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关爱空巢老人各有高招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a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发达国家,由于“空巢家庭”出现较早,比例较高,应对这一挑战的经验也相对丰富。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国关爱空巢老人的一些可供参考的做法。
  
  法国:“别墅家庭”解孤寂
  在法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往往会选择“家庭护士”来料理生活起居。虽然生活无忧,但老人心中的孤寂却无人理会。
  最近,一项名为“别墅家庭”的计划正在法国悄然兴起,缺少温情的老人挑选一户人家,让他们搬到自己的家中,组成一个大家庭,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比如阿特丽斯?范库珀诺拉和她的家人是三年前搬到目前的住处的,负责照顾三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范库珀诺拉一家只需交纳极少的租金,和外面操劳辛苦的工作不同的是,范库珀诺拉的工作非常轻松,她要做的工作就是给这三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氛围。
  今年83岁的路易塞特?巴雷耶和丹尼斯?卢梭也是几个月前才搬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已经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范库珀诺拉说,他们和家中的老人同吃同住,形同一家。因为是一家人,也就没有许多顾忌,他们可以在家中设宴,款待四方亲朋,老人和客人们相处得也很好。
  
  英国:“老年村”、“智能屋” 添温暖
  英国赫特福德郡附近有一个叫“城堡村”的地方,村里共有150所住宅,商店、酒吧、图书馆、医院等设施应有尽有。与众不同的是,住在这里的村民必须是55岁以上的人。
  从外观看,赫特福德郡的这个老年村到处宽敞整洁,看上去像幅风景画一般。除了工作人员之外,居民们的平均年龄在75岁左右。村里听不见婴儿的哭叫声,看不到青少年打闹,甚至连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不轻易来此打扰。老人们平时种花、打球、聊天,享受着安静的晚年生活。
  为了便于管理,村里还制定了特别的规矩,比如汽车时速限制在10英里左右;各家衣服不许挂在外面晾晒;严格控制宠物饲养等等。几年前搬到此地的诺曼?戈德费罗说:“这里的人相处非常融洽。我和老伴在许多地方都有房产,但比较起来,还是最喜欢这个世外桃源。”
  英国科学家则在开发一种能照顾老人起居和健康的“智能屋”。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这种“智能屋”装有一个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座垫和床垫观察老人在屋内的走动。如果老人外出,电脑还可以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跟踪其去向。“智能屋”的医疗设备可以为老人测心率和血压,并将结果传输给医生。它还能按剂量向老人提供药片。其负责人彼得?邦菲尔德形容它是“没有护士的养老院”。
  
  
  全新监测系统帮大忙
  据调查,美国85%的老年人都希望能在家中养老,不愿被送到养老机构。美国专家说:“家有其固有价值。在家里,个人有成就感和一定程度的安慰感,这些感觉搬到其他地方后无法复制。对恋旧的老人来说更是如此。”
  但是,如果老人独居家中,又患有慢性病,如何让老人安全舒适地生活且能及时应对突发状况呢?佛罗里达州73岁的吉恩太太就遇上了这个难题。她患有周期性癫痫病,发作时会失去判断力。她说:“我很在意我的病和独居给女儿带来的麻烦。为了避免这些,我不得不考虑离开自己的家,和女儿一起生活,可这种依赖别人的生活让我受不了。”幸运的是,一种名为Grand Care的全新监测系统帮了大忙。
  该系统由一个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电视界面、电话和一系列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被精心放置在老年人活动的关键地点,如浴室、厨房、入口和卧室,用来监视老人家中情况并记录他们的行为。如果家里一段时间没动静或房门传感器在异常时间关闭,系统就会向家人发出警报。通过电视界面,家人可以给老人发送短消息、天气预报、幽默笑话甚至温馨的家庭相片。
  这个系统的发明者查利?希尔曼说:“现在即使相隔千里,老人也能和家人经常交流。”该套系统市价将近2400美元,每月还需49美元的通信费。但是,查利也表示,监视是被动的,家人还要时刻关注老人的行为,不能盲目自信。至于监视带来的隐私问题,老人一般都能接受。吉恩太太说:“这总比送到养老院好,而且家人也是出于关心,没有恶意。”
  
  电子宠物“监护”老人
  无独有偶,日本也出现了用电子宠物“监护”老人的做法。松下电器推出了面向老年人、可作为通信支援系统终端使用的宠物机器人“泰迪”。通过电话线路等可以将泰迪熊与外部支援中心联接起来,观察独居老人的生活,对其安全与健康状况进行监护。泰迪内置“多情景对话处理”功能,可与老人进行连续性的对话,还能做出可爱的动作。(来源:中国妇女网)
其他文献
有专家称,当下社会普通人家子弟,因为父母无金钱和权力,即便拥有高学历有时也难以进入社会上升通道;有着强大社会资源的富有家庭的孩子,却可轻松获得体面工作及更广阔发展空间。    农家子弟还能“鲤鱼跃龙门”吗  ——大学收费高、毕业工作难找,农村家庭的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动力越来越小  在北京做家政的肖梅近来格外烦恼。远在四川广汉老家的儿子初中毕业,考上了县城里的重点高中。是让儿子
期刊
目前,全球约有近170个国家对退休年龄做了具体规定。  丹麦、冰岛和挪威的退休年龄最高:男女都是67 岁退休。  斯威士兰、赞比亚、科威特等国最低,男女都是50 岁退休。据统计,全球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 岁,女性约为58 岁。  法国:法国内阁7月通过退休制度改革法案草案,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至62岁。根据该法案,法国将从2011年7月起,将法定退休年龄以每年4个月的速度逐步提高,直至201
期刊
三年前热播电视剧《退休市长》中有一个让人发笑,但笑过之后又有几分无奈的情节。年满60周岁,从市长位置退下来的彭海,在退休宴结束的第二天早上,依旧习惯性的拿着公文包去上班,保姆小红提醒他,他才幡然醒悟自己已经离职退休了。  在我们的周围像彭海这样不习惯闲下来的人很多。人们无奈的是与退休前相比,退休生活的单调、枯燥总是让人无所适从,而这个过程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退休”,一直是个无法回避的社会话题
期刊
由组织介绍的婚姻,似乎干涉了个人自由。其实,组织安排的婚姻,前途未必不好。邓小平与卓琳就度过幸福的一生。毛泽东与江青的婚姻,倒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并未接受保卫部门的意见,反而铸成毛泽东晚年的极大不幸。    “黄埔一期”,之所以出名,还因为有八个女学员。情工人员就够神秘的,女情工,岂不更添一份神秘?  延安本是偏远小城,本地人口不过千把。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红军的到来,迅速改变人口构成,最大特点是:男
期刊
关于“退休年龄该不该延迟”,其实无论是社会还是官方对于此话题的讨论,要核只有一个,那便是如何应对和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本次争议,我们除了对国家政策的分析、研究与反思外,面对“养老危机”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什么才是行之有效的根本方针,而不是权宜之计?  为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著名作家李宽定,北大教授王守常,希望他们的谈话能够带给我们一点新的启示和思考。    “孝文化”传承不容忽视  
期刊
背景:据《扬子晚报》报道,8月21日在苏州召开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河南安阳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反驳,最终形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    人生如赛场,上半场按学历、权力、职位、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按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上半场顺势而为一一听命;下半场事在人为一一认命!人生没有加
期刊
瑞典前首相约兰·佩尔松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作为政府首脑,他考虑最多的并不是如何发展经济、增加就业,而是怎样应对瑞典的老龄化。此言一出,立时招来一片反对之声。正在谋求事业发展的年轻人自然对首相的讲话不满意,连瑞典的老人们也不买账。这些老人宣称:“我们并不老,而且生活得很快乐。”    老有所为自得其乐  瑞典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社会福利体系也依然稳固。取得如此成就虽然有诸多原因,但
期刊
2010年7月,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道办与香港邻舍辅导会合办的逢源邻舍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广州市首个提供长者日托的护理中心,专为社区中因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家中体弱父母的中青年人提供托老服务。  早晨将老人送到护理中心“日托”,傍晚下班后再把老人接回家,既为要上班的中青年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又为居家老人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日间托老专为体弱老人设置  据中心主任林晓芬介绍,长者日
期刊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很多国家不得不为今后的发展,施展所长,各寻出路,德国当然也不例外。     与同龄人互助生活   63岁的克劳迪娅是个热情开朗的老人。前不久,她和4位同龄朋友在慕尼黑江畔区合买了一栋19世纪的别墅,将它翻修改装后,作为安享晚年的寓所。在别墅里,老人们各自拥有一个卧室,并共用厨房、客厅。平时,她们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克劳迪娅担任“主厨”;西格尔包下园丁的活儿;安娜则负责采
期刊
受困于赤字与老龄化危机,全球很多国家都在通过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减轻赤字压力,延缓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这种无奈之举,虽然能在减缓赤字压力上有明显效果,却也引发了激烈争论,甚至成为各国在野党与执政党、民众与政府相互博弈的焦点。针对退休制度的改革,很多国家甚至还面临着“谁改革、谁下台”的尴尬境地,退休制度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的“烫手山芋”。    现象:欧美多国拟提高退休年龄    面对严重的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