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理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7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上清潭记
  明·徐宏祖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七日。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
  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
  北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其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二派:自洞后者,汇而不流;由洞左者,乃洞南旁窦,其出甚急。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导者止供炬爇火,无肯为前驱者。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石隙既低而复隘,且水没其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火炬,平出水上,乃得入。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余,南北横裂者亦三丈余,然俱无入处。惟直西一窦,阔尺五,高二尺,而水没其中者亦尺五,隙之余水面者,五寸而已。计匍匐水中,必口鼻俱濡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时顾仆守衣外洞,若泅水入,谁为递炬者?身可由水,炬岂能由水耶?况秦人洞水,余亦曾没膝浸服,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而洞当风口,飕飕弥甚。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出洞,披衣犹觉周身起粟,乃爇火洞门。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已在枣橡岭之西矣。 (选自《楚游日记》)
  1.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由洞出,有二派 派:通“脉”,支流
  B. 遇樵者,引至上清潭 引:带领、引导
  C. 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 蛇:一种爬行动物
  D. 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 循:顺着、沿着
  2.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俱以沛公言报项王
  B. 余闻之,益喜甚/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 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若无罪而就死地
  D. 俱温然不觉其寒/苏子愀然
  3. 下列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一个注重实地考察的游记作家,尚且会被《志》所“误导”,可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完全依赖书本知识。
  B. 作者听了当地土著居民关于“神龙蛰伏藏处”的话后,“益喜甚”,充分表现了作者希望能见到“神龙”的强烈愿望。
  C. 作者在上清潭的洞里“解衣伏水,蛇行以进”,形象地说明了作者为探奇揽胜而亲身实践的精神,也从侧面启示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游之乐”。
  D. 本文短小精悍,记游清晰,不仅在写法上注重详略得当,而且善用对比,如通过“我”和“导者”、“仆”人的对比,反衬“我”注重亲身实践、甘冒风险以求得“游之乐”的精神。
  4. 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
  
  
  ②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
  
  
  ③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
  
  
  5.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水 由 洞 出 有 二 派 自 洞 后 者 汇 而 不 流 由 洞 左 者 乃 洞 南 旁 窦 其 出 甚 急
  6. 文章写“土人”“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和“导者”“无肯为前驱者”的用意何在?
  答:
其他文献
“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图中F表示产业活动,G表示产品消费,H表示废物排放。  1. 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
期刊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1~2题。  1. 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
期刊
下图左侧为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图,右侧是以30°视角分别从A、B、C、D四点俯看本区的网面立体图,该地人口密集,是东南亚主要水稻产地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 左图等高线中A、B、C、D四个观测点所见到的起伏形态依次对应的是( )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②①  2. 一般而言,热带雨林区因高温高湿,蚊虫滋生,土壤养分淋失,以致农业不彰(
期刊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读图回答1~2题。  1. 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  A. 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 导致湖泊土地沙漠化  C. 人口密度减少,城市数量减少  D. 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  2. 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 )  ①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 ②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 ③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
期刊
下图甲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路图”,乙为“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丙为“长江流量图”,据图回答1~3题。  1. 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三个省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陕西省外,另外两个是指( )  A. 湖北、河南 B. 河北、北京  C. 河南、河北 D. 湖北、安徽  2. 按照原计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本该于2007年年底通水,可是由于治污等多重因素影响
期刊
读欧洲某半岛图,回答1~3题。  1. 该半岛森林火险等级最高的时期应该是( )  A. 1、2 月份 B. 4、5 月份  C. 7、8 月份 D. 11、12 月份  2. P地为该半岛最高处,海拔2376米,有关半岛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多西少,西部降水大约900~1200mm  B. 西多东少,东部降水大约400~700mm  C. 东多西
期刊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历时369天,经历了9个航段,航程64162海里,于2011年12月11日上午9:30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下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据此回答1~2题。  1. “大洋一号”航行期间( )  A. 途经南海时,逆风逆水  B. 在开普敦(1月18日靠岸)停留期间,船员面朝西南方向欣赏日落美景  C. 在巴西萨尔瓦多港(5
期刊
在葡萄挂果、哈密瓜收摘的夏至日,某科考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面向东北方向拍摄到的景观。据此并读图完成1~3题。  1. 拍摄到此景观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 6∶40 B. 8∶30 C. 15∶25 D. 18∶05  2. 从照片上的景观信息可知,此前该地的盛行风向是( )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3. 从照片上
期刊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读表完成1~2题。  以色列1999年部分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  1.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以色列的农业应重点发展( )  A. 粮食种植业 B. 乳畜业  C. 园艺业 D. 家禽饲养业  2. 从虚拟水角度看,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 )  ①大量引入水密集型的产品 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③大量生产水密集型的产品 ④大规模引用
期刊
(一)《庄子》的美学思想之核心(节选)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认为“天道自然无为”,不是人为的力量可以改变的。因此,他主张尊重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而不应当以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它。庄子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映在《庄子》一书便形成了“朴素为美”和“法天贵真”的美学思想。  庄子认为,美在自然,任何人为的艺术都是对自然美的破坏。在专谈“天道无为”的《知北游》里面,庄子无意地透露出了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