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露里的色与味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國文化范畴里,露是秋深的见证,是生命的飘忽,亦是时间的点滴。白露与寒露却有不同,俗话讲,“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寒气渐生,昼夜温差大,晨晚略感寒意,空气也变得有些干燥。
  要我说,寒露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节气。前有白露和秋分,后有霜降,寒露是一场从凉爽到萧瑟的过渡,一次从秋天向冬天的出发。这一时节,人们的视觉、味觉、嗅觉都变得灵敏起来。满眼望去的色彩缤纷,金秋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最近天平山对外开放了,这山上的各类红枫美不胜收。枫叶由青次第变为黄、橙、红、紫,又称五彩枫,亦有呈浅绛、金黄、桔黄、橙红等颜色,纵目眺望,似珊瑚灼海、红霞万丈。每至秋天,天平山犹如打翻的调色盘,成为苏州人的内心牵挂。秋意浓了,落叶飘了,再去虎丘山登高观景,驻足赏秋,是为雅事。随处可见菊花散落其间,或如飞瀑低垂,或团团簇簇,艳黄的秋菊与渐黄的银杏互相辉映,演绎绝美的“秋色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人喜栽菊花,身边有喜欢菊花的人,守着一份简单清幽的生活,修篱种菊,吟诗作画,纵然世间喧嚣繁华,心中有一片净土,便是安好。菊,也是寒露“三候”之一,花草树木凋零在即,菊花却仿佛一夜间凌寒怒放,漫山遍野的黄诉说着秋日密语。今人有雅致的话,则会在寒露时摆上一桌蟹宴,再开好青梅酒、桃花酒、桂花酒,围坐在菊花丛旁,回味久违的文人生活。寒露的露水越是冰凉,菊花就开得越茂盛。相比于入菜,高冷的菊花更适合泡茶。菊花经过沸水的冲泡,花瓣绽放,好比迎来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秋天是莲藕、菱角、鸡头米上市的季节,三样水中作物皆是味道清淡,通过一起清炒或冷盘,才能突显其本味,也深受苏州人的欢喜。这季节,还有鲈鱼脍和莼菜羹,都很好吃。公元302年秋天,已经做到齐王东曹掾的张翰,忽然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天气这么好,我要回到苏州吃鲈鱼脍、喝莼菜羹去!他说走就走,挥挥衣袖就回了江南。不久以后,齐王兵败,张翰竟因此捡得性命。
  寒露里的深情绝唱,你可别丢了沁人心脾的桂花。早起来到院子里,只见一旁的桂花树枝头上,星星点点的桂花煞是可爱,花香飘进了屋,让人要调了声息细细地吸收吐纳,才能尽得其中精髓。有了这桂花的滋养,苏州终于有了秋天该有的样子。细碎的鹅黄色花瓣开遍苏城的大街小巷,绵柔的香气闻着很迷人。苏州的桂树不在少数,可谓“满城尽带黄金甲”。留园有“闻木犀香轩”,网师园有“小山丛桂轩”,耦园有“犀廊”。
  自古以来,小巧玲珑的桂花就算是入菜入糕点,也能呈现精致的模样。比如桂花糕的制作,若是仅仅用糯米粉和糖,桂花糕没啥出彩之处,但如果撒上些许的桂花花瓣,就另当别论非同一般了。这就要提到苏州人的绝活:腌桂花。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评价:“秋花之香,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古代没有冷藏条件,糖腌成了保存花果美味的重要方式。用梅卤“定”住香气和色泽,放在玻璃瓶中,一层桂花一层糖,天堂香气与人间烟火在此交融,形成馥郁甜香。糖藕、糖粥、糖芋艿,洒上几勺腌桂花,吃口便产生了多样的层次。
  深秋渐至,寒露满枝,秋光凝彩。这既是天地之气,亦是人间之象,更是心灵之沉淀。
  TIPS:专家说寒露
  蔡斌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人文学院副教授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上说:“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入秋后,尽管白天仍时有秋老虎肆虐,但晚上越来越凉,此时形成的夜雾或晨露,会带着些沁人的寒意,称为“寒露”。寒露前后,也是农耕秋收的时节,正所谓“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人们既收获着作物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对农田进行打理、灌溉和播种,洒下未来的希望。在播种晚稻的南方地区,有“稻怕寒露风”的说法,这是因为晚稻抽穗扬花时若遇到低温的寒露风,会出现瘪粒从而导致减产。过去,农人还根据寒露当天的风向来预测今后的气候变化,若是寒露吹西北风,则“十只水缸九只空”,主旱;若是西南风,则“四十五天暖烘烘”,主暖。
其他文献
警察吃饭為什么总是那么快
期刊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港公安局积极谋划、广泛动员,组织开展“暖冬献爱心”行动,倡议全体民警到秦皇岛市救助管理站捐赠御寒、保暖衣物,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11月3日,秦皇岛港公安局将民警精心整理的17袋御寒保暖衣物送到秦皇岛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站马站长和工作人员对该局民警的爱心捐助深表感谢。据统计,自该局2015年启动志愿献爱心行动以来,通过开展帮扶村精准扶贫、情暖孤儿院、向洪澇灾区捐
期刊
大侦探福尔摩斯不是警察,却破了很多让警察摸不着头绪的奇案怪案,但他毕竟是个虚构人物。现实中的民间破案高手是这样子的:他们隐藏在世界各地,可能是“朝阳群众”,也可能是“西城大妈”;可能是十多岁的孩子,也可能是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他们没有“私人侦探”的光环,也不抽烟斗,但却解决了不少让警方头疼的棘手难题,破案功力令经验丰富的警探都望尘莫及。  “小鬼当家”智擒“入室大盗”  2011年7月,两名盗贼闯入
期刊
那天傍晚细雨纷飞,寒风阵阵。我爬上山坡,心情和提着的勘查箱一样沉重。远远望见前方一片荒草之中隐约显出一条小路,路的尽头是一座小房。  我是一名法医,听说这个任务的死者衣服上满是血迹,我想是案子无疑了。  天马上就要彻底黑下来了,局长让我们加快速度固定现场。进入草丛才发现里面有很多残破坟墓,阴气森森,原来是一片坟地。屋里躺着一个男人,衣服上果真血迹斑斑。  原本要進去勘查现场,可是新买的发电机怎么也
期刊
女性防護技巧
期刊
陕西咸阳“5·15”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河南平顶山“5·25”特大火灾、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警示全社会安全生产这根弦一刻都不敢松懈,也令执法、司法部门深刻反思。近年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管执法,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格违法行为和事故责任追究;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审判、检察、侦查
期刊
江南,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18年前,曾在江南名城杭州客居过一周。那一年,是我刚入警的第二年,去杭州的电脑公司学习110系统的使用维护。那一周里,怀揣从警之初的自豪和憧憬,遥望三潭印月、漫步苏堤春晓、沐浴雷峰夕照、品味柳浪闻莺,曾多少次被江南的柔美和温润轻轻渗透,不免常常心生向往——为什么我就不能生在江南、活在江南,做一个江南的女子?多么遗憾!自此,便留下了难以医治的病根。回来后,对江南的相
期刊
如何安度老年,是一个很让人惆怅又具有实感的话题。  相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5亿人左右。老龄化的加剧、退休年龄的延迟,以及对养老金预期的下降,让很多人提前开始担心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虽然主动消费可能会减少,但被动支出会大大增加。  为了维持自己老年时的生活质量,抵御更多的世事无常,在老之将至之前,能做的也就只有尽量准备充足的退休金,保养好身体了。衰老,本是生命的自然过
期刊
李克强总理说过:“‘互联网+’是风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就公安机关而言,也是如此。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个风口,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公安变化的新特点,充分认识当前公安机关“互联网+舆论宣传”的“危”与“机”,采用创新的思路来开展舆论宣传、引导社会情绪、发好公安声音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给公安舆论宣传带来“危机感”  “互联
期刊
谈起苏州,人们除了会给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贴上“园林城市”“江南水乡”等标签外,往往还会觉得,这是一座适合养老的城市。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苏州,是否如人们印象中的那样,是一座适合养老的城市呢?生活在苏州的不同年龄群体,对养老有着怎样的看法呢?重阳节前夕,我们将目光投向“养老”这一话题。  9月28日,江苏省老龄办发布《2021年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江苏全省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