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李煜筠,来自中南大学。我想先给自己贴一个标签——‘垃圾女孩’。”在一场大学生公益演讲活动中,李煜筠以这个听起来“不雅”的称号作自我介绍,但这个并不美丽的称号让很多人记住了她美丽的心。
和“垃圾”为伴
尽管我给自己的标签听起来有点“不雅”,但我觉得很贴切。大一时,我加入了中南大学绿色科技协会,从此便掉入了环保的坑里再也没有爬出来过。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我在协会里干过的工作无一不和“垃圾”这个词挂上钩。
由于受到勤俭节约的祖辈的影响,我从小就格外关注环保,这种特殊的感情驱使我在大一时加入了中南大学的绿色科技协会。我下决心做一些真正有益于环保的事情——如何带领组员创建一个可以持续、稳定运营的常规项目。正当我琢磨该做什么项目时,喜欢网购的室友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这么多还可以用的快递盒子,扔了多可惜!”于是,快递包装回收项目应运而生。
回收项目设计的包装循环利用形式,是向同学们回收纸箱,送出过纸箱的同学可以获得积分,并通过积分兑换小礼品;回收的纸箱及减震材料由社团送往各校快递网点,或出售给网店,实现纸箱的循环利用。
我的项目刚开始做得挺顺利,但做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意识到真正引导人们循环利用废旧物品并非一件易事。我觉得自己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却怎么也啃不下来。在小组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回收纸箱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回收到的纸箱需要仓储和运输,要获得维持这些环节的费用以保证项目可持续运转难上加难。说服网店主购买循环纸箱是这个项目中最难打通的一环。小组成员联系了很多卖家,帮卖家算用新纸箱和循环纸箱价格的差异,但很多人不明白他们所做的意义所在。在被拒绝了许多次后,我们才找到了愿意长期合作的商家。
大二和大三这两年里,我在包装回收项目上近乎投入了所有的课余时间,不停地想办法扩大回收项目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养成回收旧物的意识和习惯。“双11”是快递包装在校园里最为泛滥的时期,我借着这个机会,在校园里开展时间短、更集中的“绿色集市”活动。我和项目组成员设计了5种环保行动,前来参加活动的同学以游园会的形式完成不同的环保行动,获得积分并兑换奖品。快递包装回收小组还开发出了线上回收小程序,同学们只要线上下单,就会有人上门回收快递纸盒。
我相信,这些鼓励的形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些中南大学同学的习惯。因为我们第二年做“绿色行动”活动时,一位同学便带来了一大堆纸箱。他前一年参加过我们的活动,那次活动后他攒了一年的包装纸箱,就是为了参加我们第二年的活动。这件事让我非常开心,当辛苦付出换来成就感的时候,一切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鲜活的事实
关于环保的事做多了,我便开始萌生毕业后到公益组织工作的想法。有了这个目标,大三结束的暑假,我来到长沙市的一家公益组织“绿色潇湘”,做起了实习公益工作者,以往从新闻中获取的关于环境的二手信息,一下子变成了眼前鲜活的事实。
我选择的调研项目是浏阳河沿岸农村的生活垃圾治理情况。第一眼看到河流沿岸堆积如山的垃圾,我非常震惊,也有些气愤。为什么村民会毫无顾忌地倾倒垃圾,为什么没有人来管?但随着了解的加深,我才逐渐发现其中的难点:村民没有办法来处理生活垃圾,还面临着资金上的问题。
之后的日子里,我和调研小组调研了浏阳河沿岸的10个村庄,深入农村,常常和村干部、村民打交道,也认识了越来越多参与项目的环保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自己报名来参加我们的项目,并且和我们一起调研。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志愿者母子。男孩儿大概10岁左右,正是玩心非常大的年龄,但这个城市孩子到农村后不是第一时间被不一样的环境吸引去玩耍,而是积极参与到调研当中,非常认真地拿着问卷去访谈村民。他妈妈告诉他,帮助社会变得更美好,是一个公民非常重要的责任。这句话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信念。
从事环保工作的点点滴滴,让我越发坚定从事与环保相关工作的决心。但这样的决定也曾引来家人的不解。当我决定把公益作为职业时,父母很不理解,我姐姐甚至说公益是有钱人才去做的事情。对此,我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开了一个公众号,撰文传播公益理念,向身边的人普及公益知识。
很多人把公益神化了,他们认为做这个行业的人必须非常伟大、不求回报。对此,我很无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份工作,一份职业。全职做公益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并非谁都可以替代的。我很清楚,自己不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比起“天更蓝水更清”的美好理想,推动我一直做公益、做环保的更多是一种危机意识。就拿垃圾处理来说,一些城市已经没有足够的地方可以填埋垃圾了,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这个情况。
这样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迫使我不能停下脚步。在“绿色潇湘”的支持下, 之后的一个“双11”期间,我和项目小组把“绿色集市”升级成“绿色循环集市”,把活动从中南大学推广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校、湖南师范大学。除了有纸箱回收,我们还推送了3篇文章,讲解快递包装产生的资源损耗、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当前社会上对于快递包装循环利用的关注和尝试,并从这些推送中抽出知识点做成知识竞答,以期增强同学们回收利用意识的养成。这场活动的参与人数总计848人,回收纸箱数量7144件,其中减震材料2431件。看着那堆积成山的废旧纸箱,我的心里感到特别踏实。
梦早已开始
回收项目其实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我们租了一间仓库,如果某个月回收到的纸箱很少,仓库就要空租。現在,我毕业了,虽然项目仍存在资金上的困难,但我很欣慰有一群依然热衷于做这个项目的师弟师妹。相信他们能让循环利用的意识传播得越来越广。
而我将到一家废旧资源再利用的环保企业工作,在我看来,这是纸箱回收项目的“扩展版”。但是我的最终梦想,是自己创办一个公益机构。在这之前,我想读一个社会公益工作领域的研究生。真正要做好有机、可持续的公益工作并不简单,需要很多专业知识。所以在做这项工作之前,一定要给自己充满电。
在我的想象中,未来的生活,是在不降低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循环经济。希望我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商业链条更加优化,做到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生存。
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带领绿色科技协会开展活动时的场景——一条横幅,一张桌子,几位志愿者。我把那里看作梦开始的地方。
和“垃圾”为伴
尽管我给自己的标签听起来有点“不雅”,但我觉得很贴切。大一时,我加入了中南大学绿色科技协会,从此便掉入了环保的坑里再也没有爬出来过。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我在协会里干过的工作无一不和“垃圾”这个词挂上钩。
由于受到勤俭节约的祖辈的影响,我从小就格外关注环保,这种特殊的感情驱使我在大一时加入了中南大学的绿色科技协会。我下决心做一些真正有益于环保的事情——如何带领组员创建一个可以持续、稳定运营的常规项目。正当我琢磨该做什么项目时,喜欢网购的室友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这么多还可以用的快递盒子,扔了多可惜!”于是,快递包装回收项目应运而生。
回收项目设计的包装循环利用形式,是向同学们回收纸箱,送出过纸箱的同学可以获得积分,并通过积分兑换小礼品;回收的纸箱及减震材料由社团送往各校快递网点,或出售给网店,实现纸箱的循环利用。
我的项目刚开始做得挺顺利,但做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意识到真正引导人们循环利用废旧物品并非一件易事。我觉得自己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却怎么也啃不下来。在小组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回收纸箱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回收到的纸箱需要仓储和运输,要获得维持这些环节的费用以保证项目可持续运转难上加难。说服网店主购买循环纸箱是这个项目中最难打通的一环。小组成员联系了很多卖家,帮卖家算用新纸箱和循环纸箱价格的差异,但很多人不明白他们所做的意义所在。在被拒绝了许多次后,我们才找到了愿意长期合作的商家。
大二和大三这两年里,我在包装回收项目上近乎投入了所有的课余时间,不停地想办法扩大回收项目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养成回收旧物的意识和习惯。“双11”是快递包装在校园里最为泛滥的时期,我借着这个机会,在校园里开展时间短、更集中的“绿色集市”活动。我和项目组成员设计了5种环保行动,前来参加活动的同学以游园会的形式完成不同的环保行动,获得积分并兑换奖品。快递包装回收小组还开发出了线上回收小程序,同学们只要线上下单,就会有人上门回收快递纸盒。
我相信,这些鼓励的形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些中南大学同学的习惯。因为我们第二年做“绿色行动”活动时,一位同学便带来了一大堆纸箱。他前一年参加过我们的活动,那次活动后他攒了一年的包装纸箱,就是为了参加我们第二年的活动。这件事让我非常开心,当辛苦付出换来成就感的时候,一切就变得更有意义了。
鲜活的事实
关于环保的事做多了,我便开始萌生毕业后到公益组织工作的想法。有了这个目标,大三结束的暑假,我来到长沙市的一家公益组织“绿色潇湘”,做起了实习公益工作者,以往从新闻中获取的关于环境的二手信息,一下子变成了眼前鲜活的事实。
我选择的调研项目是浏阳河沿岸农村的生活垃圾治理情况。第一眼看到河流沿岸堆积如山的垃圾,我非常震惊,也有些气愤。为什么村民会毫无顾忌地倾倒垃圾,为什么没有人来管?但随着了解的加深,我才逐渐发现其中的难点:村民没有办法来处理生活垃圾,还面临着资金上的问题。
之后的日子里,我和调研小组调研了浏阳河沿岸的10个村庄,深入农村,常常和村干部、村民打交道,也认识了越来越多参与项目的环保志愿者。这些志愿者自己报名来参加我们的项目,并且和我们一起调研。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志愿者母子。男孩儿大概10岁左右,正是玩心非常大的年龄,但这个城市孩子到农村后不是第一时间被不一样的环境吸引去玩耍,而是积极参与到调研当中,非常认真地拿着问卷去访谈村民。他妈妈告诉他,帮助社会变得更美好,是一个公民非常重要的责任。这句话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信念。
从事环保工作的点点滴滴,让我越发坚定从事与环保相关工作的决心。但这样的决定也曾引来家人的不解。当我决定把公益作为职业时,父母很不理解,我姐姐甚至说公益是有钱人才去做的事情。对此,我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开了一个公众号,撰文传播公益理念,向身边的人普及公益知识。
很多人把公益神化了,他们认为做这个行业的人必须非常伟大、不求回报。对此,我很无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份工作,一份职业。全职做公益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并非谁都可以替代的。我很清楚,自己不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比起“天更蓝水更清”的美好理想,推动我一直做公益、做环保的更多是一种危机意识。就拿垃圾处理来说,一些城市已经没有足够的地方可以填埋垃圾了,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这个情况。
这样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迫使我不能停下脚步。在“绿色潇湘”的支持下, 之后的一个“双11”期间,我和项目小组把“绿色集市”升级成“绿色循环集市”,把活动从中南大学推广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校、湖南师范大学。除了有纸箱回收,我们还推送了3篇文章,讲解快递包装产生的资源损耗、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当前社会上对于快递包装循环利用的关注和尝试,并从这些推送中抽出知识点做成知识竞答,以期增强同学们回收利用意识的养成。这场活动的参与人数总计848人,回收纸箱数量7144件,其中减震材料2431件。看着那堆积成山的废旧纸箱,我的心里感到特别踏实。
梦早已开始
回收项目其实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我们租了一间仓库,如果某个月回收到的纸箱很少,仓库就要空租。現在,我毕业了,虽然项目仍存在资金上的困难,但我很欣慰有一群依然热衷于做这个项目的师弟师妹。相信他们能让循环利用的意识传播得越来越广。
而我将到一家废旧资源再利用的环保企业工作,在我看来,这是纸箱回收项目的“扩展版”。但是我的最终梦想,是自己创办一个公益机构。在这之前,我想读一个社会公益工作领域的研究生。真正要做好有机、可持续的公益工作并不简单,需要很多专业知识。所以在做这项工作之前,一定要给自己充满电。
在我的想象中,未来的生活,是在不降低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循环经济。希望我能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商业链条更加优化,做到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生存。
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带领绿色科技协会开展活动时的场景——一条横幅,一张桌子,几位志愿者。我把那里看作梦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