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关系

来源 :中国商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2
  
  摘 要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环境问题已日益严峻和凸显,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因此,积极探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重新审视并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秉着从哪个实际出发的角度,全面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这对矛盾的统一体,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生态良性循环的有效目标。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关系 探讨
  从不同角度来重新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改变发展策略中重经济发展略环境保护的误区,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动态平衡,这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简读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显出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一面是经济指数的攀升,一面是资源枯竭和环境的恶化,其中的谁轻谁重很明显。从不同侧面探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更有助于对症下药,促进环境得到进一步改进,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
  (一)资源掠夺的无限扩张
  经济增长的方式是靠资源的无限开采来提升的,这样的短浅目光往往就会造成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大量的烟尘,各种工业生产方兴未艾,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往往以追求利益补偿为代价,企业主缺少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愿意在环境保护设备方面增加投入和加强管理,甚至经常性闲置环保设备并偷偷排污,特别经济城镇一体化战略思想的推出,许多都以政绩追求为目的,资源型工业发展、经济结构对环境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水泥粉尘、噪声污染等都是经济追求的牺牲品。
  (二)粗放型经济的方式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粗放的增长,尤其是区域经济对生态破坏更是不堪重负。大气环境、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大大的降低了群众的环境生活质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造成产品质量低劣,技术水平严重偏低,尤其是对矿产资源、电子产品、化工用品、能源事物等的开采,在粗放的前提下表现的是技术上的落后,完全没有更好的措施来化解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等的严重破坏,都是以环境破坏的代价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对生态平衡的一个挑战。
  (三)慵懒埋怨的不作为
  对经济的盲目追求,就会忽略对环境的保护。在管理层次上,管理人员的慵懒作风,没有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监察执法力量也较为薄弱,执法和管理力度不够,对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采取包容的态度,加之意识淡薄,对一些认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径漠不关心,造成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加剧,草地资源退化,生物多样化减少,沙漠化、石漠化和荒漠化日益严重,空气及淡水质量急速下降,生态平衡日益失调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浅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从不同角度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更有利于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的生态发展局面。
  (一)单一发展的趋势
  单一发展,就是单纯的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为终极目标,比如树木的乱砍乱伐,资源的无限使用,废气、尾气的随意排放,小型的污染企业超标破坏等等,都是建立在对经济追求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刻,以GDP来衡量,却忽视环境指数,尤其是有些人为对环境治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追求短期效应,而疏忽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只重视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问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的发展史成直线攀爬的,而环境问题在逐步积累,最终造成气候变化、泥石流、地震、海啸、各种疾病相应而出等不良反应,导致经济滞后与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二)相互博弈的统一运动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产力的飞速进步,信息技术、高科技的出现,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手段不断进步,经济要素也开始显出更大的优势;但是人们开始担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得不限制开发、利用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环境保护而被迫建立起各种条约、机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经济活动。从而看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博弈的,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事实上,环境保护不是无关紧要而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保护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目的是为了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生存,其实质是要求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
  (三)矛盾的统一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对立性,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大搞开发,虽然经济上去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是会严重影响到环境的质量;相反,如果片面强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就无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两者之间存在统一性,因为,经济发展包括工农业的飞速发展,城镇一体化的建设,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或者特定的环境之中,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足的自然资源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性条件和良性的发展后劲,任何经济发展行为都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同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更加需要经济条件的有力支撑,在经济上、技术上、物质上、人力上才能更好的满足环境保护的维护,并且为改善环境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为健康、生态、绿色的环境保护提供物质上的需求。
  三、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模式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危机,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活动中,缺乏对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的理念,就会造成更大的环境破坏问题,积极探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性发展,更好的实现互惠互赢。
  (一)树立生态可持续理念
  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必须具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和实践态度,加强对全公众的环保教育,推广科学发展观,积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弘扬施行绿色消费绿色生产,政府、大企业、领导应当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用心去实践绿色生产生活,从小事做起,带动公众的环保意识由自发升华为自觉、由被动上升到主动,打造一个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社会[2]。树立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改变单靠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局面,转为环境的优化更好的服务经济增长;通过不同措施化解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搭建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桥梁,以各种形式宣扬人和自然和谐的理念,普及各类科普知识,形成保护环境、普及知识、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共识并付诸于行动;开发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一切以生态和谐为目标,不盲目消费和过度开采,形成良好的生活生活方式。
  (二)开拓绿色市场产业链
  绿色市场的形成是解决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通过用绿色的理念来考核各类经济指标,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的有效、绿色通道,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发展途径,对经济实行循环模式探讨,建立循环利用的生产新模式,将环境破坏的程度降到最低水平。并建立生产“绿色链条”,实现对资源、产品、废物的再生,对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利用,阻止资源无限开采,产品随意出炉,污染随意出现等不良现象,构建有特色、简洁、卫生的末端治理模式;努力改进产品设计,改变生产工艺,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在企业建设方面,在郊区建立生态工业园基地,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循环,培育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状态。
  (三)严格管理强化措施
  管理是一门科学,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建立各种环境保护的管理机制和措施,是促进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建立和谐发展的环境管理机制,按照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齐抓共管的合力体系,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取缔环境破坏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增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包括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环保执法。同时在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的同时,让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让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活动、环境决策、监督中来。
  (四)依托科技改进环保
  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在改进环境的措施上,思考如何提升科技水平来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并把先进的环保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环境技术研发体系,让环境保护作为新兴的科技技术产品,实现经济的加快增长。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打破地方与部门分割,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污染治理设施资质运营制度,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3]。环保也可以是先进生产力,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引擎”,才能更好的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创造更有利于生活、生产的良性氛围。
  四、总结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利关系正好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有利因素,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审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辩证关系,将会更好的形成双赢互惠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亚梅.试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天府新论.2006.S2.
  [2]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1999.
  [3]王其藩,马山.我国大城市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初步研究.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198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建立和谐社会,必须有和谐的劳资关系作基础。本文从我国企业劳资矛盾的突出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构建我国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和谐 社会公平  一、我国劳资矛盾的表现  1.劳动条件和环境恶劣,因忽视安全造成的工伤事故不断,健康和生命得不到保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针对代理问题的内部解决机制。本文以公司治理效应作为角度。对内部治理结构中董事会规模、股权结构、高管薪酬和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对公司业绩波动性的影响进行文献梳理。   关键词 内部治理结构 业绩波动性  公司治理效应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热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公司运营能力分析,离不开企业实际情况和信息的支持。只有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才能使企业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使经营者发现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企业资源结构的优劣,在企业运营的诸多方面作出正确决策和战略思考,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公司 运营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和方法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关系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经济变化的特点,抓住了目前西方国家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主要矛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深,这种营销思想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F61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本文将通过帮助广大邮政支局长掌握在邮政支局内实行标杆管理的工具,以科学的方法论来挖掘邮政支局未开发的潜能,将标杆管理深化到专项标杆管理、支局文化建设、直至全员岗位对标、岗位创标之中,帮助支局长了解自己的支局,认清竞争对手,确定最优流程,并且有效整合到支局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打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并购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活跃的企业交易和产权变动方式,它可以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本扩张,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之我国资本运营起步较晚,企业并购的风险显得更大一些。  关键词 企业并购 财会风险      一、前期调研的财务问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在建筑行业的竞争压力日渐明显的今天,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不光只是来自建筑企业的现场施工工作中,还有来自企业的财务方面的风险,并且财务方面的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是与日俱增的。不过财务风险发生既有外因,又有内因。本文将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会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和对于这
期刊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2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样,在旅游业和信息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目的地通过网络构建营销系统,把旅游目的地推向市场,争取更大的客源也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系统 信息技术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内部控制有效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结果的集中体现。股权结是企业产权配置的基础,董事会治理是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首先提出研究的背景,然后对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在满足个人和微型企业资金需求、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交易成本等方面发挥优异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目前国内尚缺乏一篇对P2P来源、国内外现状等百科式论证的文章。本文从P2P网络的理论来源、概要、国内外P2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