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贯彻科学发展观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始终如一地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新境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尽职尽责,带领群众脚踏实地干事业。
  做为一名战斗在工作单位战线上党的干部,我通过不断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以及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弄清了“三个不能丢”与发展的关系,即马列主义的政治立场——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不能丢,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丢,马列主义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不能丢。认识到马列主义的个别论段和判断由于受历史的局限性,需要得到不断发展。掌握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理解了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就是“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实质在于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最终成为现实。“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两个决不会”则强调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存在性和艰巨性,二者是统一的。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必须把它们联系起来思考,才能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同时,对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途径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也进行了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一、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丢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可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历史地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需要我们不断开拓新境界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
  基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发展观,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历史的科学的态度,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决不能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的发展来空谈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坚持创新,不断开拓“新境界”。即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新的变动,形成新的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去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要消除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做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时代、形势和实践的新变化,以新的实践为背景,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才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主义、开拓新境界所应持有的科学态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妇幼保健所)
其他文献
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主力军,色彩上自然也是,它的颜色是园林景观主要的表达点。大自然中,大多数植物的叶子由于叶绿素的存在而呈现出绿色,因此,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着重以营造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景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园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彩叶植物开始被运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建设之中。园林景观设计师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逐渐由单调的绿色常见树种向色彩丰富的彩叶树种种转变。绚丽的色彩为园林景观披上了强烈
期刊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的几个途径:利用“两课”教育主阵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深入教育;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观;教育途径  胡锦涛同志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因素、教学因素、政策因素等等。我们侧重于从个人因素、学习环境因素、教学等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方面来探讨是什么影响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文章重点探究学习动力和我们认为可能影响学习动力的教学因素、课程因素和学习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华中师范大学  一、研究背景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
期刊
摘要:方孔先生认为政治是法律的杂质,现实中杂质太多不利于法律的良性发展。笔者认为方孔先生对政治这个基本概念理解不妥;紧接着,笔者从抽象的层面上发现政治和法律皆源于人性且本质都是客观存在、有规律可循的;此外,在现实中法律和政治也联系密切。  关键词:法律;政治;人性;联系  一、政治的含义和属性  科学地揭示政治的含义和属性,是正确认识法律与政治关系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人们之间相互
期刊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的《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得通知》两个文件之后,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即以自身的优势为几点,以社区的资源为依托,以特定的群体为服务对象,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促进社区进步和社区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进入了到了内涵建设阶段,作为公共基础课之一的英语课教学也面临着更高要求。文章分析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结合近年来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趋势提出了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课程改革的方法。英语教学改革应结合生源情况及学院办学特点,从重构课程结构、实施分层教学、完善测试方式、优化教学模式、落实课堂教学等各方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分层教学;口语
期刊
摘要: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从中发现我国农产品物流所面临的问题, 并相应提出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思路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1.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 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 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 组织化程度低。  2.
期刊
摘要: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监管部门执法不力,QS标志、免检称号无法给大众带来安全感。在公共领域,食品安全很多时候也成了一阵风似的“运动”,落入一个循环的怪圈,我们希望得到的是监管部门的时时保护,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食品安全事关大众,同时也需要我们增强公民意识,共同监督,才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关键词:食品安全;执法不力;公民意识;共同监督  食品安全不是一个新出炉的话题,炮轰式
期刊
摘要: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公共服务及其衍生商业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愈发显著,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公共服务市场准入开放程度的扩大给公共服务衍生商业服务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公共服务衍生商业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独特的发展特点,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也面临着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所带来的挑
期刊
摘要:人才流动是优化人才队伍的需要,也是人才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文章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流动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合理流动的对策。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当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不可回避的现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竞争的资本,人才流动也成为了市场对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现象。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高校的人才流动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