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整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間交流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中,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呢?
一、 加强教师间的互动
通过加强教师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工合作,提高了集体备课工作的实效。例如,我们几位任课教师分工合作,我负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一章的学习卷的编写,在得到其他老师手把手地指导,编拟好全章学习卷后,我深刻体会到:“非线性”非常注重为学生搭建学习“脚手架”,而且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铺设一些必要的步骤,突出局部练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第一课时,我先设计的学习卷开头是这样的。
问题1:国庆长假,李明班上的同学相约到某旅游点参观,旅游点的门票是每人5元,团体参观旅游可优惠,一次购买门票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现李明一行有27人,你给参谋参谋,看如何购票合适?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列式中发现不等关系,给其他老师看后,他们提出,学生可能知道答案,但是并不是用不等式的形式列了,可以把问题设计得目的更明确一些,于是我作了如下的修改:
问题1:国庆长假,李明班上的同学相约到某旅游点参观,旅游点的门票是每人5元,团体参观旅游可优惠,一次购买门票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现李明一行有27人,你给参谋参谋,看如何购票合适?
分析与思考:
(1)购买27张门票要付的款:
(2)若购买30张门票要付的款:
(3)购买27张门票划算还是买30张门票划算?为什么?
(4)如果只有20人去旅游,是否也购买30张门票?为什么?
(5)若x个人去旅游才买团体票合算,则依题意列式为:
在27和20中能使此式成立的是: 。
你还能找出哪些能使之成立的数值? 。
另外,教师间互相听课,外出教研交流,如到各兄弟学校听课学习。
二、加强学生间的互动
在组内的合作交流的过程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加分,督促不参与交流的同学,当某一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或障碍时,可以对该小组加以指导,或者作为普通一员,参与交流讨论。此外,教师还可组织组际交流,小组可推选代表阐述本组合作交流的成果,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格局。在教学中发动学生去议去说。比如,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中设计中有一道题, 如图 ∠BOC=10°,∠0C=20°,∠B=25°,求∠A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体间发生互动,了解他人学习方式,模仿他人行为,增进彼此感情,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也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多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现代的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他们自己乐意的生活”。如我在教方程概念时,就进行了这样一种设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好吗?(使学生产生好奇),请哪位同学能将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是几岁?你信吗?(学生兴奋),同学们纷纷动起来。甲说:我算的结果是21,我说,你今年13岁了。已说:我算的是23。我回答,你今年14岁了……正在大家七嘴八舌不停地报各自算的结果让老师猜他们的年龄时,忽然有位同学大声说:“老师,您把您的结果告诉我,我也能猜出您今年多大了”?我略沉思了一下说“75”,他低头算一会,马上说:“40岁”。你猜对了!当场对他进行了表扬。接着我问他,你是怎么猜出的呢?他一本正经地说:“你看,75+5=80,再拿80÷2=40,所以你40岁了,老师我猜的对不对?”“猜对了,你真聪明”。趁着这个机会,我向同学们解释:假设你的年龄为x岁,那么2x甲-5=21,2 x乙-5=23,所以x甲=13,x乙=14;紧接着又向同学们介绍了方程的概念。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解方程打下了基础。在这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堂的“角色”。
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了一个以谈话进行的双向交流,讨论进行的多向交流,探究研讨进行的综合交流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通过互看、互说、互辩、互帮、互问、互评,实现了由单向师生传递向多向立体化综合交流转变,在“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中,怎样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呢?
一、 加强教师间的互动
通过加强教师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工合作,提高了集体备课工作的实效。例如,我们几位任课教师分工合作,我负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一章的学习卷的编写,在得到其他老师手把手地指导,编拟好全章学习卷后,我深刻体会到:“非线性”非常注重为学生搭建学习“脚手架”,而且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铺设一些必要的步骤,突出局部练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第一课时,我先设计的学习卷开头是这样的。
问题1:国庆长假,李明班上的同学相约到某旅游点参观,旅游点的门票是每人5元,团体参观旅游可优惠,一次购买门票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现李明一行有27人,你给参谋参谋,看如何购票合适?我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列式中发现不等关系,给其他老师看后,他们提出,学生可能知道答案,但是并不是用不等式的形式列了,可以把问题设计得目的更明确一些,于是我作了如下的修改:
问题1:国庆长假,李明班上的同学相约到某旅游点参观,旅游点的门票是每人5元,团体参观旅游可优惠,一次购买门票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现李明一行有27人,你给参谋参谋,看如何购票合适?
分析与思考:
(1)购买27张门票要付的款:
(2)若购买30张门票要付的款:
(3)购买27张门票划算还是买30张门票划算?为什么?
(4)如果只有20人去旅游,是否也购买30张门票?为什么?
(5)若x个人去旅游才买团体票合算,则依题意列式为:
在27和20中能使此式成立的是: 。
你还能找出哪些能使之成立的数值? 。
另外,教师间互相听课,外出教研交流,如到各兄弟学校听课学习。
二、加强学生间的互动
在组内的合作交流的过程时,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加分,督促不参与交流的同学,当某一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或障碍时,可以对该小组加以指导,或者作为普通一员,参与交流讨论。此外,教师还可组织组际交流,小组可推选代表阐述本组合作交流的成果,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格局。在教学中发动学生去议去说。比如,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中设计中有一道题, 如图 ∠BOC=10°,∠0C=20°,∠B=25°,求∠A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体间发生互动,了解他人学习方式,模仿他人行为,增进彼此感情,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也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多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现代的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他们自己乐意的生活”。如我在教方程概念时,就进行了这样一种设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好吗?(使学生产生好奇),请哪位同学能将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是几岁?你信吗?(学生兴奋),同学们纷纷动起来。甲说:我算的结果是21,我说,你今年13岁了。已说:我算的是23。我回答,你今年14岁了……正在大家七嘴八舌不停地报各自算的结果让老师猜他们的年龄时,忽然有位同学大声说:“老师,您把您的结果告诉我,我也能猜出您今年多大了”?我略沉思了一下说“75”,他低头算一会,马上说:“40岁”。你猜对了!当场对他进行了表扬。接着我问他,你是怎么猜出的呢?他一本正经地说:“你看,75+5=80,再拿80÷2=40,所以你40岁了,老师我猜的对不对?”“猜对了,你真聪明”。趁着这个机会,我向同学们解释:假设你的年龄为x岁,那么2x甲-5=21,2 x乙-5=23,所以x甲=13,x乙=14;紧接着又向同学们介绍了方程的概念。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解方程打下了基础。在这轻松、欢快的氛围下,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堂的“角色”。
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了一个以谈话进行的双向交流,讨论进行的多向交流,探究研讨进行的综合交流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通过互看、互说、互辩、互帮、互问、互评,实现了由单向师生传递向多向立体化综合交流转变,在“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