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随着大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各种运动项目的道具不断地进行革新。然而,北狮的道具并无大胆的创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对北狮队伍所使用的道具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北狮道具朝着安全、舒适、美观等方向发展。
关键词 北狮 道具 发展现状 变革
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现在北狮道具已不能更有利于北狮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其原因是设计上的缺陷:狮头狮被太重、狮头内部不合理、形似度下降等;设计上的缺陷减弱了初学者对北狮运动的学习兴致。北狮运动想要更好地发展,其道具的设计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研究北狮队伍所用的道具、观察教学和访谈,探究出北狮道具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希望能对北狮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狮道具。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几年来与北狮道具相关的学术报告和相关的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的理论依据。
2.访谈法。访谈北狮界资深教练、民间艺人和北狮运动员,为北狮道具的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北狮道具的演变过程
1.北狮道具的起源与发展。狮子最早并非产于中国,它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汉代起源说。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因为难以驯服狮子,最后打死狮子,后怕皇帝怪罪而扮演狮子并且骗过了皇帝,而后盛行;北魏起源说。北魏时代,利用舞狮欲行刺魏帝。幸被识破,后因魏帝喜爱舞狮,舞狮得以流传[1];唐代段安杰《乐府杂寻》一文中曾经描述出了当时的舞狮情景[2]。唐代之后,经过代代传承与提炼,逐渐演变为今日的具有多元化特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并形成南狮和北狮两大流派[3]。
到清朝时期北狮盛行。北京城当年最有名的太狮有十三堂,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一堂东坝的“大坝马房堡子北门金铃祖狮”为十三堂太狮之首[4]。
北狮从魏晋六朝至明清近千年来的发展,经过不断地实践与创作,其文化习俗早已根入人心。每个朝代的北狮形象相近,但在其细节上不够完善。
2.北狮道具的现状。对于北狮狮头重量远不比以前,重的狮头有7斤,由玻璃钢制作,狮头的面部贴金为金色,颜色鲜艳夺目,头上绑有红结为雄狮子,绑有绿结为雌狮子,颈上有5个铃铛,狮头摆动起来便发出铃响。狮被重6斤,外表为红色、橙黄色、黄色三种颜色的毛组成,共有6层,一层盖着一层。一二层是红色毛、三四层是橙黄色毛、五六层是黄色毛。狮被里部用纯棉布料精工缝制,狮背有一条脊,连着狮尾巴。狮衣重3斤,与狮被最下面一层颜色同为黄色,裤子为连体衣,肩部两个肩带,上身套一件褂子。靴子也为黄色。狮子道具上的毛由秏牛毛制作,形象逼真。狮球是由竹子编成圆,中间一个可以旋转的球,竹子四周用彩色布料包裹,绑有彩带。
(二)国际北狮竞赛规则对北狮道具的要求
2011年国际舞龙、南狮、北狮竞赛规则、裁判法规定:
引球:直径不少于0.3米,色彩和图形不定,以视觉美为主,体现文化内涵。
狮头:生动形象,狮头正面高不小于0.46m,宽不小于0.56m,前后长不小于0.66m,颈部不少于5个铃铛,铃铛不小于0.05m。
狮被:狮子道具的全身披有牦牛毛,双狮子的颜色要有不同标志,狮衣、狮裤与狮被一致;狮鞋有狮爪型面覆盖。
从规则中可以看出,只明确规定引球和狮头、铃铛数、铃铛大小,但对狮子的重量无明确规定,只要大小匀称、色彩协调、在外表上要能体现狮子的神态和形态即可,这为北狮道具在設计上的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狮头:制作材料厚重,形态上不够体现狮子霸气凶猛,眼睛眨眼制动功能不完善、眼部容易损坏,颈部和手握把要增强保护功能,狮头彩结和铃铛稳固效果差、容易脱落,内部结构大小不够完善。2.狮被:狮毛不顺滑,重量太重,透气性差,穿戴麻烦,舞狮过程中狮被会左右偏移。3.狮衣:透气性差,缺少弹性,缺乏舒适度。4.狮鞋:太闷,太厚,穿着不舒服。5.狮球:材质不好,易损易坏,缺乏安全性
(二)建议
1.狮头:制作材料采用复合材料,重量应设计在2-3斤,颜色暗一点,头上彩结和铃铛改为使用结实的绳子来固定。颈部海绵加厚、手握把处设计固定的海绵护垫用以保护。2.狮被:重量应设计在2-3斤。两层布料改为一层,在纯棉布料上直接缝制狮毛,纯棉布料应减轻,增加透气度。狮毛改为3-4层,除最下面一层外其他的长度都要剪短,厚度密度减少。狮头狮尾连接的地方,内部设计一块硬一点的海绵或者其他软硬适中的材料,起到固定狮形的作用。在舞狮尾者两个肩膀旁边,设计两条竖立的松紧带,手臂可穿过松紧带卡到肩膀的位置,起到防止狮被掀开的作用。3.狮衣:裤子统一设计为一件腰部有松紧有系绳的单裤,狮毛剪短。4.狮鞋:设计为黄色系鞋带式的布鞋,在脚面缝制一副狮爪,狮爪的中间设计一条竖形拉链,可以先系好鞋带,再把拉链拉上。5.狮球:改为其他材质,提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龚耘,魏明等.龙狮文化与龙狮运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203-208.
[2] 谢小龙,肖谋文等.舞龙舞狮教与练[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71.
[3] 罗斌,朱梅.舞龙舞狮[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72-79.
[4] 段全伟.舞狮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11.
摘 要 随着大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各种运动项目的道具不断地进行革新。然而,北狮的道具并无大胆的创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对北狮队伍所使用的道具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北狮道具朝着安全、舒适、美观等方向发展。
关键词 北狮 道具 发展现状 变革
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现在北狮道具已不能更有利于北狮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其原因是设计上的缺陷:狮头狮被太重、狮头内部不合理、形似度下降等;设计上的缺陷减弱了初学者对北狮运动的学习兴致。北狮运动想要更好地发展,其道具的设计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研究北狮队伍所用的道具、观察教学和访谈,探究出北狮道具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希望能对北狮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狮道具。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几年来与北狮道具相关的学术报告和相关的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的理论依据。
2.访谈法。访谈北狮界资深教练、民间艺人和北狮运动员,为北狮道具的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北狮道具的演变过程
1.北狮道具的起源与发展。狮子最早并非产于中国,它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汉代起源说。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因为难以驯服狮子,最后打死狮子,后怕皇帝怪罪而扮演狮子并且骗过了皇帝,而后盛行;北魏起源说。北魏时代,利用舞狮欲行刺魏帝。幸被识破,后因魏帝喜爱舞狮,舞狮得以流传[1];唐代段安杰《乐府杂寻》一文中曾经描述出了当时的舞狮情景[2]。唐代之后,经过代代传承与提炼,逐渐演变为今日的具有多元化特征的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并形成南狮和北狮两大流派[3]。
到清朝时期北狮盛行。北京城当年最有名的太狮有十三堂,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一堂东坝的“大坝马房堡子北门金铃祖狮”为十三堂太狮之首[4]。
北狮从魏晋六朝至明清近千年来的发展,经过不断地实践与创作,其文化习俗早已根入人心。每个朝代的北狮形象相近,但在其细节上不够完善。
2.北狮道具的现状。对于北狮狮头重量远不比以前,重的狮头有7斤,由玻璃钢制作,狮头的面部贴金为金色,颜色鲜艳夺目,头上绑有红结为雄狮子,绑有绿结为雌狮子,颈上有5个铃铛,狮头摆动起来便发出铃响。狮被重6斤,外表为红色、橙黄色、黄色三种颜色的毛组成,共有6层,一层盖着一层。一二层是红色毛、三四层是橙黄色毛、五六层是黄色毛。狮被里部用纯棉布料精工缝制,狮背有一条脊,连着狮尾巴。狮衣重3斤,与狮被最下面一层颜色同为黄色,裤子为连体衣,肩部两个肩带,上身套一件褂子。靴子也为黄色。狮子道具上的毛由秏牛毛制作,形象逼真。狮球是由竹子编成圆,中间一个可以旋转的球,竹子四周用彩色布料包裹,绑有彩带。
(二)国际北狮竞赛规则对北狮道具的要求
2011年国际舞龙、南狮、北狮竞赛规则、裁判法规定:
引球:直径不少于0.3米,色彩和图形不定,以视觉美为主,体现文化内涵。
狮头:生动形象,狮头正面高不小于0.46m,宽不小于0.56m,前后长不小于0.66m,颈部不少于5个铃铛,铃铛不小于0.05m。
狮被:狮子道具的全身披有牦牛毛,双狮子的颜色要有不同标志,狮衣、狮裤与狮被一致;狮鞋有狮爪型面覆盖。
从规则中可以看出,只明确规定引球和狮头、铃铛数、铃铛大小,但对狮子的重量无明确规定,只要大小匀称、色彩协调、在外表上要能体现狮子的神态和形态即可,这为北狮道具在設计上的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狮头:制作材料厚重,形态上不够体现狮子霸气凶猛,眼睛眨眼制动功能不完善、眼部容易损坏,颈部和手握把要增强保护功能,狮头彩结和铃铛稳固效果差、容易脱落,内部结构大小不够完善。2.狮被:狮毛不顺滑,重量太重,透气性差,穿戴麻烦,舞狮过程中狮被会左右偏移。3.狮衣:透气性差,缺少弹性,缺乏舒适度。4.狮鞋:太闷,太厚,穿着不舒服。5.狮球:材质不好,易损易坏,缺乏安全性
(二)建议
1.狮头:制作材料采用复合材料,重量应设计在2-3斤,颜色暗一点,头上彩结和铃铛改为使用结实的绳子来固定。颈部海绵加厚、手握把处设计固定的海绵护垫用以保护。2.狮被:重量应设计在2-3斤。两层布料改为一层,在纯棉布料上直接缝制狮毛,纯棉布料应减轻,增加透气度。狮毛改为3-4层,除最下面一层外其他的长度都要剪短,厚度密度减少。狮头狮尾连接的地方,内部设计一块硬一点的海绵或者其他软硬适中的材料,起到固定狮形的作用。在舞狮尾者两个肩膀旁边,设计两条竖立的松紧带,手臂可穿过松紧带卡到肩膀的位置,起到防止狮被掀开的作用。3.狮衣:裤子统一设计为一件腰部有松紧有系绳的单裤,狮毛剪短。4.狮鞋:设计为黄色系鞋带式的布鞋,在脚面缝制一副狮爪,狮爪的中间设计一条竖形拉链,可以先系好鞋带,再把拉链拉上。5.狮球:改为其他材质,提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龚耘,魏明等.龙狮文化与龙狮运动[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203-208.
[2] 谢小龙,肖谋文等.舞龙舞狮教与练[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71.
[3] 罗斌,朱梅.舞龙舞狮[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72-79.
[4] 段全伟.舞狮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