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狠的时候就得狠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烈程度不亚于网络游戏里面的打斗
  
  问:搜狐最初的发展模式是“复制粘贴”内容的模式,后来看到搜狐娱乐方面大的动作,现在是以技术驱动为主,那么我们想了解一下搜狐的战略一直在调整,能不能谈一下搜狐核心的驱动以及模式是什么样的?
  张朝阳:我们现在是一个整体的崛起,这个崛起使得中国互联网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激烈,因为我们的技术崛起,可能几年前没有这个信心,现在我们有这个信心成为最后中国互联网瓜分市场的几家之一,两三家之一。在整个崛起的表象出来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个主线,技术驱动型媒体,这个媒体的定义是超媒体,不仅是1.0的媒体,而是互动、社区相互作用的媒体。比如我们在娱乐方面的进展,这是一个媒体的特征,但是后台确实有我们的P2P研究的进展,导致我们能够从文字到视频内容非常良好的传播,才使得我们在媒体方面有这样的作为,V频道和S频道关于视频的节目。这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媒体。
  问:比尔·盖茨曾表示,google的崛起让他睡不着觉,请问,搜狐正式涉足网游,会不会也让丁磊和史玉柱睡不着觉?
  张朝阳:你刚才说到的这几个巨头之间的竞争确实是非常激烈,其实我们之间也互相有一些交流,激烈程度不亚于网络游戏里面的打斗,而且招数可以写成故事了。
  问:未来搜狐的收入架构里面,广告、游戏、搜索怎么样来定位?
  张朝阳:收入基本是两类,一类是广告类的,一类是收费类的。广告类有品牌广告、精准定位的搜索广告,无论是哪类广告,创造一个最大的用户群,这个用户群可能是来这儿获取内容,也可能跟别人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在自己的空间里面玩耍等等,这都属于增大用户群规模,给企业创造更多的营销空间,当然我们已经承诺在别人的博客主页不做广告,但是有很多其他地方可以做广告。同时收费比如《天龙八部》游戏,道具、装扮属于收费项目。无线业务现在处在一个下滑的状态,这是整个业界的趋势。对于收费项目的未来,从RPG游戏到休闲游戏,一些用户愿意付费。
  
  2000年以前的搜狐乱七八糟
  
  问:搜狐的企业文化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张朝阳:最早是由我和十几个早期的创业团队来共同形成的,我们这些人的做事风格都是待人很诚恳,平等,公平,特别尊重人,讲求事业心。随后,整个这种氛围在搜狐就逐渐传播开了,渗透到各个角落。当然,公司同时要不断地维护这种传统。
  问:如何维护?
  张朝阳:搜狐的整个发展就像一个大的离心泵似的,可能认同搜狐这种文化的人就能够发展得比较好,能够沉淀下来。如果不认同,可能就和这个群体融不在一起,或者是被甩了出去。
  问:搜狐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公司,也就是说人员的扩张非常快,那么搜狐有没有遇到过文化的冲击和危机?
  张朝阳:不断地会有一些危机,但是都不大,因为我们核心的人都在这里,都会把各种部门内小范围的问题解决,平复下来,保持搜狐文化连贯的一种感觉。另外,在搜狐,我们相信能够被证明的这种文化,就是说无论在别的地方多么能干,要看他在搜狐是不是适合发展,所以搜狐比较倾向在搜狐第一线成长起来的人,搜狐发展到现在不过才几年时间,但是在搜狐待了四五年的人很多很多。这也是搜狐文化得以很好地延续的一个方面。当然搜狐的文化也是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问:如何完善的?
  张朝阳:比如新进来的一批人,可能就会带来一些好的东西,进而在搜狐得到发挥。比如说搜狐的人事部,以前搜狐是一个特别不讲求计划性的公司,因为我是一个比较跟着感觉走的人,比较随便。但是,2000年李善友到搜狐做人事工作以后,他们把人事部就变成一个强有力的推行规则性和计划性的这样一种文化,搜狐就吸收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包括他招的人也认同这样的文化。比如开会迟到要罚钱,工作要有计划性,每个人开会都必须准备PPT,等等。这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要求,但是规则上的要求真正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就是每个人会想得更多,更周全。
  这就是说,搜狐的文化也是开放的,对某个阶段新进来的人,把一些好的东西带进来,也能在搜狐得到发展,新的文化的元素就能够在这里存活,就是有点像一条河的源头的汇聚,不断地有新的支流加进来,汇成搜狐现在这样的整体的文化感觉:既有创新,又有规则和一系列的制度。
  2000年以前的搜狐乱七八糟,我说什么时候开会就什么时候开会,比较凌乱,以前提升员工,我觉得谁做的不错聊一聊就提升。还是后来这种制度性的节奏比较好。现在每半年做一次绩效考核,会议的规章制度也很完善。
  
  该狠的时候就得狠
  
  问:开放的文化和严格的制度有时候是不是有矛盾的地方?
  张朝阳:企业管理要规范化,但是制度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企业发展,但是也不能没有,我们现在感觉搜狐建立这些制度的“度”掌握得挺好,不失灵活性也有规范性。灵活性很重要,鼓励大家创新,但同时我们也有很强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等。
  问:哪些方面更体现灵活性?
  张朝阳:这种创新和灵活性体现在每个员工所理解的公司文化,但是把这种灵活性能够纳入规范的流程,就说当你有一个创意或者点子的时候,甚至我自己有一个点子的时候,不会马上去运作,而是要在会上提出来,要把创意纳入到一个程序里,实际上也是帮助其更好地完善。
  问:一个企业的文化往往会带有这个企业管理者很浓的个人色彩,你是搜狐的创始人,你个人在搜狐的企业文化中起了一个怎样的作用?
  张朝阳:搜狐的文化和我的关系很大,因为是我创办的公司,这种影响是最初的,所以我的个人的特点就比较影响搜狐。我这个人是比较尊重人和追求平等的,这个可能跟我在美国待了十年有关系,跟我这种多文化的生存的状态有关系。我不认为下属在人格上和我是不平等的,在搜狐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员工没有专门为我端茶倒水的,都是我自己来。如果大家因为观点不同,你和我大吵大闹,都没关系。虽然这些都是细节,但是很多细节都能够体现出搜狐平等的文化。
  搜狐的文化比较人文,这点体现在我们比较注重环保,关注社会正义,对人本的、对老百姓的生活的关注,包括艾滋病的防治等等,这些我本人都非常关注,反映在搜狐网站也是特别关注。
  但是同时搜狐的文化也是开放的,我是特别诚惶诚恐的一个人,不断吸收新的东西,包括人事制度与财务制度的完善,包括收购chinaren以后吸收他们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和对技术标准的要求等等。一方面与我的影响,一方面是外来的影响。
  我是一个比较宽容的人,总是给别人以空间和理解,总是在假定别人是好人,我的心很软,但是我也不是一味的温和和随和,因为我的压力也很大,在上市公司的压力下,所以我必须该狠的时候就得狠。
  (文章来源:http://www.gw888.com,有改动)
其他文献
本期“海外”栏目介绍的是德国艺术家约阿希姆·施密特及其作品。施密特学生时代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他在1980年代致力于为在联邦德国极有影响力的杂志《摄影批评》撰文。1980年代初至今,他长期针对现成照片进行不同方式的再创作,其作品涉及的“档案”“记忆”“模式化的摄影行为”等诸多面向以及辐射摄影文化的广度,在现成照片再创作的实践者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已参与多个国际性展览,也被许多主要的国际艺术机构收藏
期刊
作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摄影媒体,多年来《中国摄影》杂志一直在倡导摄影各相关领域的融合与发展,倡导摄影具有现实针对性,倡导摄影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关注变化中、行进中的国家状态、民众生态,使摄影更深入地发挥其促进社会进步的功用。在新的传媒环境下,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延续这种理念,同时建立新的摄影知识服务生态。  依托于杂志的资源优势,经过精心的筹划,2016年《中国摄影》主题研修班应运而生,至今已
期刊
陈:为什么您近40年来一直保持着对“别人的照片”的强烈兴趣?  施密特:其实,我一开始也作为摄影师工作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然后我就对摄影师的工作产生了怀疑。我阅读了很多关于摄影的文章,也写了很多文章。很快我就放弃将摄影作为自己的艺术实践手段了。  这个时期在欧洲,摄影还在争取它的艺术合法性。摄影师们喊着:“摄影是艺术!摄影是艺术!”  陈:这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吧?  施密特:对,1980年代初。美国
期刊
一支军队如果丢了自己的军旗,乃是奇耻大辱。所以只要还有少量士兵存在,必定浴血奋战,把它夺回来。倘若这支军队打到最后,弹尽粮绝,所有人都牺牲了,那么这支军队不仅军旗无望回归,连番号也要被取消。这就是令人绝望的事情了。  如果将中国历史上驰骋天下的十大商帮比作十大劲旅。那么后来的新晋商、新鲁商、新粤商、新徽商、新浙商就可以比作重新举起军旗,参与商战的后起之秀。  而温商,深(深圳)商、冀(河北)商等等
期刊
《在消逝里生长》是我在2016至2017年的个人独立实验性摄影项目,探讨原始记忆与生命本身之间的连结。植物的元素运用,暗示短暂的生命在混沌与消失的过程里迸发出的一种新生的力量,在消逝里获得永恒。作品通过不同材质的运用,试图解除物质的外衣,使之神秘化,并回归生命的本质。  作为素材的照片来自二手市场,大部分照片距离现在50到95年。我每周末穿梭在北京潘家园,收集的过程持续近一年的时间。照片中的人完全
期刊
胡卜村,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新林乡,距县城东15公里,北与嵊州市金庭镇接壤,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村里保存完好的古建有二十多座,小瓦屋顶,三合土地面,青石阶沿,卵石天井。为了“解决浙东地区人均水资源缺乏、防治曹娥江流域洪涝灾害,以及解决宁波、舟山优质饮用水缺乏”等问题,新昌县与宁波市按51:49的投资比例合作兴建一个水库—钦寸水库。水库工程于2009年2月28日破土动工,将于2016年完
期刊
在这个章节,我想重点讨论两个问题:  历史上的秦商和今天的陕西商人群体在商业模式和商人性格上有哪些一致的地方?  作为著名的商帮之一,秦商何以会最先衰落?它的衰落和今天陕西商人群体的滞后是否有一致的根源。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有必要把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中国南方和北方在历史上与今天的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所有的商人都是活跃在一个具体的商业环境中,无论大环境还是小气候,都会对其行为模式产生影响。  
期刊
当地人商业意识的淡薄与浓厚,观念的保守与开放,在谋取生活幸福指数的道路上是主动性更强一些,还是更滞后一些,总体上构成了该地商人群体精神的群众基础。现在是一个全球商业化的时代,没有人能挡住谁合法致富的行动。  首先是一个地区的人想不想富裕。  这个问题是不言自明的,想,当然想,太想了!  但是,怎么想很重要,怎么说很重要,怎么做更重要。只有致富的欲望强烈,采取行动的愿望更强烈,而且承担了种种风险付诸
期刊
在《七问晋商》之后,我们推出秦商专题,希望对秦商的历史与现状来一次集中的梳理,同时也参考各地区域经济和商帮的发展情况,和目前的秦商群体进行一次比较。  还是那句老话,我们在这里提出问题,乃出于对陕西的热爱,对秦商的关注——尽管“秦商”这个概念是否依然成立,仍有待于讨论和发掘——但如果秦商能够早日“归队”,势必对陕西当地融入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大循环,同时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是有好处的。    200
期刊
“一大二土”,这是近代一位四川学者对远涉湖广善于远程经营的明清秦商的评价。“一大”是说明秦商的资本雄厚,生意规模大。而“土”则涉及到秦商的观念和形象:他们在穿戴装扮和生活方面要求并不高,总是棉布衣、瓜皮帽的行头。  这种传统的“土气”似乎并不影响秦商从事远程贸易,因为今天从事传统物流运输贸易的商人们,也是比较土气的。  然而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大众消费行业,“土气”的传统如果内化为一种“不讲究”的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