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语言不放松含英咀华在其中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w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所说的“咬文嚼字”,并非传统教学中的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讲解,把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把一课课富有情感的课文咀嚼得味同嚼蜡,而是在准确解读文本基础上,认真品味,咀嚼、揣摩文中的一些词句,感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出文章的精妙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 “响鼓”重锤,让词语丰厚起来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领”,就是文章的中心词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抓住了它,就抓住了理解和把握全文的“金钥匙”。对于这些词句,我们就要重重敲击,紧抓不放,细细咀嚼,认真品味,深刻领悟其丰富内涵。
  [案例1] 《大江保卫战》教学片段
  师:课文第3自然段中有个词最能展示战士们的英雄形象,你发现了吗?
  生:铮铮铁汉。
  师:那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铮铮铁汉”?
  生:我觉得诺贝尔可以算得上铮铮铁汉,为了研制炸药,他投入了整个生命。
  生:我认为编写《国榷》的谈迁也称得上“铮铮铁汉”,为了编写《国榷》,他具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你们刚才列举的人物都可以称得上“铮铮铁汉”。从这些人物身上,你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他们都很勇敢,也很顽强。
  生:他们都不怕危险,在危险面前能挺身而出,能将生命置之度外。
  生:他们都有坚定的信念,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忍受一切艰难困苦。
  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铮铮铁汉”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抓住有关词句,用心体会,你一定会对这个词语理解会更加形象,更加深刻。
  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在“铮铮铁汉”这个表现中心的词语上着力,引导学生回忆能够称得上“铮铮铁汉”的人物,并在这些人物身上找到共同之处,使学生原本沉睡的相关表象活跃起来。“铮铮铁汉”这个词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单一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动的形象。
  二、 真情演绎,让词语形象起来
  对于词语的理解,很多教师会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的方法弄懂它的意思,其实,这只是弄懂了词语表层的意思,字词教学更需要用生动形象的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案例2] 苏教版二上《识字6》词串教学片段
  1. (出示草原图,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曲。伴随着激昂的歌声,我们来到了塞北大草原,谁来说一说,这是一片( )的草原。(一望无边,碧绿碧绿,辽阔,茫茫,美丽)
  2. 读词:塞北。有一首诗就向我们描绘了塞北大草原的壮丽景色, 在这辽阔的草原上,你想干什么?
  3. 来到草原,当然要骑马了。看,这匹马怎么样?(出示骏马图)(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对呀,像这样的好马才是骏马。(读词:骏马)骏马正迎着秋风在草原上驰骋呢!
  4. 想感受一下骏马奔腾的场面吗?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听《赛马》)(读词:秋风。)感受到身边呼呼刮过的强风吗?
  5. 小朋友们听得多入神呀!现在谁来把这3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
  6. 听了小朋友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来到了大草原上,(出示:草原)我真想变成一匹骏马,在塞北大草原上尽情地驰骋。小朋友们,你们想变成什么呢?
  7. 说话练习:
  我想变一只羊儿,在 。
  我想变一只雄鹰,在 。
  我想变 ,在 。
  8. 小朋友,不知不觉中,咱们已经完成一首小诗了,题目就叫做《草原》。
  这样的词语教学就充满了诗情画意,学生兴致勃勃,趣味盎然。
  三、 浅中求深,让词语灵动起来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粗略看去,似乎明白易懂,没啥可讲,但深入细思,却觉蕴含深长。教学中,教师若能浅中求深,重视此类词语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这对于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对于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
  [案例3] 《云雀的心愿》教学片段
  师:会读书的同学会边读边想,会把文字读成画面。请你们聚焦这个“乱砍滥伐”,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一个人挥舞着斧头将一棵大树砍倒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群人,他们有的用斧头,有的用锯子,砍呀,锯呀,一棵大树倒下了,又一棵大树倒下了。
  生: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有一群人,在森林里挥舞着刀斧、电锯,不一会儿,一大片树林就消失了。
  师:是啊,人们这样毫无控制、过度地砍伐树木就叫做——
  生:乱砍滥伐!
  学生结合电视、电影中所见,结合课外阅读所知,描述了乱伐滥砍的画面,这样就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还原为具象的画面、真切的场景,这就是感知。但对于“乱砍滥伐”的咬文嚼字不能就此为止,需要趁热打铁,继续探究,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向青草更青处——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再投向那一棵棵被砍伐的树木,请你好好地看看它们的样子,静静地听听它们的心声。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有的缺胳膊少腿了,惨不忍睹啊!
  生:我的耳旁仿佛传来了凄惨的哭泣声,是树木在痛苦地哭诉!
  生:我听到树木在愤怒地哭诉:人类啊,你们这样对待我们,你们会后悔的,你们会得到惩罚的!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听到这样的哭诉,你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
  生:悲哀。
  师:这一切都是由于人们——
  生:乱砍滥伐。
  在这个环节里,对于关键词“乱砍滥伐”的揣摩品味,有想象,有体验,有情感,一唱三叹,完成了对“乱砍滥伐”这个语言符号完整的意义建构。其实,任何一个字词,一旦你把它看成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它就有呼吸,就有脉搏,就有体温。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贴在词语的面颊上去感受、去触摸、去聆听,使语言转化成生命中的血肉与灵魂,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饱满的、丰厚的。   四、 同中求异,让词语张扬起来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别丰富,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定相同,相同的意思可以由不一样的词语来表示。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它们,去抠一抠、挖一挖,辨析比较 ,了解差异,体会其中之妙。
  [案例4]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片段
  1. 第2自然段这段话中有三个表示多的词语: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
  2. “难以计数”和“极为丰富”可以用拆合法理解字面意思。文中指什么东西多得数也数不清?你知道南沙有哪些珍贵的海洋动物和矿产资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有个词通常和“用之不竭”连在一起使用,你知道是哪个词?(取之不尽)两个词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4. 你还能说几个表示多的词语或者成语吗?这些词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南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宝库。同学们,南沙的物产是丰富的,祖国的词汇也是丰富的。来,再一次读好这几个词语。
  五、 难中求易,让词语通俗起来
  课文中有些词语深奥、生僻,难以用语言表述,这时我们就要思考,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便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使这些词语通俗起来,让学生容易接受,便于记忆。
  [案例5]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仔细看看图,荷叶圆圆的叶子像伞面,长长的茎像伞柄,荷叶多像一柄大伞呀!在荷塘静静地举着。“静静地”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送进句子里,你会读吗?(指名读)
  师:荷叶像一柄大伞,在荷塘里静静地举着,荷叶是为了谁呀?
  生:小鱼来了, 在荷叶下嬉戏。
  生: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师: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它们会玩些什么呢?
  生:小鱼游来游去做游戏。
  师:为了给小鱼遮太阳,挡风雨,为了让小鱼自由自在地嬉戏,(引读)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师:雨点在荷叶上唱歌,雨点的歌声是怎样的?你会像雨点一样唱两句吗?谁来读好这两行诗?为了给雨点一个美丽的舞台,为了让雨点尽情地唱歌,(引读)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师:荷叶就是这样默默无闻,静静地举着,给小鱼、雨点等提供方便,让他们快乐、自由、舒服。
  通过咬文嚼字,同学们对于荷叶默默无闻的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
  (注:本文为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高级均衡发展态势下区域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FFB108165)
  (作者单位:宜兴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新课程的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教师会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一个环节,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临近下课时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疲于奔命,往往就省略了课堂结尾这一重要的环节. 本文从课堂结尾的意义、课堂结尾的原则以及课堂结尾的艺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引起教师对课堂结尾的重视,从而增进课堂效果.  关键词:课堂结尾
一、 慧眼观察校园,把素材化成灵动文字  在校园即时作文训练中,教师要练就学生的慧眼,指导观察校园中“原生态” 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其中的亮点,随时随地、快速鲜明地记录自己的观察、理解、认识、感悟,通过加工整理,把素材化成灵动的文字,让同学们的笔端发出轻快的声音。  中秋节前两天,我们正要上课,一阵阵浓郁的花香随风飘进教室。一学生深呼吸,轻声说:“哇,好香呀!”“是呀!真香!”大家应和着。我接
在研读2013年重庆市高考理科考试说明的样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第17题作为解答题的第一题,考试说明给出的解法属于巧解.如果使用通法求解,虽然解题步骤简洁很多,但是会让求解
习作教学中的“写内功夫”关注的是写作知识的灌输,写作技巧的强化。“写外功夫”关注的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如:观察能力、捕捉能力、积累能力、素材加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等。那么,如何培养儿童作文的“写外功夫”呢?  一、 相互追问,对话促学  习作课上,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教师常常先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即:让学生口述自己的习作打算写什么和怎么写,然后教师会给予其修改建议。然而,笔者以为让学生去追
低年级写话教学如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更有自主性,让同学们的写话更具个性特点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简单实用的写话入门之法——“拉伸式”写话法,即选准观察点,以几个关键词语为中心,如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等,像拉面团似的,引导学生逐渐拉伸语言,最后形成一篇完整生动的文章。下面是我在执教苏教版二上《识字1》时,看图写话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金秋时节的水乡,你觉得
呵护儿童本真言语的发展,保护儿童天性,凸显儿童主体自由是习作教学的追求。其实习作并不难,就是一种快乐的游戏。习作的过程,就是享受、放松、飞翔的过程。  一、 积累——“寻找珍珠”游戏  我经常诱导学生:“优美的语言文字就像一颗颗闪光的珍珠,隐藏在书本里、生活里、自己或他人的言语里。看谁善于寻找,并把它们珍藏起来。”通过寻找“语言珍珠”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言语积累。我要求学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宁静的夏天  梅子黄透了的季节,正是五月。在通常情况下,这个时节大多是阴雨连绵。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的就是诗人雨夜候客的惆怅之情。  诗人曾几却完全是另一种心境。因为同样是黄梅时节,却是日日晴天,曾几的心情自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欢
阅读教学时,教师如果智慧地抓住能产生辐射性作用的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挖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就能将一段文本的解读激活,让课堂变得饱满、生动,闪烁生命的灵光。  一、 一发全身  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充满智慧。比如,教学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词语教学应贯穿这课阅读的始终。我们来看一个教学片段:  师:今
盐巴 鸦片 生石灰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生字词的预习情况,读一读这些生字词,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每一组词语都和文章内容相关。  师:目光真敏锐!第一组与课文的哪部分内容有关?  生:与课文第1、 2自然段有关系。  师:这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说说这部分写什么?(生答略)  师: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当时的场面呢?  生:人山人海、挤挤攘攘、分外壮观……  师:我们刚才是怎样读第一
【片段一】 图文对照,感受诗情画意  师:请同学们将图画和诗句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说说乡下孩子爱玩、爱做些什么?  生:乡下孩子爱劳动。你们看,那小女孩挖野菜,挖了满满一篮子。  生:她挖的野菜又多又好,小猪特别爱吃,小猪肚皮都撑圆了。  师:乡下孩子真能干。(板书:挖野菜)  生:乡下花草多,蝴蝶多,乡下孩子特别喜欢捉蝴蝶。  生:蝴蝶也喜欢跟他们玩,那女孩头上还有三只花蝴蝶在飞呢。  生:他们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