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会计政策、核算标准统一财务共享模式使得合并报表的编制更加便捷与准确。
关键词:合并共享优势问题;能有投资;财务共享模式
引言
合并报表最早出现在美国,一战时期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证券上市公司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1995年财政部发布了实施《实施合并财务报表暂行规定》,拉开了我国合并报表编制的序幕。由于合并报表基础是对股权投资、内部交易数据予以抵消,其数据的取得成为合并报表编制的难点。
一、合并报表概述与现状
(一)合并报表编制范围和程序
合并报表合并范围以是否达到控制来确定。控制包含两项基本要素:一是通过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相关活动享有可变回报;二是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利,并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利影响其回报金额。从实际操作中,一般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断是否能够对被投资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实施控制为主要依据,如半数以上表决权、任免和委派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多数成员等。
(二)合并报表编制准备与编制程序
编制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统一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权益法调整子公司股权投资、外币报表折算。实际工作中还应对内部单位间的交易事项予以核对和确认。
并报表编制程序主要有:编制合并工作底稿、编制抵消分录、计算合并项数据。实际工作中,在个体报表基础上首先进行报表加总形成合并底稿,查找内部交易并逐笔编制抵消分录,最后计算得出合并报表数据。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编制合并报表的优势
财务共享管理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一级数据中心设置“一帐式”会计账簿,集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新型管理模式。财务共享管理可有效解决集团企业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和时间难以控制的困难。
(一)共享模式下的集中核算更有利于财务政策与标准的统一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集中核算,是在会计政策、会计科目、核算标准统一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以实现会计数据的集中处理。集中核算一般设置在集团层面一级部署,会计数据的取得和传递更加方便。由于会计政策、科目、核算标准的统一,与传统核算方式相比,共享模式下的集中核算具有先天性的优势。
(二)共享模式下的集中核算更有利于内部关联交易数据取得
在同一数据中心,核算过程可以利用财务系统设置协同规则,建立协同平台,内部交易发生时,强制由内部单位一方发起协同单据,另一方接收协同单据进行确认,从而有效降低内部交易数据取得难度,杜绝内部交易账务处理不一致情况,保证合并抵消数据的正确性。
(三)共享模式下的集中核算更有利于内部交易抵消分录的编制
在同一数据中心,可将通过协同平台处理的内部交易数据强制登记抵消分录模板,将内部交易合并由事后对账变为事前控制,极大地方便了抵销分录的编制。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在共享模式下,同一数据中心,合并工作底稿可通过报表自动加总功能实现,通过协同平台获取抵消分录数据,内部债权债务实现自动对账。合并报表编制只需考虑母子公司股权投资的抵消和股权投资及关联交易的后期处理问题。
(一)股权投资的抵消
股权投资可根据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科目,按照母公司享有的股权份额计算录入抵消分录,其他投资方享有的股权权益份额,作为报表少数股东权益反映,合并差额区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分别计入合并报表“资本公积”和商誉(营业外收入)科目反映。
(二)股权投资抵销的后续处理
股权投资连续抵消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由于母公司(合并方)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合并成本,合并报表时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全额抵消后,被合并方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应予转回,需要补录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分录。
(三)内部关联交易后续处理
内部关联交易的后续处理主要是指内部购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上期未实现收益在本期的回冲。如内部购建固定资产时,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原值是不同的,应将个别报表折旧数额予以调整。按照购入方扣除未实现收益后的原值重新计算折旧数额,并将差额分别计入抵消分录的累计折旧(借方)和固定资产(贷方)。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合并报表编制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可以看出,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合并报表的编制变得简单、直接和准确。但共享模式下合并报表的编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共享模式下协同平台的建立非常复杂,且存在数据中心限制
协同平台的建立需要逐项梳理内部交易事项,通过系统设定,强制协同操作并登记抵消分录。协同平台难点主要是梳理内部交易和建立协同规则上,需要不断完善方可成功。同时,协同平台仅对同一数据中心有效,非同一数据中心,仍需通过以往方式,在总公司(上级)层面进行抵销。
(二)内部关联交易未实现收益仍存在精确计算问题
通过协同平台合并内部交易并没有解决未实现收益精确计算问题。实际工作中,未实现收益的抵消是根据毛利计算确定的,获得了会计和审计行业的广泛认可。但毛利数据未考慮税金、期间费用及总部管理费,显然是不精确的。共享模式下,内部交易的抵消也仅考虑了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抵消,虽然协同平台令数据采集更加直接、准确,但依然无法做到税金、期间费用、总部管理费的匹配,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更加方便、准确的数据计算与采集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树娟.财务共享服务在国内企业集团中的应用研究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7.
[2]刘春晓.建筑业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海滨,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福建电力有限公司。
关键词:合并共享优势问题;能有投资;财务共享模式
引言
合并报表最早出现在美国,一战时期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证券上市公司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1995年财政部发布了实施《实施合并财务报表暂行规定》,拉开了我国合并报表编制的序幕。由于合并报表基础是对股权投资、内部交易数据予以抵消,其数据的取得成为合并报表编制的难点。
一、合并报表概述与现状
(一)合并报表编制范围和程序
合并报表合并范围以是否达到控制来确定。控制包含两项基本要素:一是通过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相关活动享有可变回报;二是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利,并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利影响其回报金额。从实际操作中,一般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断是否能够对被投资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实施控制为主要依据,如半数以上表决权、任免和委派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多数成员等。
(二)合并报表编制准备与编制程序
编制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统一会计政策与会计期间、权益法调整子公司股权投资、外币报表折算。实际工作中还应对内部单位间的交易事项予以核对和确认。
并报表编制程序主要有:编制合并工作底稿、编制抵消分录、计算合并项数据。实际工作中,在个体报表基础上首先进行报表加总形成合并底稿,查找内部交易并逐笔编制抵消分录,最后计算得出合并报表数据。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编制合并报表的优势
财务共享管理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一级数据中心设置“一帐式”会计账簿,集中进行数据处理的新型管理模式。财务共享管理可有效解决集团企业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和时间难以控制的困难。
(一)共享模式下的集中核算更有利于财务政策与标准的统一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集中核算,是在会计政策、会计科目、核算标准统一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以实现会计数据的集中处理。集中核算一般设置在集团层面一级部署,会计数据的取得和传递更加方便。由于会计政策、科目、核算标准的统一,与传统核算方式相比,共享模式下的集中核算具有先天性的优势。
(二)共享模式下的集中核算更有利于内部关联交易数据取得
在同一数据中心,核算过程可以利用财务系统设置协同规则,建立协同平台,内部交易发生时,强制由内部单位一方发起协同单据,另一方接收协同单据进行确认,从而有效降低内部交易数据取得难度,杜绝内部交易账务处理不一致情况,保证合并抵消数据的正确性。
(三)共享模式下的集中核算更有利于内部交易抵消分录的编制
在同一数据中心,可将通过协同平台处理的内部交易数据强制登记抵消分录模板,将内部交易合并由事后对账变为事前控制,极大地方便了抵销分录的编制。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在共享模式下,同一数据中心,合并工作底稿可通过报表自动加总功能实现,通过协同平台获取抵消分录数据,内部债权债务实现自动对账。合并报表编制只需考虑母子公司股权投资的抵消和股权投资及关联交易的后期处理问题。
(一)股权投资的抵消
股权投资可根据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科目,按照母公司享有的股权份额计算录入抵消分录,其他投资方享有的股权权益份额,作为报表少数股东权益反映,合并差额区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分别计入合并报表“资本公积”和商誉(营业外收入)科目反映。
(二)股权投资抵销的后续处理
股权投资连续抵消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由于母公司(合并方)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合并成本,合并报表时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全额抵消后,被合并方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应予转回,需要补录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分录。
(三)内部关联交易后续处理
内部关联交易的后续处理主要是指内部购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上期未实现收益在本期的回冲。如内部购建固定资产时,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原值是不同的,应将个别报表折旧数额予以调整。按照购入方扣除未实现收益后的原值重新计算折旧数额,并将差额分别计入抵消分录的累计折旧(借方)和固定资产(贷方)。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合并报表编制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可以看出,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合并报表的编制变得简单、直接和准确。但共享模式下合并报表的编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共享模式下协同平台的建立非常复杂,且存在数据中心限制
协同平台的建立需要逐项梳理内部交易事项,通过系统设定,强制协同操作并登记抵消分录。协同平台难点主要是梳理内部交易和建立协同规则上,需要不断完善方可成功。同时,协同平台仅对同一数据中心有效,非同一数据中心,仍需通过以往方式,在总公司(上级)层面进行抵销。
(二)内部关联交易未实现收益仍存在精确计算问题
通过协同平台合并内部交易并没有解决未实现收益精确计算问题。实际工作中,未实现收益的抵消是根据毛利计算确定的,获得了会计和审计行业的广泛认可。但毛利数据未考慮税金、期间费用及总部管理费,显然是不精确的。共享模式下,内部交易的抵消也仅考虑了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抵消,虽然协同平台令数据采集更加直接、准确,但依然无法做到税金、期间费用、总部管理费的匹配,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更加方便、准确的数据计算与采集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树娟.财务共享服务在国内企业集团中的应用研究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7.
[2]刘春晓.建筑业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海滨,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福建电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