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手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既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又能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思想情感,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对学生的知情意等诸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音乐教育这种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歌唱;欣赏;游戏;常规教学;德育渗透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它通過培养学生的审美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音乐教育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它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也是表达情感的特殊表现形式。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就是要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学生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终身受益。为此,通过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体会:
一、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渗透德育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表现手段,它可以把孩子从音乐艺术的始发点引向宏伟的艺术殿堂。歌唱也是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它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震撼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在教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做到认真备课,潜心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把握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思想感情,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表现手段等,让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演唱,表达对歌曲的喜爱,并从中受到德育教育,懂得真善美。例如: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就是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教育学生学会用不一样的眼光欣赏别人,看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人相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和睦相处是人生的快乐。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运用小乌鸦不怕困难,到森林中捉来虫子给生病的妈妈喂食的故事,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学会孝顺父母,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可能地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教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的情景。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的鸣叫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感染那连绵不绝的快乐。
又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作者这首短小精悍的钢琴曲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然后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最后通过优美的音乐,动听的琴声,让学生懂得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再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这首歌是作曲家聂耳,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创作的一首雄壮、激昂、振奋人心的爱国主义歌曲。它以鲜明的节奏,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然后通过讲述这首歌曲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作品欣赏中感受、理解作品,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三、在音乐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
游戏律动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能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鸭子”等音乐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做律动、歌表演,这也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到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既培养了学生们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表演律动活动,也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在音乐常规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育学生从小讲文明,懂礼貌、会道谢、懂得感恩、勤俭节约、爱劳动、懂得是非好坏、遵守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等,是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起码的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它关系到人生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所以,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基本坐站姿势等,都应该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课堂小结也要面向全班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点点滴滴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也是育人的广阔天地。通过开展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的集体活动,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作品中内在的思想情感,运用音乐有声有色的艺术手段,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们个个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歌唱;欣赏;游戏;常规教学;德育渗透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它通過培养学生的审美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音乐教育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它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也是表达情感的特殊表现形式。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就是要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学生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终身受益。为此,通过自己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体会:
一、在音乐歌唱教学中渗透德育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表现手段,它可以把孩子从音乐艺术的始发点引向宏伟的艺术殿堂。歌唱也是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它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震撼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在教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做到认真备课,潜心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把握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思想感情,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表现手段等,让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演唱,表达对歌曲的喜爱,并从中受到德育教育,懂得真善美。例如: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就是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教育学生学会用不一样的眼光欣赏别人,看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人相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和睦相处是人生的快乐。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运用小乌鸦不怕困难,到森林中捉来虫子给生病的妈妈喂食的故事,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学会孝顺父母,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可能地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教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的情景。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的鸣叫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感染那连绵不绝的快乐。
又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作者这首短小精悍的钢琴曲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然后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最后通过优美的音乐,动听的琴声,让学生懂得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再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这首歌是作曲家聂耳,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创作的一首雄壮、激昂、振奋人心的爱国主义歌曲。它以鲜明的节奏,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然后通过讲述这首歌曲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作品欣赏中感受、理解作品,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三、在音乐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
游戏律动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能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鸭子”等音乐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做律动、歌表演,这也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到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既培养了学生们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表演律动活动,也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在音乐常规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育学生从小讲文明,懂礼貌、会道谢、懂得感恩、勤俭节约、爱劳动、懂得是非好坏、遵守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等,是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起码的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它关系到人生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所以,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基本坐站姿势等,都应该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课堂小结也要面向全班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点点滴滴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也是育人的广阔天地。通过开展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的集体活动,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作品中内在的思想情感,运用音乐有声有色的艺术手段,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们个个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