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把育人的工作放在首位,利用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
  介绍化学发展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对化学、矿物学感兴趣,尤其热衷于化学实验。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生未曾听过大学的化学课。但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勤奋自学和化学研究,他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有机化学权威。我通过介绍舍勒的事迹,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良好品质。
  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向学生介绍原子的结构发现,从道尔顿到汤姆生,再到卢瑟福,这些科学家经过了漫长的研究,不畏权威,大胆探索,终于探究出了原子的结构。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大胆思维,勇于创新,倾心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用实验证实了空气是由氧气与氮气组成的,并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通过这些科学家的事迹介绍,学生端正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了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利用一些典型事例或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国著名化学家、化工专家侯德榜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日本人威逼永利合作,侯德榜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并成功研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工艺,与西方的“索尔维制碱法”相比,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实用环保,并创建了我国首个制碱工厂生产“红三角”牌碱,可谓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
  再如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我们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污染的知识。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升,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病、水俣病,等等,都是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利用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化学知识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只要努力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插入,一定能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分子、原子、离子的教学中,在学生搞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概念,物质的可分与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在学习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知识的时候,因势利导,教育学生了解内因是物质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等,让学生了解量变引起质变、量变与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特别注重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最有利的途径。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完成一个化学实验,就要先准确选择实验仪器、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然后是正确地组装实验装置,加化学药品,实验操作,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为了使学生能很好地完成这一列的实验过程,我要求学生分组合作、相互协调,完成实验装置的组装,完成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且讨论研究得出实验结论。这样,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实验过程中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计算的传统教学不像化学实验教学那么精彩,是最枯燥无味的教学,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化学计算的学习无味而厌倦化学学科的学习。如何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掌握化学计算呢?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的例题,再通过好、中、差的组合,进行对例题的研究讨论,然后把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讨论完毕后,小组推荐组长汇报存在的不懂的问题,最后由教师统一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讨论产生问题,存在问题的学生产生了要解决问题的欲望,由被动地接受化学计算的教学变成了主动地学习。教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所以,在课堂上我选择问题集中的地方进行解答,下课时我对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单独进行解答,这样,让教师高高在上的印象在学生心里得到了解除,使他们主动来和我接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从而间接地进行了德育渗透。只有师生彼此尊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不但是化学老师的职责,而且是化学老师的使命。只要我们长期坚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结合实际,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学好化学,用好化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引路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着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
摘 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的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做到:身教胜于言教,传递给学生榜样的力量;结合实践,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标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主人翁的意识;恰当地给学生施加压力,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民主环境,培养学生轻松自主地成长。  关键词: 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方法 教师工作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好习惯是人在神经
摘 要: 美术教学要走出美术小天地,寻找跨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为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关键词: 美术综合素质 音乐 融会贯通    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使不同学科体系知识从分化走向整合,产生并发展了许多综合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所以“综合性”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类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美术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因此,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我们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教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相应发展,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究且认真深思的。  中国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指导”恰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具有的差异
摘 要: 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进行唱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水平,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他们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思想品德素质 文化素质 身心素质 创新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进行唱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水平,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他们全面、自由
近年来,针对各地忽视教育方针,片面追求升学率,为考而教,为考而练,加班加点,狂轰滥炸,师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成天晕头转向,疲于应付,但教学效果却不见提高的现状,鲁苏等省实施规范办学,严禁节假日补课,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保护了师生的身心健康。为达到减时不减效的目的,我校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市、县、校三级的“同课异构、和谐共振”大型公开课等活动,狠抓课堂效果。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结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