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 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无可厚非,但是,在任何社会的任何一种道德体系中,却只有那些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够称得上是高尚的。以合乎道德的手段追求和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只是表明人们追求正当个人利益的手段是合乎道德的,并不说明追求个人利益行为本身就是高尚的。我们要想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努力做到先人后己、先公后私、舍己为人。
关键词:个人利益;高尚;社会美德;
在人类社会中生活,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欲望,也都会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在我国历史上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他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还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曾经评价孔子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孟子在我国历史上被尊称为“亚圣”,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荀子作为我国历史上性恶论的著名代表者,他认为,“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在西方历史上,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就认为,人按照他的自然本性,也就是自然所授予他的权利,就是自我保存,也就是追求一切与他自己有利的、有用的东西。而避免一切与自我保存不利的或有害的东西。狄德罗说:“自爱或具有幸福生活的持续不断的愿望,和我们的存在联系在一起,是我们的体质、本能、感觉和反省的必然结果,是有助于我们的保全、符合自然要求的本源,在自然状态中与其说是恶习,无宁说是美德。”
法国的爱尔维修说:“如果说自然界是服从运动的规律的,那么精神界就是不折不扣地服从利益的规律的。利益在世界上是一个强有力的巫师,它在一切生灵的眼前改变了一切事物的形式。”霍尔巴赫说:“快乐是一件好东西,爱快乐是出于我们的本质;只要快乐使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存、只要它的后果不使别人恼火,快乐就是合理的。财富是世界上大部分好东西的象征;它只有落在利用它的人的手里才成为一种现实。”
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反对人们对正当个人利益的追求。马克思讲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毛泽东说:“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的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刘少奇说:“党允许党员在不违背党的利益的范围内,去建立他个人的以至家庭的生活,去发展他个人的个性和特长。同时,……党在可能的条件下顾全和保护党员个人的不可缺少的利益——如给他以教育学习的机会,解决他的疾病和家庭问题,以至在反动统治的环境下在必要时还要放弃党的一些工作来保存同志等。”邓小平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欲望每个人都有,个人利益每个人也都可以追求。但是,在古今中外的任何一种道德体系中,都没有把仅仅追求个人利益实现、个人欲望满足的行为看作是高尚的。就是以道德的手段来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也只是说明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手段是合乎道德的,并不说明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本身就是高尚的。
孔子对其弟子们问“仁”的回答虽然并不一样,但其中有一条却是很鲜明的:“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意思是只有关心和爱护他人才能称之为“仁”。孔子还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称之为圣王的事业。因为它不仅要有“仁”的品德,而且还要有周济人的物质条件,所以它比“仁”更高一级,称之为“圣”。孟子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称之为“大丈夫”。在孟子看来,一个人只有不顾个人的物质利益,不顾周围的生活条件,不怕艰难困苦,甚至不顾个人身体所遭受的损害,在逆境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
墨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符合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才是高尚的、道德的。他说:“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西方历史上的伏尔泰说:“社会的福利的的确确是道德上的善与恶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不得不根据需要改变我们对义与不义所形成的各种观念。”“在任何地方,美德与丑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代,为公益做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会称为最道德的人。”
爱尔维修说:“美德这个词,我们只能理解为追求共同幸福的欲望,因此,公益乃是美德的目的,美德所支使的行为,乃是它用来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所以美德的观念并不是任意的;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点,所有的人,至少是那些生活于社会中的人,都应当对美德形成同样的观念。”霍尔巴赫说:“德行就是真实地并且经常地对结成社会的人类有益的一切;不德,就是有害于他们的一切。最伟大的德行就是给人们提供最大与最持久的利益的这类行为;而最大的不德就是最扰乱他们对于幸福的倾向、最扰乱社会极必要的秩序的行为。有德性的人是这样的人,他的行为经常使得他的同类生活幸福,不德的人则是这样的人,他的行为使跟他在一起生活的人遭到不幸,而他自己的不幸通常也正是从这里产生的。”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道德高尚的人,指的一定是那些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全党和所有的革命者向白求恩学习。他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邓小平说:“我们从来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我们要向全体人民、全体青年努力宣传这种高尚的道德。”江泽民也强调“我们党一直要求,所有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都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决不允许以权谋私。”
综上所述可见:在人类社会中生活,每个人都可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但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与幸福,并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是以道德的手段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也只是表明追求正当个人利益的手段是合乎道德的,并不说明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是高尚的。只有那些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富有牺牲精神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称得上是高尚的、崇高的。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想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努力做到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参考文献:
[1]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年版
[4]朱伯昆.先秦伦理学.北京大学.1984年版
[5]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关键词:个人利益;高尚;社会美德;
在人类社会中生活,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欲望,也都会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在我国历史上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他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还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曾经评价孔子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孟子在我国历史上被尊称为“亚圣”,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荀子作为我国历史上性恶论的著名代表者,他认为,“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在西方历史上,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就认为,人按照他的自然本性,也就是自然所授予他的权利,就是自我保存,也就是追求一切与他自己有利的、有用的东西。而避免一切与自我保存不利的或有害的东西。狄德罗说:“自爱或具有幸福生活的持续不断的愿望,和我们的存在联系在一起,是我们的体质、本能、感觉和反省的必然结果,是有助于我们的保全、符合自然要求的本源,在自然状态中与其说是恶习,无宁说是美德。”
法国的爱尔维修说:“如果说自然界是服从运动的规律的,那么精神界就是不折不扣地服从利益的规律的。利益在世界上是一个强有力的巫师,它在一切生灵的眼前改变了一切事物的形式。”霍尔巴赫说:“快乐是一件好东西,爱快乐是出于我们的本质;只要快乐使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存、只要它的后果不使别人恼火,快乐就是合理的。财富是世界上大部分好东西的象征;它只有落在利用它的人的手里才成为一种现实。”
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反对人们对正当个人利益的追求。马克思讲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毛泽东说:“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的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刘少奇说:“党允许党员在不违背党的利益的范围内,去建立他个人的以至家庭的生活,去发展他个人的个性和特长。同时,……党在可能的条件下顾全和保护党员个人的不可缺少的利益——如给他以教育学习的机会,解决他的疾病和家庭问题,以至在反动统治的环境下在必要时还要放弃党的一些工作来保存同志等。”邓小平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欲望每个人都有,个人利益每个人也都可以追求。但是,在古今中外的任何一种道德体系中,都没有把仅仅追求个人利益实现、个人欲望满足的行为看作是高尚的。就是以道德的手段来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也只是说明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手段是合乎道德的,并不说明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本身就是高尚的。
孔子对其弟子们问“仁”的回答虽然并不一样,但其中有一条却是很鲜明的:“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意思是只有关心和爱护他人才能称之为“仁”。孔子还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称之为圣王的事业。因为它不仅要有“仁”的品德,而且还要有周济人的物质条件,所以它比“仁”更高一级,称之为“圣”。孟子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称之为“大丈夫”。在孟子看来,一个人只有不顾个人的物质利益,不顾周围的生活条件,不怕艰难困苦,甚至不顾个人身体所遭受的损害,在逆境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
墨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符合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才是高尚的、道德的。他说:“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西方历史上的伏尔泰说:“社会的福利的的确确是道德上的善与恶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不得不根据需要改变我们对义与不义所形成的各种观念。”“在任何地方,美德与丑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代,为公益做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会称为最道德的人。”
爱尔维修说:“美德这个词,我们只能理解为追求共同幸福的欲望,因此,公益乃是美德的目的,美德所支使的行为,乃是它用来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所以美德的观念并不是任意的;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点,所有的人,至少是那些生活于社会中的人,都应当对美德形成同样的观念。”霍尔巴赫说:“德行就是真实地并且经常地对结成社会的人类有益的一切;不德,就是有害于他们的一切。最伟大的德行就是给人们提供最大与最持久的利益的这类行为;而最大的不德就是最扰乱他们对于幸福的倾向、最扰乱社会极必要的秩序的行为。有德性的人是这样的人,他的行为经常使得他的同类生活幸福,不德的人则是这样的人,他的行为使跟他在一起生活的人遭到不幸,而他自己的不幸通常也正是从这里产生的。”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道德高尚的人,指的一定是那些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全党和所有的革命者向白求恩学习。他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邓小平说:“我们从来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我们要向全体人民、全体青年努力宣传这种高尚的道德。”江泽民也强调“我们党一直要求,所有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都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决不允许以权谋私。”
综上所述可见:在人类社会中生活,每个人都可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但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与幸福,并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是以道德的手段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也只是表明追求正当个人利益的手段是合乎道德的,并不说明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就是高尚的。只有那些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富有牺牲精神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称得上是高尚的、崇高的。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想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努力做到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参考文献:
[1]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年版
[4]朱伯昆.先秦伦理学.北京大学.1984年版
[5]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