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周恩来总理曾经讲过:“纵观国际风云,谁掌握了青少年,谁就掌握了未来。抓住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就抓住了民族振兴的核心,抓住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大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道德观念,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文明进步。
一.营造氛围,建设高尚的校园文化,以强烈的校园文化感染学生
学校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既要突出传统道德文化,又要体现现代文明的内涵。如我校的“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训就体现了诚信、重责。“在学校做好学生,回家做好孩子”的巨幅壁画,就体现了文明、进步、向上。教室里张贴的名人画像、格言、警句时时激励着学生、感染着学生。用这些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感染学生,培育着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同时学校可以要求教师利用各学科的教学渗透民族文化,按语文、数学、自然、社会、体育等学科,针对本学科特点,结合现代文明的要求和传统美德因素进行思想道德渗透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小歌星”评比;庆“六一”才艺展;美术作品展等。另外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选择教育主题,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组织各种课外教育活动,包括思想政治类:主题班队会、礼仪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科技类:科普参观、成立科技小组等;艺术类:鼓号队、合唱团,成立美术兴趣小组;阅读活动类:开展读书演讲赛,写作比赛等。开设这些课外教育活动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舞台。
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使德育与心理教育融为一体,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因而,学校高度 重视心理教育的作用,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时把握他们的心理波动,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陶冶情操,稳定情绪,完善人格”三个方面入手,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把它贯穿于德育教育过程的始终;可通过开设心理信箱,男女生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对未成年人的心理进行矫正和帮助,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以促进未成年人的个性和谐发展。
三.用“倾注爱心、人文关怀”感染学生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而师生关系的和谐重要的是心灵和谐。而爱是心灵和谐、心灵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支点。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种子使其复苏的春风,而爱责是让他们能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的阳光。完成这两个支点的最佳途径就是,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应讲究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一是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二是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真正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三是要有阳光般的温暖和关爱之心,“如坐春风之中,仰沾时雨之化”,这是古人对教育界的追求。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冷冰冰的训斥,为阳光般的温暖与尊重;变讽刺挖苦为耐心教育,把点滴的爱洒向学生,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心教育的熏陶,从小树立爱心。
四.德育教育全面化、系统化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庆“十一”赛唱爱国歌曲等活动的开展,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是传统美德教育,用学生身边的身残志坚,勤奋好学,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等德育标兵来感染学生。
三是诚信教育,通过收集有关的诚信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演讲比赛形式,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自觉规范道德行为。
四是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开展法制讲座,上法制课等形式,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健全自身人格。
五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看电视,听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扬荣弃耻。
六是反邪教警示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发放宣讲资料等形式,使学生从小树立崇尚科学,珍惜生命的良好品质。
五.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合力,取得教育实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配合,相互促进。为此,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社会、家长的联系,让家庭、社会及时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使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工作上目标一致,内容趋同,形成了德育教育合力,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密切家校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情况,适时举办讲座,开展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定期举行教师与家长情况交流会,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家访,或邀请家长到学校等渠道的联系方法,在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为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取得一定教育实效。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学校和社会及各有关方面要齐抓共管,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勇于创新,形成合力,注重实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作者通联:442216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花竹小学)
一.营造氛围,建设高尚的校园文化,以强烈的校园文化感染学生
学校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既要突出传统道德文化,又要体现现代文明的内涵。如我校的“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训就体现了诚信、重责。“在学校做好学生,回家做好孩子”的巨幅壁画,就体现了文明、进步、向上。教室里张贴的名人画像、格言、警句时时激励着学生、感染着学生。用这些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感染学生,培育着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同时学校可以要求教师利用各学科的教学渗透民族文化,按语文、数学、自然、社会、体育等学科,针对本学科特点,结合现代文明的要求和传统美德因素进行思想道德渗透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小歌星”评比;庆“六一”才艺展;美术作品展等。另外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选择教育主题,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组织各种课外教育活动,包括思想政治类:主题班队会、礼仪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科技类:科普参观、成立科技小组等;艺术类:鼓号队、合唱团,成立美术兴趣小组;阅读活动类:开展读书演讲赛,写作比赛等。开设这些课外教育活动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舞台。
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使德育与心理教育融为一体,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因而,学校高度 重视心理教育的作用,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时把握他们的心理波动,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陶冶情操,稳定情绪,完善人格”三个方面入手,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把它贯穿于德育教育过程的始终;可通过开设心理信箱,男女生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对未成年人的心理进行矫正和帮助,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以促进未成年人的个性和谐发展。
三.用“倾注爱心、人文关怀”感染学生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而师生关系的和谐重要的是心灵和谐。而爱是心灵和谐、心灵世界的两个重要的支点。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种子使其复苏的春风,而爱责是让他们能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的阳光。完成这两个支点的最佳途径就是,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应讲究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一是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二是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真正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三是要有阳光般的温暖和关爱之心,“如坐春风之中,仰沾时雨之化”,这是古人对教育界的追求。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冷冰冰的训斥,为阳光般的温暖与尊重;变讽刺挖苦为耐心教育,把点滴的爱洒向学生,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心教育的熏陶,从小树立爱心。
四.德育教育全面化、系统化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庆“十一”赛唱爱国歌曲等活动的开展,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是传统美德教育,用学生身边的身残志坚,勤奋好学,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等德育标兵来感染学生。
三是诚信教育,通过收集有关的诚信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演讲比赛形式,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自觉规范道德行为。
四是加强法制教育,通过开展法制讲座,上法制课等形式,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健全自身人格。
五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看电视,听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扬荣弃耻。
六是反邪教警示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发放宣讲资料等形式,使学生从小树立崇尚科学,珍惜生命的良好品质。
五.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合力,取得教育实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配合,相互促进。为此,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社会、家长的联系,让家庭、社会及时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使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工作上目标一致,内容趋同,形成了德育教育合力,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密切家校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情况,适时举办讲座,开展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定期举行教师与家长情况交流会,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家访,或邀请家长到学校等渠道的联系方法,在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为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取得一定教育实效。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学校和社会及各有关方面要齐抓共管,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勇于创新,形成合力,注重实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作者通联:442216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花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