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紧思想性这根主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0358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的课程,教材中大量涉及地理、历史等社会性知识的内容,对此许多老师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一不小心就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知识性的社会课,忽视了品德学科的思想性,这种思想性的弱化或缺失是品德学科教学的大忌。
  比如,一位老师教学《谦让》一课时,首先出现课题,向小朋友解释了“谦让”的意思,然后欣赏动画片《孔融让梨》。故事看完后,教师问学生孔融做得对不对,所有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对”。接着,教师教给孩子们一首动听的儿歌,《分果果》,通过兴趣盎然的吟诵,结合生动活泼的表演,再次创造出热闹的情境。至此,教学似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随后的课间餐领取蛋糕时,有的孩子们又开始计较蛋糕的大小了。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哪怕它的课堂环节再完美,教学的气氛再活跃。
  应该如何把握并落实《品德与社会》的思想性呢?笔者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课程性质,理解思想性
  关于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鲁洁教授也给我们做了这样的概括:“它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是综合课程,而品德培养是它的根本目标,思想性是其本质特征,对于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否则容易迷失方向。
  纵观信息时代的学生是见多识广,思维活跃的,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怎么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培养呢?如《做一个诚实的人》一课教学,学生在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说真话倒霉”等消极观念,课堂上就要允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列举光明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
  二、解读教材内容,挖掘思想性
  现行的《品德与社会》教材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而“思想性”是这“四性”的核心。许多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是比较明显的,从标题上一眼就能判断出来。如《失败怕什么》《我不该这样做》《当冲突发生后》《诚实是金》,一看便知是引导学生“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等。但也有些学习主题思想性特点并不是很明显,课文呈现的主要是社会生活常识对学生现在或未来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有多大影响,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起到哪些作用等等。对这类教材,要想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思想性挖掘。
  三、编制教学预案,紧扣思想性
  首先,制订教学目标时要综合考虑,突出思想性。作为品德学科,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因为这是思想性特点的核心所在。如教学《我国的行政区》“初步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激发民族自豪感”便应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其次,在编制教学流程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品德教育的引发点。如《我國的行政区》一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几个不同角度的活动都是围绕熟悉、了解我国的省级行政区这一目标设计的,主体十分集中,便于孩子们达成学习目标。教师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了解34个行政区时,用名人的故乡带出行政区,让学生把旅游照片带回来进行介绍,或通过特色的生活用品找家乡等活动,使这些实践成为富有情趣的探索,使一篇知识性的课文充盈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的情感被充分激发,真正变被动为主动,既掌握了知识,又使合作探究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有所提高,爱学习、爱祖国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再次,在找到了教学中的引发点后,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生发、处理。“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现、认识和感悟”。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生活体验,着重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教师在教学《我国的行政区》一课时,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融入生活,孩子们学起来便不再觉得累。关于国家领导人、奥运冠军、各地特产、风景名胜,孩子们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介绍等早已耳熟能详;照片上的美景,可以激起了孩子们美好的生活回忆,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一个个原本遥远的行政区便不再陌生;通过看生活用品上的生产地址,孩子们更能感受到地理知识是如此亲切、生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四、调控课堂生成,落实教材的思想性
  品德课程的实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是现实的、不断生成的活的课程。可以说,在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是学生最真实的思想体现,问题生成之时就是道德教育的最佳契机。因而,当我们的课堂涌现精彩的生成,教师又能以教学智慧加以引导时,品德课程的思想性就落实了。
  笔者认为:假如把上一堂《品德与社会》课比作放风筝,那么思想性就是拽着风筝不放的那根线。无论风筝飞到哪里,线都必须紧紧拉着。
其他文献
教师只有在新课程实施中始终把握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一关键点,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师生负担,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就显得尤为必要。我认为对于有效促進学生的学,可以从学生、教师这两方面同时入手。  一、学生方面  (一)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一
期刊
江门五邑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有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近代以来,侨乡人掀起了向海外移民的高潮,从而带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迅速融合,并催生出侨乡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名人资源。五邑人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敢为天下先”豪情,高瞻远瞩看世界,从古代陈献章的“白沙学说”到近代梁启超的“维新学说”,再到现代陈国达的“地洼学说”,体现了侨乡文化富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依托五邑侨乡名人资源,充分
期刊
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课程。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在新课改下把德育渗透于藏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作为一个藏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传授与上机实践活动中,进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小班孩子的天性爱游戏,这不仅是因为游戏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且是因为游戏能满足幼儿模仿、交往的需要,因此游戏成了幼儿生活的第一需要。最受小班幼儿青睐的是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所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和活
期刊
语文课余作业的布置在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巩固与运用能力的体现,丰富的作业形式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及时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機械单一、枯燥繁重的语文作业,严重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变得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还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让学
期刊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
期刊
我们中国的家长,不论职位高低,不论贫穷富有,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巴望着儿女成人成才。在学校“适度教育”的大旗下,我们成立了“家庭适度教育研究共同体”,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倡导的适度家庭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要处于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家长们在适宜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措施,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期待的心理,优
期刊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一生整个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学习的质量和成效。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促进学生手脚的协调能力,调节学生的情绪,对学
期刊
由于幼儿独立性差,许多事情需与家长的沟通来完成和解决,因此,家园沟通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家长对幼儿希望值不断增强,往往出现家园不合拍的现象,给幼儿教师提出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要不断的更新和提升,那么,如何促进家园的有效沟通,提升家园共育的质量呢?本人在实践不断的尝试、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沟通的方式选择  家园沟通要因人、因事而宜。因人,就是因人数的多少
期刊
如果说教材、挂图、学具等是物化形式的静态性教学资源,那么,课堂中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对话而生成的资源,就应该是动态性教学资源。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生动、鲜活而又充满灵性,极为珍贵。  这么珍贵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呢?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要考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