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人教你怎样打发时光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o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不少国家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美国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在那里,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许多普通的老年人。尽管他们都是下层社会的一般老百姓,但大多精神矍铄,风度翩翩。
  美国老人,由于生活方式多样化,加以社会福利等因素,日子过得都不错。他们中不少人尤以打发时光有招,晚年生活自由自在,值得称道。
  在这里,如果对老年世界注意观察,会感觉到做老人的愉快和开心,甚至可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种老年美和老人的某些魅力。他们老了。老了就是老了,该放下的放下,该超脱的超脱。在他们那里,没有别的国家老人口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言壮语,也不见“老有所为”一类的座右铭。甩掉包袱,安度晚年。伴随他们的是,自由、轻松和愉悦,是我行我素,能干什么,干什么,一切顺其自然。他们不为子孙后代和家族的未来没完没了地谋划、操劳,不看孙子,不理财产。在他们那里,无烦忧,少牢骚,不怨天尤人,也不无缘无故唠唠叨叨。
  美国老人跟中青年的美国人一样,他们很少有下棋玩牌的嗜好,更少见坐享清福的传统习惯。那么,他们干什么呢?
  (一)改住老年公寓。进入老年以后,不少美国人将原住大面积房屋卖掉,而改购或租住小面积的老年公寓。如果原住房为220-300平方米的小楼房,地处纽约远郊的康州西部一带大约可卖55-60万美元,而在康州东部就只值40-45万左右了。购买一套60-80平方米带福利性的老年公寓,只需6-8万美元就可以了。条件是差一些,但对老年人的居住还是可以的。这样,可挪出很大一毛余钱来,用于办事、旅游等开支,存入银行也保险。面积小了,方便维护、打扫,还可少交一笔房产税。有老人因儿子去南方发展,自己花6万元在附近另购一套小户型福利老年公寓。原住一幢280平方米的小楼房,卖了43万美元。于是,就有37万元的闲钱,可用于老年阶段的消费了。存储在银行,不会大贬,还有小利息可取。老人住福利性老年公寓不交房产税,每年又可节省一笔税金,这就更划算了。所以,许多美国人进入老年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改住老年公寓。这对调节住房和社会经济的运转也有好处。
  (二)去郊外远足。老人们郊外走走的可去之处主要是社区的小公园和离社区较远的森林公园。年事较高或身体欠佳的老人,一般就去附远的小公园走走。年纪不太大或身体强健的老人,则可以选择森林公园远足。他们一般都是开车前往。先将汽车停放在森林公园外,然后徒步进入大森林,沿着林子间的水泥路,自由前行。可结伴而走,也可单独行动。可直穿林间,也可迂回前行。可多走,也可少行,视体力和兴趣而自便。活动一般不少于2-3小时。森林公园无污染,空气好,人员单纯,清静而不寂寞。森林行走,春夏鸟语花香,生机蓬勃,秋天果实累累,红叶似火,即便冬天,也尚有雪景可赏。走完几个小时便趋车回家,真是其乐无穷。这种活动,真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好处。听说森林里有熊、狼之类的猛兽出入,不过走的人多,又是大白天,从未听说有伤人事故发生。老人们每天也就放心地去那里锻炼了。郊外远足还可以沿着被森林覆盖的社区小公路或人行小道前行。弯来绕去,任其前进,只有起点,没有尽头。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沿途观光赏景,那又是另一番情趣。
  (三)做自己爱做的事。一是做家务。美国人很少雇用保姆,老人也如此。拖地、抹屋、养花、做饭、购物等家务事,全由自己动手。二是办实体。说也奇怪,有的美国人,中青年时给人打工,进入老年阶段,反而要自办实体。且不说肯德基、可口可乐的先例,就在康州也有不少老年人办实业的佳绩。有一对老年夫妇,居然融到资金,要创办全美最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网站。他们的目标,是要让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业步入正轨,实现收费合理,无行业欺诈,让游客安全、放心、舒适地游玩观光。还有媒体披露,在美国就有一位老太太,自费办起了有线闭路电视网,使得所在地的乡亲们能够看到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自已也有了相应的一份收入。三是应聘。美国公司使用员工无年龄限制。条件是能者即用。这样就有花甲老人甚至年过古稀的老者,与中青年同工同酬的奇例。此外,还有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比如慈善事业、灾害救助、文化遗产保护等等。
  (四)感受异域风情。有一部分老人,退休后有了时间,又能凑足费用,就要出国旅游了。有的先去南美各国,再去欧洲,然后就是澳大利亚、亚洲和非洲;也有的只重点选择一两个洲的其中部分国家。近些年去非洲和到亚洲的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的较多。他们说,去中国好。中国物产丰富,物价便宜,又欢迎投资。他们尤其喜欢去中国云南、广西等省区游玩或投资。有些老人去了,就不想回去,把家也安在那了。除了投资,有的还写作、摄影、绘画、搜集当地奇闻异品。
  (五)轮流光临国内几个好去处。老人们最爱去的几个地方是:附近的公园、图书馆、博物馆、赌场和教堂。差不多每周必光临。一般都是轮流安排,例如周一去公园,周二去图书室,周三、四、五,就分别去博物馆、赌场和教堂了。如果说去公园是走走,去图书室有时也看看书,那么去博物馆、赌场和教堂,就完全是为了消磨时光。去到那里,大部分时候是坐着发呆,无所事事。比如,去赌场,绝大多数老人并不赌博,即便赌也是老虎机代劳,参赌人只是投入少许现钞,等待老虎机公布输盈结果。一般都是只输不盈,去也只是为了个好玩,谁都不愿抛血本、冒金钱的风险。绝大多数老人的赌额都限制在5-10元以内,见好就收。大都打个平局,输也只不过5-10元。去了只看,不赌也行。康州附近几个州可去的赌城是金神大赌城。一般来去只需交10美元车费(含午餐费),就可以玩上一天。最为诱人的是那一顿丰盛的免费午餐。西餐,有白人小姐服务。近百来个自取菜品,想吃什么取什么,要吃多少有多少。要在别的地方,单午餐费也不止10元钱。因为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好去处,所以有不少老人乐于前往。至于去教堂,那也纯属打发时光。老人们平时去了,不读经,不做祷告,只是坐着发呆,中午免费用餐。这也是一个可以去的地方。
  美国老人的活动还有不少,比如相互来往,饲养宠物,夏天游泳,冬日晒太阳,等等。除健康欠佳、年纪大一些的老人需要后代陪同活动,绝大多数的老者都能自理,近距离大多自己驾车,独来独往。
  美国老人所以这样超脱,而又如此自在潇洒,这跟美国建国以来社会传统不无关系。一因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其先祖多来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子民,封建家族意识和家庭、子孙观念相对淡薄。二则上有开国元勋华盛顿等历届总统示范作表率。各届总统任期届满就退下,不再过问国事,离职而去干自己想干的事。人老了该休息就休息。于是,老百姓,也同样超脱,国事家事事事丢开,只顾打发自己的日子。这比起别的国家自上而下老而不休,甚至英雄一生,老死在岗位上的老人,似有所逊。但也不失为一种过法,至少可减去某些人为悲情。
  人的一生都会有个终结。人类未来世界毕竟不属于老人。国家、社会和家族的希望,无不寄托在年青一代的身上。那么,作为年长的一代有什么不可以放下?在美国,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上层人士,多少都有一点自知之明,人到老年,一般都懂得怎样去选择,而国家制度和社会风气强有力地助推,也成全了这一明智之举。
  美国老人有福气,社会家庭也轻松。(来源:凤凰博客)
其他文献
三年前热播电视剧《退休市长》中有一个让人发笑,但笑过之后又有几分无奈的情节。年满60周岁,从市长位置退下来的彭海,在退休宴结束的第二天早上,依旧习惯性的拿着公文包去上班,保姆小红提醒他,他才幡然醒悟自己已经离职退休了。  在我们的周围像彭海这样不习惯闲下来的人很多。人们无奈的是与退休前相比,退休生活的单调、枯燥总是让人无所适从,而这个过程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退休”,一直是个无法回避的社会话题
期刊
由组织介绍的婚姻,似乎干涉了个人自由。其实,组织安排的婚姻,前途未必不好。邓小平与卓琳就度过幸福的一生。毛泽东与江青的婚姻,倒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并未接受保卫部门的意见,反而铸成毛泽东晚年的极大不幸。    “黄埔一期”,之所以出名,还因为有八个女学员。情工人员就够神秘的,女情工,岂不更添一份神秘?  延安本是偏远小城,本地人口不过千把。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的到来,迅速改变人口构成,最大特点是:男
期刊
关于“退休年龄该不该延迟”,其实无论是社会还是官方对于此话题的讨论,要核只有一个,那便是如何应对和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本次争议,我们除了对国家政策的分析、研究与反思外,面对“养老危机”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什么才是行之有效的根本方针,而不是权宜之计?  为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著名作家李宽定,北大教授王守常,希望他们的谈话能够带给我们一点新的启示和思考。    “孝文化”传承不容忽视  
期刊
背景:据《扬子晚报》报道,8月21日在苏州召开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河南安阳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反驳,最终形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    人生如赛场,上半场按学历、权力、职位、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按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上半场顺势而为一一听命;下半场事在人为一一认命!人生没有加
期刊
瑞典前首相约兰·佩尔松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作为政府首脑,他考虑最多的并不是如何发展经济、增加就业,而是怎样应对瑞典的老龄化。此言一出,立时招来一片反对之声。正在谋求事业发展的年轻人自然对首相的讲话不满意,连瑞典的老人们也不买账。这些老人宣称:“我们并不老,而且生活得很快乐。”    老有所为自得其乐  瑞典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社会福利体系也依然稳固。取得如此成就虽然有诸多原因,但
期刊
2010年7月,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道办与香港邻舍辅导会合办的逢源邻舍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广州市首个提供长者日托的护理中心,专为社区中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家中体弱父母的中青年人提供托老服务。  早晨将老人送到护理中心“日托”,傍晚下班后再把老人接回家,既为要上班的中青年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又为居家老人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日间托老专为体弱老人设置  据中心主任林晓芬介绍,长者日
期刊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很多国家不得不为今后的发展,施展所长,各寻出路,德国当然也不例外。     与同龄人互助生活   63岁的克劳迪娅是个热情开朗的老人。前不久,她和4位同龄朋友在慕尼黑江畔区合买了一栋19世纪的别墅,将它翻修改装后,作为安享晚年的寓所。在别墅里,老人们各自拥有一个卧室,并共用厨房、客厅。平时,她们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克劳迪娅担任“主厨”;西格尔包下园丁的活儿;安娜则负责采
期刊
受困于赤字与老龄化危机,全球很多国家都在通过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减轻赤字压力,延缓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这种无奈之举,虽然能在减缓赤字压力上有明显效果,却也引发了激烈争论,甚至成为各国在野党与执政党、民众与政府相互博弈的焦点。针对退休制度的改革,很多国家甚至还面临着“谁改革、谁下台”的尴尬境地,退休制度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的“烫手山芋”。    现象:欧美多国拟提高退休年龄    面对严重的赤
期刊
在发达国家,由于“空巢家庭”出现较早,比例较高,应对这一挑战的经验也相对丰富。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国关爱空巢老人的一些可供参考的做法。    法国:“别墅家庭”解孤寂   在法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家庭护士”来料理生活起居。虽然生活无忧,但老人心中的孤寂却无人理会。   最近,一项名为“别墅家庭”的计划正在法国悄然兴起,缺少温情的老人挑选一户人家,让他们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一个大家庭,重
期刊
无子女陪伴的老年人常受孤独寂寞、行动不便、无人照料等问题困扰。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老年人自发组织起互助社区,解决老人生活难题。这种社区在全美已有100多个。    “我能”精神  美国许多老年人虽年事已高,却仍具备“我能”的独立精神。即使进入耄耋之年,许多人依然独自驾车出行、打球甚至周游世界。他们不愿居住在子女家中或接受特殊看护,宁可生活在自己家中。  乔治?艾伦和安妮?艾伦夫妇就是这样的典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