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中的一往情深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lov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128-01
  纳兰性德的一生宛如做了一场梦,梦醒的时候,便是离世的时候,他潇洒地走来,又优雅地离去,留下的词句字字珠玑,留与后人追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这样评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纳兰对爱的真情流露堪称词家绝唱,在他三十一年的人生中,爱情经历造就了纳兰词的三个不同时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的爱情世界。
  1亦真亦幻的初恋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自幼聪慧过人,能文能武。纳兰性德从小和表妹一起长大,当时纳兰并不特别合群,只有为数不多的朋友,自幼一起长大的表妹便是他最好的玩伴。表妹谱曲,纳兰写词,二人青梅竹马。然而纳兰波折的情感经历从此开始,表妹因为天生丽质,被召选入宫,这段纯洁的初恋也随之如泡沫般消散。有一次,纳兰性德实在按耐不住,偷偷跑入宫中。二人默默对视,咫尺天涯,纵使相逢仍不语。纳兰性德的一首《减字木兰花》道出了多少辛酸与无奈。
  纳兰性德此阶段的词最大的特点便是全词笼罩着淡淡的忧伤,读来看似只为简单的思念,殊不知多少爱恨情仇寄寓其中。
  “蟾蜍早下弦,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自从表妹进入宫廷服侍帝王那一天起,岁月便在纳兰性德的心中留下了一道伤痕,尽管纳兰一直用词来抚慰那颗破碎的心,伤口都难再愈合。直到他三十一岁离开人世的那一天,这段亦真亦幻的初恋都一直没有被忘却。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有人说这是纳兰对亡妻的悼念,亦有人说这是纳兰对表妹的思念。笔者更倾向于后者,从词的写作时间以及“十年”和写作风格来看,这首词是抒发思念之情的可能性更大。与纳兰后期的“悲痛”不同,这首词更多的是纳兰第一阶段的“哀伤”,时间如白驹过隙,倏忽间,十年已过,往事成空,唯有那份悸动还留在心中,你我都已长大成人,然而有缘无份,所能做的恐怕只有思念和祝福。
  2倾尽一生的挚爱
  在与表妹缘分殆尽后,纳兰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他与两广总督尚书卢广祖的女儿卢氏一见钟情,并成为结发夫妻。看似圆满美好,但纳兰性德为仕途奔波,与妻子长居异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走了,带着妻子的思念,出现在边塞之上,纳兰性德随康熙帝东征,在山海关驻扎时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
  在纳兰创作的第二个阶段,与过去的忧伤不同,此时的纳兰更多的是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纵然思念之中也有哀伤,但此阶段的纳兰词读上去“哀而不伤”,随着成长,纳兰不再像当年的那个失恋的小孩子,更多的像一个顾家的男人。
  “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觉相思。”思之越切,爱之越深。纳兰性德长期与妻子天各一方,思念之情绵绵不断。我们从纳兰的词中可以读出他一定是个浪漫的人,然而命运的多舛让浪漫消磨在了长久无期的等待中。
  3人间惆怅客的悼亡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红颜薄命 ,破碎在现实的风中,如沙子般飘去。每逢想到这里,纳兰性德都要落下泪水。妻子的离去无疑是纳兰一生中最大的打击。当年你我像赵明诚和李清照那样赌书泼茶,在当时看来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现在回想起竟无比怀念。多么希望在那个时候我能好好珍惜啊,然而现在说什么也都是痴人说梦了。
  此时已到了纳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文风变得十分消沉,特点可由一个“殇”字概括。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外表上风光无限,但有几人能体会到他内心的落寞呢?虽贵为纳兰明珠的公子,皇上身边的带刀侍卫。然而情感上的一次次打击造成了他内心无法弥补的创伤。无论是表妹的离去,妻子的逝去,还是沈宛的可望而不可即。终于,纳兰在郁郁寡欢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参考文献
  [1]《一生一代一双人》梦江南.
  [2]《清词丛论》叶嘉莹.
  [3]《清词史》严迪昌.
  [4]《谁与话清凉——追忆纳兰词里的似水流年》张漫.
  注释:
  [1]《历代书法论文选》,张怀瓘,《书断》,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p158
  [2]《历代书法论文选》,张怀瓘,《书断》,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p145
  [3]《历代书法论文选》,张怀瓘,《书断》,上海書画出版社,2007,p145
  [4]方爱龙,《草书歌诗与怀素草书》,杭州师范学报,1992,p2
  [5]方爱龙,《草书歌诗与怀素草书》,杭州师范学报,1992,p2
其他文献
摘要: 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组织活动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解放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主体性;解放;互动;乐学;自主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114-0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
期刊
摘要: 荀子的教育方法就是荀子激励弟子创新并超越老师。弟子可以不拘泥于老师所讲的,有自己独创的见解,荀子就给他重大的奖励。曾在《荀子·劝学》篇中说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李斯、韩非等人都是荀子的学生,他们和荀子相比,在学问上创新之处,这些创新的基础就是源于荀子独特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法。荀子育人的智慧,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荀子;教育方法;
期刊
摘要: 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本文解读了墨子“兼爱”的主要内容文化理念——“兼相爱”;经济思想——“交相利”;外交思想——“非攻”。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从以下四方面阐释了“兼爱”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各国之间平等友好地相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职业道德是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具有职业性、多样性、传承性等特点。职业道德主要规范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些规范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适用于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是雷锋精神的内涵之一,体现着职业道德的核心理念——爱岗敬业,两者也是雷锋精神与职业道德的契合点。本文分析雷锋精神在职教德育体系中的内涵并
期刊
摘要: 此文以怀素为主要切入点,分为三个部分,即怀素狂草生成的时代背景、怀素狂草生成的渊源、怀素狂草生成的外界因素三个部分来叙述怀素狂草形成的原因。从而让我们了解到,一个书家书写风格的形成,是通过多个方面来影响的。在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下,从而形成了怀素狂放纵逸的风格。  关键词: 怀素;狂草;原因  【中图分类号】TS8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
期刊
摘要: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重要的英国现代作家。《贵妇画像》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以细腻的心理刻画闻名,自发表以来受到评论家的关注和读者的青睐。在作品中,作者以细致的心理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从天真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复杂心理历程。本论文试图将《贵妇画像》作为一部成长小说,来解读女主人公伊莎贝尔天真时代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成长小说;天真时代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作为西方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一直关注不同精神疾病的心理机制,在《哀悼与忧郁症》中,他从临床现象出发,在分析普通的哀悼和病理性的忧郁症异同的基础上,探索忧郁症的本质,并阐释了抑郁症与自恋型认同的关系,是一篇在精神分析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  关键词: 哀悼;忧郁;自我批判;自恋型认同  【中图分类号】TS8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
期刊
摘要: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指引企业创建出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另一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也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企业内部员工必须要认可企业文化,服从领导的指挥,否则的话,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如果一个企业可以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受到承认、重视,那么员工就会自觉为企业着想,这样一来,员工就会有了归属感,从需要层次来说,这也是人类的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也就会真正形成企业的凝聚力、
期刊
摘要: 中外的建筑文化是不同的,这种文化的独特来自于它们的建筑外观设计的不同,国外的建筑外观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构成艺术,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外观设计也受到了构成艺术的一定影响。本文根据构成艺术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对构成艺术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 构成艺术;建筑外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B84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
期刊
摘要: 中国画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绘画种类延续传承几千年,自然有其独有的特点,本文主要以透视法则、笔墨、线条这三点为切入点探讨中国独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透视;笔墨;线条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131-01  中国画历史悠久,最早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画——帛画。自此每朝每代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将中国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