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核心,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树立了新标准,同时也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的契机。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决定了未来医德医风的好坏。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荣辱观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有关解剖学教学中实施荣辱观教育的体会。
[关键词] 医学生 荣辱观教育 解剖学
前言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对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但如何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值得所有高校教师思考的问题。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而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荣辱观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使其成为兼具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 目前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失
从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总体上思想道德面貌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同学可以乐观、积极的对待学习和生活,可以正确的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妥善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学生仍然存在政治信仰淡薄、理想毅力薄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较差等问题,个别同学甚至对弄虚作假、背离诚信、欺诈作弊等不良行为引以为荣。如:考试中夹带小抄、偷看他人、交头接耳等作弊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个别同学找他人替考;平时完成实验报告时存在较多抄袭实验数据的现象;个别同学骗贷欠贷、随意违约;部分同学在毕业时的个人履历表上随意增加奖励内容、美化自我甚至个别同学因心理疾病而轻生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与我国现在社会转型时期多种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密不可分,也凸显了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缺失[2,3]。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荣辱观教育出现危机
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占有主要地位。社会环境又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经济环境占有主导地位。这些因素对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就业途径、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了由此带来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严峻挑战。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存在的弱点和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避免的会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倾向。这些都极容易使缺乏政治经验,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新生迷失方向,使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观遭受严重挑战。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的社会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以往的“一切向前看”到现在的“一切向钱看”,狂热追求物质利益。只要有钱,什么亲情、友情、人格尊严都可以作为商品来交易,甚至个别女大学生公开宣称,只要有钱,哪怕做小都无所谓。在人际关系中一些学生表现出极端的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甚至违法乱纪。毫无疑问,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但是面对现实的社会大环境,荣辱观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2 家庭教育的短视造成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先天不足”
家庭是青年成长的第一学校,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对于整个德育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现阶段,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学生家长受社会“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相当短视,往往片面强调智力教育,忽视了德育教育。部分家长认为学习好才是子女成才的关键,至于情商、智商等方面都是可以不去考虑的因素。所以,对于子女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有些家长并不予以制止,甚至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背信弃义的行为不但不去劝阻,反而认为自己的孩子这样才算有本事。另一方面,即使部分家长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而心有余力不足。
1.3 教育个体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增加了荣辱观教育的难度
荣辱观教育必须遵循个体发展的普遍规律,充分考虑到每个个体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着明显的层次性,大学生十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多考虑个人利益。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情绪,而且呈现出年级越高,集体荣誉感越低的倾向。针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对其思想道德状况给予正确的引导。此外,社会的评判标准也直接影响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二十多年前,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这个人对于集体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是以精神价值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而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侧重于个体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即一个人能够带来多大的效益。反映在大学生身上,道德品质难以迅速被外界认可,“才”的提高无疑就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很多用人单位判断毕业生优劣也往往看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高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大学生盲目追求学历和文凭,由此也使得高校中的考证热风起云涌,甚至个别学生为提升自己的在校成绩,不惜铤而走险去徇私舞弊,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考风。
2 在解剖学教学中进行荣辱观教育的可行性
在我校临床、口腔、护理等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占了总学时的75%以上,专业课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影响学生,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并且医学各科课程内容中存在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知识,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将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稳步提高,从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4]。大学新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过渡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而人体解剖学是大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在课程教学中适当进行荣辱观教育。
3 荣辱观教育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目前解剖学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围绕着荣辱观教育和医学实际相结合,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3. 1 结合我国人体解剖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个章节内容不同,适当介绍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所做贡献,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爱科学、爱祖国的道德精神。例如在绪论部分,可以给学生举例:我国宋代名医杨介所著《存真图》较之比利时学者A. Vesalius的《人体构造》早四百年左右,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可以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3. 2 结合专业,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现在的大学新生大部分是90后学生,年龄较小,思想还不够成熟,正处于身体发育、知识增长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对其思想倾向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在绪论部分,利用人体结构是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关系,讲述每个同学都是整个社会大家族的一员,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有不断的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要有全局观,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个人的能力、智慧才能得到真正表现,否则就像人体某个器官脱离整个机体一样,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功能就会出现障碍。
3.3 结合系统解剖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的教育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将为学生学习以后的其他课程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要学习好解剖学,就必须与标本打交道。但由于解剖学教学的特殊性,新生难免会对尸体以及刺鼻的味道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使他们真正理解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知识,打开成功之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校史展馆以及我教研室悬挂在走廊的照片,让学生理解现在的优越学习条件的获得是几代人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教育其要具有艰苦奋斗的品质,杜绝骄奢淫逸。
3.4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形成崇尚科学、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通过一些反面的实例使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医学知识,就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5]。例如在动脉章节,讲解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时,举某医务人员在做子宫切除术时,错误的将输尿管结扎,结果引起术后排尿不畅并发展成尿路感染的医疗事故的实例;在学习甲状腺时,举某医学院附属医院错误的将甲状腺手术病人与心脏手术病人病例弄错,导致严重医疗事故的实例。
3. 5 利用课程考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课程考试是检验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部分学生始终存在侥幸心理,考试中夹带小抄、偷看他人试卷等作弊行为屡禁不止。为此,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实验报告中必须实事求是,独立完成,不得出现和他人雷同的实验报告,并将其计入期末考核成绩中。其次,在学生中开展诚信的大讨论,让他们逐渐从思想上意识到不可能所有考试都考投机取巧,必须把考试成绩建立在自己实力的基础上。最后,通过学习小组、课堂提问等形式,在平时就督促学生学好课程内容,避免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是合格医务人员应该具有的品质。医学生在抓紧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该注意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注意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而我们也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积累经验,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中荣辱观教育的指导作用,培养出具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合格人才,适应新世纪医学、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菊. 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综述[J]. 道德与文明, 2007, (04) : 98-102.
[2] 米如群,张军.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缺失解读[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 (04) : 123-126.
[3] 赵亭. 医学大学生荣辱观现状的调查分析[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28(4) : 77-78.
[4] 李忠伟,郑丽娅. 高校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长效机制研究[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 26(5) : 155-157.
[5] 王志强,于振海.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0(8) : 1555-1558.
[关键词] 医学生 荣辱观教育 解剖学
前言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的重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对医学院校的德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但如何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值得所有高校教师思考的问题。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而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荣辱观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使其成为兼具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 目前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失
从统计数据来看,大学生总体上思想道德面貌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绝大多数同学可以乐观、积极的对待学习和生活,可以正确的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妥善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学生仍然存在政治信仰淡薄、理想毅力薄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较差等问题,个别同学甚至对弄虚作假、背离诚信、欺诈作弊等不良行为引以为荣。如:考试中夹带小抄、偷看他人、交头接耳等作弊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个别同学找他人替考;平时完成实验报告时存在较多抄袭实验数据的现象;个别同学骗贷欠贷、随意违约;部分同学在毕业时的个人履历表上随意增加奖励内容、美化自我甚至个别同学因心理疾病而轻生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与我国现在社会转型时期多种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密不可分,也凸显了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缺失[2,3]。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荣辱观教育出现危机
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占有主要地位。社会环境又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经济环境占有主导地位。这些因素对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就业途径、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了由此带来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严峻挑战。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存在的弱点和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避免的会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倾向。这些都极容易使缺乏政治经验,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新生迷失方向,使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观遭受严重挑战。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的社会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以往的“一切向前看”到现在的“一切向钱看”,狂热追求物质利益。只要有钱,什么亲情、友情、人格尊严都可以作为商品来交易,甚至个别女大学生公开宣称,只要有钱,哪怕做小都无所谓。在人际关系中一些学生表现出极端的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甚至违法乱纪。毫无疑问,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但是面对现实的社会大环境,荣辱观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2 家庭教育的短视造成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先天不足”
家庭是青年成长的第一学校,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对于整个德育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现阶段,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学生家长受社会“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相当短视,往往片面强调智力教育,忽视了德育教育。部分家长认为学习好才是子女成才的关键,至于情商、智商等方面都是可以不去考虑的因素。所以,对于子女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有些家长并不予以制止,甚至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背信弃义的行为不但不去劝阻,反而认为自己的孩子这样才算有本事。另一方面,即使部分家长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而心有余力不足。
1.3 教育个体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增加了荣辱观教育的难度
荣辱观教育必须遵循个体发展的普遍规律,充分考虑到每个个体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着明显的层次性,大学生十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多考虑个人利益。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情绪,而且呈现出年级越高,集体荣誉感越低的倾向。针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对其思想道德状况给予正确的引导。此外,社会的评判标准也直接影响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二十多年前,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这个人对于集体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是以精神价值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而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侧重于个体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即一个人能够带来多大的效益。反映在大学生身上,道德品质难以迅速被外界认可,“才”的提高无疑就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很多用人单位判断毕业生优劣也往往看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高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大学生盲目追求学历和文凭,由此也使得高校中的考证热风起云涌,甚至个别学生为提升自己的在校成绩,不惜铤而走险去徇私舞弊,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考风。
2 在解剖学教学中进行荣辱观教育的可行性
在我校临床、口腔、护理等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占了总学时的75%以上,专业课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影响学生,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并且医学各科课程内容中存在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知识,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将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稳步提高,从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4]。大学新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过渡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而人体解剖学是大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在课程教学中适当进行荣辱观教育。
3 荣辱观教育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目前解剖学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围绕着荣辱观教育和医学实际相结合,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3. 1 结合我国人体解剖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个章节内容不同,适当介绍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所做贡献,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爱科学、爱祖国的道德精神。例如在绪论部分,可以给学生举例:我国宋代名医杨介所著《存真图》较之比利时学者A. Vesalius的《人体构造》早四百年左右,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可以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3. 2 结合专业,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现在的大学新生大部分是90后学生,年龄较小,思想还不够成熟,正处于身体发育、知识增长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对其思想倾向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在绪论部分,利用人体结构是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关系,讲述每个同学都是整个社会大家族的一员,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有不断的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要有全局观,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个人的能力、智慧才能得到真正表现,否则就像人体某个器官脱离整个机体一样,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功能就会出现障碍。
3.3 结合系统解剖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的教育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将为学生学习以后的其他课程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要学习好解剖学,就必须与标本打交道。但由于解剖学教学的特殊性,新生难免会对尸体以及刺鼻的味道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使他们真正理解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知识,打开成功之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校史展馆以及我教研室悬挂在走廊的照片,让学生理解现在的优越学习条件的获得是几代人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教育其要具有艰苦奋斗的品质,杜绝骄奢淫逸。
3.4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形成崇尚科学、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通过一些反面的实例使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医学知识,就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5]。例如在动脉章节,讲解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时,举某医务人员在做子宫切除术时,错误的将输尿管结扎,结果引起术后排尿不畅并发展成尿路感染的医疗事故的实例;在学习甲状腺时,举某医学院附属医院错误的将甲状腺手术病人与心脏手术病人病例弄错,导致严重医疗事故的实例。
3. 5 利用课程考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课程考试是检验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部分学生始终存在侥幸心理,考试中夹带小抄、偷看他人试卷等作弊行为屡禁不止。为此,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实验报告中必须实事求是,独立完成,不得出现和他人雷同的实验报告,并将其计入期末考核成绩中。其次,在学生中开展诚信的大讨论,让他们逐渐从思想上意识到不可能所有考试都考投机取巧,必须把考试成绩建立在自己实力的基础上。最后,通过学习小组、课堂提问等形式,在平时就督促学生学好课程内容,避免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是合格医务人员应该具有的品质。医学生在抓紧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该注意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注意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而我们也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积累经验,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中荣辱观教育的指导作用,培养出具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合格人才,适应新世纪医学、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菊. 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综述[J]. 道德与文明, 2007, (04) : 98-102.
[2] 米如群,张军.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缺失解读[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 (04) : 123-126.
[3] 赵亭. 医学大学生荣辱观现状的调查分析[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28(4) : 77-78.
[4] 李忠伟,郑丽娅. 高校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长效机制研究[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 26(5) : 155-157.
[5] 王志强,于振海.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0(8) : 1555-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