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在职研究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融资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难题。本文就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及对策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
融资是当企业现金不足时,用来支付购货款而采用的货币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它也是企业经济保持持久增长的源泉。
一、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分类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中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满足不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差异。按照不同的标准,企业融资方式可以进行不同种类的划分:
(1)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依靠其内部积累进行融资,具体包括三种形式,包括资本金,折旧金转化为重置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内部融资作为一种股权融资方式,有如下几个优点:一是内源融资来自企业内部,不必因融资而支付额外的利息;二是其将利润再投资可以为股东方免交个人所得税;三是操作非常简便,企业如要通过留存收益进行融资,只需要在股东大会上做出一个分红决定即可;最后对于控股股东来说,留存收益可以在不改变股权结构比例的情况下达到融资目的。一般来说,只有内部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其优点在于:一是因为使用了多种手段进行融资,所以可以迅速在短时间里,筹集到企业需要的大额周转金;二是为社会金融机构的存在提供了支持,正是有了企业外源融资的业务需要,金融中介机构才有了生命力。
(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这种分类方式主要是按照企业融资是否借助于金融中介机构的交易活动来进行划分的。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不经过金融中介机构的交易活动,直接与资金供给者协商借款和发行股票债券等融入资金。另外政府拨款,占用其它企业资金,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等都属于直接融资范畴。在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市场实现资金的直接转移。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方式,具体的交易媒介包括银行贷款、银行汇票等非货币间接证券。
二、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企业自主融资提供了条件。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信息传递效率、市场竞争结构、社会大众的成熟度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和组合方面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比较依赖内源融资方式
自1993年税收体制改革以来,国有企业很长时间都没有向国家股东进行过红利分配。国企将大量的利润予以留存,国有企业即使已成为上市公司也大多选择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而将大量现金予以留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企业的需求,出于减轻外部融资约束的考虑,企业倾向于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同时,由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不稳固,对外部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渠道还没有充分的选择权。
(2)企业外源融资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在我国企业可以采用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证券,比如发行股票、公司债等来获得资金的直接融资。即采用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公募”形式,面向公众发行证券。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很高。例如:我国企业如果选择直接融资,不仅需要达到一个上市公司的门槛,还需要在融资时支付昂贵的手续费用等筹资成本。另外,为了获得较高的公信度,从而便于证券的发行,企业需要准备直接融资的企业要向社会公众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让潜在的投资者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发展的前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企业还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资格验证,确认其可以负担必要责任的能力等等。因此,目前,大多数企业外部融资可能更多的还是通过间接融资的途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很大,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模式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3)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
随着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发展,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我国得到稳步发展。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选择的外部融资方式顺序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一大特征。造成我国企业关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优序与国外存在如此明显差异的原因如下:一是我国企业债券的计划管理体制约束了债券的发行。债券市场不发达,债务融资工具单一,市场化创新不足,以及社会信用水平较低,债权人企业申请发债的审批程序比申请上市发行股票还要复杂、条件更加严格。二是市场基础不完备,当前股票融资相对债券融资形成的非正常低成本,使不存在还本的股票融资相对于既要还本又要付息的债券融资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根据现状选择对策的建议
关于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安排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确定企业内源融资比重
首先,企业必须依据资本预算决定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然后按照目标资本结构来安排股利政策和融资活动。在此原则指导下,只有企业所有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均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时,企业才会发放现金股利。企业还应该把税后净利润首先用来满足那些收益率高于股东最低要求报酬率的投资项目,然后将剩余的现金流发放给股东。而这所谓的“剩余的现金流”也称为自由现金流量。这部分资金既可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给债权人,以满足债权人的报酬率要求,也可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给股东,保证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因此,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保障股东要求报酬率的实现,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代理冲突,防止经理人员不经济地运用现金流量甚至是非法地挪用现金流量,企业必须依据资本预算决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来安排企业的内部融资比重。
(2)积极发展直接融资能力
在对不同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时,许多学者以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所占比重的不同,将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模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类是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主要以日本、德国为代表。根据测算,美国的融资效率平均高于日本和德國1/3。虽然美国的储蓄率一直不高,但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达,直接与间接融资相互竞争,资本的积累、形成、再生和重组水平很高,因而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较高。而日、德两国过分倚重间接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没有形成两种融资方式的合理配置和组合。在我国,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当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减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增强融资工具的流通性。
(3)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
由于企业过度偏好权益融资,使得债务融资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一,目前我国对债券市场的限制较多,但企业债券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只要其行为没有违背债券发行的相关规定,相关主管部门应该批准,债券发行应逐步由审批制向注册制或核准制发展。第二,完善债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债券市场和债券流通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加强债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使债券市场有法可依,从而为债券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第三,应制定比较灵活的债券期限,以利于企业各种投资的需要。制定灵活的债券期限,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能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投资资金的需求。第四,规范债券利率,使其向市场化转变。只有将债券利率市场化,才能满足不同的风险爱好者的投资需求,吸收更多的资金。
总之,在认清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现状的基础上,只有积极推进融资方式上的转变,才能够最终将企业的最大潜力挖掘出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保证企业经济持久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心愉,冯旭南,公司融资。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2]许晓峰,筹资与投资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融资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难题。本文就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及对策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
融资是当企业现金不足时,用来支付购货款而采用的货币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它也是企业经济保持持久增长的源泉。
一、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分类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中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满足不同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差异。按照不同的标准,企业融资方式可以进行不同种类的划分:
(1)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依靠其内部积累进行融资,具体包括三种形式,包括资本金,折旧金转化为重置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内部融资作为一种股权融资方式,有如下几个优点:一是内源融资来自企业内部,不必因融资而支付额外的利息;二是其将利润再投资可以为股东方免交个人所得税;三是操作非常简便,企业如要通过留存收益进行融资,只需要在股东大会上做出一个分红决定即可;最后对于控股股东来说,留存收益可以在不改变股权结构比例的情况下达到融资目的。一般来说,只有内部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其优点在于:一是因为使用了多种手段进行融资,所以可以迅速在短时间里,筹集到企业需要的大额周转金;二是为社会金融机构的存在提供了支持,正是有了企业外源融资的业务需要,金融中介机构才有了生命力。
(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这种分类方式主要是按照企业融资是否借助于金融中介机构的交易活动来进行划分的。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不经过金融中介机构的交易活动,直接与资金供给者协商借款和发行股票债券等融入资金。另外政府拨款,占用其它企业资金,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等都属于直接融资范畴。在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市场实现资金的直接转移。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方式,具体的交易媒介包括银行贷款、银行汇票等非货币间接证券。
二、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为企业自主融资提供了条件。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信息传递效率、市场竞争结构、社会大众的成熟度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和组合方面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比较依赖内源融资方式
自1993年税收体制改革以来,国有企业很长时间都没有向国家股东进行过红利分配。国企将大量的利润予以留存,国有企业即使已成为上市公司也大多选择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而将大量现金予以留存。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企业的需求,出于减轻外部融资约束的考虑,企业倾向于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同时,由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不稳固,对外部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渠道还没有充分的选择权。
(2)企业外源融资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在我国企业可以采用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证券,比如发行股票、公司债等来获得资金的直接融资。即采用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公募”形式,面向公众发行证券。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很高。例如:我国企业如果选择直接融资,不仅需要达到一个上市公司的门槛,还需要在融资时支付昂贵的手续费用等筹资成本。另外,为了获得较高的公信度,从而便于证券的发行,企业需要准备直接融资的企业要向社会公众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让潜在的投资者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发展的前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企业还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资格验证,确认其可以负担必要责任的能力等等。因此,目前,大多数企业外部融资可能更多的还是通过间接融资的途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很大,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模式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3)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
随着金融市场的出现和发展,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在我国得到稳步发展。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选择的外部融资方式顺序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一大特征。造成我国企业关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优序与国外存在如此明显差异的原因如下:一是我国企业债券的计划管理体制约束了债券的发行。债券市场不发达,债务融资工具单一,市场化创新不足,以及社会信用水平较低,债权人企业申请发债的审批程序比申请上市发行股票还要复杂、条件更加严格。二是市场基础不完备,当前股票融资相对债券融资形成的非正常低成本,使不存在还本的股票融资相对于既要还本又要付息的债券融资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根据现状选择对策的建议
关于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安排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确定企业内源融资比重
首先,企业必须依据资本预算决定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然后按照目标资本结构来安排股利政策和融资活动。在此原则指导下,只有企业所有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均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时,企业才会发放现金股利。企业还应该把税后净利润首先用来满足那些收益率高于股东最低要求报酬率的投资项目,然后将剩余的现金流发放给股东。而这所谓的“剩余的现金流”也称为自由现金流量。这部分资金既可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给债权人,以满足债权人的报酬率要求,也可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给股东,保证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因此,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保障股东要求报酬率的实现,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代理冲突,防止经理人员不经济地运用现金流量甚至是非法地挪用现金流量,企业必须依据资本预算决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来安排企业的内部融资比重。
(2)积极发展直接融资能力
在对不同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时,许多学者以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所占比重的不同,将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模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类是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主要以日本、德国为代表。根据测算,美国的融资效率平均高于日本和德國1/3。虽然美国的储蓄率一直不高,但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达,直接与间接融资相互竞争,资本的积累、形成、再生和重组水平很高,因而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较高。而日、德两国过分倚重间接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直接融资的发展,没有形成两种融资方式的合理配置和组合。在我国,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直接融资尚不能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当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发展直接融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减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压力,增强融资工具的流通性。
(3)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
由于企业过度偏好权益融资,使得债务融资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一,目前我国对债券市场的限制较多,但企业债券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只要其行为没有违背债券发行的相关规定,相关主管部门应该批准,债券发行应逐步由审批制向注册制或核准制发展。第二,完善债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债券市场和债券流通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加强债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使债券市场有法可依,从而为债券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第三,应制定比较灵活的债券期限,以利于企业各种投资的需要。制定灵活的债券期限,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能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投资资金的需求。第四,规范债券利率,使其向市场化转变。只有将债券利率市场化,才能满足不同的风险爱好者的投资需求,吸收更多的资金。
总之,在认清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现状的基础上,只有积极推进融资方式上的转变,才能够最终将企业的最大潜力挖掘出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保证企业经济持久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心愉,冯旭南,公司融资。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2]许晓峰,筹资与投资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