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强劲,内贸放缓,港口生产缓中求稳

来源 :水运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其中:第一季度增长8.1%,第二季度增长7.6%,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环比仍增长1.8%,显示我国经济基本面仍比较健康。受宏观经济影响,上半年港口运输生产增速缓中企稳,主要运输指标运行正常(见表1)。
  1 大宗散货需求下滑,货物吞吐量缓中求稳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9.4亿t,同比增长7.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7.3亿t,同比增长8.6%;内河港口完成12.1,同比增长4.7%。
  受欧债危机拖累,上半年全球经济步入低速增长态势,我国经济在外需不足的同时,还承受来自内部结构转型的压力。特别是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各项经济指标下滑明显,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矿建材料等资源消耗较大的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再加上外贸形势不如2011年,集装箱运输也受到影响。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率已降至7.4%,较2011年13%的增长水平有较大回落,并略低于上半年GDP 7.8%的水平,其增速水平基本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吻合。尽管港口吞吐量增速下滑,但下滑的速度低于预期,4—6月连续3个月吞吐量突破8亿t,创历史新高,显示港口运输生产仍保持高位运行,2011年9月,增长率为15%,但11月份已下滑至6.2%,港口运输生产已提前反映了宏观经济的下滑态势。在随后的7个月时间里,除2012年1—2月的季节性因素外,增长率再也没有超过10%,表明在经济不振的态势下,港口运输生产大幅回升的动力明显不足。上半年增速的高点在6月份,增长率为7.2%,而我国“稳增长”的基本面仍没有改变,增速下降幅度比较有限,上半年的低点在3月份,增长率为5.5%。上有压力,下有支撑,增长率波动不到1.7%,显示港口运输生产总体运行平稳,呈现“缓中趋稳”态势。从货物分类来看,上半年石油、钢铁等货物吞吐量出现下降,拖累了港口增速;而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等货物尽管增速较2011年下滑,但仍保持一定幅度增长,形成对港口增速的支撑。外贸吞吐量增长明显好于预期,其中外贸进口是上半年运输生产的最大亮点,增长率高达20.4%,也是港口运输生产的主引擎。从区域来看,受益于外贸进口大幅提速,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长纺高出内河3.8个百分点,而内河吞吐量增速萎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需降温。
  上半年,部分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高位增长,业绩表现比较突出,其中大连、营口、唐山、烟台、日照、连云港、北部湾、镇江、苏州、湖州等港口增长率均超过10%。宁波—舟山港以3.7亿t的吞吐量规模领先于全国其他港口。
  鉴于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央行5月份连续两次降息,释放流动性,显示国家“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经济刺激效应或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显现,对港口运输生产形成利好。但由于目前的“稳增长”政策措施不会重复3年前大规模刺激计划的老路,所以对大宗货物的需求增长比较有限。第四季度,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跟随宏观经济止跌回升,全年增速呈现前低后高格局。
  2 外贸进口增二成强劲,内贸增速放缓偏弱
  1—6月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5.2亿t,同比增长13.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3.9亿t万t,同比增长13.6%;内河港口完成1.3亿t,同比增长13.6%。
  尽管经济下滑,国内需求减弱,但由于价格优势及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等诸多因素影响,外贸进口却“突飞猛进”。1—5月份,港口外贸出口量同比增长4.1%,而进口量却大增20.4%,贡献了1.5亿t的货物增量。也就是说,上半年港口货物增量中一半来自外贸进口,是上半年运输生产最大的亮点。2012年以来,特别是进入第二季度,欧债危机加剧,全球避险货币资金开始购入美元,令美元指数快速拉升,5月份触及84点高位,创两年来新高。受此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国际原油、铁矿石、煤炭价格均跌至近两年来低点,打破了前期资源价格只涨不跌的神话。同时,全球的海运业由于运力严重过剩,运价陷入冰点。资源、运输价格大幅下滑给我国企业进口创造了天赐良机。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1.4亿t,同比增长11%;铁矿石进口3.7亿t,同比增长9.7%;进口大豆565万t,同比增长22.5%;特别是煤炭进口1.4,较2011年同期多进口万t,同比增长65.9%,上述货物的大量进口不但大幅提升了外贸吞吐量,其增长率较2011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同时,支撑了整个港口运输生产的“稳增长”。
  由于经济下滑、需求不振以及外贸进口冲击的双重压力,2012年以来内贸吞吐量低位徘徊,除1—2月季节性因素外,内贸吞吐量增长率均在5%下方,3月份最低下降到1.9%,与外贸的两位数增长率有较大差距,是港口运输生产放缓的主要因素。
  由于国内需求偏弱,上半年大量购进的外贸货物中有一部分并没有消化而直接推高了库存。截至6月底,铁矿石、煤炭等货物港口库存量均达到历史高位,场地“煤”满为患,已影响到港口的安全生产。下半年可能更多的时间将用于去库存化,再加上近期美元指数见顶回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触底回升迹象,而内贸货物价格持续下调,与进口差距在缩小。下半年外贸进口“大跃进”可能难以持续,但仍会保持合理的增长水平。由于经济刺激政策效应或在第四季度有所反映,内贸增速有望缓慢回升。
  3 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增速回落,好于预期
  上半年,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8.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万TEU,同比增长8.7%;内河港口完成894万TEU,同比增长9.5%。
  上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虽然较2011年放缓3个多百分点,但仍达到8.8%,比第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5月和6月连续突破万TEU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在欧债危机、全球贸易量下滑、集装箱运价连续上涨和贸易成本不断上升之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尚能止跌企稳,5月和6月还能稳中有升,实属不易,港口集装箱运输形势好于预期。其中,内贸集装箱吞吐量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5月份增长率达到15.4%,而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相对缓慢,1—5月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6%,5月份更是放缓到4.8%,下降趋势明显。而欧洲航线和美国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下降5.3%和增长3.6%,这两条主流航线的需求不振,影响了整个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而其他国际航线增速相对平稳,特别是东南亚航线增长率逾10%,是新的增长点。
  受益于当地外贸及腹地物流业的快速增长,上半年一些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其中大连、营口、青岛、宁波—舟山、厦门、苏州等港口增长率均超过10%,上海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超过万TEU,万TEU和800万TEU,位居全国前三甲。
  鉴于欧洲债务问题持续发酵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速低于预期,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小幅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警告全球经济面临更大风险。6月份,我国经济先行指标PMI中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5%,已降至临界点以下,比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为2011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预示下半年港口集装箱运输形势可能更加不确定和不稳定。但由于我国外贸竞争优势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出口仍会保持适度增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稳增长有望实现。
其他文献
本期,因北方压港等多重因素影响,运力紧缩,运价保持高位震荡。11月29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点,较上月同期上涨1.5%,月平均综合指数较上月上涨13.2%。煤炭、金属矿石、粮食、成品油等货种运价指数月平均值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1 煤炭运输  进入11月以来,随着货主租船态度的改变,沿海煤炭运输市场猛涨态势得到抑制,行情逐步回归理性。煤炭耗量平稳,电厂正常补库
期刊
2012年9月2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报收于1 085.55点,较上月同期下跌2.8%。受煤炭需求回落影响,冗余运力的冲击使粮食、金属矿石运输市场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跌势较缓。9月,平均运价指数较8月上涨2.61%。  1 煤炭运输  进入9月,天气转凉,电力需求比较温和,各电厂库存维持在合理水平,煤炭需求缺乏后续支撑,总体回落。上半月,在运输市场行情转暖的带动下,沿
期刊
(续上期)  3 气贯长虹,风光无限凌绝顶  21世纪注定是不寻常的,因为中国将成为世界航运强国。对此,我们确信不疑,主要理由有以下5点。  3.1 水路运输的地位日益突出  我国拥有陆相和海相并重的地缘特征,因水运的便利,自古至今生产力要素的集聚都与河流、沿海密切呼应,形成了繁盛的经济区域。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约70万km2,仅占国土面积的7.3%,却集中了全国逾50%的人口,完成了全国逾7
期刊
天津航运指数(TSI)下设的北方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TBI)在2012年9月份共发布20次,指数值呈现低位震荡,本月中下旬小幅回升。  前半月,铁矿石运价走势平稳,煤炭和粮食运价持续走弱,受此影响,TBI自9月5日起连续9个发布日微幅回落,累计下跌25.49点,跌幅为3.39%。下半月,粮食运价跌势不改,而铁矿石运价快速反弹,煤炭运价同样出现一定程度回升,带动TBI在9月19日至9月24日内快速回
期刊
【摘 要】 为维护长三角区域的航运安全,提高对航运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阐述,讨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对构建安全高效的长三角综合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安全;应急管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  0
期刊
2012年8月,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月放缓0.3个百分点,呈连续4个月下滑态势。由于工业经济活动持续下滑,给港口运输生产带来较大冲击,港口运输生产继续降温,主要生产指标增速再创年内新低。  1 内、外贸吞吐量增长乏力,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减缓  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92亿t,同比增长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39亿t,内河港口完成2.53亿
期刊
1 控制运力显成效,亚欧航线运价大涨近三成  2012年11月2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点,其中:日本关东航线347美元/TEU,与上期相同;欧洲航线美元/TEU,上升28.8%;美西航线美元/FEU,下降11.8%;美东航线美元/FEU,下降11.2%。  10月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1.6%,增速较上月加快1
期刊
2012年11月30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散货)运价指数报收于1 055.44点,较上月同期上涨0.6%。受冷空气、北方港口封航等因素影响,本月底,煤炭、金属矿石货种指数较月初均有上升。  1 煤炭运输  北方供暖期到来,电厂耗煤量增加,重点电厂存煤量下降,使下游用户拉煤积极性略有提高。同时正在好转的火电生产形势和煤炭消费高峰来临的预期及连续降雪对重点生产地区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影响等一些利好
期刊
【摘 要】 在介绍投入产出法及航运对GDP的贡献模型的基础上,根据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得出河南省外运输船舶对省内GDP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同时反映出航运业与其他行业间的直接和间接关联。结果表明,航运对船舶制造、原料加工、燃油提供以及各项服务业等带来较大的经济贡献。  【关键词】 航运;船舶;投入产出法;直接贡献;间接贡献  0 引 言  航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
期刊
2012年10月,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呈增长态势,显示国民经济有企稳回升迹象。受宏观经济逐渐走稳利好影响,10月份,港口运输生产延续上月增长势头,各项主要生产指标呈现较快增长,其主要特点如下。  1 需求平稳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创年内新高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以下简称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5亿t,同比增长8.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