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关键词】镇痛 病人控制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其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5~10倍,且作用时间长,残留呼吸抑制作用较少。现比较舒芬太尼与等效价的芬太尼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评价舒芬太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随机选择1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全麻手术后患者行PCIA,其中男104例,女56例,年龄35~70岁,体重50~75kg,主要脏器功能正常,剔除长期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药物过敏者。患者随机分成2组:第1组芬太尼30μg/kg(F组);第2组舒芬太尼3μg/kg(S 组);每组8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 mg。麻醉诱导依次为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5~2mg/kg和阿曲库铵0.8 mg/kg。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维持麻醉,间断静注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时间在2~4 h,术毕患者意识清醒,拔管后开始行PCIA,静脉注射负荷量芬太尼0.05 mg,PCIA给药模式为:负荷量+持续维持量+患者自控镇痛(PCA)量。药物配方:F 组,芬太尼30μg/kg;S 组,舒芬太尼3μg/kg;分别用0.9% 氯化钠溶液稀释到100 ml,PCIA设置为持续流量为2ml/h,PCA 1 ml/次,锁定时间为15 min。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术后疼痛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分标准 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VAS)进行镇痛评分:0分=无痛,l0分=剧烈疼痛。镇静(Ramsay)评分标准为1分:清醒,烦躁不安;2分:清醒,安静合作;3分:欲睡,对指令反应敏捷;4分:入睡,呼之马上反应;5分:入睡,呼之反应迟钝;6分:沉睡,呼之无反应。恶心呕吐评定标准 :0级没有恶心呕吐;I级只有恶心;1I级呕吐1次;111级呕吐2次以上。RR<10次/min或不能唤醒者,停用PCIA,必要时给予纳洛酮拮抗。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
2结果:
2.1 2组镇痛效果比较 S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F组,见表1。
2.2Ramsay评分比较 S组术后1、4、8、12 h镇静评分1>2分的患者比例均高于F组(P<0.05)。见表2。
2.3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2组中仅F组有1例术后4 h出现较为严重的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有1例术后8 h出现RR<10次/min,停用PCIA后,分别静注托烷司琼5mg和纳洛酮0.4mg后缓解。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包括术后减轻疼痛)提出了更高要求。手术后疼痛刺激可诱发一系列的应激性反应。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可引起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烦躁不安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而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增强患者早日康复的信心,缩短住院时间。
PCIA是现代疼痛治疗的较好方法,药物以恒速注人体内,直接作用于中枢受体,与脊髓、延髓、及中脑等痛觉传导区阿片受体结合后提高痛阈,减轻患者疼痛。PCIA在匀速给药的同时,还可根据患者自身需要追加药量,直至自我评估满意。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和PCIA的优点,为临床开展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其静脉内用药的效价是芬太尼的lO倍,镇痛持续时间是芬太尼的2倍,在产生相同的镇痛效果时所用剂量比芬太尼小,并具有起效快、心血管系统稳定、无组胺释放等特点 [2]。
阿片μ受体有μ1和μ2两种亚型,阿片类药物与μ1受体结合即产生镇痛效应,与μ2受体结合则产生呼吸抑制。舒芬太尼与μ1受体的结合较芬太尼有更高的选择性,但与μ2受体结合的选择性正好相反,因此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较芬太尼强,而呼吸抑制则较芬太尼弱。F组有1例使用了纳洛酮,而S组则未用,显示舒芬太尼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芬太尼。本研究显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按1:10等效剂量行PCIA,,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本研究中s组的镇静作用明显高于F组,这可能与舒芬太尼的亲脂性约为芬太尼的2倍,更易于穿过血脑屏障有关,因此表现出更强的镇静作用。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都很低。
综上所述,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3μg/kg用于全麻手术后PCIA的镇痛作用更加完善、安全性高,其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
【参考文献】
[1]方先海,张瑞芹.舒芬太尼及其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53—5.
[2]余守章.新型阿片类药在病人自控镇痛中的应用[J].麻醉与监护论坛,2005,12(1):34—9.
【关键词】镇痛 病人控制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其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5~10倍,且作用时间长,残留呼吸抑制作用较少。现比较舒芬太尼与等效价的芬太尼在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评价舒芬太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随机选择1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全麻手术后患者行PCIA,其中男104例,女56例,年龄35~70岁,体重50~75kg,主要脏器功能正常,剔除长期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药物过敏者。患者随机分成2组:第1组芬太尼30μg/kg(F组);第2组舒芬太尼3μg/kg(S 组);每组8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 mg。麻醉诱导依次为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5~2mg/kg和阿曲库铵0.8 mg/kg。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维持麻醉,间断静注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时间在2~4 h,术毕患者意识清醒,拔管后开始行PCIA,静脉注射负荷量芬太尼0.05 mg,PCIA给药模式为:负荷量+持续维持量+患者自控镇痛(PCA)量。药物配方:F 组,芬太尼30μg/kg;S 组,舒芬太尼3μg/kg;分别用0.9% 氯化钠溶液稀释到100 ml,PCIA设置为持续流量为2ml/h,PCA 1 ml/次,锁定时间为15 min。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术后疼痛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评分标准 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VAS)进行镇痛评分:0分=无痛,l0分=剧烈疼痛。镇静(Ramsay)评分标准为1分:清醒,烦躁不安;2分:清醒,安静合作;3分:欲睡,对指令反应敏捷;4分:入睡,呼之马上反应;5分:入睡,呼之反应迟钝;6分:沉睡,呼之无反应。恶心呕吐评定标准 :0级没有恶心呕吐;I级只有恶心;1I级呕吐1次;111级呕吐2次以上。RR<10次/min或不能唤醒者,停用PCIA,必要时给予纳洛酮拮抗。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
2结果:
2.1 2组镇痛效果比较 S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F组,见表1。
2.2Ramsay评分比较 S组术后1、4、8、12 h镇静评分1>2分的患者比例均高于F组(P<0.05)。见表2。
2.3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2组中仅F组有1例术后4 h出现较为严重的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有1例术后8 h出现RR<10次/min,停用PCIA后,分别静注托烷司琼5mg和纳洛酮0.4mg后缓解。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包括术后减轻疼痛)提出了更高要求。手术后疼痛刺激可诱发一系列的应激性反应。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可引起高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烦躁不安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而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增强患者早日康复的信心,缩短住院时间。
PCIA是现代疼痛治疗的较好方法,药物以恒速注人体内,直接作用于中枢受体,与脊髓、延髓、及中脑等痛觉传导区阿片受体结合后提高痛阈,减轻患者疼痛。PCIA在匀速给药的同时,还可根据患者自身需要追加药量,直至自我评估满意。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和PCIA的优点,为临床开展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其静脉内用药的效价是芬太尼的lO倍,镇痛持续时间是芬太尼的2倍,在产生相同的镇痛效果时所用剂量比芬太尼小,并具有起效快、心血管系统稳定、无组胺释放等特点 [2]。
阿片μ受体有μ1和μ2两种亚型,阿片类药物与μ1受体结合即产生镇痛效应,与μ2受体结合则产生呼吸抑制。舒芬太尼与μ1受体的结合较芬太尼有更高的选择性,但与μ2受体结合的选择性正好相反,因此舒芬太尼的镇痛效应较芬太尼强,而呼吸抑制则较芬太尼弱。F组有1例使用了纳洛酮,而S组则未用,显示舒芬太尼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芬太尼。本研究显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按1:10等效剂量行PCIA,,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本研究中s组的镇静作用明显高于F组,这可能与舒芬太尼的亲脂性约为芬太尼的2倍,更易于穿过血脑屏障有关,因此表现出更强的镇静作用。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都很低。
综上所述,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3μg/kg用于全麻手术后PCIA的镇痛作用更加完善、安全性高,其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
【参考文献】
[1]方先海,张瑞芹.舒芬太尼及其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53—5.
[2]余守章.新型阿片类药在病人自控镇痛中的应用[J].麻醉与监护论坛,2005,12(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