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斯洛自我实现论充分肯定人性的自然因素,以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为本质特征,在发掘人的积极本性,激励人们进取向上方面,具 有不可低估的现实作用。它是人类了解自身过程中的又一块里程碑,不仅顺应了西方社会发展的潮流,把它放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时代 背景下,同样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斯洛自我实现论;人性;潜能;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7-012-03
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本质特征是发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他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性善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人的本性是由自然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为人类所特有的一些类似本能的内在潜能所决定的,这些潜能包括友爱、合作、创造等,它们是人性的自然因素,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赋予人类的。这种潜能论便构成了人本心理学的人格论或价值论的基础。根据马斯洛的思想,正因为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多种潜能,所以人便有高于一般动物的多种价值。能量需要释放,潜能需要发挥出来,这是一种天然的、内在的倾向,也是人与动物根本区别之所在。马斯洛强调心理学应该着重研究这些人所特有的本性、潜能和价值,应加强对健康人心理发展的研究,而不能仅仅以病态人研究和动物实验为根据讨论人格和人性问题。
马斯洛在阐述人的价值论体系时强调:人有多种需要和潜能,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们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是完满人性的表现。这一目标的实现称为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只有达到自我实现状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完全发挥出来,而只有全部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才显示人的积极品格和最高价值,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因此可以说人的潜能是人的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是人的潜能的发挥。在谈及自我实现对人的意义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产生是人之发展的必然结果,人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然充当自我实现者的角色。
只有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才会是真正的人。相反,自我实现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则会使人的个性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摧残,以致扭曲变态。因此,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是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本质特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要把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之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
以上即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基本思想,它是人类了解自身过程中的又一块里程碑,不仅顺应了西方社会发展的潮流,而且把它放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同样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1它发掘人的积极本性,激励人们进取向上
首先,自我实现论的提出是以反对心理学中的两种贬低人性的还原论倾向为基础的。马斯洛既不赞成弗洛伊德的生物还原论,也不赞成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对于前者,他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的人,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放越低,对人的指望也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的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这一点已经是日益明显了。一个更普遍的心理科学应该建筑在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上。”所以,马斯洛反对把心理学研究完全建立在对精神病患者和心理病态的人的研究上,与此同时,他也反对把心理学建立在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上的做法,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行为主义者关于人只有遗传的生理冲动的结论可能来源于这一事实,即行为主义学派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老鼠身上进行的,而老鼠除了生理动机之外显然很少有别的什么动机。人并不是更大一些的白鼠、猴子和鸽子,既然动物有其独特的天性,人类也应有自己的特点。马斯洛认为,研究精神病患者是有价值的,但是不够的;研究动物是有价值的,但也是不够的。而如果像行为主义者那样仅仅研究“一般”的人,那么心理学家也永远不会认识人类的真正特点和潜力。为此,马斯洛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他的观点: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一英里能跑多快,你不会去研究一般的跑步者,你研究的是更出色的跑步者,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使你知道人在更快地跑完一英里上所具有的潜力。因此,马斯洛提出了研究正常人(健康人)的积极本性的心理学,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健康人的需要、价值、尊严上面,主张发展每个人的先天潜力。仅从方法论这个角度看,自我实现论就是极有价值、极易被人接受的。“它不仅没有什么可以非难之处,而且,相对于弗洛伊德夸大无意识动机与社会价值之间矛盾冲突的悲观理论,以及行为主义把人的意识视为副现象的机械论而言,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其次,自我实现论从新的视角出发,指出凡健康人都有自发追求潜能实现的内在倾向,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让人看到了人类的前途,使人心生鼓舞。人本主义心理学之所以能摆脱弗洛伊德和华生的影响而确立起来,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对人类拥有信心,鼓励人们相信自我发展自我,积极进取,发挥潜力。这种乐观的态度使人们感到人类是大有希望的,这与弗洛伊德那种只看到人的阴暗与消极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对照。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当人类这一新的种系出现在地球上时,它便凭着自己的高级智慧和能力,挣脱了大自然的束缚,并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相互竞争,尔虞我诈,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愈来愈感到人情的疏离,冷漠,个人的渺小、恐惧,这几乎已成为当代人的社会心态。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无限地激发着人的创造力,另一方面,物质繁荣的背后却是一片精神的困惑,这无疑又阻滞了人的潜能的发展。处于重重精神压力下的人们不禁要问:人的心理生活出路在哪里?针对这种人与机械争宠、人与人关系恶化的社会状况,马斯洛举起“尊重人性”、“实现人之价值”的大旗,拨开遮挡人性光辉的层层阴霾,指出只有充分实现全部潜能或人性全部价值的人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无畏的人,才能在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挽救社会、抵制罪恶,这是人类的希望和方向。在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马斯洛号召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完善自我,激励人们进取向上,这对美国社会的颓废文化和道德沦丧是一种反判和挑战,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光茫。尽管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了问题和苦恼,然而他认为与一般人相比,自我实现者的问题和苦恼往往更少些,而愉快要更多一些,而且从质量层次看也更高一些,这对于那些背着精神枷锁沉浮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无疑是一个福音。
第三,自我实现论作为一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学说,是符合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制度的。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断言,普通人只用了他们全部潜力的极小部分。詹姆斯的这一重要论断由于受到传统心理学的束缚在其后五、六十年间,几乎没有人给予关注,正如社会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博士所说:“近50年来,人类潜力这一课题,完全被社会科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所忽视,而没有被他们当作一个中心课题来研究”。 而马斯洛在提出人的动机和需要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人类具有巨大的尚未加以利用的潜力,人的发展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的潜能实现或自我实现的问题。纵观人类在千百万年中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无论是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是加速发展的现代文明, 都是人的潜能、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讲,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所强调的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制度下都是需要的。
2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误解的解释:自我实现不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词,它强调的恰恰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很多人都会把自我实现当作是自私自利的代名词,对这一点马斯洛也有解释,他认为,人们对“自我实现”一词往往产生下述几种颠倒的看法:(1)似乎它含有利己的而不是利他的意思;(2)似乎它忽视了对人生的义务和贡献;(3)似乎它忽略了与别人和社会的联系,忽略了个体的实现决定于“健康的社会”;(4)似乎它忽略了非人的现实所具有的需求特性及其固有的迷惑力和影响;(5)似乎它忽略了无私和超越自我;(6)似乎它强调的是能动性而不是被动性和接受性。针对这些误解,马斯洛明确指出:“自我实现的人是利他的、献身的、超越自我的、社会性的人”。 如他在谈到自我实现者的特征时所提到的,自我实现者都有一个他们信仰的事业,一个他们为之献身的使命,“自我实现的人所以会做他们所做的事,似乎是为了终极价值的缘故才那样做,这些终极价值似乎又是为了捍卫一些具有内在价值的原则,他们保护并热爱这价值,假如这些价值受到威胁,会惹得他们恼怒,激发他们行动,并往往做出自我牺牲”。 自我实现的人是真正超越了狭隘自我的人, 他们在所热爱的工作中获得自我本质确证,是人的创造性的最终实现。自我实现者“往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着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 “他们从他人的快乐中得到自私的快乐,这是无私的另一种说法。” 这种方式既有益于他本人又有益于社会。事实上,自我实现作为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其满足与追求具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按照马斯洛的论述:越是生活在低级需要层次的人,就越是一个只为自己着想的人,就越是一个自私的人,就越是一个与我们社会道德相违背的人。相反,越是接近或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就越是不自私的人,就越是一个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饥饿是极端自我中心的,能满足它的唯一方式就是填饱自己的肚子。但爱与自尊的追寻,必然会牵涉到他人的幸福与快乐。自我实现的人是真正超越了狭隘自我的人,他们的行动已摆脱了缺失性动机的支配,达到了成长性动机水平,他们无我的体验着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
同样,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也决非是宣扬人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中,人们对这五个层次需求的追求和实现的问题,也就是人的价值实现的问题。人的价值可分为: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个人价值是讲个人向社会和他人的索取;而人的自我价值则是个人向自身即自己向自己索取。一般来说,低层次的需求如生理和安全需求主要是通过社会和他人给予满足的,因而它属于人的个人价值;归属和爱的需求及社会需求(包括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在某些方面是社会和他人可以给予的,属人的个人价值范围,而某些方面则又是社会和他人不能给予的,它需要个人实施和发挥自我价值来实现,因而属于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范畴;当人的需求处于最高层次,即自我实现需求之时,诸如胜任感和成就感等的获得则主要属于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问题。因为人的胜任感和成就感等主要不是社会和他人给予满足的,它主要靠个人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实践活动给以自我满足。
需求越高级,越是包含着人的自我价值成分,也就越是需要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人的自我价值作为联系个人和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其发挥和实现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创造水平的发挥,也即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向社会和他人奉献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和多寡。“自我实现”的人,其自我价值发挥和实现的程度最高,因而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也是最大的。
注 释
①弗兰克•G•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
②弗兰克•G•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3.
③弗兰克•G•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3.
④林方,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J ]. 中国社会科学,1985,2:28.
⑤弗兰克•G•戈布尔 .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58.
⑥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9.
⑦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50.
⑧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52.
⑨弗兰克•G•戈布尔 .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30.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本主义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8-60,116-119,131-141,147-148.
2 [美] 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昆明:云南出版社,1987:8-16,48-58,176-180,181-192,245-254.
3 [美] 弗兰克•G•戈布尔 .第三思潮——马斯洛的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1-5,26-38,39-57,71-78.
4 [美] 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出版社,1987:1-12,18-27,85-95,173-178.
5 [美]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48-57,90-95,318-335.
6 代祥龙. 论马斯洛的人性论——读马斯洛专著有感[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6:72-74.
7 曾荣侠.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8(4):72-74.
8 焦建利.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实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