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从教学观念来说,它以庞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信息切换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也体现了学生在素质培养过程中多层次、多要求的特点。就教学手段而言,其适应了知识更新加快、知识传播简捷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感染力强,同时使教师操作方便、学生乐于接受。近年来,我把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增强动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一种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想的先决条件。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于一体,对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效果,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形象逼真的动画能将教师使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的处理,使学生体会到事物的本质。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和敏锐的观察力
比如我教(雨点)这一课时,觉得教师若用干巴巴的几句话和课文插图来讲解,一方面难以说清楚,另一方面很难引起学生兴趣。在此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雨点落在池塘里、小溪里等相关地方时的情景教学软件一一播放给学生看,并配有课文录音,然后问学生:“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动作呢?”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开始议论,争先恐后地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小小的悬念,不仅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这种欢快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2.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维敏捷,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进发出创新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和蔼可亲。如,我在教《鲜花和星星》时,将课文编成动画,让同学们跟动画中的小朋友一块去游玩,在游玩中调动学生所有感官,感受夏天的美景,在此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们今天太棒了,老师为你竖起大拇指”“今天我请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到生字王国看一下。”并把微笑带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大胆发言,在快乐自由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观察力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教课文《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文中有三幅图,我把它们制成动画,并设计好问题让学生看完后回答:“夏天时,蚂蚁和蝈蝈都千什么了?过得怎么样?”学生说:“蚂蚁搬运粮食了,很累!蝈蝈在玩了,过得很舒服。”老师问:“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蚂蚁很累,蝈蝈很舒服的?”这样一问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引到了重要的问题上来。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屏幕后回答说:“蚂蚁们都是满头大汗,一定干得很累:而蝈蝈一个个在树下边玩得很快乐,一定很舒服。”老师顺势引导,让学生明白蝈蝈们只知享受,不知劳动,从而产生对蚂蚁的敬佩之情。同时,教师可让学生对课文第一、二幅插图的投影认真观察,并发挥想象,如:对第二幅插图,老师可设计问题:“到了冬天,蝈蝈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很不好。”教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有的张着嘴巴哭,有的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好像冻死了。”教师:“它们这时会想什么呢?”积极启发学生通过多媒体,把观察画面和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评价
运用多媒体,还可以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记住较多的内容。如我在教课文<司马光)时,仅凭借几幅课本插图让学生观察,学生不能想象出当时情形,很难进入情境。我在教学中边让学生看课文动画,边听课文录音。这样让学生凭借画面,看清细节,听准配音后,会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并能充分发挥想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了课文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再如在课文《咏华山》一课,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跟师徒俩一起去登华山,去看风景。引导学生转变角色,让他们转变为文中人物去读书,用文中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让学生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情不自禁”一词很难说清,我先把功夫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山顶景观”上,当其获得这种体验后,对该词的领悟也就水到渠成。解词自然巧妙,不露痕迹。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所要学习的古诗,可谓一举三得。
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重视课的导入设计巧妙,还应搞好课堂教学结尾的精心安排。“善始”还须“善终”。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导课能产生“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那么巧妙的结课艺术则能达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四、运用多媒体,有效突破重点、巧妙化解难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特征性质、规律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发挥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的特点,使重、难点易化,把学生的求知欲调整到兴奋状态,从而在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学生的思维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五、运用多媒体,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尽管内容有别,体裁不一,但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松树和大松树》一课,通过课件演示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以及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认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通过刚才你看到的故事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通过动画演示乌鸦想办法喝水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后思考:通过乌鸦想办法喝水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从而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缺陷、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教育界应该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合理,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
一、运用多媒体,增强动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一种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想的先决条件。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于一体,对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效果,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形象逼真的动画能将教师使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的处理,使学生体会到事物的本质。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和敏锐的观察力
比如我教(雨点)这一课时,觉得教师若用干巴巴的几句话和课文插图来讲解,一方面难以说清楚,另一方面很难引起学生兴趣。在此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雨点落在池塘里、小溪里等相关地方时的情景教学软件一一播放给学生看,并配有课文录音,然后问学生:“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动作呢?”学生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开始议论,争先恐后地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小小的悬念,不仅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这种欢快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2.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维敏捷,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进发出创新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和蔼可亲。如,我在教《鲜花和星星》时,将课文编成动画,让同学们跟动画中的小朋友一块去游玩,在游玩中调动学生所有感官,感受夏天的美景,在此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们今天太棒了,老师为你竖起大拇指”“今天我请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到生字王国看一下。”并把微笑带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大胆发言,在快乐自由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观察力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教课文《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文中有三幅图,我把它们制成动画,并设计好问题让学生看完后回答:“夏天时,蚂蚁和蝈蝈都千什么了?过得怎么样?”学生说:“蚂蚁搬运粮食了,很累!蝈蝈在玩了,过得很舒服。”老师问:“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蚂蚁很累,蝈蝈很舒服的?”这样一问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引到了重要的问题上来。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屏幕后回答说:“蚂蚁们都是满头大汗,一定干得很累:而蝈蝈一个个在树下边玩得很快乐,一定很舒服。”老师顺势引导,让学生明白蝈蝈们只知享受,不知劳动,从而产生对蚂蚁的敬佩之情。同时,教师可让学生对课文第一、二幅插图的投影认真观察,并发挥想象,如:对第二幅插图,老师可设计问题:“到了冬天,蝈蝈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很不好。”教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有的张着嘴巴哭,有的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好像冻死了。”教师:“它们这时会想什么呢?”积极启发学生通过多媒体,把观察画面和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评价
运用多媒体,还可以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记住较多的内容。如我在教课文<司马光)时,仅凭借几幅课本插图让学生观察,学生不能想象出当时情形,很难进入情境。我在教学中边让学生看课文动画,边听课文录音。这样让学生凭借画面,看清细节,听准配音后,会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并能充分发挥想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了课文内容,增强了教学效果。再如在课文《咏华山》一课,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跟师徒俩一起去登华山,去看风景。引导学生转变角色,让他们转变为文中人物去读书,用文中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让学生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情不自禁”一词很难说清,我先把功夫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山顶景观”上,当其获得这种体验后,对该词的领悟也就水到渠成。解词自然巧妙,不露痕迹。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所要学习的古诗,可谓一举三得。
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重视课的导入设计巧妙,还应搞好课堂教学结尾的精心安排。“善始”还须“善终”。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导课能产生“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那么巧妙的结课艺术则能达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四、运用多媒体,有效突破重点、巧妙化解难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特征性质、规律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发挥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的特点,使重、难点易化,把学生的求知欲调整到兴奋状态,从而在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学生的思维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五、运用多媒体,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尽管内容有别,体裁不一,但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松树和大松树》一课,通过课件演示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以及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认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通过刚才你看到的故事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通过动画演示乌鸦想办法喝水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后思考:通过乌鸦想办法喝水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从而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缺陷、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教育界应该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合理,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