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朝鲜族扇子舞是民间巫俗活动的产物,朝鲜族扇子舞起源于巫俗。它的起源、形成与巫俗活动有着紧密联系。朝鲜族扇子舞后续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19世纪末期朝鲜族扇子舞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走向了全盛时期。
【关键词】朝鲜族;扇子舞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一、朝鲜族
中国朝鲜族是迁入民族。從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迁徒到现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中国朝鲜族迁入中国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多灾多难的年代。中国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朝鲜族,而不是指居住在中国的一般朝鲜人。中国朝鲜族迁入中国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中叶至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这一时期迁入的人们,主要是经济原因迁居的自由移民;第二阶段为1910年“日韩合并”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一时期迁入的,主要是由于政治原因而迁移到中国来的反日爱国的人们;第三阶段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这一时期迁入的,主要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政策而被迫迁来的强制移民。
二、扇子舞蹈基本动作
(一)扇子拿法
扇子分左扇和右扇,因此其拿法也有两种。开扇时第一个扇骨和最后一个扇骨之间应形成180度,比时根据最上面扇骨的走向分左扇和右扇。
(二)扇子形式
分为单扇、双扇两种形式,可以手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不同形式。朝鲜族的扇子舞多用纸扇、绸扇、沙扇等来创作作品。
(三)扇子舞基本动作
曲指握扇、伸指握扇、合扇、立扇、垂扇、平扇、摊扇、扣扇、立开扇、倒开扇、叠开扇、交叉开扇、抖扇、绕扇等。
三、朝鲜族扇子舞起源、形成
朝鲜民族是从狩猎民族逐渐转成农耕为主的民族。朝鲜族在历史上创造和发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所涉及的道具也十分广泛。朝鲜族传统的小道具都来自实际生活,小道具历来为朝鲜民族舞蹈的丰富语汇增添了奇光异彩。比如表现朝鲜族女性活泼和纯朴善良的《扇子舞》,把小道具用得恰到好处,使之有助于舞蹈律动的创作,有助于添加舞蹈作品的韵致。朝鲜族都是将道具和人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朝鲜族扇子舞则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朝鲜民族的许多舞蹈形态都与巫俗有着渊源关系,不仅是歌舞,而且许多民俗活动、生产、战事等都与巫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推论:古朝鲜文化是巫俗文化。女巫持扇行扇的现象,在韩国依然延续,在中国朝鲜族中也有遗存。这些以巫俗为基础的歌舞,本是是为了达到沟通神灵和娱神等目的而进行的,后来人们利用娱的特点,把娱神的巫俗舞接过来开始娱人。朝鲜族扇子舞一般由女子表演,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形式之一。
朝鲜族扇子舞起源于传统巫俗,是民间巫俗活动的产物。它的起源、形成和巫术活动有着很紧密联系。历史资料记载:“上元甲子(唐尧时),十二月三日神人降于太白山檀木下,俗为檀君。其长子扶娄贤而多福,故爱人们尊信,后日择地设坛,每岁至十月新谷即登,以曽瓦饼酒界致诚祈祷。时必用老成女子,也称候巫人(朝鲜族称巫党)”。
巫党行巫时使用扇子,此扇称之为三神扇或三佛扇。基本很多场合巫党是右手持扇、左手拿铃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舞动扇子。祈求谷神(粮神)、产神、家宅守护神、路平安神等,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儿育女、平安成长、路途平安,保护家安财丰。有时巫党也会仅手持一把扇子,从头到尾一直行巫。巫党持扇行巫的目的就是为了与神灵相通,造成神灵附体的气氛。随着巫俗活动的形成,巫党行巫中的扇子舞也逐渐产生。
四、朝鲜族扇子舞种类
朝鲜族扇子舞分为巫党的扇子舞和祠堂牌的扇子舞。
(一)巫党扇子舞
巫党扇子舞分为两段:第一段,巫党右手持扇,左手拿铃,在扇子舞中把神迎下来叫做迎神。这一段动作一定要缓慢,流动不要太多;第二段,神灵附体,代神发旨。这段中巫党的动作很强烈,全身发抖,手持扇子又跳又蹦,边唱边跳,边说边跳,来回疯狂地跑,用不一样的跳跃动作和“登得空”长短来表现出神灵附体的气氛。巫党的扇子舞有很多的即兴表演成分,因为是一个巫跳扇子舞,而且它的动作非常狂而无序。
(二)祠堂牌扇子舞
舞者用扇子遮住自己的脸,碎步跑出来到表演场地中间原地转圈,合扇子向观众们致礼。第一段,利用朝鲜族舞蹈“顿”特点,用大幅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慢板的节奏;第二段,舞蹈动作变化多样,以“梗劲”为特征和运用节奏的变化,跑大圈等大幅的调度来表现热烈火爆的场面;第三段,演员合扇向观众们谢礼,退场。祠堂牌扇子舞动作干净利落,舞蹈中运用了难度技巧较大的跳转动作,是为了表演给观众们看的舞蹈。祠堂牌扇子舞承传至今,这与祠堂牌以卖艺为生有着直接关系。
巫党扇子舞与祠堂牌扇子舞有着承传关系,祠堂牌扇子是巫党扇子的分支。因这两种扇子舞的活动目的、场所不同,巫党扇子舞属于宗教舞蹈,而祠堂牌扇子舞属于民间艺人舞蹈。因此,扇子舞在巫党和祠堂牌的表演活动中保存了下来。
五、朝鲜族扇子舞的发展
在15世纪后期,由流浪艺人组成的以卖艺为生的组织,为了生存经常在村里进行表演,称为“歌舞百戏”,其中有很多扇子舞蹈。
延边的朝鲜族扇子舞活动,是随着朝鲜族在延边居住被延续下来的。这期间的扇子舞活动在流传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一百年前到解放前,有祠堂牌的活动,民间有无自娱性扇子舞,尚无据可查,巫党活动是存在的。解放前后到1954年左右,在这期间表演性扇子舞已开始存在。1954年以后,朝鲜族扇子舞走向了全盛时期。自娱性舞蹈、舞台表演性扇子舞同步发展。在专业舞蹈工作者对扇子舞创编、改变活动下,使扇子舞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因此,朝鲜族扇子舞从巫术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
现今,很多舞蹈家、编导家们利用扇子舞的基本“开”“合”“晃”“绕”等动作,把小道具扇子与人体动作律动统一起来,创造出很微妙的扇子舞作品。舞者们舞动手中扇子,在舒缓的节奏中,用肢体语言表达了自己情感,而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很多朝鲜族扇子舞作品中,编导、舞者们通过晃扇、开扇、合扇、绕扇等动作表现出内心的喜悦之情。虽然扇子舞基本动作只有几个,但编导们创作扇子舞时让手中的扇子舞动时千变万化,创造出了各種各样的扇子舞动作和律动以及图案造型,加强了立体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很高的美学价值,使时代精神的体现与民族特色的发挥很好地得到了统一。现今,朝鲜族扇子舞不仅在延边地区盛名,也广泛地流传到了广大群众之中,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扇子舞的踪迹。
参考文献:
[1]崔凤锡.中国朝鲜族舞蹈论稿[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
[2]朴永光.朝鲜族“扇子舞”[J].民族艺术,1992(2).
[3]高萍.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4]吕游.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5]李妮娜.浅淡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文化特征[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6X).
[6]张磊内涵丰富洒脱的朝鲜族舞蹈[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11).
作者简介:金成燕(1986-),女,辽宁省大连市人,大连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朝鲜民族舞蹈。
【关键词】朝鲜族;扇子舞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一、朝鲜族
中国朝鲜族是迁入民族。從19世纪中叶开始大批迁徒到现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中国朝鲜族迁入中国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多灾多难的年代。中国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朝鲜族,而不是指居住在中国的一般朝鲜人。中国朝鲜族迁入中国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中叶至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吞并朝鲜,这一时期迁入的人们,主要是经济原因迁居的自由移民;第二阶段为1910年“日韩合并”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一时期迁入的,主要是由于政治原因而迁移到中国来的反日爱国的人们;第三阶段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这一时期迁入的,主要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政策而被迫迁来的强制移民。
二、扇子舞蹈基本动作
(一)扇子拿法
扇子分左扇和右扇,因此其拿法也有两种。开扇时第一个扇骨和最后一个扇骨之间应形成180度,比时根据最上面扇骨的走向分左扇和右扇。
(二)扇子形式
分为单扇、双扇两种形式,可以手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不同形式。朝鲜族的扇子舞多用纸扇、绸扇、沙扇等来创作作品。
(三)扇子舞基本动作
曲指握扇、伸指握扇、合扇、立扇、垂扇、平扇、摊扇、扣扇、立开扇、倒开扇、叠开扇、交叉开扇、抖扇、绕扇等。
三、朝鲜族扇子舞起源、形成
朝鲜民族是从狩猎民族逐渐转成农耕为主的民族。朝鲜族在历史上创造和发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所涉及的道具也十分广泛。朝鲜族传统的小道具都来自实际生活,小道具历来为朝鲜民族舞蹈的丰富语汇增添了奇光异彩。比如表现朝鲜族女性活泼和纯朴善良的《扇子舞》,把小道具用得恰到好处,使之有助于舞蹈律动的创作,有助于添加舞蹈作品的韵致。朝鲜族都是将道具和人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朝鲜族扇子舞则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朝鲜民族的许多舞蹈形态都与巫俗有着渊源关系,不仅是歌舞,而且许多民俗活动、生产、战事等都与巫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推论:古朝鲜文化是巫俗文化。女巫持扇行扇的现象,在韩国依然延续,在中国朝鲜族中也有遗存。这些以巫俗为基础的歌舞,本是是为了达到沟通神灵和娱神等目的而进行的,后来人们利用娱的特点,把娱神的巫俗舞接过来开始娱人。朝鲜族扇子舞一般由女子表演,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形式之一。
朝鲜族扇子舞起源于传统巫俗,是民间巫俗活动的产物。它的起源、形成和巫术活动有着很紧密联系。历史资料记载:“上元甲子(唐尧时),十二月三日神人降于太白山檀木下,俗为檀君。其长子扶娄贤而多福,故爱人们尊信,后日择地设坛,每岁至十月新谷即登,以曽瓦饼酒界致诚祈祷。时必用老成女子,也称候巫人(朝鲜族称巫党)”。
巫党行巫时使用扇子,此扇称之为三神扇或三佛扇。基本很多场合巫党是右手持扇、左手拿铃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舞动扇子。祈求谷神(粮神)、产神、家宅守护神、路平安神等,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儿育女、平安成长、路途平安,保护家安财丰。有时巫党也会仅手持一把扇子,从头到尾一直行巫。巫党持扇行巫的目的就是为了与神灵相通,造成神灵附体的气氛。随着巫俗活动的形成,巫党行巫中的扇子舞也逐渐产生。
四、朝鲜族扇子舞种类
朝鲜族扇子舞分为巫党的扇子舞和祠堂牌的扇子舞。
(一)巫党扇子舞
巫党扇子舞分为两段:第一段,巫党右手持扇,左手拿铃,在扇子舞中把神迎下来叫做迎神。这一段动作一定要缓慢,流动不要太多;第二段,神灵附体,代神发旨。这段中巫党的动作很强烈,全身发抖,手持扇子又跳又蹦,边唱边跳,边说边跳,来回疯狂地跑,用不一样的跳跃动作和“登得空”长短来表现出神灵附体的气氛。巫党的扇子舞有很多的即兴表演成分,因为是一个巫跳扇子舞,而且它的动作非常狂而无序。
(二)祠堂牌扇子舞
舞者用扇子遮住自己的脸,碎步跑出来到表演场地中间原地转圈,合扇子向观众们致礼。第一段,利用朝鲜族舞蹈“顿”特点,用大幅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慢板的节奏;第二段,舞蹈动作变化多样,以“梗劲”为特征和运用节奏的变化,跑大圈等大幅的调度来表现热烈火爆的场面;第三段,演员合扇向观众们谢礼,退场。祠堂牌扇子舞动作干净利落,舞蹈中运用了难度技巧较大的跳转动作,是为了表演给观众们看的舞蹈。祠堂牌扇子舞承传至今,这与祠堂牌以卖艺为生有着直接关系。
巫党扇子舞与祠堂牌扇子舞有着承传关系,祠堂牌扇子是巫党扇子的分支。因这两种扇子舞的活动目的、场所不同,巫党扇子舞属于宗教舞蹈,而祠堂牌扇子舞属于民间艺人舞蹈。因此,扇子舞在巫党和祠堂牌的表演活动中保存了下来。
五、朝鲜族扇子舞的发展
在15世纪后期,由流浪艺人组成的以卖艺为生的组织,为了生存经常在村里进行表演,称为“歌舞百戏”,其中有很多扇子舞蹈。
延边的朝鲜族扇子舞活动,是随着朝鲜族在延边居住被延续下来的。这期间的扇子舞活动在流传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一百年前到解放前,有祠堂牌的活动,民间有无自娱性扇子舞,尚无据可查,巫党活动是存在的。解放前后到1954年左右,在这期间表演性扇子舞已开始存在。1954年以后,朝鲜族扇子舞走向了全盛时期。自娱性舞蹈、舞台表演性扇子舞同步发展。在专业舞蹈工作者对扇子舞创编、改变活动下,使扇子舞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因此,朝鲜族扇子舞从巫术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
现今,很多舞蹈家、编导家们利用扇子舞的基本“开”“合”“晃”“绕”等动作,把小道具扇子与人体动作律动统一起来,创造出很微妙的扇子舞作品。舞者们舞动手中扇子,在舒缓的节奏中,用肢体语言表达了自己情感,而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很多朝鲜族扇子舞作品中,编导、舞者们通过晃扇、开扇、合扇、绕扇等动作表现出内心的喜悦之情。虽然扇子舞基本动作只有几个,但编导们创作扇子舞时让手中的扇子舞动时千变万化,创造出了各種各样的扇子舞动作和律动以及图案造型,加强了立体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很高的美学价值,使时代精神的体现与民族特色的发挥很好地得到了统一。现今,朝鲜族扇子舞不仅在延边地区盛名,也广泛地流传到了广大群众之中,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扇子舞的踪迹。
参考文献:
[1]崔凤锡.中国朝鲜族舞蹈论稿[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
[2]朴永光.朝鲜族“扇子舞”[J].民族艺术,1992(2).
[3]高萍.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4]吕游.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5]李妮娜.浅淡桂西北白裤瑶猴鼓舞的文化特征[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6X).
[6]张磊内涵丰富洒脱的朝鲜族舞蹈[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11).
作者简介:金成燕(1986-),女,辽宁省大连市人,大连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朝鲜民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