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明确指出:“學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学校应以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扎实学习能力,受社会认可”的学生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丰富的德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
【关键词】德育;活动;自信心;责任感
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产生了重要作用。所涉及内容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真正触及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激励学生树立昂扬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心态走向社会、走向成功。本文结合笔者的德育工作实际,谈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打造平台培养学生自信心
“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会用自信心来为自己领航,找到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学生教育的特殊性。部分学生具有自卑心理严重,叛逆性强,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自制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弱,对学习缺乏信心等个性品质。这些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亟需校正。为此,学校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从学生的素质角度出发,入学后,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专题活动,每学期都总结和表彰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从成才和成人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构建评比活动平台,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受生源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因此我们把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作为突破口,组织校规校纪学习,仪容仪表整改、班容班貌观摩,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评比等活动,逐渐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并利用班会认真讲解班级在拼比中的优点,鼓励学生查找不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如何去面对挑战,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搭建心育平台,健全人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如学校构建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和实际问题,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影视欣赏、专题讲座、爱心捐助等心理健康活动,有效地疏导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改变了认知,增强了自信心,调适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指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拓宽学生展示自我平台,培养发展自我的信心
为了拓宽育人渠道,挖掘学生潜力,展示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和同学们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现才华的机会,比如,田径运动会、知识竞赛、现场书法、绘画比赛、文艺汇演等多个项目。活动期间展现了学生健康、活泼、动感,向上的青春形象。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产生了极大的自信。这些自信激励着他们向好、向善发展,变得有自信了,爱学习了,乐于帮助人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开展教育活动,培养责任感
拥有自信心是学业成功的第一步,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为此,学校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主线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1.主题教育活动与传统纪念日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宣传、板报、广播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月、四月环保月、七一党日、九月教师节、长征纪念日,十一国庆、元旦”等,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主题教育活动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开展孝悌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对家庭负责,对自我负责。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时过境迁,现在有不少同学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有的不愿与自己父母沟通,随意朝父母亲发脾气;有的不体谅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不顾家里经济条件,搞攀比;也有的把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提醒担心看成是诸多管制。这种现象折射出学生自私冷漠的一面,也反映我们学生存在责任感缺乏,“感恩”意识的缺失等问题。通过活动使他们从“爱父母、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上升到对生活感恩、对老师感恩,对朋友感恩,对社会感恩,以及增强他们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三、拓宽道德教育活动渠道
学校在加强学习知识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各种渠道,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明礼诚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行为习惯。
1.重视德育课堂教学。德育课堂不是可有可无,发挥好德育课堂对学生的品德塑造具有极大的作用。在工作中,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在班会课,思想品德课等课堂上。不仅展示与实践课内知识,又进行了道德的渗透。这不但可有丰富教学内容,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品德。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象牙塔里的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和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并对自身的行为和能力进行思考和判断,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社会要求。
总之,丰富多彩而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正确、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及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精神,树立了理想信念,提升了道德素质,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金信.浅谈农村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对策[M].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7):46-48.
[2]陆如赋.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198.
[3]王兆霞.培养学生孝心的几点做法[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6):84.
【关键词】德育;活动;自信心;责任感
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产生了重要作用。所涉及内容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真正触及学生的情感和心灵,激励学生树立昂扬的人生态度,以积极的心态走向社会、走向成功。本文结合笔者的德育工作实际,谈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打造平台培养学生自信心
“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会用自信心来为自己领航,找到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学生教育的特殊性。部分学生具有自卑心理严重,叛逆性强,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自制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弱,对学习缺乏信心等个性品质。这些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亟需校正。为此,学校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从学生的素质角度出发,入学后,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专题活动,每学期都总结和表彰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从成才和成人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构建评比活动平台,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受生源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因此我们把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作为突破口,组织校规校纪学习,仪容仪表整改、班容班貌观摩,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评比等活动,逐渐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并利用班会认真讲解班级在拼比中的优点,鼓励学生查找不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如何去面对挑战,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搭建心育平台,健全人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如学校构建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和实际问题,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影视欣赏、专题讲座、爱心捐助等心理健康活动,有效地疏导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改变了认知,增强了自信心,调适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指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拓宽学生展示自我平台,培养发展自我的信心
为了拓宽育人渠道,挖掘学生潜力,展示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和同学们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现才华的机会,比如,田径运动会、知识竞赛、现场书法、绘画比赛、文艺汇演等多个项目。活动期间展现了学生健康、活泼、动感,向上的青春形象。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产生了极大的自信。这些自信激励着他们向好、向善发展,变得有自信了,爱学习了,乐于帮助人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开展教育活动,培养责任感
拥有自信心是学业成功的第一步,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为此,学校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主线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1.主题教育活动与传统纪念日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宣传、板报、广播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月、四月环保月、七一党日、九月教师节、长征纪念日,十一国庆、元旦”等,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主题教育活动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开展孝悌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对家庭负责,对自我负责。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时过境迁,现在有不少同学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有的不愿与自己父母沟通,随意朝父母亲发脾气;有的不体谅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不顾家里经济条件,搞攀比;也有的把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提醒担心看成是诸多管制。这种现象折射出学生自私冷漠的一面,也反映我们学生存在责任感缺乏,“感恩”意识的缺失等问题。通过活动使他们从“爱父母、理解父母”“对父母感恩”,上升到对生活感恩、对老师感恩,对朋友感恩,对社会感恩,以及增强他们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三、拓宽道德教育活动渠道
学校在加强学习知识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各种渠道,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明礼诚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行为习惯。
1.重视德育课堂教学。德育课堂不是可有可无,发挥好德育课堂对学生的品德塑造具有极大的作用。在工作中,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在班会课,思想品德课等课堂上。不仅展示与实践课内知识,又进行了道德的渗透。这不但可有丰富教学内容,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品德。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象牙塔里的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和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并对自身的行为和能力进行思考和判断,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社会要求。
总之,丰富多彩而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正确、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及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精神,树立了理想信念,提升了道德素质,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金信.浅谈农村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对策[M].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7):46-48.
[2]陆如赋.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198.
[3]王兆霞.培养学生孝心的几点做法[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