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对人才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下,培养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核心目标,旨在于改善傳统教育中学生“高分低德”的现象,使得学生成为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俱佳的新时代人才。基于此,教育部门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呼吁学校教育必须将德育工作体系化,不仅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还要多方位开发德育资源,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与人生价值观。以下,本文探究了体育学科与德育的兼容性,阐述了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029
“五育并举”强调了在教学中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使学生不仅要具备学习能力应对考试,还要综合发展身体素质、道德修养等。在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中,越来越多教师认识到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与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印象停留在运动锻炼,忽视了其突出的德育价值,以至于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不够满足当前的德育需求。体育学科具有体验性强、注重实践参与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主观体验,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能够充分实现体育学科的“育人”目的。
一、完善机制,健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管理和评价机制
早期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为:为增强学生体质、为关注学生健康、为国家建设服务,这个阶段的学校体育教育主要目标为促进学生体质发展。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学校体育价值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促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虽然目前大部分小学体育教育已经将德育纳入课程目标,但由于尚未建立健全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首先,学校需要开展专门的体育德育教研活动,教师间进行德育渗透方法的探讨,共同制定体育德育目标,为开展后续教学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学校要健全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分为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教师方面不仅要考核专业技能,还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学生方面主要考查体育道德素养,包括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友爱、公平竞争、坚持不懈等品质。
二、制定计划,提高体育教师对教材与德育内容融合度的掌控
体育学科在德育渗透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体育教学内容为参与型的身体锻炼,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辛苦与成就,切身感知德育渗透的过程。第二,体育活动具有社会性,其包含学生共同参与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要掌控教材与德育内容的融合度,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德育内容进行有效渗透。
如:跑跳、投掷等田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球类竞技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品质;武术、传统民俗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和心理发展需求选择相应的德育渗透活动,如:在开展体育游戏时,首先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然后在游戏中锻炼基础体育技能,体验团队游戏中自己的责任心和归属感,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体育游戏中的德育内容,逐渐将德育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探索方法,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渗透德育的效率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刻板单一、教学结构千篇一律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缺乏变通性的体育课中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了获得更好的德育渗透效果,教师不仅要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选择最能激发他们情感共鸣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和质量。
其一,言传身教法是最直接的教学方法,基于小学生好奇心重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需优化自身形象,以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其二,游戏竞赛法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创设竞赛型的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行动力,还能够通过适当的表演与批评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其三,巧抓时机法是体育学科的优势,当学生在运动锻炼中遇到挫折困难时,教师适当介入为学生指点迷津,体现出德育的即时性。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针的深入推进,在基础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成为热点话题,旨在于弥补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中忽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漏洞,使得学生能综合发展学习能力与人格品质,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体育教学是“五育并举”理念下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强健体魄的重要途径,这便需要教师认识到体育技能中蕴藏的德育元素,为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为此,教师要优先完善德育教学与评价机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王洪静.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黑河教育,2019(03):73-74.
[2]宋勇.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J].知识文库,2019(05):73.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029
“五育并举”强调了在教学中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使学生不仅要具备学习能力应对考试,还要综合发展身体素质、道德修养等。在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中,越来越多教师认识到体育学科的德育价值。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与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印象停留在运动锻炼,忽视了其突出的德育价值,以至于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不够满足当前的德育需求。体育学科具有体验性强、注重实践参与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主观体验,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能够充分实现体育学科的“育人”目的。
一、完善机制,健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管理和评价机制
早期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为:为增强学生体质、为关注学生健康、为国家建设服务,这个阶段的学校体育教育主要目标为促进学生体质发展。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学校体育价值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促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虽然目前大部分小学体育教育已经将德育纳入课程目标,但由于尚未建立健全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首先,学校需要开展专门的体育德育教研活动,教师间进行德育渗透方法的探讨,共同制定体育德育目标,为开展后续教学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学校要健全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分为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教师方面不仅要考核专业技能,还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学生方面主要考查体育道德素养,包括体育活动中的团结友爱、公平竞争、坚持不懈等品质。
二、制定计划,提高体育教师对教材与德育内容融合度的掌控
体育学科在德育渗透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体育教学内容为参与型的身体锻炼,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辛苦与成就,切身感知德育渗透的过程。第二,体育活动具有社会性,其包含学生共同参与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要掌控教材与德育内容的融合度,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德育内容进行有效渗透。
如:跑跳、投掷等田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球类竞技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品质;武术、传统民俗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和心理发展需求选择相应的德育渗透活动,如:在开展体育游戏时,首先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然后在游戏中锻炼基础体育技能,体验团队游戏中自己的责任心和归属感,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体育游戏中的德育内容,逐渐将德育内化为行为习惯。
三、探索方法,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渗透德育的效率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刻板单一、教学结构千篇一律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缺乏变通性的体育课中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了获得更好的德育渗透效果,教师不仅要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选择最能激发他们情感共鸣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和质量。
其一,言传身教法是最直接的教学方法,基于小学生好奇心重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需优化自身形象,以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其二,游戏竞赛法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创设竞赛型的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行动力,还能够通过适当的表演与批评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其三,巧抓时机法是体育学科的优势,当学生在运动锻炼中遇到挫折困难时,教师适当介入为学生指点迷津,体现出德育的即时性。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针的深入推进,在基础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成为热点话题,旨在于弥补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中忽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漏洞,使得学生能综合发展学习能力与人格品质,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体育教学是“五育并举”理念下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强健体魄的重要途径,这便需要教师认识到体育技能中蕴藏的德育元素,为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为此,教师要优先完善德育教学与评价机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王洪静.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黑河教育,2019(03):73-74.
[2]宋勇.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J].知识文库,2019(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