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到我国9亿农村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农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农业保护的政策取向和科技兴农的运行目标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改进
一、前言
农业是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数亿人的生活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1.农业是国民经济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石性产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也越来越趋向于高科技、高效率、生态化,所以对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以重视非常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农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农业的发展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所以,在我国,加快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纵深演进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进行科技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特色新等等一系列比较关键的地方的创新,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改革开放在催生了民营经济以及工业领域的发展的同时,还使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得到了加快。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产业发生了非常巨大的转变。我国的农业不仅完成了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化农业产业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日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正逐步朝向更为科学合理、生态方向发展。当然,其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农业机械的运用程度并不是很高,很多地方的农业目前仍然是以人力为主,而且高投入、高耗能的粗放式的发展状况目前还比较严重,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没有融入到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当中去,农业还存在着乱砍乱伐、开发耕地不合理等很多现象。显然,这和当前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观念不符合,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
3.要对我国旧有的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进行创新、改革,真正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第一,应逐步把粗放式的经营应转向集约式的经营方式。当目前资源有限时,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农业产业能够高效生产。第二个方面,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要在农业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从资金和技术等多个方面来使科技和农业能够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石性的保障。
三、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资金短缺。我国对农业的投资严重不足,农业投资在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比重较小。农业投入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目前,我国出现了农业资金短缺,投入利用率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对多变气候的抵抗能力低等一系列问题。
2.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剩余劳动力转移较难。在对农村关注的问题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尤其是我国的农村人口数量比较多,占的比重比较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积累,所以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然而,部分地区用工却出现短缺,而且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普遍偏低,导致就业面狭窄,农村多数强壮劳动力进城务工,致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趋于弱化,由于劳动者素质差,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3.我国的农业技术目前还比较落后,生产规模较小。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的农业科技的投资明显有了提高,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先进的农业技术一般耗资都比较大,所以农民难以负担,政府的财政补贴也比较少。所以缺乏先进的技术储备和高技术人才,导致生产规模较小,农业发展比较落后。
4.农情信息网络不健全,农产品滞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缓慢,农情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村市场信息一直严重闭塞,由于没有相关市场信息的指引,农民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只能盲目的进行生产和经营,由于销售不畅而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四、农业经济问题的改进措施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提高全市行政村公路覆盖率,使乡乡通路得以实现。并且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继续完善,使所有的行政村都能通电,行政村都能通电话,比例提高到95%;提高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提升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机耕作业的耕地面积比率。进行“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厨)。(2)做好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对于田间的灌排工程以及小型灌区、非灌区的抗旱水源工程要作为重点,使取消“两工”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后管护工作要继续加强,并且使农业基础设施的建后管护制度继续健全,延长工程的寿命,提高其效率。
2.规范农民专业组织。促进农民之间的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促进农民之间的技术交流,实现农民之间的农业技术推广。没有法律保障的农民专业组织其发展的空间和形式,生存的环境都不利于农民专业组织的发展壮大。世界各国政府在引导、规范和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中,都制定了相应的《合作社法》。建立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尊重农民的意识和选择。政府应当为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协助农民合作组织加强内部管理。
3.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建立农业专家系统,把分散的、局部的单项的农业技术综合集成起来,经过智能化信息处理。给出系统性和应变性强的各类农业问题的解决方案。网络技术可以弥补农业分散与闭塞的弱势。
4.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市资金投入。用于粮食生产尤其是水稻产区建设标准化,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安排中低产田改造,构建高产农田区。提高大型泵站有效装机容量,提高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小麦和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做好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工作,加强对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以使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有所提高,粮食、肉类、油料、棉花以及水产品的总产量及其优质率达到保准。通过立法对非法流转、占用以及擅自更改土地用途的行为进行追究。
五、农业经济发展和改进实例分析
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和改进方法后,某市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如下:2009年,某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2.08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8%。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形成米、豆、药、猪、菜、奶、蛋和玉米深加工8个农业产业链条,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组织7个。新建水利工程126座,维修加固小型水库8座;农机保有量达4万台(套);新建水稻标准化育苗大棚1.5万栋;完成造林绿化2200公顷。全市各类专业村屯发展到276个,建立专业协会158个。
六、结束语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基石。因此,我们要科学的对待农业的经济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并且运用科学的技术,以及正确的方式、途径,有效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将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方向相一致,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l]许开 录试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增加 [J] 甘肃农业 2012(6)
[2]李勋采,李国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 [J] 财经研究 2012(6)
[3]刘吉舫 建立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问题的探讨 [J] 税务与经济 2011
[4]王东井,杜砚如,鲍建梅等 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8)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改进
一、前言
农业是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数亿人的生活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1.农业是国民经济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石性产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也越来越趋向于高科技、高效率、生态化,所以对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以重视非常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农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农业的发展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所以,在我国,加快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纵深演进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进行科技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特色新等等一系列比较关键的地方的创新,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改革开放在催生了民营经济以及工业领域的发展的同时,还使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得到了加快。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产业发生了非常巨大的转变。我国的农业不仅完成了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化农业产业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日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正逐步朝向更为科学合理、生态方向发展。当然,其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农业机械的运用程度并不是很高,很多地方的农业目前仍然是以人力为主,而且高投入、高耗能的粗放式的发展状况目前还比较严重,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没有融入到农业发展的生产经营当中去,农业还存在着乱砍乱伐、开发耕地不合理等很多现象。显然,这和当前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观念不符合,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
3.要对我国旧有的农业经济发展观念进行创新、改革,真正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第一,应逐步把粗放式的经营应转向集约式的经营方式。当目前资源有限时,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农业产业能够高效生产。第二个方面,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要在农业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从资金和技术等多个方面来使科技和农业能够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石性的保障。
三、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资金短缺。我国对农业的投资严重不足,农业投资在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比重较小。农业投入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目前,我国出现了农业资金短缺,投入利用率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对多变气候的抵抗能力低等一系列问题。
2.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剩余劳动力转移较难。在对农村关注的问题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尤其是我国的农村人口数量比较多,占的比重比较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积累,所以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然而,部分地区用工却出现短缺,而且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普遍偏低,导致就业面狭窄,农村多数强壮劳动力进城务工,致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趋于弱化,由于劳动者素质差,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3.我国的农业技术目前还比较落后,生产规模较小。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的农业科技的投资明显有了提高,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先进的农业技术一般耗资都比较大,所以农民难以负担,政府的财政补贴也比较少。所以缺乏先进的技术储备和高技术人才,导致生产规模较小,农业发展比较落后。
4.农情信息网络不健全,农产品滞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缓慢,农情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村市场信息一直严重闭塞,由于没有相关市场信息的指引,农民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只能盲目的进行生产和经营,由于销售不畅而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四、农业经济问题的改进措施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提高全市行政村公路覆盖率,使乡乡通路得以实现。并且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继续完善,使所有的行政村都能通电,行政村都能通电话,比例提高到95%;提高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提升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机耕作业的耕地面积比率。进行“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厨)。(2)做好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对于田间的灌排工程以及小型灌区、非灌区的抗旱水源工程要作为重点,使取消“两工”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后管护工作要继续加强,并且使农业基础设施的建后管护制度继续健全,延长工程的寿命,提高其效率。
2.规范农民专业组织。促进农民之间的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促进农民之间的技术交流,实现农民之间的农业技术推广。没有法律保障的农民专业组织其发展的空间和形式,生存的环境都不利于农民专业组织的发展壮大。世界各国政府在引导、规范和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中,都制定了相应的《合作社法》。建立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尽量减少政府的干预,尊重农民的意识和选择。政府应当为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协助农民合作组织加强内部管理。
3.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建立农业专家系统,把分散的、局部的单项的农业技术综合集成起来,经过智能化信息处理。给出系统性和应变性强的各类农业问题的解决方案。网络技术可以弥补农业分散与闭塞的弱势。
4.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市资金投入。用于粮食生产尤其是水稻产区建设标准化,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安排中低产田改造,构建高产农田区。提高大型泵站有效装机容量,提高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小麦和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做好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工作,加强对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以使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有所提高,粮食、肉类、油料、棉花以及水产品的总产量及其优质率达到保准。通过立法对非法流转、占用以及擅自更改土地用途的行为进行追究。
五、农业经济发展和改进实例分析
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和改进方法后,某市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如下:2009年,某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2.08亿公斤,比上年增长9.8%。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形成米、豆、药、猪、菜、奶、蛋和玉米深加工8个农业产业链条,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组织7个。新建水利工程126座,维修加固小型水库8座;农机保有量达4万台(套);新建水稻标准化育苗大棚1.5万栋;完成造林绿化2200公顷。全市各类专业村屯发展到276个,建立专业协会158个。
六、结束语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基石。因此,我们要科学的对待农业的经济发展和面临的问题,并且运用科学的技术,以及正确的方式、途径,有效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将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方向相一致,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l]许开 录试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增加 [J] 甘肃农业 2012(6)
[2]李勋采,李国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 [J] 财经研究 2012(6)
[3]刘吉舫 建立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问题的探讨 [J] 税务与经济 2011
[4]王东井,杜砚如,鲍建梅等 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