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以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分析、指点为主。这不仅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甚至以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还获得了一份自豪感。此外,“起始教学”就意味着新的起点。学生普遍有新的打算,有学好功课的决心和信心,即使成绩差的学生,也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因而教师因该珍惜这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学深的兴趣和求知欲。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17-02
知识的巩固程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照要标志之一。从教育学观点来看,知识的巩固原则包含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组织好学生复习知识,在传授新知识时巩固和复习旧知识等内容。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是巩的前提。回比,课堂教学,尤其是讲授新课时,教师恰当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比较透彻,留下的印象比较清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率也就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干什么
每堂课应展示教学目标。教学是双边活动,仅仅教师明确教什么,学生不明白学什么,必然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盲目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学生被动地接收,而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展示目标后,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有意注意的警觉性增强。所学的知识如果受到特别的注意,它就转入短时记忆,再经强调和练习可变为长久的记忆,而如果没有受注意,它就很快消失,根本谈不上记忆。巩固。所以有人说,记忆术即注意术。我们的教学就是要用动态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讲授数学排列组合这一单元时,首先从大家感兴趣的购买“彩票”这一现象出发,问学生:“2元一张的彩票,为什么没有人将所号全买下?如果所有号码全部买,需花多少钱?”学生兴趣很浓,但盲目性较大,于是适时提出本节课目标,即掌握排列数或组合数公式。这样学生就既注意内容又注意方法,既注意结论又注意过程,既注意个性又注意共性,因而不只停留在一般兴趣上,而是由感谢性进入理性,理解就深入多了。展示目标,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2吸引注意力,告诉学生这节课该掌握什么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注意的消失就直接导致认知活动的中止。没有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学生的认知活动必然受到干扰。前面所说的展示目标,是通过调动学生有意注意来增强教学效果,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及时用有意注意来学习,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强化重点,引起学生注意的警觉性。
用直观教学方式,用形象吸引学生。如用教学挂图、教具、幻灯等。如在讲椭圆定义时,自制教具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椭圆定义,性质的了深刻理解;在讲抛物线方程时,设计一组复合式投影片,依次演示抛物线上点的性质,从而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课堂上还应变换不同的教学形式。如讨论式、游戏式、竞赛式等。如在课堂提问时,有部分学生抱着与自己无关的思想开小差,便用“接龙”游戏,一个问题连续追问多个同学,每个同学回答该问题的一部分,从而使每个同学至始至终关注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形式可使学生在争论中探索正确答案,在实际活动中学知识,练本领,求上进,争荣誉,集中注意力,巩固率也可相应提高。
3传授记忆技巧,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记得牢
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记忆能力,是反映知识巩固程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巩固率,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准确性、持久性。让学生了解记忆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重视理解记忆,并会用多种方法在课堂上边理解边记忆。
1)笔记法。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用笔记记录教师的板书、例题、批注等,既抓住学生注意力,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种“忙碌”的感受,不致于开小差走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识记知识后,遗忘就随着开始,而且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回此我们强调记忆技巧的同时,不可忽视掌握记忆的时机,防止遗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堂课结束前象“过电影”一样,将一课学习要点、重点公式等在头脑中一过遍,让学生带着新鲜而明晰的印象离开课堂。
4及时反馈,指出学生这节课上出现的错误是什么。
要提高当堂巩固率,不可忽视反馈这一环节。反馈的目的一是使概念明确,二是使记忆正确,在课堂上消灭错误,及时纠错,不让学生把错误带出课堂。
课堂反馈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反馈的内容应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更应侧重于在记忆和运用中易引起混淆,易错的内容;反馈时间既可以分散也可集中,可穿插在上课全过程之中,也可在本节课结束之前。反馈是为质量把关,对巩回当章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靈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太,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以上从四个方面对提高数学教学的当堂巩固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初步探索。诚然,知识的巩固是一个长期循环往复的过程,但我有了每一堂课的巩固率,才能有一个阶段,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质量提高,才不使学生的知识链产生脱节,严把课堂四十五分钟质量关,才不使我们对大面积后进生感到无可奈何。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17-02
知识的巩固程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照要标志之一。从教育学观点来看,知识的巩固原则包含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组织好学生复习知识,在传授新知识时巩固和复习旧知识等内容。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是巩的前提。回比,课堂教学,尤其是讲授新课时,教师恰当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比较透彻,留下的印象比较清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率也就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干什么
每堂课应展示教学目标。教学是双边活动,仅仅教师明确教什么,学生不明白学什么,必然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盲目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学生被动地接收,而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展示目标后,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有意注意的警觉性增强。所学的知识如果受到特别的注意,它就转入短时记忆,再经强调和练习可变为长久的记忆,而如果没有受注意,它就很快消失,根本谈不上记忆。巩固。所以有人说,记忆术即注意术。我们的教学就是要用动态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讲授数学排列组合这一单元时,首先从大家感兴趣的购买“彩票”这一现象出发,问学生:“2元一张的彩票,为什么没有人将所号全买下?如果所有号码全部买,需花多少钱?”学生兴趣很浓,但盲目性较大,于是适时提出本节课目标,即掌握排列数或组合数公式。这样学生就既注意内容又注意方法,既注意结论又注意过程,既注意个性又注意共性,因而不只停留在一般兴趣上,而是由感谢性进入理性,理解就深入多了。展示目标,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2吸引注意力,告诉学生这节课该掌握什么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注意的消失就直接导致认知活动的中止。没有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学生的认知活动必然受到干扰。前面所说的展示目标,是通过调动学生有意注意来增强教学效果,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及时用有意注意来学习,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强化重点,引起学生注意的警觉性。
用直观教学方式,用形象吸引学生。如用教学挂图、教具、幻灯等。如在讲椭圆定义时,自制教具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椭圆定义,性质的了深刻理解;在讲抛物线方程时,设计一组复合式投影片,依次演示抛物线上点的性质,从而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课堂上还应变换不同的教学形式。如讨论式、游戏式、竞赛式等。如在课堂提问时,有部分学生抱着与自己无关的思想开小差,便用“接龙”游戏,一个问题连续追问多个同学,每个同学回答该问题的一部分,从而使每个同学至始至终关注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形式可使学生在争论中探索正确答案,在实际活动中学知识,练本领,求上进,争荣誉,集中注意力,巩固率也可相应提高。
3传授记忆技巧,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记得牢
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记忆能力,是反映知识巩固程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巩固率,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准确性、持久性。让学生了解记忆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重视理解记忆,并会用多种方法在课堂上边理解边记忆。
1)笔记法。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用笔记记录教师的板书、例题、批注等,既抓住学生注意力,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种“忙碌”的感受,不致于开小差走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识记知识后,遗忘就随着开始,而且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回此我们强调记忆技巧的同时,不可忽视掌握记忆的时机,防止遗忘。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堂课结束前象“过电影”一样,将一课学习要点、重点公式等在头脑中一过遍,让学生带着新鲜而明晰的印象离开课堂。
4及时反馈,指出学生这节课上出现的错误是什么。
要提高当堂巩固率,不可忽视反馈这一环节。反馈的目的一是使概念明确,二是使记忆正确,在课堂上消灭错误,及时纠错,不让学生把错误带出课堂。
课堂反馈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反馈的内容应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更应侧重于在记忆和运用中易引起混淆,易错的内容;反馈时间既可以分散也可集中,可穿插在上课全过程之中,也可在本节课结束之前。反馈是为质量把关,对巩回当章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靈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太,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以上从四个方面对提高数学教学的当堂巩固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初步探索。诚然,知识的巩固是一个长期循环往复的过程,但我有了每一堂课的巩固率,才能有一个阶段,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质量提高,才不使学生的知识链产生脱节,严把课堂四十五分钟质量关,才不使我们对大面积后进生感到无可奈何。