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眷侣”同台授课二十载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科学院,有一位老教授与妻子同台授课,他们被学生称为“神仙眷侣”;两人均研究生物学,已结婚近50年。从1994年第一次一同走上讲台开始,他们已经坚持了整整20年。
  近日,一组中国科学院老教授讲课的图片在网上走红。一位老教授手持教鞭站在讲台上,另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士坐在讲桌旁,帮他操作电脑、播放课件,静静陪伴。
  这个老教授就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吴乃虎教授,一旁的女士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遗传学系黄美娟教授。两人自1967年结婚,至今已相扶相持近50载。
  学生搬凳子来听课
  吴乃虎教授的《基因工程原理》一课在中科院内人气十足,阶梯教室经常出现人挤人的盛况,不少学生自己搬来临时的小椅子坐在过道,还有不少学生特意从外校赶来。对于吴乃虎同黄美娟共同上课的情景,学生们早已习以为常,不少学生更称其为生物学界的“神仙眷侣”。
  乔同学回忆,第一次上课时并不知道吴乃虎与黄美娟的关系,以为是两位教师共同授课,后来得知两人是夫妻,十分感动。“黄老师的黑板总是擦得很及时,偶尔会对吴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更正和提醒,两人恩爱极了。”
  “印象最深的除了吴老师的严谨教学,便是两位老教授夫妻和谐、恩爱的课堂环境了。”已从中国科学院毕业多年的赵女士说,曾经上课时吴乃虎会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在康奈尔大学做实验的趣事以及平时的见闻,一开始时间充裕,学生爱听,坐在一边的妻子并不干扰,课过一半,考虑到时间不多,黄美娟会在一边提醒丈夫没时间了,此时吴乃虎就会伸出食指对着妻子满脸堆笑,“就一会儿啊。”话音一落,全场轰笑。“我们私下常常会说,要是以后老了也能像吴老师和黄老师一样就好了。”赵女士说。
  20年来仅“请假”一次
  黄美娟陪伴丈夫上课已有20年。过去,吴乃虎拾起教鞭,由于他身体不太好,黄美娟曾托付学生照顾吴乃虎,帮助做一些擦黑板等辅助工作,“1994年有天晚上10点他还没回家,当天因劳累过度晕倒被送到医院。”黄美娟说,从那天起,她便陪伴丈夫上课,除了帮助擦擦黑板、准备课件,有时也会在一旁纠正丈夫讲错了、讲漏了的地方。
  “没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问题,我们都希望把所知道的全部传授给学生。”吴乃虎说。这20年来,黄美娟就跟吴乃虎请过一次假,是去参加同学聚会。
  如今吴乃虎和黄美娟都年过七旬,已从原单位退休,但因舍不得学校的学生,两位老教授仍坚持留在课堂,吴乃虎的课被安排在晚上,白天二老就在家中读书、写书。
  吴乃虎说自己不喜欢上网,而妻子上得很“溜”,每天黄美娟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浏览网上的信息后,讲给丈夫听。“孩子们早就希望我们不要再继续讲课了,休息休息,可他一讲课就高兴着呢,我就一直陪着他。”黄美娟说。
  “老师的浪漫史”
  1996年黄美娟退休后,为了让吴乃虎潜心写书上课,她还自学了电脑技术,全心协助丈夫。
  2004年吴乃虎从中科院退休之后,更把主要的精力都倾注在教学中,讲台成了他生命的主要舞台,用他的话说,这是“最后的用武之地”。
  如今,吴乃虎与黄美娟夫妇都已年过七旬,两人年龄相差一岁。大学时,吴乃虎就读于北大,黄美娟就读于农大,两人都读生物相关专业。黄美娟回忆,两人在北大相识,1967年结婚。
  “吴老师告诉过我们不要急着找对象,是你的总会出现,听说两位老师大学毕业后就自然的在一起了。”一位学生说。1994年,吴乃虎授课时晕倒被送到医院,从那以后,黄美娟就陪同丈夫上课,至今已20年。
  聊人生
  这是2014年11月5日的一个晚上,时钟指向18点,离上课还有半个小时,中国科学院大阶梯教室内早已座无虚席,几名学生搬着临时的小椅子在教室内插空坐下。两位老教授穿着深色外套走进教室,同几位学生打着招呼,吵闹的教室一下安静了下来。
  上课前,黄美娟同学生分享上一周的生活经历,因上周二人一同讲课的照片被发布到网上,二老在网上一下“火”了起来。“一直我们就想低调过一生,默默无闻地做工作,现在全变啦。”黄美娟说。
  妻子讲话时,吴乃虎在教室中左右踱步,后来索性同学生一齐坐在教室的第二排听妻子闲话家常,不少学生看到这一场景会心一笑。
  夺板擦
  18时30分许,吴乃虎走上讲台,左手拿起教鞭,右手拿起白粉笔,一边为学生讲课,一边写着板书,黄美娟安静地坐在一旁,根据丈夫讲授的内容,不时向学生展示着课件。
  30分钟后,满满的一面黑板被吴乃虎写满,黄美娟趁着丈夫讲课的间隙,慢慢走到板书前,一下下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两位老人年龄仅相差一岁,擦黑板时黄美娟也略有些吃力。一堂课上黄美娟为擦黑板起来、坐下五六次,一次吴乃虎自己拿起板擦正要擦时,被妻子一把将板擦“夺”走,引起台下学生的一阵欢笑。
  揭老底
  因为APEC会议期间假期临近,有几名学生没有上课,回家探亲,吴乃虎并不赞同,他希望学生坚持学习。“我在美国留学时连电话都不给黄老师打”,吴乃虎严肃地对同学讲道。沒想到,听到这里老伴给他拆了台,“什么很少打电话,那时候根本就没有电话可以打。”
  20时许,吴乃虎带在身上的扩音器发出了噪音,怎么弄也不见好,吴乃虎像小朋友求助似的望向了妻子,黄美娟刚站起来,扩音器好了,学生们又乐了起来。
  系围巾
  20时40分许,课间休息时,黄美娟给吴乃虎披上外套,两个人一人喝了一袋牛奶。有课的时候,他们的晚饭一般在学校解决。
  21时30分许,下课了,黄美娟帮丈夫系上围巾,两人搀扶着一同走出了教室。
  “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不是我把她娶回家,是她把我娶回家。”吴乃虎说。“行啦,回家再说。”两位老人坐上出租,驶往回家的路。
  (责编:萧茵)
其他文献
春节将至,游子们陆续踏上回家的路途。子女们敲开家门,见到阔别的父母,全家吃着熟悉的饭菜,团聚的激动和喜悦瞬间弥漫。  一年走到尾,当电话那边的孩子终于出现在面前时,父母渴望子女能多和自己待一段时间、多说几句话,以慰藉平时的思念与孤单。这,就是老人对春节的期待。  可是这份喜悦往往难以持久,没几天,没话讲、不耐烦、抱怨、牢骚甚至争吵逐渐升级,很多人困惑:为何相见容易,相处难?  相聚只有尴尬?  春
期刊
深秋,京西美丽的西山林场,闻立鹏先生的画室中。我凝神站在闻一多先生的巨幅画像前,望着先生炯炯放光的眼神,一段跨时空的历史风云奔来眼底,在心中激荡……  我问闻先生:“人生中,您父亲留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是父亲遇害之事!”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继承父志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往事清晰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长留在后人闻立鹏先生的记忆中。那是民主与独裁碰撞得火花四溅的年代,1946年7月1
期刊
从学会与父母沟通做起  唐南梅  其实,跟父母聊天没话题,重点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你有没有想说的冲动。如果你视父母为你生命中独一无二的人,你怎么会对久未见面的他们没有新感触:妈妈好像又添了白发,爸爸的背似乎有些直不起来,家里的沙发有些破旧,衣柜里落下不少灰尘……有这么多的疑问,你不想问一问,不想亲手帮家里做点什么?  班尼迪克特说:“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人拥有感恩之心的时候,美德就产生了
期刊
孔子说:“仁者爱人。”在以爱人为基石的学前教育领域,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奠基人卢乐山先生已经度过了她人生的第98个秋天。  “一定要赶回去,给‘妈妈老师’祝寿。”2012年6月,年逾古稀的心理学家林崇德心里不时叨念着这句话。为此他压缩行程,匆匆从上海折回,一下飞机,便冒雨赶回了学校。当走到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门口,远远地看到主席台上熟悉的身影时,林崇德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彼时,95周岁的卢乐山
期刊
每当我和老同学、老邻居、老朋友聊起儿女们的孝心时,大多数时候都说:孩子们不是买好吃的就是买穿的,有时还寄钱来,以表孝心。其实咱们现托国家政策的福,有退休金、有医保,有吃、有穿、有房住,根本就不需要他们买吃买穿,有时他们花大价钱买东西,不是不习惯就是不合适。他们能身体健康、工作顺当,让咱们省心、安心就是最大的孝心了。  很多老人都认同我的看法,觉得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时代不同了,老年人对儿女尽孝的要
期刊
用时髦的话说,我老伴长得有点“萌”,圆滚滚的身材配着一张娃娃脸。我俩过日子就像说相声,我是捧哏,她是逗哏的。我是直言快语,她是冷幽默。  “十刀头”剃须刀  这些年,老伴也学会玩浪漫,偶尔也会为我买礼物。我过生日,她花了300多元,为我买了一把三刀头的电动剃须刀。虽然我很喜欢这件礼物,但觉得老伴这些年除了送我剃须刀外,就不会送些其他礼物,未免缺少创意。  老伴看出我的心思,问:“咋了,你不喜欢这玩
期刊
深秋时节,落叶纷飞,又一个立冬节气到来。父母二老分别在1967年和1985年的寒冬去了天堂,从此与我们天人永隔。时光流逝,淡去我们许多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二老的无尽思念。  父亲的情,就像他雕琢的一块碧玉,纯洁无瑕,清澈透亮;母亲的爱,就像她身边的那盏油灯,在父亲走后,照亮前方的路继续引导我们前行。  山海谆谆,逝者静静。祝愿天堂里的父母,安宁,吉祥,太平。  “别让手艺荒废了,  要为国家做点
期刊
2012年9月,95岁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因为感冒引发肺炎不幸逝世。这位心态超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于一身的大师,却因小小的感冒失去了生命……  据报道,老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为36%;也有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人肺死亡率高达30%~61%,是65岁以上老人的第四位致死病因,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首位死因,而90岁以上老人有半数以上死于肺炎或肺部感染。  感冒可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疾病,不分性别、年
期刊
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亿,占总人口近15%,被养老业内称为“养老产业元年”。这一年,我们既品尝了年初养老金“十连增”的惊喜,又吞下了一些空巢老人惨死家中的苦涩;既领略了“中国大妈”广场舞的风采,又为“城乡养老走向并轨”后农村老人有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而欣慰。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出台养老新政,在养老保障、居家养老规划、养老机构监管、购买养老服务方面,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福祉……  各
期刊
当下最重要的交通信息就是车票,船票和飞机票。伴随着2月春节的日益临近,回家成了客居在外的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每一张票都代表着一条通向家乡的路,在春运即将开始的日子里,我们带您回眸往昔,在历史的碎片中寻找那时的“春运”样貌。  古代:“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严格来说,中国古代的“春运”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春节期间大批人员返乡。不过古代确实有春节新年的放假制度,比如唐宋两代春节是7天假期,清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