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只有在新课程实施中始终把握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一关键点,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师生负担,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就显得尤为必要。我认为对于有效促進学生的学,可以从学生、教师这两方面同时入手。
一、学生方面
(一)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一步。
1.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2.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机会,课前预习使学生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增强了独立性,能够锻炼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
3.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班级的学生除去一部分上头生以外,大量的是中差生。他们在听课时经常感到很吃力,这样长期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有的学生会发展到听课像听“天书”,哪里还有兴趣可言。但经过课前预习情况就大不一样,通过预习,有的地方学生自己已经弄懂了,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有的地方尽管一时还没弄懂,但是带着问题听课能够听到点子上去,能听出“门道”,听课就会津津有味,学习的兴趣随之产生。
(二)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上课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队,不钻“牛角尖”,始终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听课的连续性。课堂笔记就是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所作的书面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做好课堂笔记,是记忆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一条重要措施。
2.敢于质疑、提出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么一个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个个问题,学生也一个个回答了,而这种回答几乎成了一个套路,一种模式,学生只是一味顺着教师预先设置的思路把教师所想的演练出来,这样的思师之想,答师之问的作法一旦成为习惯,就难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三)要重视课后复习
学习要勤于复习,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也就越慢。
二、教师方面
(一)巧妙导入新课
1.导入要有吸引力
小学生天性爱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中出现这种情况,对听课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上课一开始的极短时间内,老师应巧妙地把学生分散了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把这个圆对折,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然后再对折,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又是它的几分之几,学生有了实物操作的基础后,再进行新课教学。这样,不仅激起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思维的情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
2.导入要有趣味性
在导入阶段,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专心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迎接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先用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在大森林里,一条蜿蜒的小河边,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好热闹呀!河里的小鱼不禁被这场面吸引了,它们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摆满了水果招待客人。接着再出示主题图,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善于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少一点包办,多一些引导、点拨;少一点讲解,多一些分析、提示。引领学生去思考、带领学生去探究,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允许学生的质疑
(四)注重练习
1.把握好练习的难易程度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紧紧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材课本内的习题紧密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把握好练习的难易程度,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2.练习要全面且适量
一节新授课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需包含有基础性练习、巩固性练习以及拓展性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力求当堂完成任务,凡是能在课堂内完成的练习,不要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装陷入题海,打疲劳战,又能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
3.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精心设计,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顺利完成。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还很弱,但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如果将枯燥的数学练习还原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将会比较容易的克服。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设计练习,通过分析、交流、探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学生方面
(一)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一步。
1.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2.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机会,课前预习使学生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增强了独立性,能够锻炼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
3.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班级的学生除去一部分上头生以外,大量的是中差生。他们在听课时经常感到很吃力,这样长期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有的学生会发展到听课像听“天书”,哪里还有兴趣可言。但经过课前预习情况就大不一样,通过预习,有的地方学生自己已经弄懂了,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有的地方尽管一时还没弄懂,但是带着问题听课能够听到点子上去,能听出“门道”,听课就会津津有味,学习的兴趣随之产生。
(二)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上课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队,不钻“牛角尖”,始终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听课的连续性。课堂笔记就是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所作的书面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做好课堂笔记,是记忆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一条重要措施。
2.敢于质疑、提出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么一个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个个问题,学生也一个个回答了,而这种回答几乎成了一个套路,一种模式,学生只是一味顺着教师预先设置的思路把教师所想的演练出来,这样的思师之想,答师之问的作法一旦成为习惯,就难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
(三)要重视课后复习
学习要勤于复习,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也就越慢。
二、教师方面
(一)巧妙导入新课
1.导入要有吸引力
小学生天性爱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中出现这种情况,对听课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上课一开始的极短时间内,老师应巧妙地把学生分散了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把这个圆对折,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然后再对折,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又是它的几分之几,学生有了实物操作的基础后,再进行新课教学。这样,不仅激起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思维的情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状态。
2.导入要有趣味性
在导入阶段,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专心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迎接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先用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在大森林里,一条蜿蜒的小河边,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好热闹呀!河里的小鱼不禁被这场面吸引了,它们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摆满了水果招待客人。接着再出示主题图,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善于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少一点包办,多一些引导、点拨;少一点讲解,多一些分析、提示。引领学生去思考、带领学生去探究,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允许学生的质疑
(四)注重练习
1.把握好练习的难易程度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紧紧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材课本内的习题紧密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把握好练习的难易程度,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2.练习要全面且适量
一节新授课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需包含有基础性练习、巩固性练习以及拓展性练习。
小学数学教学力求当堂完成任务,凡是能在课堂内完成的练习,不要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装陷入题海,打疲劳战,又能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
3.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精心设计,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顺利完成。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还很弱,但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如果将枯燥的数学练习还原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将会比较容易的克服。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设计练习,通过分析、交流、探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教学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