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邓璠,1995年7月17日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7级学前教育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摘要: 对于幼师来说,除了每天辛苦的教学工作外,很多的更多时候则是在忙着保育工作,班里那些“调皮捣蛋鬼”使心力交瘁的老师一天在教学上拖慢进度,使用说教批评甚至是打骂的方式却让幼儿依然无动于衷,因此给予具有多动行为的幼儿适当的引导和矫正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幼儿;多动行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2-0020-01一、幼儿多动行为的概述
多动行为是介于活泼好动与多动症之间的一种行为表现,是在幼儿期较为普遍的问题行为之一(张静,2016)。幼儿多动行为是指幼儿好动不安,且其活动的次数明显多于正常儿童,通常伴有极其兴奋,好冲动和注意力难以集中(张希清,&叶平枝,2004)。在症状上,多动行为与ADHD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所以往往幼儿的多动行为会被看做是多动症的前兆。多动行为的特征包括:活动过多;自控能力差、冲动、延迟满足困难;注意力较难集中。在多动行为的成因方面,可以归纳如下:在家庭教育方面,那些在家中倍加宠爱的,存在隔代教育的介入,亲子沟通不足,环境陌生或不适应的幼儿更容易出现多动行为;在母亲孕期情况及早期发展方面,孕期与有毒物质接触和不采用剖腹产方式的母亲更容易使自己的幼儿产生多动行为;
二、幼儿多动行为的现状
多动倾向儿童由于不良行为、冲动情绪、交往障碍等,成为老师和家长口中的“调皮捣蛋”、“好动贪玩”,从而不被接纳。家长与老师在幼儿的多动问题面前也显得无所适从。一些存在多动行为的幼儿被戴上的标签时,开始使用药物治疗的也越来越多,因为“成效”显著:幼儿好像“听话”了,不乱跑了。但由于幼儿的身心尚未成熟,过早服用药品恐对其身体产生危害。准确的说,目前多动症的确切病因还不得而知,且国际上也鲜有涉及那些未达到诊断标准的多动倾向幼儿。
三、应对幼儿的 多动行为的策略
(一)家长做法。家长可以做好孕产期的保健和护理工作;建立民主的教养方式,多给幼儿关心、多进行亲子沟通,避免以溺爱或粗暴等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行父母训练,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家园观念不同步现象,更有利于家园互动配合来解决问题,国外的父母训练多以小组形式进行,持续8-12周,每周1次,每次60-120分钟(黄国英,2008)。
(二)教师方面。
1.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对特殊儿童有效且容易接受的训练方式。与药物治疗相比较而言,感觉统合训练对幼儿身体健康没有影响,更加适合年龄小的学前多动倾向儿童。幼儿园可以采购相关器材,如弹力球、晃动平衡木、蹦床、滑滑梯、阳光隧道、篮球等,并设计出相关户外体育活动。
2.游戏矫正。在潜移默化中,多动行为得到矫正,从而接近正常幼儿的行为水平。所以应当鼓励教师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幼儿注意力、协调能力、规则意识及同伴交往能力的游戏,如木头人、积木游戏、角色扮演等,帮助儿童减轻多动行为,提高有意注意时间,学会适应一定的游戲规则等。其中,体育游戏和规则游戏也能有效缓解幼儿的多动行为。体育游戏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可以达到宣泄其精力的作用。规则游戏则有助于培养其自控能力。
3.行为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目前的疗法,多为将行为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分别实施,或结合药物治疗进行联合治疗,但是其局限性限制了持续性发展。行为疗法见效慢、效果反复,耗时耗力,且不是对所有幼儿时时奏效;认知行为疗法有专家指出是今后治疗的一个趋势,然而它不适用于过低龄的幼儿,且效果存在的时长,能否迁移到其他活动中都不得而知。
行为疗法单独运用时,可以给予幼儿强化,例如奖赏、鼓励等(强化法)。要对幼儿出现的多动行为进行干预时,可采用暂时隔离法(Time-out),避免使用恐吓、威胁、打骂等方式(惩罚法).统计幼儿保持注意的时间或克制冲动行为的次数,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对其行为进行正强化,即给予幼儿奖励(代币法)。
4.运动疗法。孟涛(2003年)经过实验研究以及多份量表和家长的主观评价得出少儿健身拳对改善注意多动行为有较好的效果。因为这套健身拳中静力性动作较多,多动倾向幼儿通过练习,无形中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研究者(杨燕娜,2015)采取了跳绳运动矫正法进行了个案研究。选择跳绳这项运动的原因是操作简单,在跳绳锻炼了孩子的手、眼、脚的协调力、要求集中专注力。随着运动习惯的培养,即使逐渐减少到停止正强化(代币法),该幼儿仍然保持了跳绳的习惯,且之后在课堂中随意性减少了,专注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其他措施与注意事项。在饮食及营养干预方面,相较于药物干预与生物反馈疗法,从营养上做干预显然更为适合存在多动行为的幼儿。此外,防治很关键,前期干预的作用不仅在于可以防治,还在于使得干预程序更加容易实施。另外,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师,在分配给幼儿任务或是提出要求时,尽可能保证语句简短清晰,切勿喋喋不体,能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并付之以行动。最后,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培养日常行为规范上,而不是把重心放在课堂纪律上。
四、结 论
通过了解幼儿的多动行为的原因,将多动行为从多动症和活泼好动中区分出来,整合改善幼儿多动行为的方法,以尽可能在出现多动行为的情况下进行矫正,避免朝幼儿多动症发展,为当前部分幼师对于班上存在多动行为的幼儿无计可施的情况提出建设性建议,同时还为家园的配合,共同为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而努力,防治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静. 浅议教师应对幼儿多动行为的策略[J]. 中华少年,2016,(29):207.
[2]卢小丽. 幼儿多动行为纠正的个案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8,(06):67-68.
[3]梁艳荣,成少钧,李瑞哲. 邯郸市幼儿园大班幼儿多动倾向的现状调查[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04):84-87.
[4]张希清,叶平枝. 幼儿多动行为游戏矫正的实验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4,(05):66-69.
[5]王俊. 武汉市两所幼儿园多动倾向幼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 教育现代化,2017,4(20):22-23.
摘要: 对于幼师来说,除了每天辛苦的教学工作外,很多的更多时候则是在忙着保育工作,班里那些“调皮捣蛋鬼”使心力交瘁的老师一天在教学上拖慢进度,使用说教批评甚至是打骂的方式却让幼儿依然无动于衷,因此给予具有多动行为的幼儿适当的引导和矫正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幼儿;多动行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2-0020-01一、幼儿多动行为的概述
多动行为是介于活泼好动与多动症之间的一种行为表现,是在幼儿期较为普遍的问题行为之一(张静,2016)。幼儿多动行为是指幼儿好动不安,且其活动的次数明显多于正常儿童,通常伴有极其兴奋,好冲动和注意力难以集中(张希清,&叶平枝,2004)。在症状上,多动行为与ADHD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所以往往幼儿的多动行为会被看做是多动症的前兆。多动行为的特征包括:活动过多;自控能力差、冲动、延迟满足困难;注意力较难集中。在多动行为的成因方面,可以归纳如下:在家庭教育方面,那些在家中倍加宠爱的,存在隔代教育的介入,亲子沟通不足,环境陌生或不适应的幼儿更容易出现多动行为;在母亲孕期情况及早期发展方面,孕期与有毒物质接触和不采用剖腹产方式的母亲更容易使自己的幼儿产生多动行为;
二、幼儿多动行为的现状
多动倾向儿童由于不良行为、冲动情绪、交往障碍等,成为老师和家长口中的“调皮捣蛋”、“好动贪玩”,从而不被接纳。家长与老师在幼儿的多动问题面前也显得无所适从。一些存在多动行为的幼儿被戴上的标签时,开始使用药物治疗的也越来越多,因为“成效”显著:幼儿好像“听话”了,不乱跑了。但由于幼儿的身心尚未成熟,过早服用药品恐对其身体产生危害。准确的说,目前多动症的确切病因还不得而知,且国际上也鲜有涉及那些未达到诊断标准的多动倾向幼儿。
三、应对幼儿的 多动行为的策略
(一)家长做法。家长可以做好孕产期的保健和护理工作;建立民主的教养方式,多给幼儿关心、多进行亲子沟通,避免以溺爱或粗暴等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行父母训练,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家园观念不同步现象,更有利于家园互动配合来解决问题,国外的父母训练多以小组形式进行,持续8-12周,每周1次,每次60-120分钟(黄国英,2008)。
(二)教师方面。
1.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对特殊儿童有效且容易接受的训练方式。与药物治疗相比较而言,感觉统合训练对幼儿身体健康没有影响,更加适合年龄小的学前多动倾向儿童。幼儿园可以采购相关器材,如弹力球、晃动平衡木、蹦床、滑滑梯、阳光隧道、篮球等,并设计出相关户外体育活动。
2.游戏矫正。在潜移默化中,多动行为得到矫正,从而接近正常幼儿的行为水平。所以应当鼓励教师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幼儿注意力、协调能力、规则意识及同伴交往能力的游戏,如木头人、积木游戏、角色扮演等,帮助儿童减轻多动行为,提高有意注意时间,学会适应一定的游戲规则等。其中,体育游戏和规则游戏也能有效缓解幼儿的多动行为。体育游戏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可以达到宣泄其精力的作用。规则游戏则有助于培养其自控能力。
3.行为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目前的疗法,多为将行为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分别实施,或结合药物治疗进行联合治疗,但是其局限性限制了持续性发展。行为疗法见效慢、效果反复,耗时耗力,且不是对所有幼儿时时奏效;认知行为疗法有专家指出是今后治疗的一个趋势,然而它不适用于过低龄的幼儿,且效果存在的时长,能否迁移到其他活动中都不得而知。
行为疗法单独运用时,可以给予幼儿强化,例如奖赏、鼓励等(强化法)。要对幼儿出现的多动行为进行干预时,可采用暂时隔离法(Time-out),避免使用恐吓、威胁、打骂等方式(惩罚法).统计幼儿保持注意的时间或克制冲动行为的次数,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对其行为进行正强化,即给予幼儿奖励(代币法)。
4.运动疗法。孟涛(2003年)经过实验研究以及多份量表和家长的主观评价得出少儿健身拳对改善注意多动行为有较好的效果。因为这套健身拳中静力性动作较多,多动倾向幼儿通过练习,无形中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研究者(杨燕娜,2015)采取了跳绳运动矫正法进行了个案研究。选择跳绳这项运动的原因是操作简单,在跳绳锻炼了孩子的手、眼、脚的协调力、要求集中专注力。随着运动习惯的培养,即使逐渐减少到停止正强化(代币法),该幼儿仍然保持了跳绳的习惯,且之后在课堂中随意性减少了,专注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其他措施与注意事项。在饮食及营养干预方面,相较于药物干预与生物反馈疗法,从营养上做干预显然更为适合存在多动行为的幼儿。此外,防治很关键,前期干预的作用不仅在于可以防治,还在于使得干预程序更加容易实施。另外,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师,在分配给幼儿任务或是提出要求时,尽可能保证语句简短清晰,切勿喋喋不体,能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并付之以行动。最后,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培养日常行为规范上,而不是把重心放在课堂纪律上。
四、结 论
通过了解幼儿的多动行为的原因,将多动行为从多动症和活泼好动中区分出来,整合改善幼儿多动行为的方法,以尽可能在出现多动行为的情况下进行矫正,避免朝幼儿多动症发展,为当前部分幼师对于班上存在多动行为的幼儿无计可施的情况提出建设性建议,同时还为家园的配合,共同为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而努力,防治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张静. 浅议教师应对幼儿多动行为的策略[J]. 中华少年,2016,(29):207.
[2]卢小丽. 幼儿多动行为纠正的个案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8,(06):67-68.
[3]梁艳荣,成少钧,李瑞哲. 邯郸市幼儿园大班幼儿多动倾向的现状调查[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04):84-87.
[4]张希清,叶平枝. 幼儿多动行为游戏矫正的实验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4,(05):66-69.
[5]王俊. 武汉市两所幼儿园多动倾向幼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 教育现代化,2017,4(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