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中原的传统节味变淡,连产生在传统农耕时代的“除夕”也显得有些淡然。好在,孤悬海外的海南岛因祸得福,保留了不少老祖宗的习俗。
海南的除夕除了辞岁、守岁,要做的事情还有杀鸡宰鹅、做公婆、换香炉米、清洁神庵、送穷。杀鸡宰鹅是必不可少的事项。人们早早起床,挑选最肥的鸡、鹅、鸭,宰杀煮熟,用干净的竹筐装了,抬到土地庙,烧上几支香,点上一对烛,廪告土地公,我家要做年了,这叫作“打照”。“打照”时,把煮熟的鸡、鹅、鸭摆放一会,烧了纸钱,放了鞭炮,抬回家,和煮好的其他菜肴,摆放在正厅里的八仙桌上做公婆。做公婆和“打照”,不仅除夕做,过其他的节序也做。在做公婆之前,有五代祖宗香火的人家,要先做“供”。“供”指自家五代以上的列祖列宗;公婆,只指自家五代以内的祖宗。
门头钱
大年三十,吃过年饭,人们就开始贴春联。较为特色的春联是“门头钱”,这是一种红纸制作、满是小圆洞而成的剪纸艺术,其功能是祝吉纳福,内地称之为“过门笺”, 又叫挂钱、吊钱、斋牒。
“过门笺”的悬挂是有讲究的。据老人们介绍:在造纸术发达的大陆,每门每窗所挂皆为单数,多为五张或三张,每张一色。过去的五色原指青、赤、黄、白、黑,因在喜庆的民俗中人们忌讳黑、白二色,所以后来把五色定为大红、粉红、黄、绿和紫,其顺序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粉红)、五紫(取“五子登科”意),后期也把蓝色加上,一套六色(取“六六大顺”之意)。而在海南,因受到物质的限制,加上海南人崇尚红色,海南的“门头钱”多是红色,各种各样的图案也简约成圆圈为主。每当除夕初一,家家户户的大门上、房梁上都贴上“过门笺”,迎风飘扬的“过门笺”为家中增添了不少喜庆氛围。
在“做年”的喜悦和美好生活的企盼中, 人们将“柴米油盐酱醋”之类的物品及水缸、炉、灶和犁、耙等农具也都贴上“门头钱”了。
每年进入农历腊月,琼海、澄迈的一些村庄的就会出现家家户户制作“过门笺”的情景,如今随着机械制作“过门笺”的工艺出现,这种家家户制作“过门笺”情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人们定好“过门笺”的尺寸,按尺寸设计出图案,用牛皮纸、纸板、厚纸或袋子皮刻成模版,再按照图案的线条找工匠打制出各种刀具,用木板、石蜡和锯末做成一个蜡盘,把彩纸按尺寸裁好,一沓二百多张,然后把模版放在彩纸上面,用锥子扎上眼,再穿上纸捻固定,最后再放在蜡盘上,用各种刀具刻制,有些大的线条有时也用木槌敲击刀具砸刻,全部刻完后把刻下的纸屑捅出,这样整个工序就算完成。
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美观的“过门笺”,用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祭 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头等大事,大年三十下午海南人就要为祭祖做最后的准备了,将供奉祖先的一应器具,如杯盘碗碟、八仙桌、香炉、灵牌,统统清洗干净后摆放整齐,如果灵牌陈旧还要更换新的。两张八仙桌一高一低,位置一前一后,高的摆放祖先神位,低的摆放贡品。酒杯、茶杯、干饭是前三排,为了使碗里的饭平展、匀称、美观,通常把饭舀在碗里,然后倒在另一个碗里,有些人家还会在饭上加放红糖。
丰厚的饭菜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按位置摆满桌子。“无鸡不祭祖”,案桌上的鸡是上个中秋就阉割的公鸡,因为海南人认为用没有交配行为的公鸡供奉祖先才是有诚意的。只见阉鸡头高昂着,双脚跪拜姿式,又大又肥,正在向祖先汇报近年家中的收成情况。
摆桌完毕以后,就是烧香,先拜门神,先左后右插香,再拜神案,按照先中间后右左的顺序上香,酒过三巡,便可烧纸钱。接着燃放鞭炮,宣告拜祭完毕,人们可以就席吃饭。
整个过程严肃、静穆,充分表现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围 炉
海南人一般将除夕吃年夜饭称为“围炉”。它是海南人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是“人神共进”的晚餐,一定要全家人同吃。有些成员多的家庭,要摆上四五桌,一家人围在火炉旁边吃饭。炉上的锅里一般是熬好的浓汤,用筷子夹着切好的肉和菜往汤里涮一涮,再蘸上佐料,味道鲜美极了。“围炉”时全家人边吃边聊,热腾腾的氛围让冬日里的新年充满了希望和温馨。“围炉”结束后,妇女们就要扫地、洗碗、洗衣服等,准备第二天的菜品,这些繁琐的工作都要在这一天干完,避免留到大年初一操持,寓意一年的辛苦都到头了,来年一定会比较清闲。
海南话中的围炉另一种说法是:每年农历三十吃了团圆饭后,由家族长子对祭祖的香炉换香炉米的仪式。仪式神秘而庄重,长子之外的人是接触不到该仪式的。他们会先准备好干净的沙子,以河边人畜未踩过的细沙为最好,还有红纸、香、煤油、火柴和上等的烧火柴。先清扫神庵上方的灰尘,然后按中间香炉——右边香炉——左边香炉的顺序逐一清扫。清扫时,先把旧香脚拔出,按原位置放好;从炉内掏出少许旧沙,用干净的刷子刷尽炉体,填入新沙,至满为止;按中、右、左顺序,从原来的香脚堆中抽出1支插回炉内。香炉清扫干净后,换上新的红纸垫,换垫时不能弄错香炉摆放的位置,最后清洁油灯、放上新的香和火柴,把清扫的全部垃圾放在筐内。换完香炉米,把屋子里的灯都点亮,守岁就算开始,也可贴新的对联了。
此外,在澄迈、琼海一些地方,“围炉”指的是祭拜公祖,祈求公祖光临家门。他们在大年二十九下午就开始宰猪,往往是几户人家合杀一头。三十那天,就用猪肉、内脏、饭团等祭拜“公祖”,男丁还要三跪六叩、烧金银、香纸,一家大小都要围着大餐桌打边炉,求“公祖”保佑全家身体健康,出入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海南的除夕除了辞岁、守岁,要做的事情还有杀鸡宰鹅、做公婆、换香炉米、清洁神庵、送穷。杀鸡宰鹅是必不可少的事项。人们早早起床,挑选最肥的鸡、鹅、鸭,宰杀煮熟,用干净的竹筐装了,抬到土地庙,烧上几支香,点上一对烛,廪告土地公,我家要做年了,这叫作“打照”。“打照”时,把煮熟的鸡、鹅、鸭摆放一会,烧了纸钱,放了鞭炮,抬回家,和煮好的其他菜肴,摆放在正厅里的八仙桌上做公婆。做公婆和“打照”,不仅除夕做,过其他的节序也做。在做公婆之前,有五代祖宗香火的人家,要先做“供”。“供”指自家五代以上的列祖列宗;公婆,只指自家五代以内的祖宗。
门头钱
大年三十,吃过年饭,人们就开始贴春联。较为特色的春联是“门头钱”,这是一种红纸制作、满是小圆洞而成的剪纸艺术,其功能是祝吉纳福,内地称之为“过门笺”, 又叫挂钱、吊钱、斋牒。
“过门笺”的悬挂是有讲究的。据老人们介绍:在造纸术发达的大陆,每门每窗所挂皆为单数,多为五张或三张,每张一色。过去的五色原指青、赤、黄、白、黑,因在喜庆的民俗中人们忌讳黑、白二色,所以后来把五色定为大红、粉红、黄、绿和紫,其顺序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粉红)、五紫(取“五子登科”意),后期也把蓝色加上,一套六色(取“六六大顺”之意)。而在海南,因受到物质的限制,加上海南人崇尚红色,海南的“门头钱”多是红色,各种各样的图案也简约成圆圈为主。每当除夕初一,家家户户的大门上、房梁上都贴上“过门笺”,迎风飘扬的“过门笺”为家中增添了不少喜庆氛围。
在“做年”的喜悦和美好生活的企盼中, 人们将“柴米油盐酱醋”之类的物品及水缸、炉、灶和犁、耙等农具也都贴上“门头钱”了。
每年进入农历腊月,琼海、澄迈的一些村庄的就会出现家家户户制作“过门笺”的情景,如今随着机械制作“过门笺”的工艺出现,这种家家户制作“过门笺”情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人们定好“过门笺”的尺寸,按尺寸设计出图案,用牛皮纸、纸板、厚纸或袋子皮刻成模版,再按照图案的线条找工匠打制出各种刀具,用木板、石蜡和锯末做成一个蜡盘,把彩纸按尺寸裁好,一沓二百多张,然后把模版放在彩纸上面,用锥子扎上眼,再穿上纸捻固定,最后再放在蜡盘上,用各种刀具刻制,有些大的线条有时也用木槌敲击刀具砸刻,全部刻完后把刻下的纸屑捅出,这样整个工序就算完成。
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美观的“过门笺”,用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祭 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头等大事,大年三十下午海南人就要为祭祖做最后的准备了,将供奉祖先的一应器具,如杯盘碗碟、八仙桌、香炉、灵牌,统统清洗干净后摆放整齐,如果灵牌陈旧还要更换新的。两张八仙桌一高一低,位置一前一后,高的摆放祖先神位,低的摆放贡品。酒杯、茶杯、干饭是前三排,为了使碗里的饭平展、匀称、美观,通常把饭舀在碗里,然后倒在另一个碗里,有些人家还会在饭上加放红糖。
丰厚的饭菜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按位置摆满桌子。“无鸡不祭祖”,案桌上的鸡是上个中秋就阉割的公鸡,因为海南人认为用没有交配行为的公鸡供奉祖先才是有诚意的。只见阉鸡头高昂着,双脚跪拜姿式,又大又肥,正在向祖先汇报近年家中的收成情况。
摆桌完毕以后,就是烧香,先拜门神,先左后右插香,再拜神案,按照先中间后右左的顺序上香,酒过三巡,便可烧纸钱。接着燃放鞭炮,宣告拜祭完毕,人们可以就席吃饭。
整个过程严肃、静穆,充分表现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围 炉
海南人一般将除夕吃年夜饭称为“围炉”。它是海南人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是“人神共进”的晚餐,一定要全家人同吃。有些成员多的家庭,要摆上四五桌,一家人围在火炉旁边吃饭。炉上的锅里一般是熬好的浓汤,用筷子夹着切好的肉和菜往汤里涮一涮,再蘸上佐料,味道鲜美极了。“围炉”时全家人边吃边聊,热腾腾的氛围让冬日里的新年充满了希望和温馨。“围炉”结束后,妇女们就要扫地、洗碗、洗衣服等,准备第二天的菜品,这些繁琐的工作都要在这一天干完,避免留到大年初一操持,寓意一年的辛苦都到头了,来年一定会比较清闲。
海南话中的围炉另一种说法是:每年农历三十吃了团圆饭后,由家族长子对祭祖的香炉换香炉米的仪式。仪式神秘而庄重,长子之外的人是接触不到该仪式的。他们会先准备好干净的沙子,以河边人畜未踩过的细沙为最好,还有红纸、香、煤油、火柴和上等的烧火柴。先清扫神庵上方的灰尘,然后按中间香炉——右边香炉——左边香炉的顺序逐一清扫。清扫时,先把旧香脚拔出,按原位置放好;从炉内掏出少许旧沙,用干净的刷子刷尽炉体,填入新沙,至满为止;按中、右、左顺序,从原来的香脚堆中抽出1支插回炉内。香炉清扫干净后,换上新的红纸垫,换垫时不能弄错香炉摆放的位置,最后清洁油灯、放上新的香和火柴,把清扫的全部垃圾放在筐内。换完香炉米,把屋子里的灯都点亮,守岁就算开始,也可贴新的对联了。
此外,在澄迈、琼海一些地方,“围炉”指的是祭拜公祖,祈求公祖光临家门。他们在大年二十九下午就开始宰猪,往往是几户人家合杀一头。三十那天,就用猪肉、内脏、饭团等祭拜“公祖”,男丁还要三跪六叩、烧金银、香纸,一家大小都要围着大餐桌打边炉,求“公祖”保佑全家身体健康,出入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