亲自拟定了一系列概念命名,包括:用“空间技术”,不用“宇宙空间技术”,不能夸大;用“行星际航行”,以区别于“宇宙航行”即“恒星际航行”等。收到相关部门回复后,钱学森再次修订:在“‘宇宙航行’指太阳系外的飞行”后补充“总称航天”;将“空间技术”改为“航天技术”;将“星际航行员”改为“航天员”;将“空间飞行器”改为“航天飞行器”;“星际飞船”后加“航天飞行器”。并于1967年9月12日提出:“用不用‘航天’?请大家考虑。”于是,有了“航天”这个新的词汇。
航天科技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新科技,它代表着国家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力和经济能力,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科研能力,就不可能发展航天事业,航天科技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科学技术,需要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经济能力也不可能发展航天事业;同时,航天科技还与防务力、社会力等密切相关。
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至今,航天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对社会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之一,航天科技所取得的各项重大成就都对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地位产生着极其重要的政治影响。在现在和未来的国家安全战略中,要想不受制于人,就必须有相当的空间科技实力,否则就会被人欺负。航天科技正是空间实力的一个标尺,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航天技术与军事斗争密切相关,在有战争存在的当今世界,任何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往往都和军事斗争密切相关。
以航天技术为例,在人类通向太空的征途中,每攻克一道难关——卫星上天、卫星返回、一箭多星、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载人航天等都不仅标志着航天技术跨上了新台阶,而且暗示着在军事斗争中又增添了新手段。
中国航天靠着独立自主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航天文学家李鸣生写到,“中国长征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长征号’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它象征着力量,象征着智慧,象征着精神!‘长征号’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靶场走向市场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国内走向世界的历史;‘长征号’与世界接轨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与世界融合的历史。”
当前中美之间几乎所有的重要发射都在同一个时间点。2018年3月23日,特朗普在美国白宫发布了《美国国家太空战略》,直言不讳地指出,总统的国家太空战略与其涵盖甚广的国家安全政策相互配合,其目的就是一切以美国的利益为优先。国家太空政策以美国利益为最主要的关注方向,确保该政策能够使得美国强大、有競争力和伟大。美国的太空探索开始从为人类拓展认知范围的目标转变成为美国的国家竞争力服务。
中国政府虽然也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始终坚持为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发展宗旨为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当然也包括应对来自太空的威胁和挑战。中国人永远不争霸也不称霸,中国人发展航天绝不为侵略别的星球。“中国航天”,有着更加宽广的包容战略、和平理念和大国担当。
毫不忌讳,当初在发展载人航天的时候,甚至在中国决策高层都是有争议的。现在社会,仍然有中国航天浪费的声音。但今天的中国航天是建立在综合国力,消灭贫困,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的,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的。“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钱老说,人类并不局限于“航天”,将来还会发展到“航宇”。“航空——航天——航宇”,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启。我们相信,未来的太空上,中国航天将写下新的精彩;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将有更多的力量汇聚。我们相信,当人类对空间和时间有了新的认知,当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不同物种在光与星系之间穿行,文明在交汇点汇集,那将是一番和平盛世。
(整理自微信公众号“细数绵羊”、中国科学院官网)
名言链接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