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宝贝俩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他们的破坏力也增强了,让我烦心的事也多了。
宝贝是否在撒谎
当初只有宝儿一个孩子时,事情就简单家中的坏事、淘气事儿,基本都是他一人的责任,我和先生只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教育即可。现在呢,贝贝这个孩子也大到了会惹祸的年龄。偏偏这两个孩子都能说会道,都把自己当成乖孩子。坏事?怎么可能是乖宝宝干的?肯定是对方,自己最无辜了。
比如有一次,先生发现买回来的装着圣诞节用的充气圣诞老人和小火车的纸箱被人推倒了,很生气,抓住在边上玩的贝贝问是谁干的,贝贝毫不犹豫“是哥哥干的。”我和先生也觉得那箱子很重,贝贝不可能搬得动,就信了贝贝的话,责令宝儿将功赎罪,把两个纸箱子再摞到一起。不想宝儿根本不认账,不过也解释不清楚不是他干的,在我们的压力下只好乖乖地把两个纸箱子叠放好。
不想在他转身叫爸爸验收的功夫,我就见站在边上的贝贝抬起一脚,踹到宝儿刚刚摞好的上面那个箱子上,于是破坏现场再现,看她熟练的动作显而易见不可能是第一次做
我和先生面面相觑,原来貌似合理的推论不一定正确很可能我们冤枉了宝儿
这是被我抓到现行的,没抓住的更是层出不穷:
地板上洒了一摊水,谁干的7
原本放在桌子上的书为什么都扔到了地上?
是谁把碎饼干弄得满地都是?
为什么先生坐在沙发上时裤子上会沾到酸奶?
对于这些问题,现在我的处理方法是不再询问,因为问了也不会有结果,孩子俩肯定互相指证,谁也不承认。尽管父母经常是最权威的法官,可正因此我们也不能冤枉了哪一个,失去法官的公信度。而且我实在无法断定到底是宝贝俩中的哪一个在撒谎,还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做的,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对方干的。
3~6岁的孩子是否明白什么叫撒谎
遇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都很头疼。在我看来,就这些现象来断定哪个孩子在撒谎,似乎也有一点武断。像贝贝这样3岁多的孩子,正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时候,她有时还不能完全分清想象与现实:比如吃饭时一家人在饭桌上说说笑笑,谈到宝儿在贝贝出生的时候用自己的钱给贝贝买了个洋娃娃,爸爸妈妈大力表扬宝儿有爱心,贝贝听了,就把这段经历演化为贝贝小时候曾经给宝儿买过礼物,而且她自己信以为真,后来不断重复这个故事。这是撒谎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仅如此,我还应该表扬贝贝给宝儿买礼物的这种友爱行为。
很多时候,贝贝在不经意干了坏事以后,确实没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等事后我问时,她的理解就是,我是好孩子,好孩子是不会干这种事的,所以,是哥哥干的。这种逻辑在成人的眼里显而易见就是狡辩,可这就是孩子的逻辑。我感觉没有必要一定要逼着孩子承认他是坏孩子。
至于6岁的宝儿,我认为他已经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明白“Do Into others as you want others do Into you”(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他知道多吃糖不好,但是控制不住自己吃糖的欲望,偷吃了糖以后怕我们生气,于是选择说谎话,在他看来让爸爸妈妈高兴比说真话更重要一些。有一天晚上,宝儿偷吃糖的时候被他爸爸抓住了,先生很生气,而让他更生气的是宝儿不敢跟他说实话,最后被先生抓到真凭实据——宝儿嘴里含着一块糖,宝儿才吞吞吐吐地说了真话。不过,宝儿承认说谎了以后,先生没有继续惩罚孩子,让边上的我稍稍松了一口气。
发现宝贝撒谎后父母该怎么办
家有调皮捣蛋的两宝,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与其追究宝贝说谎的责任,不如直接请他们自己收拾局面。
就如上面说的第一个事例,我认为是经过比较合理的推理得出的结论,结果还是判断失误。因此除非亲眼看见,否则我认为批评哪一个孩子都不合适。即便是许诺“说实话妈妈不惩罚”,也有可能发展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诱供”——因为妈妈需要找出一个说假话的,所以我承认了妈妈就不会生气。
对于宝贝的无心之失,不妨忽略他们其中有一个可能说谎的事实,直接布置任务请他们自己收拾残局:
1.宝贝,水洒在地上,很容易摔跤,快去帮妈妈拿纸巾来擦掉,谢谢你哦。
2.哦,看来我们家的书会自己往地下跑,看看我们家宝贝谁最勤快,帮妈妈把它们收拾好?
3.谁把饼干丢到地下的?妈妈数一二三,好孩子就会帮助妈妈把它们捡起来,对不对?
4.酸奶沾到爸爸裤子上会很难受的,我们给爸爸拿纸巾,帮爸爸擦干净,好不好?
对于搞不清自己是否说谎的3岁的小贝贝,不需要刻意强调她说谎这件事,但需要肯定她做好孩子的愿望,同时引导孩子分清理想与现实。
“贝贝是好孩子,知道要给哥哥买玩具,一起分享,爸爸妈妈周末带你去玩具吧,你挑一个玩具给哥哥,好不好?”
对于6岁已经具有分辨是非能力的宝儿,我的处理方法是:说谎这件事本身需要批评,但更重要的是找准时机告诉他做一个诚买的人。
在宝儿说谎的事情过后,我特意找了一个时间单独问宝儿:有时宝儿不说真话是怕爸爸妈妈批评,还是觉得承认了爸爸妈妈会不喜欢你?宝儿磨叽了很长时间,才跟我说是怕爸爸妈妈不再喜欢他,更重要的是lose face(丢脸)。我哭笑不得:原来孩子什么都明白,就是羞于承认。于是我和先生也跟着改变策略,由批评说谎转成表扬诚实。
机会说来就来,这个周末宝儿饿了,在厨房拿妈妈做好的饼时不小心摔了盘子,这回惊魂未定的宝儿及时向闻声出来的爸爸承认:是我摔的盘子!先生很高兴,清理完现场后大大地表扬了宝儿,做错了事没关系,爸爸妈妈不会惩罚你,也不会生气,可是不说实话的后果就比较严重,因为这样以后就没有人再相信宝儿啦。宝儿很开心。皆大欢喜。
现在才感觉,养儿育女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宝贝是否在撒谎
当初只有宝儿一个孩子时,事情就简单家中的坏事、淘气事儿,基本都是他一人的责任,我和先生只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教育即可。现在呢,贝贝这个孩子也大到了会惹祸的年龄。偏偏这两个孩子都能说会道,都把自己当成乖孩子。坏事?怎么可能是乖宝宝干的?肯定是对方,自己最无辜了。
比如有一次,先生发现买回来的装着圣诞节用的充气圣诞老人和小火车的纸箱被人推倒了,很生气,抓住在边上玩的贝贝问是谁干的,贝贝毫不犹豫“是哥哥干的。”我和先生也觉得那箱子很重,贝贝不可能搬得动,就信了贝贝的话,责令宝儿将功赎罪,把两个纸箱子再摞到一起。不想宝儿根本不认账,不过也解释不清楚不是他干的,在我们的压力下只好乖乖地把两个纸箱子叠放好。
不想在他转身叫爸爸验收的功夫,我就见站在边上的贝贝抬起一脚,踹到宝儿刚刚摞好的上面那个箱子上,于是破坏现场再现,看她熟练的动作显而易见不可能是第一次做
我和先生面面相觑,原来貌似合理的推论不一定正确很可能我们冤枉了宝儿
这是被我抓到现行的,没抓住的更是层出不穷:
地板上洒了一摊水,谁干的7
原本放在桌子上的书为什么都扔到了地上?
是谁把碎饼干弄得满地都是?
为什么先生坐在沙发上时裤子上会沾到酸奶?
对于这些问题,现在我的处理方法是不再询问,因为问了也不会有结果,孩子俩肯定互相指证,谁也不承认。尽管父母经常是最权威的法官,可正因此我们也不能冤枉了哪一个,失去法官的公信度。而且我实在无法断定到底是宝贝俩中的哪一个在撒谎,还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做的,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对方干的。
3~6岁的孩子是否明白什么叫撒谎
遇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都很头疼。在我看来,就这些现象来断定哪个孩子在撒谎,似乎也有一点武断。像贝贝这样3岁多的孩子,正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时候,她有时还不能完全分清想象与现实:比如吃饭时一家人在饭桌上说说笑笑,谈到宝儿在贝贝出生的时候用自己的钱给贝贝买了个洋娃娃,爸爸妈妈大力表扬宝儿有爱心,贝贝听了,就把这段经历演化为贝贝小时候曾经给宝儿买过礼物,而且她自己信以为真,后来不断重复这个故事。这是撒谎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仅如此,我还应该表扬贝贝给宝儿买礼物的这种友爱行为。
很多时候,贝贝在不经意干了坏事以后,确实没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等事后我问时,她的理解就是,我是好孩子,好孩子是不会干这种事的,所以,是哥哥干的。这种逻辑在成人的眼里显而易见就是狡辩,可这就是孩子的逻辑。我感觉没有必要一定要逼着孩子承认他是坏孩子。
至于6岁的宝儿,我认为他已经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明白“Do Into others as you want others do Into you”(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他知道多吃糖不好,但是控制不住自己吃糖的欲望,偷吃了糖以后怕我们生气,于是选择说谎话,在他看来让爸爸妈妈高兴比说真话更重要一些。有一天晚上,宝儿偷吃糖的时候被他爸爸抓住了,先生很生气,而让他更生气的是宝儿不敢跟他说实话,最后被先生抓到真凭实据——宝儿嘴里含着一块糖,宝儿才吞吞吐吐地说了真话。不过,宝儿承认说谎了以后,先生没有继续惩罚孩子,让边上的我稍稍松了一口气。
发现宝贝撒谎后父母该怎么办
家有调皮捣蛋的两宝,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与其追究宝贝说谎的责任,不如直接请他们自己收拾局面。
就如上面说的第一个事例,我认为是经过比较合理的推理得出的结论,结果还是判断失误。因此除非亲眼看见,否则我认为批评哪一个孩子都不合适。即便是许诺“说实话妈妈不惩罚”,也有可能发展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诱供”——因为妈妈需要找出一个说假话的,所以我承认了妈妈就不会生气。
对于宝贝的无心之失,不妨忽略他们其中有一个可能说谎的事实,直接布置任务请他们自己收拾残局:
1.宝贝,水洒在地上,很容易摔跤,快去帮妈妈拿纸巾来擦掉,谢谢你哦。
2.哦,看来我们家的书会自己往地下跑,看看我们家宝贝谁最勤快,帮妈妈把它们收拾好?
3.谁把饼干丢到地下的?妈妈数一二三,好孩子就会帮助妈妈把它们捡起来,对不对?
4.酸奶沾到爸爸裤子上会很难受的,我们给爸爸拿纸巾,帮爸爸擦干净,好不好?
对于搞不清自己是否说谎的3岁的小贝贝,不需要刻意强调她说谎这件事,但需要肯定她做好孩子的愿望,同时引导孩子分清理想与现实。
“贝贝是好孩子,知道要给哥哥买玩具,一起分享,爸爸妈妈周末带你去玩具吧,你挑一个玩具给哥哥,好不好?”
对于6岁已经具有分辨是非能力的宝儿,我的处理方法是:说谎这件事本身需要批评,但更重要的是找准时机告诉他做一个诚买的人。
在宝儿说谎的事情过后,我特意找了一个时间单独问宝儿:有时宝儿不说真话是怕爸爸妈妈批评,还是觉得承认了爸爸妈妈会不喜欢你?宝儿磨叽了很长时间,才跟我说是怕爸爸妈妈不再喜欢他,更重要的是lose face(丢脸)。我哭笑不得:原来孩子什么都明白,就是羞于承认。于是我和先生也跟着改变策略,由批评说谎转成表扬诚实。
机会说来就来,这个周末宝儿饿了,在厨房拿妈妈做好的饼时不小心摔了盘子,这回惊魂未定的宝儿及时向闻声出来的爸爸承认:是我摔的盘子!先生很高兴,清理完现场后大大地表扬了宝儿,做错了事没关系,爸爸妈妈不会惩罚你,也不会生气,可是不说实话的后果就比较严重,因为这样以后就没有人再相信宝儿啦。宝儿很开心。皆大欢喜。
现在才感觉,养儿育女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