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宜居城市”是眼下流行的话题。但什么样的城市才“宜居”?国际上有没有公认的“宜居城市”(livable city)评价标准?中国有没有自己的考核指标来评价“宜居”?为解答这3个问题,笔者查到了有关“宜居城市”的概念归纳、评价标准和方向指引。
先说“宜居城市”的概念归纳。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面对世界各地城市普遍出现贫困,拥挤、堵塞,污染、空间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口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家园,她充满和平、和谐、希望、尊严、健康和幸福”。要让这一口号变为现实,学者们对“城市宜居”做出了6点概念归纳,宜居城市应该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城市,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文化丰富厚重的城市,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景观优美怡人的城市,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
再说“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在国外,知名度最高、每年发布一次的城市“宜居度排名”(LiveabIlity ranking)来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信息部(Economlst IntelligenceJnit)。他们对全世界140个城市进行调查后打分,关注城市五大方面:社会稳定,医疗服务,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在国内,《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发布于2007年5月,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完成,原建设部(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验收通过。它的视点与《经济学家》不同,关注城市的六大方面,打分如下1、社会文明度10分:2、经济富裕度10分:3、环境优美度30分;4,资源承载度10分:5、生活便宜度30分:6,公共安全度10分。总计100分。不难看出,“环境优美度”和“生活便宜度”占分最多。难怪笔者到一些城市讲课时,常听干部们抱怨说:“绿化要投多少钱,才能达到宜居城市的标准?”笔者认为,中国的城市要奔“宜居”,旧房翻新才是急需投钱之处。城市的花草树木最好学古代中国城市管理的办法:让百姓们自己种。
意大利学者Edoardo saIzano写过一篇短文,题为“7个目标走向宜居城市”,对建“宜居城市”有方向指引作用。文章指出:宜居城市尊重历史的印记(居住者的根),并尊重还未出世的人(居住者的后代)。他提出的七个目标是:1、宜居城市向全世界开放,没有种族隔离区。2、宜居城市的特点是多种功能交织,并能培育出丰富的人际交往。3、宜居城市的规划者能驾驭城市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以避免引发拥塞和焦虑。4、宜居城市能与它的历史遗迹和大自然保持良好的关系。5、宜居城市是公众的家。6、宜居城市的公共空间是社交生活的中心和整个社会的聚集地。7、宜居城市的建设不是为了外表、为了建筑的辉煌,为了城市管理者,而是为了市民的福祉。
今年6月8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信息部发布了2009年“城市宜居度调查”排名,在140个世界城市中,天津排名第72位,是中国大陆城市中得分最高的,其次是北京,排名76位,随后是上海,排名84位。虽然这一排名只是一家之言,却促使笔者去了3次天津。在那儿,笔者观赏了多处街景,参与了当地人的小聚,参观了城市规划展,暗访了社区医院,体验了居民住房,考察了环境质量,步行了生态公园,乘坐了公交汽车,倾听了市民看法。笔者获得的感受是:天津的“宜居”指数被《经济学家》排在中国大陆城市之首,可能得益于她的几个突出优点:1、天津人不排外,对人热情。说话给人留面子,不歧视劳动者。天津的下岗者们不打麻将,而是努力寻找就业机会,四处打工。所有这些都有利营造出安定的社会氛围。2、天津的社区医疗服务方便、多样。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社区医院具有就诊、输液、理疗,针灸、中医、牵引、体检等功能。社区患者可通过打电话而获得医生上门就诊、送药的服务。老人们能定期在社区医院免费检测血压和血糖。3、天津的每个路口都立有醒目的双语路标,或是对特定目的地距离的指示牌,方向指引明晰。这能使刚到这座城市的陌生人立刻具有方向感,十分有利于城市的通行,减少走回头路和堵塞。4、天津重视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与文化传承。走进天津的古文化街,旅游者能马上感受到天津人传统生活的部分内容。天津还保护了多处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一些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街区得到了整体保留和细致维修。这增加了天津人对自己城市的骄傲感,也增加了观光者对天津的赞叹和喜爱,使天津逐渐自然地从工业城市转变为旅游城市。5、天津的城市规模比北京和上海小,没有密集的高楼林立区带给人的压抑感,也没有明显的道路拥挤感,公交服务较好,也有多处适合步行的区域。
笔者在考察中也了解到,天津市民对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不高。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市民说:“小时候,天津到处都是绿树和湖泊,一年四季很分明。现在,城中很少看见大树,城市建设使湖泊越来越少,一年变成只有热与冷两季的感觉。”笔者看到,天津站周边和海河沿岸都采用了大面积石材铺设,没有树林地,使得这些区域在夏季很热,天降的雨水也无法留存,这影响了环境的舒适度和自净力。因此,要保住或进一步提高天津的宜居度,需认真做好种树和保水两件事。
天津就在北京的身边,她为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为市民福祉所做的一切工作值得北京借鉴和参考。
责任编辑 刘俊
先说“宜居城市”的概念归纳。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面对世界各地城市普遍出现贫困,拥挤、堵塞,污染、空间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口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家园,她充满和平、和谐、希望、尊严、健康和幸福”。要让这一口号变为现实,学者们对“城市宜居”做出了6点概念归纳,宜居城市应该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城市,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文化丰富厚重的城市,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景观优美怡人的城市,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
再说“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在国外,知名度最高、每年发布一次的城市“宜居度排名”(LiveabIlity ranking)来自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信息部(Economlst IntelligenceJnit)。他们对全世界140个城市进行调查后打分,关注城市五大方面:社会稳定,医疗服务,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在国内,《中国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发布于2007年5月,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完成,原建设部(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验收通过。它的视点与《经济学家》不同,关注城市的六大方面,打分如下1、社会文明度10分:2、经济富裕度10分:3、环境优美度30分;4,资源承载度10分:5、生活便宜度30分:6,公共安全度10分。总计100分。不难看出,“环境优美度”和“生活便宜度”占分最多。难怪笔者到一些城市讲课时,常听干部们抱怨说:“绿化要投多少钱,才能达到宜居城市的标准?”笔者认为,中国的城市要奔“宜居”,旧房翻新才是急需投钱之处。城市的花草树木最好学古代中国城市管理的办法:让百姓们自己种。
意大利学者Edoardo saIzano写过一篇短文,题为“7个目标走向宜居城市”,对建“宜居城市”有方向指引作用。文章指出:宜居城市尊重历史的印记(居住者的根),并尊重还未出世的人(居住者的后代)。他提出的七个目标是:1、宜居城市向全世界开放,没有种族隔离区。2、宜居城市的特点是多种功能交织,并能培育出丰富的人际交往。3、宜居城市的规划者能驾驭城市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以避免引发拥塞和焦虑。4、宜居城市能与它的历史遗迹和大自然保持良好的关系。5、宜居城市是公众的家。6、宜居城市的公共空间是社交生活的中心和整个社会的聚集地。7、宜居城市的建设不是为了外表、为了建筑的辉煌,为了城市管理者,而是为了市民的福祉。
今年6月8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信息部发布了2009年“城市宜居度调查”排名,在140个世界城市中,天津排名第72位,是中国大陆城市中得分最高的,其次是北京,排名76位,随后是上海,排名84位。虽然这一排名只是一家之言,却促使笔者去了3次天津。在那儿,笔者观赏了多处街景,参与了当地人的小聚,参观了城市规划展,暗访了社区医院,体验了居民住房,考察了环境质量,步行了生态公园,乘坐了公交汽车,倾听了市民看法。笔者获得的感受是:天津的“宜居”指数被《经济学家》排在中国大陆城市之首,可能得益于她的几个突出优点:1、天津人不排外,对人热情。说话给人留面子,不歧视劳动者。天津的下岗者们不打麻将,而是努力寻找就业机会,四处打工。所有这些都有利营造出安定的社会氛围。2、天津的社区医疗服务方便、多样。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社区医院具有就诊、输液、理疗,针灸、中医、牵引、体检等功能。社区患者可通过打电话而获得医生上门就诊、送药的服务。老人们能定期在社区医院免费检测血压和血糖。3、天津的每个路口都立有醒目的双语路标,或是对特定目的地距离的指示牌,方向指引明晰。这能使刚到这座城市的陌生人立刻具有方向感,十分有利于城市的通行,减少走回头路和堵塞。4、天津重视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与文化传承。走进天津的古文化街,旅游者能马上感受到天津人传统生活的部分内容。天津还保护了多处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一些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街区得到了整体保留和细致维修。这增加了天津人对自己城市的骄傲感,也增加了观光者对天津的赞叹和喜爱,使天津逐渐自然地从工业城市转变为旅游城市。5、天津的城市规模比北京和上海小,没有密集的高楼林立区带给人的压抑感,也没有明显的道路拥挤感,公交服务较好,也有多处适合步行的区域。
笔者在考察中也了解到,天津市民对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不高。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市民说:“小时候,天津到处都是绿树和湖泊,一年四季很分明。现在,城中很少看见大树,城市建设使湖泊越来越少,一年变成只有热与冷两季的感觉。”笔者看到,天津站周边和海河沿岸都采用了大面积石材铺设,没有树林地,使得这些区域在夏季很热,天降的雨水也无法留存,这影响了环境的舒适度和自净力。因此,要保住或进一步提高天津的宜居度,需认真做好种树和保水两件事。
天津就在北京的身边,她为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为市民福祉所做的一切工作值得北京借鉴和参考。
责任编辑 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