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动素质有运动能力的含义,主要包括:骨骼肌的发达程度身体的柔韧性、神经传导速度、判断能力、协调性等。对学生运动素质的培养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途径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运动素质不同于身体素质它是指一个人运动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体育 分层教学 素质培养
一、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发挥学生特长,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以往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体育教学效果评定的准则,体现了公正性。根据学生不同层次,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手段,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个学生,督促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同一个体育项目,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身体素质,对某一个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和兴趣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极为重要。
分层次教学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做充分了解,同时伴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改变主动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及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划分要科学化,系统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设置对应的教学目标改变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上的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对教学大纲的深层次理解,较强的专业能力。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改变一贯制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的关系
身体素质在体育锻炼方面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方面。身体素质受遗传因素影响,后天的体育的锻炼和膳食营养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重大影响。如身体的二次发育,身体素质明显增强,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机能特点,而且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和神经调节过程的特点有关。
运动素质有运动能力的含义,主要包括:骨骼肌的发达程度身体的柔韧性、神经传导速度、判断能力、协调性等。运动素质都是由肌肉活动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并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他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因为运动素质都是由肌肉活动表现出来的,是身体各器官系统所表现出的各种技能的能力的综合。
两者之间有不同的侧重点,身体素质包含的范围更为宽泛,而运动素质只是一个人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提高。而运动能力是针对体育运动,只是衡量人体运动能力的一个定义。
三、分层次教学法与运动素质的关联
分层次教学法是体育教学方法的一种运用。学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同。在非智力因素的前提下,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性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清晰可见的外部行为表现。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对自身的运动能力水平有了正确的评价。提高了自我认知水平,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到练习内容上,有目的性的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和体高。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充分表达主观能动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分层次教学法与运动素质的培养
采用分层次教学法顺应了素质教育的潮流,当代教学观的进步。它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在实施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个性潜能的良性发展。学生运动水平的差异性会不断发生变化。在科学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运动水平的层次会发生变化。差者会增强信心,能力会大幅提高。强者会发展的更快。当前体育教学采用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体育选项课是必修课。规范化教学便于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成绩的考核以技能考试为主体。专项技能的考核,既是运动能力素质的考核,也是身体素质的考核。分层次教学法和俱乐部一体式教学模式,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场馆资源和师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只要充分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体现出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运动素质的有效性。
五、素质教育前提下的分层次教学法与运动素质的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分层次教学法作用于体育教学,产生的结果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素质的增强。符合身体发展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所以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好的发挥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結合实际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并使之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进行自主锻炼,形成良好的习惯而受益终身。
总结: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次教学法。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运动素质。体育教师须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开拓创新,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连华.关于高中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乔诚,许建生.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 32(6) : 88-90.
[3]夏贵霞.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 17(2): 73-77.
[4]杨跃飞.高校实施体育课分层教学可行性调查[[J] .中国成人教育,2009(2-4): 161-162.
[5]魏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 (2):75-78
[6]罗西昌.杨宏伟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83-85.
作者信息:
第一作者:杨萌 男 1982.03 大学讲师,工作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专业方向:运动训练与教学
第二作者:赵国荣 男 1982.01 大学讲师,工作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专业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体育 分层教学 素质培养
一、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发挥学生特长,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以往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体育教学效果评定的准则,体现了公正性。根据学生不同层次,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手段,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个学生,督促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同一个体育项目,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身体素质,对某一个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和兴趣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极为重要。
分层次教学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做充分了解,同时伴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改变主动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及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划分要科学化,系统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设置对应的教学目标改变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上的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对教学大纲的深层次理解,较强的专业能力。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改变一贯制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的关系
身体素质在体育锻炼方面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方面。身体素质受遗传因素影响,后天的体育的锻炼和膳食营养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重大影响。如身体的二次发育,身体素质明显增强,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机能特点,而且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和神经调节过程的特点有关。
运动素质有运动能力的含义,主要包括:骨骼肌的发达程度身体的柔韧性、神经传导速度、判断能力、协调性等。运动素质都是由肌肉活动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并不是孤立存在发展的,他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因为运动素质都是由肌肉活动表现出来的,是身体各器官系统所表现出的各种技能的能力的综合。
两者之间有不同的侧重点,身体素质包含的范围更为宽泛,而运动素质只是一个人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提高。而运动能力是针对体育运动,只是衡量人体运动能力的一个定义。
三、分层次教学法与运动素质的关联
分层次教学法是体育教学方法的一种运用。学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同。在非智力因素的前提下,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性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清晰可见的外部行为表现。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对自身的运动能力水平有了正确的评价。提高了自我认知水平,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到练习内容上,有目的性的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和体高。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充分表达主观能动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分层次教学法与运动素质的培养
采用分层次教学法顺应了素质教育的潮流,当代教学观的进步。它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在实施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个性潜能的良性发展。学生运动水平的差异性会不断发生变化。在科学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运动水平的层次会发生变化。差者会增强信心,能力会大幅提高。强者会发展的更快。当前体育教学采用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体育选项课是必修课。规范化教学便于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成绩的考核以技能考试为主体。专项技能的考核,既是运动能力素质的考核,也是身体素质的考核。分层次教学法和俱乐部一体式教学模式,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场馆资源和师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只要充分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体现出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运动素质的有效性。
五、素质教育前提下的分层次教学法与运动素质的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分层次教学法作用于体育教学,产生的结果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素质的增强。符合身体发展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所以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好的发挥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結合实际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并使之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进行自主锻炼,形成良好的习惯而受益终身。
总结:以素质教育为前提,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次教学法。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运动素质。体育教师须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开拓创新,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连华.关于高中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乔诚,许建生.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 32(6) : 88-90.
[3]夏贵霞.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 17(2): 73-77.
[4]杨跃飞.高校实施体育课分层教学可行性调查[[J] .中国成人教育,2009(2-4): 161-162.
[5]魏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 (2):75-78
[6]罗西昌.杨宏伟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83-85.
作者信息:
第一作者:杨萌 男 1982.03 大学讲师,工作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专业方向:运动训练与教学
第二作者:赵国荣 男 1982.01 大学讲师,工作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专业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